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4)
2023(11348)
2022(9088)
2021(8628)
2020(7185)
2019(16383)
2018(16470)
2017(30437)
2016(16278)
2015(17643)
2014(17407)
2013(16534)
2012(14904)
2011(12816)
2010(13033)
2009(12020)
2008(12122)
2007(10434)
2006(9092)
2005(8087)
作者
(42511)
(35658)
(35163)
(34012)
(22665)
(16968)
(16006)
(13547)
(13318)
(12798)
(12137)
(11955)
(11645)
(11176)
(11154)
(10890)
(10575)
(10384)
(10326)
(10040)
(8823)
(8679)
(8404)
(8137)
(8058)
(7924)
(7880)
(7752)
(7036)
(7017)
学科
管理(54520)
(53982)
经济(53908)
(53159)
(48193)
企业(48193)
方法(21054)
(20836)
中国(17611)
技术(17328)
数学(17211)
数学方法(16967)
(16420)
业经(15316)
(14117)
(13505)
财务(13481)
财务管理(13445)
企业财务(12866)
技术管理(12477)
(12204)
银行(12193)
理论(12163)
(11749)
(11746)
(11650)
(11316)
金融(11315)
体制(10056)
地方(9438)
机构
学院(213760)
大学(212466)
(86485)
经济(84637)
管理(82629)
理学(71019)
研究(70861)
理学院(70261)
管理学(69216)
管理学院(68782)
中国(54372)
(45333)
(43950)
科学(41453)
财经(34597)
(34287)
中心(32745)
(32522)
(31593)
研究所(30913)
(30892)
业大(28576)
(27732)
师范(27391)
北京(27367)
经济学(27216)
(26045)
财经大学(26036)
(25954)
经济学院(24387)
基金
项目(144975)
科学(116247)
研究(109150)
基金(105383)
(91945)
国家(91128)
科学基金(79430)
社会(70423)
社会科(66804)
社会科学(66787)
(57873)
基金项目(55690)
教育(51661)
自然(50358)
自然科(49335)
自然科学(49322)
自然科学基金(48487)
(48480)
编号(42951)
资助(40958)
(36720)
成果(35763)
创新(33353)
重点(33163)
(32313)
(31091)
课题(30916)
(29911)
国家社会(29512)
(29448)
期刊
(95688)
经济(95688)
研究(67240)
中国(48556)
(38540)
管理(35298)
教育(31743)
学报(31255)
科学(29729)
(27774)
大学(24793)
学学(23140)
(22604)
金融(22604)
技术(19657)
农业(18374)
财经(17609)
经济研究(16552)
业经(15490)
(15344)
科技(12155)
问题(11600)
(10857)
财会(10450)
技术经济(10172)
(9971)
(9570)
论坛(9570)
现代(9554)
会计(9446)
共检索到32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菊红  
处于转型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与其微观基础密不可分。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看分权和软预算约束在宏观调控中所起的微观基础作用,它们既决定了政府创造流动性的方式,也决定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不同机理。通过对详实的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形成了以分权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需要理顺微观基础,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同时加强财政管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传兴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对我国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已引起高层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为宏观经济的热点课题。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有效调控当前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从源头上减缓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因此,稳健的汇率政策与偏严灵活的外资和外贸政策相配合,旨在减缓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运用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以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运用偏松的财税政策抵消从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时涛  
从1995年起,由于宏观调控的作用,我国经济供求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求大于供的矛盾缓和了,在许多领域出现了供大于求,并导致了企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同时,我国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平均下降了5个多百分点。这一切无不表明:“微利时代”正悄然到来。微利时代一个最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德文  金昕  
一、“宏观政策微观化”的内容 70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常用的微观化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区别待的税收政策。根据不同的干预目标,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制订不同的税率,个别地调整征税范围。从征税的结果来看,有的税直接影响消费支出的变化,有的税目直接影响投资支出的变动。因此,当要促进经济增长时,应主要增加那些可以减少消费支出的税,以便提高储蓄率,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当要防止通货膨胀时,则应增加那些可以减少投资支出的税,以抑制过多的投资引起的过度需求。 二是区别对待的政府支出政策。政府在筹划支出时,应区别支出项目,斟酌后果,适时调整。当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时,政府支出应主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勇  
日本宏观调控的微观参与机制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孙勇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有关经济传奇至今仍为海内外学者所称道,最近,我国的某些学者根据国内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提出了日本经济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观点,并据此认为,中国应当实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周学东  李宏瑾  李康  苏乃芳  
