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0)
2023(5861)
2022(4889)
2021(4406)
2020(3686)
2019(8186)
2018(7858)
2017(15167)
2016(8281)
2015(8491)
2014(8114)
2013(7962)
2012(7205)
2011(6328)
2010(6172)
2009(5568)
2008(5506)
2007(4773)
2006(3914)
2005(3350)
作者
(25897)
(21671)
(21638)
(20219)
(13350)
(10660)
(9473)
(8550)
(8239)
(7426)
(7383)
(7029)
(6894)
(6853)
(6740)
(6668)
(6524)
(6509)
(6178)
(6148)
(5690)
(5360)
(5192)
(4961)
(4796)
(4732)
(4651)
(4605)
(4398)
(4319)
学科
(32710)
经济(32678)
(24396)
管理(23996)
(19431)
企业(19431)
方法(15983)
数学(14517)
数学方法(14423)
(10573)
(9209)
中国(7952)
(7883)
贸易(7882)
(7719)
(7697)
业经(7188)
(7126)
财务(7124)
财务管理(7117)
企业财务(6833)
(6652)
产业(6579)
农业(6267)
结构(5797)
地方(5694)
技术(5307)
环境(5133)
(5056)
(4994)
机构
大学(117189)
学院(116791)
(49193)
经济(48503)
管理(44588)
研究(40285)
理学(40111)
理学院(39635)
管理学(38892)
管理学院(38701)
中国(29138)
(28765)
科学(27878)
业大(23994)
(23818)
农业(23227)
(21502)
(20539)
研究所(20077)
中心(17639)
财经(17266)
农业大学(15954)
(15911)
(15835)
经济学(15672)
(14567)
经济学院(14438)
北京(14298)
经济管理(13192)
财经大学(13008)
基金
项目(87721)
科学(68765)
基金(65946)
(61289)
国家(60810)
研究(55063)
科学基金(51209)
社会(37426)
基金项目(35806)
自然(35790)
社会科(35725)
社会科学(35715)
自然科(35013)
自然科学(34997)
自然科学基金(34440)
(33773)
(29377)
资助(26193)
教育(24608)
重点(20120)
编号(19138)
(18949)
计划(18827)
(18535)
(18475)
科研(17734)
创新(17450)
(16748)
科技(16702)
国家社会(16411)
期刊
(45917)
经济(45917)
研究(28390)
学报(27604)
(24381)
科学(22581)
大学(19805)
学学(19426)
中国(17853)
农业(16182)
(16136)
管理(14290)
经济研究(8808)
(8551)
财经(8472)
(8385)
金融(8385)
业大(8253)
业经(8133)
(7248)
(7226)
技术(7138)
农业大学(6979)
问题(6764)
科技(6595)
商业(6195)
林业(5586)
技术经济(5583)
(5281)
(5097)
共检索到154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晓璐  孙耀星  杜洪双  赵雪  蒋涛  
【目的】针对木材干燥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以改变司职水分疏导功能的木材分子关键部位的微观结构为手段,通过改善木材的渗透性和水分的流动性,建立易于水分移动的新路径,达到缩短木材干燥时间的目的。在描述蒙古栎导管分子细胞壁构造变异的形态、数量和程度以及表征处理材在常规蒸汽干燥全程和各阶段干燥速率变动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辊压预处理工艺条件、构造特征变异与干燥速率三者的相关关系。【方法】依托木材的黏弹性和水分移动机制,以蒙古栎为试材,对其含水率47%~55%、900 mm(长)×100 mm(宽)×30 mm(厚)的径切板和弦切板施行2个压缩方向(径向和弦向)、3种压缩率(10%,20%和30%)和3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苌姗姗  胡进波  赵广杰  
采用CO2超临界干燥、冷冻干燥和常规干燥对杨木应拉木和对应木进行干燥预处理,通过干燥前后试样的形变和吸附等温线,比较不同干燥预处理对杨木应拉木孔隙结构的影响,为定量表征应拉木的微观孔隙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CO2超临界干燥的杨木应拉木具有完好的介孔特征(孔径在2~50nm),BET比表面积和中孔体积显著高于冷冻和常规干燥预处理的试样;冷冻和常规干燥预处理均引起试样在纵向和弦向上产生较大的收缩形变,而CO2超临界干燥能有效克服因界面张力造成的试样内部骨架结构塌缩等缺陷,在干燥过程中能较好地复制试样的孔隙结构,是表征应拉木孔隙结构的一种有效干燥预处理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瑜瑶   马尔妮  
