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9)
- 2023(9241)
- 2022(8294)
- 2021(7901)
- 2020(6609)
- 2019(15402)
- 2018(15423)
- 2017(29773)
- 2016(16317)
- 2015(18331)
- 2014(18334)
- 2013(18084)
- 2012(16444)
- 2011(14727)
- 2010(14422)
- 2009(12974)
- 2008(12442)
- 2007(10507)
- 2006(9009)
- 2005(7575)
- 学科
- 济(60944)
- 经济(60878)
- 管理(45545)
- 业(43065)
- 企(36428)
- 企业(36428)
- 方法(30749)
- 数学(26642)
- 数学方法(26323)
- 农(15674)
- 学(15533)
- 中国(14892)
- 财(14572)
- 业经(13629)
- 地方(12593)
- 贸(10935)
- 贸易(10931)
- 理论(10926)
- 和(10703)
- 易(10599)
- 农业(10596)
- 技术(10305)
- 环境(9958)
- 务(9799)
- 财务(9741)
- 财务管理(9726)
- 制(9683)
- 企业财务(9224)
- 教育(8873)
- 划(8682)
- 机构
- 大学(228193)
- 学院(226026)
- 管理(93177)
- 济(83077)
- 理学(81811)
- 经济(81100)
- 理学院(80929)
- 管理学(79318)
- 管理学院(78936)
- 研究(73931)
- 中国(52185)
- 科学(49364)
- 京(48823)
- 农(38583)
- 业大(37913)
- 所(37377)
- 财(36202)
- 研究所(34646)
- 中心(32963)
- 江(31181)
- 北京(30717)
- 农业(30437)
- 财经(30071)
- 范(29608)
- 师范(29305)
- 经(27442)
- 院(27251)
- 州(25909)
- 技术(24690)
- 师范大学(23787)
- 基金
- 项目(165040)
- 科学(128282)
- 基金(118727)
- 研究(117995)
- 家(104359)
- 国家(103515)
- 科学基金(88495)
- 社会(71544)
- 社会科(67694)
- 社会科学(67675)
- 省(64937)
- 基金项目(64142)
- 自然(60062)
- 自然科(58642)
- 自然科学(58627)
- 自然科学基金(57548)
- 划(54909)
- 教育(53746)
- 资助(49262)
- 编号(48148)
- 成果(38278)
- 重点(36573)
- 部(35550)
- 发(34394)
- 创(34107)
- 课题(32763)
- 科研(32145)
- 创新(31746)
- 计划(30865)
- 大学(30442)
共检索到311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瑞银 李伯珩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法,建立了轻杂物吸风装置的性能试验指标与吸风口形状、吸风口离地高度、吸风口与地面倾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吸风口形状参数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优化出了最佳工作参数。最后对吸风口进口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供设计各类气力输送装置中吸风口时参考。
关键词:
轻杂物 吸风口装置 吸风口形状 进口流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月 秦广明 陈巧敏 赵映
[目的]为提高青毛豆采摘机的脱荚作业性能,确定脱荚装置的设计参数,设计并搭建一种脱荚试验装置。[方法]以‘萧农秋艳’为试验材料,围绕提高脱荚的摘净率、降低破损率的目标,首先基于螺旋式脱荚装置,分别对脱荚辊转速和行走速度进行单因素试验。接着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脱荚辊转速和行走速度进行正交试验。然后分别对脱荚辊间距、脱荚辊与地面角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脱荚间距和荚辊角度。最后更换橡胶杆式脱荚辊重复上述试验,对比同等条件下螺旋式和橡胶杆式两种辊型的作业效果。[结果]得出最佳的速度组合为脱荚辊转速660 r·min-1、行走速度0.5 m·s-1,最佳的脱荚间距为15 mm,荚辊角度为30°...
