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2)
- 2023(5148)
- 2022(4470)
- 2021(4169)
- 2020(3712)
- 2019(8347)
- 2018(8470)
- 2017(17367)
- 2016(9539)
- 2015(10595)
- 2014(10661)
- 2013(10786)
- 2012(10267)
- 2011(9366)
- 2010(9515)
- 2009(8894)
- 2008(8836)
- 2007(7965)
- 2006(7143)
- 2005(6483)
- 学科
- 济(38725)
- 经济(38687)
- 业(25386)
- 管理(24555)
- 方法(20022)
- 企(18553)
- 企业(18553)
- 数学(18432)
- 数学方法(18293)
- 中国(12528)
- 农(11271)
- 财(10103)
- 制(9586)
- 贸(8748)
- 贸易(8744)
- 易(8580)
- 银(8431)
- 银行(8408)
- 行(8119)
- 学(7913)
- 业经(7267)
- 农业(7012)
- 融(6951)
- 金融(6951)
- 体(6050)
- 技术(5975)
- 务(5879)
- 财务(5872)
- 财务管理(5855)
- 企业财务(5627)
- 机构
- 大学(144784)
- 学院(143245)
- 济(61386)
- 经济(60173)
- 管理(52845)
- 研究(48974)
- 理学(45783)
- 理学院(45235)
- 管理学(44537)
- 管理学院(44257)
- 中国(37351)
- 财(30284)
- 京(30263)
- 科学(29755)
- 农(26616)
- 所(25588)
- 财经(24375)
- 研究所(23243)
- 业大(22530)
- 经(22125)
- 中心(21777)
- 农业(21358)
- 江(20649)
- 经济学(19590)
- 北京(19124)
- 财经大学(18305)
- 范(17988)
- 经济学院(17945)
- 师范(17775)
- 院(17047)
- 基金
- 项目(91592)
- 科学(71717)
- 基金(67462)
- 研究(64754)
- 家(59765)
- 国家(59304)
- 科学基金(49456)
- 社会(41970)
- 社会科(39928)
- 社会科学(39915)
- 基金项目(35843)
- 省(34950)
- 自然(31891)
- 自然科(31141)
- 自然科学(31130)
- 自然科学基金(30622)
- 教育(30350)
- 划(30227)
- 资助(28007)
- 编号(25316)
- 部(21434)
- 成果(21202)
- 重点(20744)
- 发(19570)
- 创(18848)
- 教育部(18178)
- 性(18106)
- 科研(17802)
- 国家社会(17736)
- 创新(17705)
共检索到209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华妤 王飞 潘红宇
本文利用我国8部门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进口产品价格变动率计算得出了最终消费品和中间投入品输入性通货膨胀率的度量指标序列,并结合国内货币供给因素和真实需求因素对我国2005年1月至2014年11月物价水平变动的成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在扣除了翘尾因素后,输入性因素是我国物价水平变动的最重要原因,真实需求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小;货币供给因素没有系统解释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治春
本文在分析我国1978-2010年物价变动数据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通胀预期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加,而货币化进程的加快则对通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投资的变动对通胀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表明投资增长并非是我国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通胀的主要原因;我国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呈现出微弱的负向关系,其对通胀的替代作用并不明显;汇率变动与通胀率的变动在理论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向相关关系仍然微弱成立。
关键词:
物价变动 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段瑞君 王风云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供给因素对物价变动的影响,结论表明:原材料成本对物价变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工资次之,物价预期的影响非常微弱。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我们发现物价水平对原材料成本冲击的反应最为敏感,并且工资、原材料成本和物价预期的冲击对物价水平都具有较长的持久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建华 黄德龙 杨晓光
本文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上下游物价之间的传导机制以及经济变量变化的时滞关系,着重考察相关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先行关系以及刻画影响程度的脉冲响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影响物价的因素方面,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进口与出口以及M1、M2均为CPI的Granger原因,但财政支出与贷款增量不是CPI的Granger原因,其中工业增加值、M1和进口、出口还是领先于CPI变动的稳定的先行指标;在物价传导方面,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价格传导畅通,而垄断行业或政府控制部门价格传导不畅或严重时滞。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国凤 何炼成 杨煜
将1996—2011年中国工业部门36个子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将能源消耗增长量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这一阶段我国能源消耗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出口大国的状况符合;技术效应是降低能源消耗量的主导因素,贡献率为131.52%;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量的下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与采用行业细分的价格指数对36个子行业的增加值数据进行调整有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爱萍
文章首先从ARCH模型的角度,对我国CPI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得知其残差序列存在显著的ARCH效应,而且通过GARCH模型分析得知我国的CPI波动具有长期记忆性,并且外部的一个冲击对我国的物价波动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其次利用脉冲反应模型,以投资与消费为例对物价的冲击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知,投资对物价的冲击力度明显高于消费的冲击力度;最后通过方差分解结果得知,CPI自身的冲击是导致我国物价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才是投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CPI波动具有长期记忆性特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就极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宋平平
利用局面转移模型能够刻画我国物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波动特征,并且可以对比不同局面下各因素对物价波动影响的变动情况。从研究结果上看,我国物价和影响物价的产品市场因素、货币市场因素和海外市场因素的波动均具有明显的局面转移特征;各种物价影响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依赖于经济局面的变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点;模型所划分的两种局面均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局面间的转移具有非对称性;货币市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分别在两种局面中对物价具有相对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物价波动 影响因素 局面转移模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志刚
崔振龙认为,选择物价变动会计模式要考虑以下因素:(1)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国家与企业的财务分配关系紧密,必须考虑模式选择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影响。(2)当前物价变动的特点是一般物价水准变动与大幅度调整并存,并呈阶段性。选择会计模式一定要考虑物价变动的特点,既要考虑到一般物价水准的变化,也要考虑到阶段性的大幅度调整。(3)我国幅原辽阔,偏僻地区交通不够发达,这样会使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变化有所不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钫
今年以来,价格总水平运行改变过去几年疲弱走势,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收窄,市场预期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对通胀的担忧。本文基于历史视角,厘清了影响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通过研判影响因素变化,认为在经济基本面未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当前物价水平回升更多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仍主要是通缩风险而非通胀风险。
关键词:
物价走势 影响因素 通缩 通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虞华 虞丽娜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初步判断,本轮物价涨幅已经见顶,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得到确认,2011年GDP增长9.2%,CPI上涨5.4%。从2012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CPI价格调控目标来看,2012年价格翘尾因素将显著降低,物价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加大。虽然控制物价上涨已经逐渐淡出第一调控目标,但是在导致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前,就此判断未来价格风险已消除还为时过早。
关键词:
CPI 通胀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我国物价指数CPI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抬头,到目前已持续了17个月走高。今年一季度,CPI已上升到8%。但是,关于物价走高是"偶发"因素所至,还是由于长期因素造成的,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如果导致我国CPI走高的主因是长期的,那么,治理通胀的政策就必须着眼于长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本波
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指标,也是对就业形势进行判断和预测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十一五"时期的就业形势进行预测和判断,进而从提高就业弹性系数出发,提出了促进就业增长的发展战略框架和政策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张莉
文章从资本保全理论出发,分析了在国际上较为普遍的三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和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会计行业的现状,指出物价变动会计运用中的难点,并提出了推进物价变动会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物价变动 应用 难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群伟 周德群 张柳婷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内把能源强度降低20%,因而很有必要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但目前学者对此看法不一,主要存在技术主导和结构主导两种观点。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来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能源强度 LMDI 技术进步 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