【目的】探究水分所引发的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变化,并与微波处理、脱木质素处理等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为木材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 mm(径向)×20 mm(弦向)×5 mm(轴向)的杨木和杉木试材分别通过泡水1 h和1个月的方法进行水分处理,在500 W条件下微波处理18 min,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亚氯酸钠脱除试材中部分木质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测试表征处理材的细胞壁微观形貌与孔隙结构,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细胞壁厚度、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孔体积等的影响。【结果】水分处理后,杨木和杉木的细胞壁增厚,水分处理1 h试材的比表面积分别从1.535和1.154 m~2/g增加到2.488和2.336 m~2/g,水分处理1个月的试材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加到2.822和2.940 m~2/g。水分处理杨木试材在微、介孔范围内形成新的孔隙(造孔),且存在孔径增大(扩孔)现象。对于水分处理杉木试材,处理时间较短时其微孔范围内孔体积变化主要表现为扩孔效应,随着时间增加同时具有造孔和扩孔现象。在介孔范围中由于水溶性抽提物的脱除产生较大孔隙,并导致孔径的重新分布。微波处理杨木和杉木试材的细胞壁厚度和比表面积变化同与水分处理类似,处理后杨木试材中产生部分微孔,且杨木介孔及杉木孔径分布都表现为扩孔。脱木质素处理杨木和杉木的细胞壁厚度分别减少了1.79%和0.53%,但比表面积均增加,杉木试材中的微孔增加,其他孔径分布变化均因扩孔所致。【结论】水分处理能够改变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杨木和杉木泡水1 h和1个月的作用效果与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29%和3.33%的微波处理,以及脱除率分别为10.94%和8.06%的脱木质素处理相当,并且具有独特的孔径分布变化规律。3种处理方法由于作用机理不同,增大孔体积的方式在不同树种的不同孔径范围内不尽相同。本研究为选择科学高效的木材预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学军  窦可  章兆福  柳德坚  
根据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竹笋的3种保鲜预处理方法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在20 h内和7 d内的绿竹笋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采用常温条件保存,笋体的呼吸速率增加很快,在4~6 h时呼吸速率(CO2)达最高峰,为163.81 mg.kg-1.h-1;用冰水预冷处理的绿竹笋在14~16 h时达到最高峰,为138.66 mg.kg-1.h-1;用冰水处理同时以10 mg.g-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14 h左右达最高峰,为113.43 mg.kg-1.h-1;经冰水预处理和10 mg.g-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竹笋在采后7 d内维持笋体的低呼吸速率,可以抑制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军伟  宁晓峰  宫元娟  
为了分析干燥预处理对粉碎后粉体物理学特性的影响,以鲜牛蒡为对象,研究干燥预处理对牛蒡粉体的粒度分布、流动性、压缩性和喷流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和冷冻-热风组合干燥并粉碎后,小于83μm的粉体质量分数大于70.00%;变温热风干燥和恒温热风干燥并粉碎后,小于83μm的粉体质量分数小于40.00%。经冷冻干燥并粉碎后的牛蒡粉体的差角、压缩度和分散度分别为7.6°,10.24%和11.20%,流动性较差,压缩性和喷流性较好;经恒温热风干燥并粉碎后的牛蒡粉体的差角、压缩度和分散度分别为11.3°,5.80%和8.70%,流动性较好,压缩性和喷流性较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褚江依  王斯栋  江京辉  王朝晖  
【目的】探究不同机械预处理方法对于落叶松原木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干燥质量、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一种较佳的干燥工艺,为原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取4株落叶松,截取24段1 m长、径级14~16 cm间的原木。其中,12段原木去皮,12段原木不去皮,分别做单切口、双切口、中心钻孔和蜂窝式钻小孔的机械预处理,对处理后的原木常规干燥。【结果】4种机械处理后原木干燥速度相差不大,单切口处理试样速率最快为0.052%·h~(-1),双切口速率为0.044%·h~(-1),两种切口处理方式相较于两种钻孔处理提速0.014%·h~(-1)。其中,中心钻孔速率0.032%·h~(-1),钻小孔速率0.036%·h~(-1)。中心钻孔和双切口处理在减少端表裂数量和长度效果明显,其中双切口处理的表裂总长度为81.25 cm,相较于单切口处理的总长227.9 cm减少了64.3%。双切口相较于单切口表裂数量降低了35.3%,双切口处理对长表裂的减少尤为明显,降低75%;钻小孔干燥缺陷严重,表裂总长536.9 cm为双切口的3.4倍。中心钻孔处理原木虽然去除了部分心材,但对原木结构破坏小,抗压强度没有明显下降;而单切口和双切口处理的原木抗压强度均低于中心钻孔材。【结论】对于切口处理,增加切口数量可以降低含水率梯度,减少开裂的数量和长度。中心钻孔处理增大了与干燥介质接触面积,应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显著减少了端裂。钻小孔处理对原木结构破坏过大,干燥质量差,该工艺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建民  赵敏  母军  伊新双  
