- 年份
- 2024(7979)
- 2023(11606)
- 2022(9707)
- 2021(8996)
- 2020(7470)
- 2019(17026)
- 2018(17140)
- 2017(33163)
- 2016(18273)
- 2015(20616)
- 2014(20788)
- 2013(20283)
- 2012(18240)
- 2011(16203)
- 2010(15900)
- 2009(14417)
- 2008(13861)
- 2007(11958)
- 2006(10395)
- 2005(9106)
- 学科
- 济(70634)
- 经济(70552)
- 管理(51085)
- 业(49031)
- 企(40730)
- 企业(40730)
- 方法(32306)
- 数学(27721)
- 数学方法(27409)
- 农(20003)
- 中国(19811)
- 业经(17121)
- 财(16759)
- 学(16389)
- 地方(14978)
- 农业(13373)
- 理论(12358)
- 制(11893)
- 贸(11665)
- 贸易(11659)
- 和(11655)
- 技术(11324)
- 易(11294)
- 务(11025)
- 环境(11021)
- 财务(10958)
- 财务管理(10942)
- 企业财务(10396)
- 银(10231)
- 银行(10190)
- 机构
- 大学(255911)
- 学院(254019)
- 管理(102436)
- 济(95991)
- 经济(93788)
- 理学(89515)
- 理学院(88533)
- 管理学(86898)
- 管理学院(86464)
- 研究(84896)
- 中国(60829)
- 科学(55524)
- 京(55061)
- 农(43427)
- 所(42757)
- 财(42349)
- 业大(41091)
- 研究所(39433)
- 中心(37773)
- 江(35791)
- 财经(34692)
- 北京(34525)
- 农业(34102)
- 范(33895)
- 师范(33563)
- 经(31612)
- 院(31096)
- 州(29533)
- 经济学(27824)
- 技术(27531)
- 基金
- 项目(181677)
- 科学(142096)
- 研究(131527)
- 基金(131170)
- 家(114944)
- 国家(113985)
- 科学基金(97712)
- 社会(81098)
- 社会科(76728)
- 社会科学(76708)
- 省(71499)
- 基金项目(70497)
- 自然(64864)
- 自然科(63373)
- 自然科学(63354)
- 自然科学基金(62189)
- 划(60062)
- 教育(59746)
- 编号(54023)
- 资助(53318)
- 成果(43363)
- 重点(40462)
- 部(39032)
- 发(38396)
- 创(37639)
- 课题(36936)
- 创新(35055)
- 科研(34858)
- 大学(33473)
- 项目编号(33414)
- 期刊
- 济(102693)
- 经济(102693)
- 研究(72917)
- 中国(45020)
- 学报(44241)
- 农(40213)
- 科学(39670)
- 管理(36858)
- 大学(32955)
- 学学(30986)
- 财(30430)
- 教育(29017)
- 农业(28216)
- 技术(21500)
- 融(19232)
- 金融(19232)
- 业经(17488)
- 经济研究(16164)
- 财经(16033)
- 图书(15004)
- 业(14128)
- 问题(13806)
- 经(13513)
- 科技(13454)
- 理论(13250)
- 实践(12397)
- 践(12397)
- 版(12312)
- 业大(11810)
- 技术经济(11794)
共检索到358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琼芬 马李一 余建兴 张重权 王有琼 安鑫南
研究温度、光照时间对辣木油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此选择合理的保存方式。用石油醚浸出法制成辣木油试样,以过氧化值(POV)为试验指标,采用Sehaal烘箱法和室内自然光照射法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受热、光照时间下的POV值并计算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不同受热时间下测得的POV值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而不同光照时间的POV值则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辣木油对温度比较稳定,但对光照则相反,光照时间越长抗氧化的稳定性就越差,光照氧化诱导时间仅为3.5d。提示了辣木油应在20℃左右保存并特别注意避光,在此条件下的货架期可达304d。
关键词:
辣木油 氧化性 过氧化值 诱导时间 贮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莉蓉 张名位 刘邻渭 魏振承 张瑞芬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处理3种花色苷提取物,采用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其处理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3种光照条件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最差;在相同温度下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黑米和黑玉米花色苷提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晓霞 李建科 张研宇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W,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40℃[0],在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平平 李仁宙 简永健 李健明 王杰
【目的】以大孔树脂纯化的核桃青皮抗氧化成分为对象,对其组分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为核桃青皮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采用D101型的大孔树脂纯化核桃青皮粗提取物,浓缩冷冻干燥后,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PLC-MS)对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部分的核桃青皮纯化物进行成分分析,并通过分析P 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H_2O_2、还原剂Na_2SO_3和防腐剂山梨酸钾7种因素对核桃青皮抗氧化物质清除DPPH自由基的影响,研究其抗氧化性能的稳定性。【结果】UPLC-MS结果表明,核桃青皮中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短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吕春茂 陆长颖 魏雅静 孙俪金
为了解平欧榛油的贮藏特性并延长其货架期,采用烘箱加速氧化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探讨了提取工艺、温度、光照和抗氧化剂等对平欧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平欧榛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水酶法,室温条件下可延长储藏期15d;随温度升高平欧榛油氧化稳定性降低较快,低温适于其储藏;光照对平欧榛油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避光利于其保藏;采用0.015%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0.005%维生素C协同使用对于平欧榛油稳定性效果最佳,储藏期可由105d延长至831d。
关键词:
平欧榛油 过氧化值 氧化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海泽 赵忠 渠美 朱海兰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抗氧化性能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苦杏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7g/kg;光照、温度对苦杏仁油的氧化过程都有显著影响,但相对光照而言,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很好地延长油品的货架期,并与抗坏血酸(VC)和...
