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3)
2023(15924)
2022(13324)
2021(12627)
2020(10626)
2019(24465)
2018(23991)
2017(45763)
2016(24697)
2015(27966)
2014(27636)
2013(27376)
2012(25326)
2011(22926)
2010(22634)
2009(20948)
2008(20923)
2007(18199)
2006(15263)
2005(13592)
作者
(70537)
(59496)
(59131)
(56419)
(37936)
(28543)
(26983)
(22953)
(22479)
(21063)
(20299)
(20064)
(18703)
(18674)
(18525)
(18404)
(17932)
(17493)
(17170)
(16998)
(14606)
(14526)
(14432)
(13540)
(13415)
(13362)
(13212)
(12780)
(11987)
(11828)
学科
(105617)
经济(105508)
管理(68556)
(66313)
(53670)
企业(53670)
方法(53409)
数学(47909)
数学方法(47338)
中国(28581)
(27431)
(27050)
业经(21564)
(21401)
贸易(21394)
(21378)
(20863)
(18740)
农业(18239)
(17421)
地方(17401)
财务(17374)
财务管理(17334)
企业财务(16534)
(16490)
银行(16454)
(16353)
金融(16348)
(15660)
(15224)
机构
大学(359090)
学院(355978)
(151052)
经济(148304)
管理(137029)
研究(120969)
理学(119406)
理学院(118079)
管理学(115944)
管理学院(115282)
中国(92028)
(74769)
科学(73552)
(68143)
(60520)
(59175)
中心(56069)
财经(55770)
研究所(55523)
业大(52681)
(50958)
(50446)
经济学(48238)
农业(46916)
北京(46687)
(45888)
师范(45406)
经济学院(43794)
(43458)
财经大学(41821)
基金
项目(244476)
科学(193812)
基金(181374)
研究(175626)
(159050)
国家(157817)
科学基金(135271)
社会(113557)
社会科(107832)
社会科学(107803)
基金项目(94951)
(92517)
自然(87796)
自然科(85861)
自然科学(85830)
自然科学基金(84360)
教育(81596)
(79557)
资助(75213)
编号(69405)
成果(56550)
(55668)
重点(55563)
(51809)
(50747)
国家社会(48463)
教育部(47929)
科研(47780)
课题(47658)
创新(47568)
期刊
(153623)
经济(153623)
研究(99795)
中国(62417)
学报(57748)
科学(53121)
(52676)
(52480)
管理(47672)
大学(43842)
学学(41431)
农业(36031)
教育(33671)
(31506)
金融(31506)
技术(30145)
财经(27628)
经济研究(26374)
业经(23759)
(23745)
问题(20758)
(19814)
统计(19184)
(19148)
(17617)
技术经济(17393)
(16945)
世界(16574)
理论(16253)
国际(16107)
共检索到50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安宝  赵丹华  
本文选取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的月度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通货膨胀对中国物价的总体效应,结果显示,国际通胀能引起国内物价上升,并且对中国通胀的作用效力越来越大。此外,本文还考察了通胀输入中国的各条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价格传导和货币传导是通胀输入中国的主要路径,而总供给-总需求传导路径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永健  鄢雯  
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现象,对通货膨胀是否由国际输入存在争议。通过对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间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物价总体上受到美国、欧盟的影响,并存在三条传导路径:价格传导、货币供给传导、总供求传导。因此遏制通胀不能仅靠国内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还要注意防范国际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影响。政策建议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节总供求,以及控制贸易规模和结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志敏  邹燕  崔廷剑  
本文在考察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条件的基础上,引入反映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与汇率制度改革的虚拟变量,选取1996-2011年的月度数据,分阶段构建VAR模型,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1996-2011年间,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增加,来自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价格传递效应在增大,而汇率制度改革并未显著降低国外通货膨胀的汇率传递效应。争取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是治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重要政策选项。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崔惠民  李文庆  
近期的通胀看不到任何缓解迹象,各通胀指数间的关系备受关注,现有PPI和CPI间价格传导关系文献均局限于均值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性讨论,研究结论的解释力有限,因此借鉴Hafner等提出二阶矩意义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构建Wald形式的统计量,重新对CPI和PPI不确定性传导关系进行检验非常必要。检验结果显示,PPI和CPI是相互传导的,并且CPI到PPI方向的不确定性传导是主体路径,这预示着基于需求考虑的政府治理政策或许才是当前经济持续通胀的根本解决之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立双  祝丹  
以1996~2010年我国企业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的面板数据,对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影响因素从传导机制、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1996~2010年间劳动力工资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推动中国通胀的两大重要成本因素。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主要通过企业生产要素价格推高我国通胀,而国际油价则通过企业劳动力成本推动国内通胀;另外中、西部地区通胀来自劳动力成本的压力较为明显,但东部地区压力相对较小;同时中部地区通胀能够有效地避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而东、西部地区通胀却遭受较为严重的大宗商品价格冲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雅炯  