该文对刺槐在3种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诱发变色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变色前后试样的视觉物理参数、红外光谱和气相-质谱做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刺槐的颜色可获得均匀的深褐色;②压力汽蒸条件下,刺槐的颜色更加均匀;③羟基(—OH)等助色基团在预处理条件下氧化成羰基(—CO)、酯基(—COO—)等发色基团,使刺槐的颜色加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伊松林  黄月瑞  
该文从在我国分布较广的辽东栎和栓皮栎入手,研究了栎属木材干燥中两个方面的内容:栎属木材的基本干燥特性和不同干燥介质条件下材质的变异性.实验结果表明:栎属木材的基本密度较大、干缩率较大,在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发生得较早、截面变形严重.辽东栎和栓皮栎成材的基本密度分别为0673g/cm3和0713g/cm3;差异干缩率分别为172和202.在温度为55℃、相对湿度为80%左右的条件下干燥,将导致栎属木材变形和解剖分子破坏.在相同的干燥介质条件下,栎属木材各解剖分子的变形程度不同.其中轴向薄壁组织变形最严重,其次是管胞、小导管和木纤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梅梅   杨慧珍   李大婧   肖亚冬   杨亦雯   于蕊   刘春菊   牛丽影   金鹏  
[目的]本文旨在更好的提高蓝莓真空冷冻干燥速率与产品品质。[方法]利用超声处理作为预处理方式,研究超声温度(45、55、65和75℃)、频率(45、80和100 kHz)、功率(600、700、800、900和1000 W)和时间(25、30、35和40 min)对蓝莓真空冷冻干燥特性、质构、色泽、营养物质保留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以干燥速率、花青素含量、色泽和脆性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最佳超声预处理工艺及参数。[结果]超声温度对蓝莓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01);超声频率对蓝莓干燥速率、花青素含量和脆性的影响显著(P<0.05);超声功率对蓝莓脆性的影响显著(P<0.05);超声条件对蓝莓△E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最终获得蓝莓超声预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5℃,频率80 kHz,功率700 W,时间30 min,此条件下蓝莓的干燥速率为1.69 g·g_((绝干物料))~(-1)·h~(-1),花青素含量0.55 mg/g,脆性2770.00 g,△E值6.16。[结论]该结果为蓝莓真空冷冻干燥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母德强  陈塑寰  
利用非线性理论和矩阵摄动理论 ,研究了离心力场、切削温度场及辊压适张度位置对圆锯片动态特性和临界转速的影响 ;对离心力场 ,切削温度场共同作用下的锯片最佳辊压适张度处理位置进行了计算分析 ;还分析了锯夹半径对最佳辊压位置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战霞   代文婷   吴洪斌   杨慧  
为探究不同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利用超声(US)、超声辅助酶法(US+EM)、超声辅助碱法(US+AM)、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4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红枣脆片,分析干燥后红枣脆片的色泽、质构、滋味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经过不同超声辅助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对比不同去糖预处理组,超声(US)和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下红枣鲜样固形物减少率分别为2.53%和3.36%,显著低于超声辅助碱法(US+AM)和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多糖含量最低(12.35mg/g),去除多糖效果最佳,其次是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13.11 mg/g);超声辅助酶法(US+EM)去糖处理压差闪蒸干燥黄酮保留量高(7.95 mg/g),VC含量损失量最小(4.46 mg/g)。电子舌结果显示超声辅助酶法处理对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口感最佳。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处理在减少糖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红枣脆片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莉莉  刘红民  赵济川  高英旭  汪成成  范俊岗  