关键词:
苦杏仁油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为了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影响,采用红外辐射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油和油茶籽仁油中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性及其含量。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1)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油和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分别为82.02%和79.59%;氧化稳定时间分别为11.92 h和7.51 h,说明油茶籽油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产物丙酮醛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二醛和3-脱氧奥苏糖在150℃下才产生,乙二醛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含量略微增加;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油中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7.94μg/g和29.7μg/g;油茶籽仁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4.15μg/g和51.94μg/g,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78和1.94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3)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油与油茶籽油的DPPH清除率与氧化稳定性发现,油茶籽仁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油抗氧化活性。因此,油茶籽油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美拉德产物为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晔
核桃(Juglans regia&Juglans sigillat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15年我国核桃产量为333.17万吨,占木本油料总产量的59.49%。核桃仁中油脂含量高达60%7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ω-6/ω-3配比合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然而,核桃油在生产和储藏过程易氧化酸败,这已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前人利用添加抗氧化剂、控制储藏条件等方法,在提高核桃油稳定性的提升及保质期的延长上取得诸多进展。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以压榨核桃油为实验对象,基于氧化进程中内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姜爱莉 刘雪梅 王长海
分别用乙酸乙酯和超临界CO2提取海鞘中的油脂,并对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的海鞘油脂纯度高,EPA和 DHA含量均高于溶剂法提取的油脂,而且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40 ℃氧化诱导期可达13 9 h(柄海鞘)和15 9 h(玻璃海鞘)。在其中加入抗氧化成分,发现丹参和荔枝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海鞘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加入 0 04%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使海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提高8~10倍,而且这些抗氧化成分对溶剂法提取的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更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鞠兴荣 高晓红 何荣 郑毅 袁建
【目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影响油脂的储藏品质。大豆油中多种微量成分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产生影响,甘油二酯是其中之一。研究添加二亚油酸甘油酯(LL)对大豆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开发新的大豆油抗氧化剂,稳定油品品质、延长货架期。【方法】以过层析柱脱除微量成分并加入3×10-5(w/w)叶绿素的大豆油(TSSO)和未经脱除处理的大豆油(NSSO)为试验对象,分别加入0.01%、0.05%、0.1%、0.5%、1.0%、2.0%(w/w)LL,搅拌均匀制成系列样品,在25℃、光照强度为1 700 lx的敞开环境下放置。在6周试验期内,以不添加LL的样品为对照,每间隔7d按GB/T5538-2005用碘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邝敏杰 齐敏玉 何静仁 李书艺 刘刚 祝振洲 蔡红燕 冯军
【目的】鉴定紫菜薹色素中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紫菜薹及其色素的深加工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ESI-MS)分析紫菜薹色素提取物中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SO2对紫菜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测试等方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首次鉴定出紫菜薹中15种花色苷,主要由9种高度酰基化的矢车菊花色苷(矢车菊素3-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咖啡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3-阿魏酰槐糖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源 黄天然 黄永强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番鸭源多肽经加工处理(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pH值)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超声(1 050 W)与未超声处理在番鸭源多肽加工和消化后抗氧化活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pH值处理番鸭源多肽,测定加工后的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标准静态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处理番鸭源多肽,测定消化前后的分子量分布、游离氨基酸含量、肽含量、表面疏水性、抗氧化能力和二级结构等指标,以探究热处理、pH值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番鸭源抗氧化肽的稳定性。[结果]与未超声组相比,经超声处理后的番鸭源多肽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并且在不同pH环境中均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超声处理后的番鸭源多肽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3.31 mg·100 g-1,肽含量增加7.02%,表面疏水性增大5.42,DPPH·清除能力增大6.31%,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增大4.14 μmol ·g-1,β-结构比例增大3.90%。[结论] 超声处理后番鸭源多肽的稳定性增强,与未超声组相比能表现出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兆杰 薛长湖 林洪 郭恩辰 王洪军
以过氧化值 (POV)、共轭二烯型氢过氧化物含量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鱼油在不同体系中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 :在贮藏过程中以N2 保护的鱼油氧化稳定性最高 ,而暴露于空气中的鱼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差。将鱼油分散于水中形成O/W型的乳化体系能提高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在三种体系中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比低不饱和脂肪酸下降的更快。隔绝O2 是防止鱼油氧化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葛双双
余甘子,在传统加工利用过程中主要以余甘子果肉为原料,余甘子核仁则多被废弃,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是加重了环境压力。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地区余甘子的产量约为10万吨,其中,余甘子核仁占1.8%(1800吨)。为此,本研究以余甘子核仁为原料,提取余甘子核仁油,并在此基础上对余甘子核仁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进行富集,进而分离、纯化其中的α-亚麻酸,对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余甘子核仁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尿素包合法富集余甘子核仁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