关键词:
青毛豆 收获 脱荚装置 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伟 吴努 顾峰玮 林德志 周新星 胡志超
为了提高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降低抛送装置的抛送功耗,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抛送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叶轮转速、物料含水率、叶片倾角等影响作业质量的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抛送功耗的显著顺序依次为叶轮转速、物料含水率、叶片倾角;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叶轮转速1 600r/min、物料含水率63%、叶片倾角后倾9°,对应的比功耗919.89m2/s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陈春皓 李建平 张阔
针对苹果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撞击损伤问题,对管道气力输送装置的参数组合进行研究。以输送管道内径、管型和进风口风速为影响因素,以苹果迎风面风速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确定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规律;基于单因素仿真结果利用多因素仿真试验获得最优输送参数组合,通过验证试验检验最优组合的可靠性。单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管道内径分别为88、96、104、112和120 mm时,随着输送管道内径的增大,苹果迎风面风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管型对苹果迎风面风速大小影响的排序为,下圆弧管>螺旋管>S型管>上圆弧管>反S型管;当进风风速分别为14.07、15.83、17.59、19.35和21.11 m/s时,随着进风风速的增大,苹果迎风面风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多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最优输送参数组合为,管道内径112 mm、下圆弧型管型、进风风速19.35 m/s,此时苹果迎风面风速为18.46 m/s。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最优输送参数组合的管道气力输送装置输送苹果时苹果损伤率为14%,苹果损伤面积0~14.82 mm~2,损伤体积0~23.84 mm~3,86%的苹果为一等及以上果,14%的苹果为二等果。管道气力输送装置可有效降低苹果采摘后落入果筐时的损伤。
关键词:
苹果 管道输送 气力输送 果实减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奇 谢方平 康家鑫 王修善 罗琪
为解决4LZ–4.0大豆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清选清选含杂率和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选取鱼鳞筛角度(17.1°、27.1°和37.1°)、风机转速(969、1090和 1212 r/min)、喂入量(2、2.5、3 kg/s),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测试清选装置损失率和含杂率,筛选最优清选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清选参数最优组合为:鱼鳞筛角度26.8°、风机转速1075 r/min、喂入量2.3 kg/s,损失率与含杂率分别为0.18%和2.07%,对比优化前分别降低了0.26%与0.44%。收割机清选装置效果最优时,大豆脱出物在沿清选筛纵向质量占比从29.88%减少到6.34%,沿清选筛横向质量占比分布先从27.51%减小到7.88%,再增加到18.96%,呈“前面多后面少、两边多中间少”的近似“Y”状分布,可为清选筛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奇 谢方平 康家鑫 王修善 罗琪
为解决4LZ–4.0大豆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清选清选含杂率和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选取鱼鳞筛角度(17.1°、27.1°和37.1°)、风机转速(969、1090和 1212 r/min)、喂入量(2、2.5、3 kg/s),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测试清选装置损失率和含杂率,筛选最优清选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清选参数最优组合为:鱼鳞筛角度26.8°、风机转速1075 r/min、喂入量2.3 kg/s,损失率与含杂率分别为0.18%和2.07%,对比优化前分别降低了0.26%与0.44%。收割机清选装置效果最优时,大豆脱出物在沿清选筛纵向质量占比从29.88%减少到6.34%,沿清选筛横向质量占比分布先从27.51%减小到7.88%,再增加到18.96%,呈“前面多后面少、两边多中间少”的近似“Y”状分布,可为清选筛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威 邬伊浩 周慧能 方杰 吕晓兰 余洪峰