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过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本文通过考察通货膨胀预期和中央银行沟通及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央银行沟通能否有效引导市场通胀预期。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系统性,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仍不如其他经济变量,但国内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通胀预期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相对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目前较强的通胀预期背景下,系统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将对未来通胀预期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凯  邢天才  谷富强  
本文以实际贸易为出发点,采用2005.1~2010.12的月度数据,对外部冲击对我国物价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定量给出外部冲击对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和对国内物价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外部冲击能通过进口价格传导到国内价格体系,但传递不完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最大。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的传导路径存在中下游价格倒逼上游价格的现象;进口价格对上中下游价格的传导都不显著,其它价格却能反向传导到进口价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林晨  刘洪伟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模型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商品价格、商品供求、贸易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四个方面对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我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主要集中在贸易收支和商品价格传导途径两个方面的结论。据此,本文认为,应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增加外汇储备的多样性和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四个方面来应对输入型因素造成的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海月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当各国分享开放经济的收益时,也体会到了它的负面效应,其中"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便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水平越来越高,强劲的出口所带来的国内总需求的持续上升,通过贸易乘数效应作用到经济的其他领域,带来了普遍的物价上涨。综观我国通货膨胀输入的路径,就主要的三条传导机制来看,其中有两条都是相对通畅的,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货币传导路径也将随之带来通货膨胀输入的可能性,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全球化的加深而不断显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封思贤  蒋伏心  谢启超  张文正  
在构建并阐释金融状况指数(FCI)预测通胀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我国的FCI,并实证分析了FCI对我国通胀未来趋势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在分析金融变量对通胀水平的影响效果和预测通胀趋势方面,采用综合反映一国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股价等金融变量的FCI比采用单一的金融变量更合理、更全面;FCI是我国通胀的先行指标,包含未来通胀水平变化的有用信息,可以有效预测未来6个月内的通胀运行趋势。我国应尽快指定相关部门编制FCI,并通过定期公布FCI来实施宏观经济监测、货币政策调整和通胀预期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家智  张明  王文涛  
运用Malmquist指数和面板协整方法,测度了39个发展中国家在1995~2010年通胀治理效率,并分析影响通胀治理效率的宏观决定因素及渠道。实证结果发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治理效率并没有明显改善。在通胀治理效率的决定因素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自主性、汇率弹性、金融自由度等因素既影响政府决策效率,又关乎政策传导效率,从而显著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治理效率;金融发展因素则主要通过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影响通胀治理效率;而经济开放对各效率指标的影响都不显著。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注重金融市场的培育并配套相应的金融监管从而享有较高的通胀治理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中国通胀治理效率应在增强货币政策和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万光彩  陈璋  刘莉  
基于"潮涌现象"、劳动生产率非平衡增长和非平衡工资增长率三个宏观经济典型化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结构性物价水平决定模型。我们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内生于两大产业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并在农民收入追赶机制和"潮涌现象"的总需求效应机制的作用下被强化推高。但由于两大产业部门工资差距的不断拉大和"潮涌现象"形成的巨大产能,使得我国在能够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同时,也面临外部环境恶化、净出口剧降所造成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风险。因此既防通胀又防通缩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飞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财政赤字政策经常化了,那么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呢?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财政赤字政策与货币供给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导致我国通胀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反"倒逼机制"引起的信贷扩张才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重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小金  肖志源  
本文采用1999-2011年的月度数据,对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CRB)指数与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引导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RB指数不仅与PPI高度正相关,而且存在着因果关系,可以作为预测通货膨胀的先行性指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力军  朱洪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