[目的 ]探讨林分结构与林下更新幼苗之间的关系,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拟合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蒙古栎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 ](1)林分断面积对更新幼苗密度影响显著,随林分断面积的增加,幼苗密度呈增加趋势,当断面积达到31 m2·hm-2,幼苗密度增加逐渐放缓;(2)林分断面积与幼苗基径和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凡  张会儒  周超凡  张晓红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目标树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主要指标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变化,评价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吉林汪清设置9块面积均为1 hm~2的蒙古栎次生林样地,随机区组进行3种处理,分别为传统经营(T1)、目标树经营密度1(T2)和目标树经营密度2(T3)。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间伐前后目标树及林分的空间结构变化,并利用4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蒙古栎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对不同抚育间伐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从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的影响来看,目标树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3个指标的改善明显,角尺度改善不明显;从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内种间隔离程度、降低了密集程度,使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对林木大小分化度的影响不明显;根据CSSI综合评价得知: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提高幅度为T3> T2> T1。【结论】干扰树间伐优化了目标树的空间结构,3种处理的抚育间伐均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间伐对空间结构的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的抚育间伐,T3处理,也即目标树选择密度为100株/hm~2时采取的抚育间伐最有利于目标树和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小娟  张丽  许明  付传翠  
研究了花枝低温预处理及常、低温下离体花药的甘露醇和秋水仙素预处理对萝卜花药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条件下处理枝条,处理1,3,5 d的花药绒毡层细胞出现从排列整齐到逐步退化的现象,药室中的小孢子染色也逐渐加深,7 d后花药壁细胞退化严重,小孢子数目则减少,故枝条低温预处理合适的时间为3~5 d。4℃条件下离体花药经甘露醇和秋水仙素预处理3 d后,药室中小孢子数目多,染色深,处理超过3 d,小孢子数目急剧减少,活力下降。25℃条件下甘露醇和秋水仙素预处理不利于花药结构的维持与小孢子活力的保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燕霓   张晗玮   党美琪   安玥琦   熊善柏  
为简化传统鱼头煲的制作工序,并提高其营养、风味品质,以调理白鲢鱼头为原料,测定油炸后鱼头及鱼头煲的色泽、蛋白溶解度、丙二醛含量、基本营养成分等指标,并结合感官分析筛选适宜的预油炸条件,探究油炸预处理对鱼头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鱼头色泽、蛋白溶解度随油炸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丙二醛含量则相反;鱼头煲的营养成分含量随油炸温度的升高而增多。中、高温油炸(180、200℃)制得的鱼头煲蛋白、脂肪等营养溶出均高于低温油炸组(160℃),而高温油炸(200℃)的鱼头煲色泽和滋味感官品质低于中温油炸组(180℃)。随着油炸时间延长,鱼头煲蛋白、脂肪及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总游离氨基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滋味轮廓及感官品质先升高后无显著差异,油炸120 s时鱼头煲蛋白溶出多、脂肪含量低,其色泽、滋味及感官品质也最优。结果表明,鱼头煲适宜的预油炸条件为180℃油炸120 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