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6)
- 2023(16731)
- 2022(14292)
- 2021(13383)
- 2020(10997)
- 2019(25114)
- 2018(25115)
- 2017(47378)
- 2016(26405)
- 2015(29443)
- 2014(29712)
- 2013(29258)
- 2012(27385)
- 2011(24856)
- 2010(24972)
- 2009(22676)
- 2008(22177)
- 2007(19728)
- 2006(17393)
- 2005(15664)
- 学科
- 济(103326)
- 经济(103206)
- 管理(70671)
- 业(67227)
- 企(54378)
- 企业(54378)
- 方法(41485)
- 数学(35098)
- 数学方法(34656)
- 中国(31297)
- 农(28815)
- 学(26535)
- 地方(26319)
- 财(24579)
- 业经(23820)
- 制(20833)
- 农业(19369)
- 银(18215)
- 银行(18139)
- 理论(18133)
- 贸(17741)
- 贸易(17727)
- 融(17677)
- 金融(17669)
- 行(17476)
- 易(17109)
- 和(16797)
- 技术(16725)
- 环境(16287)
- 教育(14946)
- 机构
- 大学(372776)
- 学院(371572)
- 济(139971)
- 管理(137932)
- 研究(136980)
- 经济(136588)
- 理学(118009)
- 理学院(116499)
- 管理学(114161)
- 管理学院(113516)
- 中国(100329)
- 科学(89963)
- 京(82513)
- 农(74525)
- 所(72544)
- 研究所(66324)
- 财(65081)
- 业大(61993)
- 中心(60809)
- 农业(58936)
- 江(57219)
- 北京(52513)
- 范(51270)
- 财经(50943)
- 师范(50573)
- 院(49870)
- 州(46379)
- 经(46293)
- 省(44573)
- 技术(43849)
- 基金
- 项目(254249)
- 科学(196501)
- 基金(180561)
- 研究(180207)
- 家(161496)
- 国家(160119)
- 科学基金(133870)
- 社会(109251)
- 社会科(103171)
- 社会科学(103142)
- 省(101891)
- 基金项目(95280)
- 自然(89722)
- 自然科(87589)
- 自然科学(87557)
- 划(86650)
- 自然科学基金(85958)
- 教育(82701)
- 资助(74806)
- 编号(72992)
- 成果(60531)
- 重点(58122)
- 发(57684)
- 部(54305)
- 创(52681)
- 课题(52649)
- 计划(49417)
- 创新(49209)
- 科研(49174)
- 大学(45726)
- 期刊
- 济(161396)
- 经济(161396)
- 研究(111317)
- 中国(81202)
- 学报(71214)
- 农(69086)
- 科学(61890)
- 管理(52471)
- 大学(51545)
- 学学(48583)
- 财(48165)
- 教育(47827)
- 农业(47484)
- 融(34119)
- 金融(34119)
- 技术(31822)
- 业经(27297)
- 经济研究(25522)
- 业(24966)
- 财经(24482)
- 经(20901)
- 问题(20659)
- 图书(20557)
- 科技(19542)
- 版(19217)
- 业大(19193)
- 理论(17181)
- 技术经济(16756)
- 现代(16120)
- 资源(15747)
共检索到564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中存
以龙马 1号、临 85 - 14、 832 5 5 6×F6 3Fo、 836 1- 4×PH82 - 2 - 2Fo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离体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其后代抗白粉病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射诱变和离体培养结合 ,能产生抗白粉病植株 ,杂合材料比稳定品种的诱变频率高 ,可选择的有益变异也高 ,尤其832 5 5 6×F6 3Fo材料 ,rSC1代选出 7株抗白粉病 ,其中 2株达高抗 ,抗白粉病单株的叶片变短变厚 ,叶色变深 ,并对株高有降低作用 ;而其千粒重大都下降 ,穗粒数的变化有增加的 ,也有减少的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 离体培养 辐射诱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亓飞 林姝 宋蒙飞 张孟茹 陈姝延 张乃心 陈劲枫 娄群峰
