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5)
- 2023(14738)
- 2022(12776)
- 2021(11949)
- 2020(10112)
- 2019(22698)
- 2018(22782)
- 2017(43631)
- 2016(23675)
- 2015(26662)
- 2014(26079)
- 2013(25722)
- 2012(23454)
- 2011(21123)
- 2010(21183)
- 2009(19424)
- 2008(19080)
- 2007(16913)
- 2006(14950)
- 2005(13198)
- 学科
- 济(93229)
- 经济(93105)
- 管理(76832)
- 业(73471)
- 企(63661)
- 企业(63661)
- 方法(40275)
- 数学(33750)
- 数学方法(33374)
- 财(25206)
- 农(24782)
- 中国(24550)
- 业经(23836)
- 技术(23240)
- 制(21663)
- 地方(19108)
- 学(18913)
- 理论(16922)
- 农业(16408)
- 务(15854)
- 财务(15779)
- 财务管理(15748)
- 贸(15701)
- 贸易(15690)
- 和(15244)
- 易(15219)
- 体(15159)
- 银(15047)
- 银行(15002)
- 企业财务(14939)
- 机构
- 大学(332742)
- 学院(331779)
- 管理(135527)
- 济(133339)
- 经济(130422)
- 理学(117233)
- 理学院(115990)
- 管理学(114232)
- 管理学院(113607)
- 研究(108323)
- 中国(79803)
- 京(70879)
- 科学(65363)
- 财(62151)
- 所(53026)
- 江(49272)
- 财经(49159)
- 中心(48933)
- 农(48842)
- 研究所(47918)
- 业大(47749)
- 北京(44820)
- 经(44574)
- 范(42896)
- 师范(42524)
- 州(39673)
- 经济学(39656)
- 院(39491)
- 农业(37858)
- 财经大学(36469)
- 基金
- 项目(226897)
- 科学(179730)
- 研究(170185)
- 基金(164051)
- 家(141422)
- 国家(140242)
- 科学基金(121827)
- 社会(107598)
- 社会科(102063)
- 社会科学(102039)
- 省(89812)
- 基金项目(87520)
- 教育(77669)
- 自然(77632)
- 自然科(75798)
- 自然科学(75784)
- 自然科学基金(74467)
- 划(74393)
- 编号(69344)
- 资助(66116)
- 成果(56237)
- 创(51372)
- 重点(50375)
- 部(49821)
- 发(48555)
- 课题(47930)
- 创新(47264)
- 制(45351)
- 国家社会(44022)
- 项目编号(43336)
- 期刊
- 济(148532)
- 经济(148532)
- 研究(99425)
- 中国(67134)
- 管理(52863)
- 学报(48534)
- 财(48000)
- 科学(46133)
- 农(44602)
- 教育(40440)
- 大学(37647)
- 学学(35220)
- 技术(31927)
- 农业(31071)
- 融(27504)
- 金融(27504)
- 业经(24775)
- 财经(24056)
- 经济研究(23113)
- 经(20611)
- 问题(18815)
- 科技(18792)
- 技术经济(17822)
- 图书(17376)
- 业(16478)
- 理论(16380)
- 现代(15555)
- 实践(14934)
- 践(14934)
- 商业(14503)
共检索到488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德洪
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受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本文以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为例,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和整合机制构建模式,为提高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芹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共性技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共性技术的互动关系,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重要平台。然后,对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创新系统、扩散研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激励措施和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共性技术 创新 机制 述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伟光 冯荣凯 尹博 郭永亮
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历史很长,并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但是,其聚集规模和程度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集群持续创新的机制,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总体上看,科学定位国有企业、培养集群软实力、建设新型产业关系网络和推动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将是未来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完善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沈阳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杜丽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大量进入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给幼小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冲击和市场竞争压力。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逐渐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跨国公司进入与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其作用机理的分析,发现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四种效应促进了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即生产效应、竞争与学习效应、市场效应和内部研发效应。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电信设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令岩 陆朱 郭浩淼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集约化模式实现。文章研究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培育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扩散 辽宁装备制造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裴承晨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创新 产业融合 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毓敏 刘镇玮 王玮
以《中国制造2025》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能否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受到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鼓励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源于供给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助,另一方面来自需求侧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意图的提高。此外,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处于产品市场发育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环境中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昕
以我国电子企业在欧盟指令的压力下,引入无铅焊接工艺过程为例,考察了集群中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文章回顾了全球无铅技术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特点,结合实证案例研究,指出在无铅化工艺的扩散过程中,领导企业的供应链管理、OEM厂商的制造技术能力、无铅元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及专业化的检验检测机构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而地理集群为这些因素之间的密切配合提供了可能,但促使集群合作创新的动力却来自集群之外。
关键词:
绿色制造技术 产业集群 创新扩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鹏 曾经纬 孟凡生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杨如雪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卫平 齐亚丽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都以某些发达省份或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4个维度出发,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 孙陈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上。本文采用多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因子定权法等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测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智强 苏竣 汝鹏 张芳
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在短短十年内从"引进来"逐渐发展到"走出去",其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封闭式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中国政府通过"技术储备—促进转移—扩大市场—强制学习—稳步退出"五个方面的政策推动发展的。在该过程中,技术能力、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结合的市场政策以及全球化是创新模式转变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创新模式 风电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