[目的]目前温室植保作业多采用背负式摆动作业方式,喷施过量与不足并存,不均匀现象严重,针对此问题研制了一种适应于温室环境的风幕式施药装置,实现气、雾场均匀分布。[方法]以风幕系统各出风口风速相等为设计目标,利用“静压复得”原理,完成了渐缩式导流管的设计,其最大截面直径为120 mm,最小截面直径为57.5 mm,出风口直径为35 mm,间距为0.2 m,数量为7个。并通过气流场分布试验分析出口风速对气流场气流特性的影响,雾场试验检验喷雾均匀性。[结果]试验表明:风幕式施药装置在800~1 300 m~(3)·h~(-1)出风量范围内出口风速变异系数小于11%;有效作业区中心位置与出口风速间呈现线性关系,有效作业区的高度区间在20~32 m·s~(-1)出口风速范围内为0.224~0.368 m;有效作业区内雾量水平空间分布变异系数小于12%,与传统背负式摆动作业方式相比,雾滴覆盖率平均提高48.71%,层内雾滴分布变异系数平均减小39.42%,各层间变异系数小于13%。[结论]该风幕式施药装置气、雾场均匀性较好,为温室气流辅助施药装置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威 缪佳佳 李小龙 李骅 吕晓兰 丁为民
[目的]本文旨在解决果树风送式施药存在雾滴穿透难、飘移严重等问题。[方法]结合现代密植果园特征和自由淹没射流理论,设计一种射流式且各通道气流高度独立调节的果园多通道定向风送雾化装置。风送雾化装置采用多通道风臂组、喷射式出风口与后盖弧形罩导流等结构,以达到气、雾流的高穿透性和定向防飘效果。[结果]相比较传统漫射型风送式喷雾,冠层内雾滴沉积提高47.6%,变异系数降低34%;地面沉积量和空中飘移量降低29.9%。[结论]该风机各项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作业工况下的效率值可以达到70%以上。
关键词:
植保机械 风送施药 雾滴沉积 飘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娟 胡定贤 李杰 任思敏 常嘉乾 杨广元
为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果实采收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果树与果实的损伤,设计一种双体多向型激振装置,主要由偏心块、传动齿轮、传动轴、箱体等组成。建立振动装置–果树振动系统,并分析6种不同的偏心块转速比与偏心矩比组合产生的非圆周载荷效果。首先,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获取果树三维模型;然后,运用ANSYS进行果树谐响应分析得到激振装置的最佳工作频率;最后,运用ADAMS建立果树动力学仿真模型,比较非圆周载荷、直线载荷、圆周载荷下的果树加速度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当两偏心块转速比为3∶1、偏心矩比为1∶1时,果树在非圆周载荷下的加速度响应均值为194.35 m/s2,高于直线载荷下的(186.28m/s2),略低于圆周载荷下的(204.41 m/s2);非圆周载荷的加速度响应变异系数为0.575,低于直线载荷的(0.625)和圆周载荷的(0.622),说明非圆周载荷有更均匀的加速度响应。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的采摘率为92.2%,果实损伤率为4.6%,优于单偏心激振装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娟 胡定贤 李杰 任思敏 常嘉乾 杨广元
为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果实采收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果树与果实的损伤,设计一种双体多向型激振装置,主要由偏心块、传动齿轮、传动轴、箱体等组成。建立振动装置–果树振动系统,并分析6种不同的偏心块转速比与偏心矩比组合产生的非圆周载荷效果。首先,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获取果树三维模型;然后,运用ANSYS进行果树谐响应分析得到激振装置的最佳工作频率;最后,运用ADAMS建立果树动力学仿真模型,比较非圆周载荷、直线载荷、圆周载荷下的果树加速度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当两偏心块转速比为3∶1、偏心矩比为1∶1时,果树在非圆周载荷下的加速度响应均值为194.35 m/s2,高于直线载荷下的(186.28m/s2),略低于圆周载荷下的(204.41 m/s2);非圆周载荷的加速度响应变异系数为0.575,低于直线载荷的(0.625)和圆周载荷的(0.622),说明非圆周载荷有更均匀的加速度响应。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的采摘率为92.2%,果实损伤率为4.6%,优于单偏心激振装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乌兰图雅 王春光 赵方超 王晓蓉