本文针对我国部分企业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及其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错配的现实背景,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嵌入预算软约束的金融加速器机制,通过企业与金融机构债务契约优化问题,得到预算软约束企业的融资溢价方程,阐述预算软约束造成价格扭曲及资源错配的内生机理。然后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对经济变量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参数调整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削弱预算软约束,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以及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和经济效应,进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周学东  李宏瑾  李康  苏乃芳  
本文针对我国部分企业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及其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错配的现实背景,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嵌入预算软约束的金融加速器机制,通过企业与金融机构债务契约优化问题,得到预算软约束企业的融资溢价方程,阐述预算软约束造成价格扭曲及资源错配的内生机理。然后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对经济变量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参数调整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削弱预算软约束,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以及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和经济效应,进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长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秦川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不同于西方经济中供给侧管理及宏观政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基础范畴和上层建筑范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创新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创新宏观调控应遵循市场化导向原则、促进深化改革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法治化导向原则。从调控工具和目标看,宏观调控需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相对平稳宽松的环境。从理念和功能定位看,应扭转调控泛化的理念,功能定位应更聚焦。从政策操作范式看,需增强机制化、透明化等并改善预期引导和管理。在宏观政策操作层面,更加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结合、综合协调平衡调控。同时,要注重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和大国政策的溢出回荡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杰  王立勇  
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要主成部分,其主要调控目标在于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并将通货膨胀率稳定在目标范围之内。客观评价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有助于政府反思调控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恰当行为,不断改进宏观调控水平,更好地实现调控目标,这对于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的角度,基于宏观调控损失函数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可变参数模型对"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中强调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两大目标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动态估计,从而定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健英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30年代被提出后,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宏观政策上,对宏观调控的原因、内在规定、与市场的关系等基础理论,认识并不很清楚或一致。这与西方宏观调控理论缺乏相应理论基础有直接关系。为澄清上述问题并从中探寻有益的启示,现对马克思与凯恩斯学派的有关论述作扼要的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靳文辉  
宏观调控行为是重要的政府行为之一,宏观调控行为欲发挥效力,必须具备伦理上的"善"和正义性,即必须符合正义性的要求。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所要实现的正义是现代制度伦理中的分配正义、规则正义、经济民主和实质公平。宏观调控的伦理正义性应通过宏观调控的制度化与体系化、宏观调控决策中的协商民主与大众参与等路径来实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秀云  
投资宏观调控对投资效率进而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的投资宏观调控在理论上相对滞后且在实践上效力不足。本文立足于我国投资发展和调控的现实状况,对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进行了再认识,指出了实现有效的投资宏观调控的现实条件,最后在针对性基础上对投资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进行了创新,以求促进和完善我国当前的投资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超林  
一般竞争均衡理论尽管提供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竞争均衡标准 ,但由于一般竞争均衡理论既无法处理宏观非均衡现象 ,甚至也未从根本上提供价格实现机制 ,因而只能是一种静态的纯理论。凯恩斯宏观非均衡理论虽然论证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情形下的市场经济运行问题 ,但又因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 ,从而难以成为完整的宏观调控理论基础。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均衡约束下的非均衡过程的本质出发 ,试图在比较与综合一般竞争均衡、宏观非均衡以及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中 ,归纳分析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瑞  
中国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化大生产、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市场经济失灵等。宏观调控主体是政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终极主体,地方政府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国需要制定专门规范宏观调控行为的法规,这种法规应当属于程序性法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经验和绩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体制基础,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与经济转轨的体制基础相适应,在围绕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短期波动去研究和应对的同时,结合体制、产权等方面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与相应的体制基础相协调和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