【目的】白粉病是危害黄瓜产量、品质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抗白粉病材料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病害问题。对获得的‘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黄瓜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丰富育种群体。【方法】对400份‘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苗期接种白粉病菌试验,通过叶片病斑观察结合病情指数分析,初步筛选出抗病材料,将筛选出的抗病材料在大田环境下自然发病进一步观察表型。对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苗期生理鉴定,测定并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进一步筛选抗病材料,并测定其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及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激素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叶片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木质素、病程相关蛋白等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感病材料相比,抗病材料的表面菌斑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优于对照‘长春密刺’,胞间CO2浓度低于‘长春密刺’。在防御激素方面,抗病材料的乙烯、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同样优于感病材料,而在成熟期叶片的防御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上,抗病材料的表达高于感病材料。通过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和田间自然发病综合筛选出了两份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Mu-86-2、Mu-58-9。【结论】通过对突变体库的筛选可以获得抗白粉病新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对黄瓜抗白粉病的遗传研究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黄瓜 突变体 抗白粉病 筛选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雪玲 黄丽丽 康振生 韩青梅 魏国荣
用化学诱抗剂BTH(benzothiadiazole)分别处理幼苗期和成株期小麦后,再接种小麦白粉病菌,以研究BTH诱发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结果表明,用BTH处理幼苗期小麦后,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BTH诱发小麦幼苗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最佳浓度为0.20~0.25mmol/L,最佳时间间隔应大于6d。对于成株期小麦,在分蘖中期和后期以0.20mmol/LBTH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0.82%,较对照增产16.00%。说明BTH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获得抗性,并可用于田间白粉病防治。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系统获得抗性 BTH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张艳敏 温之雨
利用SDS -PAGE技术 ,从河北省小麦地方品种及国内外小麦育成种 12 70份中 ,发现Wx B1突变体 6 3份 ,Wx D1突变体 4份 ,Wx E 2份。红蘖麦和白芒白等品种的发现 ,丰富了品质育种的亲本 ;长穗偃麦草的蜡质基因与小麦蜡质基因不同 ,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研究。研究表明 ,地方品种和育成种具有相似的突变规律 ;国外优良品质材料含有较高的Wx B1突变频率 ;国内以源自北京、山西、陕西、云南的材料突变频率最高 ;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突变频率居中 ;而四川、天津、黑龙江和安徽等省份的样本量太小 ,突变频率也最低。该频率分布规律为今后育成种筛选的重点提供了帮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赤国彤 张雪松 张丽岩 乔桂霞 郭爱国 朱之堉
小麦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的鉴定分别于苗期和成株期进行,苗期主要通过其产孢量、产孢指数、菌落密度、孢子堆特点的观察和记录来筛选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结果筛选出4个品种,分别为豫麦16、唐麦4号、Knox62和平阳27。成株期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的鉴定,以不同时期的病情指数为自变量(x),以接种区和保护区千粒重的比例为依变量(y),进行相关性测定,利用相关系数(r)最大时的回归式y=100.5781-0.3745x,来筛选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在千粒重减产不超过5%时,筛选出鲁麦13号、豫麦16、平阳27、唐麦4号和Knox62为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另外,农艺性状和病情发展的速度也作为筛选慢发性抗白粉病品...