针对农业纤维物料螺旋输送装置输送功耗大、效率低的问题,以比能产量和功耗为输送性能的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建立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以比能产量最大,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影响螺旋输送性能的结构与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螺距为300~355mm,螺旋轴转速100~140r/min、喂入量30~70kg/min时,螺旋输送装置能满足较高效率较低能耗输送要求;各因素对比能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量、螺距、螺旋轴转速;影响功耗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量、螺旋轴转速、螺距;螺旋输送装置优化参数组合为:螺距325mm,螺旋轴转速100r/min,喂入量30kg/min。优化后螺旋输送装置的比能产量为0.084 6kg/W,较优化前提高了4.96%,功耗为439.781W,较优化前降低了2.44%。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揉碎 螺旋输送 参数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茅也冰 王乃康 刘会敏
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 (扭矩和入土阻力 )与其影响因素 (钻头转速、钻头进给速度、土壤质地、土壤硬度、土壤湿度 )以及工作部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 .试验装置是进行研究的必备条件 ,为此作者自行研制了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室内测试试验装置 .该试验装置能根据试验要求 ,改变各影响因素值 ,采用传感器电测方法 ,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在挖坑作业全过程中 ,实现对力学参数的动态实时记录 ,在营林机械有关挖坑机研究领域是一项创新 .已完成的试验证明 ,该试验装置性能稳定 ,工作可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静 孟凡成 高文英
秸秆深埋还田机在田间作业过程中,覆土镇压的效果是检验机具覆土装置设计合理性的关键。由于东北地区棕壤土玉米种植过程中,连年的化肥施用与拖拉机等机组的田间作业,导致土壤犁底层上移、理化性质变差,影响农作物产量,秸秆的焚烧又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寻求合理的秸秆利用方式变得十分必要。为了改善机组在工作过程中阻力过大、覆土镇压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一种螺旋式覆土装置,探究其在机具覆土作业过程中的优缺点。结合覆土原理,通过对覆土装置运动过程中土壤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优化设计,确定了螺旋叶片的主要参数:螺旋轴直径为50mm,长度为1100mm,覆土宽度为1200mm,两螺旋叶片间距为500mm,螺距为250mm,最大螺旋升角为16°,螺旋线的圈数为2圈,两螺旋叶片对称布置。为确定机具的最佳工作参数,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试验选取机具的前进速度、覆土器转速、开沟深度为试验因素,覆土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对田间试验的数据分析,改进后机组的最佳工作性能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2km·h-1、覆土器转速290r·min-1、开沟深度25cm。田间试验表明:覆土合格率为97.1%,满足秸秆深埋还田的技术要求和地方标准,可以为秸秆深埋还田机覆土装置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深埋 螺旋覆土器 正交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小雷 罗忠祎 庞景权 章怡敏 杨昌洁 李瑞琦
为解决苹果在采摘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根据人手采摘苹果的机理,借鉴章鱼吸盘吸附猎物的方法,研制一种仿生无损吸取式苹果采摘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气吸式末端执行器、摆位支撑机构、送果机构、实时在线采摘监控系统以及计重系统等组成。对采摘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强度分析和动力学模态分析,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模拟采摘和吸取损伤试验结果表明:1)该苹果采摘装置可以采摘3 m高度以下,直径60~90 mm、果梗直径3.3~4.8 mm的苹果。2)该苹果采摘装置采用3关节万向节的气吸式末端执行器便于调整转动,在苹果采摘过程中可以调整末端执行器的采摘位姿与果实的生长姿态保持一致,并避开树叶、树枝造成的障碍,从而以最优位置和最佳角度实现采摘。3)对同一批次大小、质量相近,表面完好的30个苹果进行吸取损伤试验,吸盘吸力不会对苹果表皮造成损伤;对放置了7 d的试验苹果削皮处理后也未发现其内部果肉组织有损伤情况。
关键词:
苹果采摘装置 仿生设计 无损采摘 吸取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蔚蔚
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三维模拟技术的、配合遗传寻优算法的虚拟拆卸序列规划方法,以各个拆卸顺序的组合作为遗传寻优算法的输入,经过计算得出最优调度方案,配合三维虚拟技术,将这种方案可视化,估计出最好的拆卸顺序结果。经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虚拟维修拆卸序列优化问题,使得物流港口调度过程预先可视化,保证了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