关键词:
小麦,小麦白粉病,慢白粉品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力游 高必达 廖小兰 黄红
用草酸毒素作筛选剂处理油菜愈伤组织,获得耐毒素的突变体,分化培养后得到小量再生植株。经用毒素处理离体叶片,油菜菌核病菌菌丝体接种离体叶片和田间植株及田间病圃测定几种方法鉴定显示,所获再生植株与原品系(2242)相比较,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对菌核病的抗性,其F1代材料保持了抗性,F2代材料抗性有一定的分化,但大部分的仍保持了抗性,其中有S11、S21、S23、S24、S25、S26几个材料具有较明显的抗性,可用作抗源和进一步选育抗病良种。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抗病性,抗病突变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爱华 钟声 周建华 胡辉
毕节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至少由1、5、7、15、115、311、313、315、347、377、715等11个生理小种组成,其中315号为优势种,其生理小种的毒性及组成复杂性不亚于全国小麦白粉病鉴定中心兴义,但县与县之间差异较大。历时4年从2500份国内外的原始材料中共鉴定出35份在田间和室内诱发接种条件下表现高抗—免疫的抗源材料,其中贵农19、贵农21等18个已知、未知抗性基因抗源材料的毒性频率极低,是不可多得的抗源材料。含Pm8、pm4+pm8、pm2X已知抗性基因的抗源材料抗性在全区已基本丧失,毒性频率超过50%;目前毕节地区大面积生产的主栽品种其毒性频率也在40%以上。
关键词:
生理小种,毒性频率,白粉病菌,抗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竹林 王德森 何中虎 王辉 陈新民 段霞瑜 周益林 夏先春
【目的】发掘慢白粉抗性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培育抗中国小麦主要病害白粉病的慢病性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218个F2:3系的基因型,构建由158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小麦连锁群上覆盖3 114 cM。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将该群体种植于北京和安阳两点,鉴定各个家系对白粉病的抗性。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慢白粉病的QTL分析。【结果】发现3个控制慢白粉病的QTL,其中位于2B和2D染色体的2个QTL在两种环境下均能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9.6%~11.3%和21.2%~26.1%。QTL遗传效应表...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白粉病 慢病性 QTL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艳 江玲 沈贝贝 冯志明 王新华 万建民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无休眠粳稻品种‘南粳35’,对M2代5 238个单株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考察和发芽势筛选,并对发芽势和表型与‘南粳35’具有明显差异的材料在M3和M4代进行表型验证和分子标记验证。通过表型验证获得4个休眠性增强的突变体,7 d发芽率约50%~70%,比野生型‘南粳35’的7 d发芽率低30%~50%。获得抽穗期延迟突变体2个,分别在播种(130±1)d和(135±2)d开始抽穗,比‘南粳35’迟抽穗约30和35 d。获得株高突变体1个,其株高为(77.3±2.41)cm,比‘南粳35’矮约25 cm。获得穗顶端退化突变体1个,成熟后其穗长与南粳35穗长差异极显著。获得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冰 郝建平 裴雁曦 李国柱 刘晓琴
甜荞种子经60Co-γ射线照射后从10000rad的剂量组中选出了两个优良高产突变体Ⅱ-45-1和Ⅲ-36-1。研究表明,Ⅱ-45-1、Ⅲ-36-1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比对照(未经辐照处理的甜荞种子)高2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显示,Ⅱ-45-1和Ⅲ-36-1均比对照增加一条Rf值为0.43的酶带,减少一条Rf值为0.84的酶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金龙 畅志坚 孙美荣 张晓军 詹海仙 李欣
为利用中间偃麦草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育成一批兼抗我国黄淮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的新品系和新材料。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苗期还是成株期,对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E09及强毒力小种E20、E21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有57份,占测试材料的67.9%;中抗的有10份,占11.9%,且对白粉病的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对随机选取的4份抗病品系及其与普通小麦的杂交F1进行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4个材料及其与中国春杂交F1的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中虎 兰彩霞 陈新民 邹裕春 庄巧生 夏先春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李振歧
为了探讨BTH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以及抗性的部分生理机制,分别用0.01,0.05,0.1,0.2,0.4,0.8和1.6 mmol/L苯并噻二唑(BTH)溶液处理小麦幼苗2 d后接种白粉病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0.2 mmol/L的BTH处理均能显著诱导小麦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用0.4 mmol/L BTH处理小麦幼苗后间隔不同时间接种白粉病菌,表明BTH诱导小麦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持久期在7 d以上;对BTH处理或接种白粉病菌的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2种酶的活性且与小麦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秋英 吉万全 王长有 薛秀庄 王亚娟
抗性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为了研究其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用感病品种阿勃、中国春、陕160、陕优225与该种质正反交,结果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为3∶1;以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5B"偏离3∶1外,其余均为3∶1。表明N9134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位于"5B"染色体上。
关键词:
N9134 白粉病 遗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