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4)
- 2023(13674)
- 2022(11657)
- 2021(10926)
- 2020(9340)
- 2019(21124)
- 2018(20949)
- 2017(40572)
- 2016(22034)
- 2015(24767)
- 2014(24536)
- 2013(24451)
- 2012(22527)
- 2011(19739)
- 2010(19943)
- 2009(18729)
- 2008(18704)
- 2007(16622)
- 2006(14760)
- 2005(13202)
- 学科
- 济(92682)
- 经济(92562)
- 业(89423)
- 企(81029)
- 企业(81029)
- 管理(79236)
- 方法(42647)
- 数学(33141)
- 数学方法(32720)
- 业经(29757)
- 农(28885)
- 财(28603)
- 中国(22317)
- 务(21591)
- 财务(21519)
- 财务管理(21493)
- 农业(20526)
- 企业财务(20335)
- 技术(19464)
- 理论(18487)
- 和(18051)
- 学(17641)
- 制(17525)
- 地方(16864)
- 划(15997)
- 贸(15808)
- 贸易(15799)
- 策(15499)
- 易(15324)
- 环境(13595)
- 机构
- 学院(319583)
- 大学(317927)
- 管理(132992)
- 济(125909)
- 经济(123187)
- 理学(114944)
- 理学院(113729)
- 管理学(111863)
- 管理学院(111305)
- 研究(100130)
- 中国(77100)
- 京(68350)
- 科学(63518)
- 财(58309)
- 农(53122)
- 所(50205)
- 业大(48234)
- 江(47316)
- 财经(46719)
- 研究所(45441)
- 中心(45422)
- 北京(43002)
- 经(42413)
- 农业(41737)
- 范(39925)
- 师范(39578)
- 州(38370)
- 院(36342)
- 经济学(35923)
- 商学(35532)
- 基金
- 项目(214115)
- 科学(169310)
- 研究(157524)
- 基金(155827)
- 家(134443)
- 国家(133222)
- 科学基金(116358)
- 社会(98778)
- 社会科(93482)
- 社会科学(93456)
- 省(84425)
- 基金项目(83251)
- 自然(76552)
- 自然科(74841)
- 自然科学(74824)
- 自然科学基金(73516)
- 教育(71009)
- 划(69550)
- 编号(64590)
- 资助(63812)
- 成果(51358)
- 重点(46652)
- 创(46526)
- 部(46444)
- 发(45145)
- 课题(43219)
- 创新(42674)
- 业(42270)
- 项目编号(40613)
- 科研(40576)
- 期刊
- 济(143665)
- 经济(143665)
- 研究(93155)
- 中国(58750)
- 管理(53044)
- 农(49865)
- 学报(48619)
- 财(46997)
- 科学(46225)
- 大学(37384)
- 学学(35219)
- 农业(35019)
- 教育(33386)
- 技术(29518)
- 业经(25744)
- 融(25352)
- 金融(25352)
- 财经(22881)
- 经济研究(21397)
- 业(19768)
- 经(19557)
- 问题(18438)
- 技术经济(18034)
- 图书(16508)
- 科技(16330)
- 现代(16188)
- 理论(15699)
- 商业(14781)
- 版(14767)
- 财会(14452)
共检索到469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德荣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虽然它不像其它物质生产部门那样,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和产品,但它承担着人和物转移流通的任务,是人们实现物质生产,以及在空间活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交通运输业,整个经济与社会活动就要停滞。列宁曾说过"交通运输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许是最主要的基础之一"。目前,交通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曦
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减排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创新交通运输新能源设备,实现物流合理化运输、能源低碳化建设。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物流 低碳化 新能源 减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智猛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文件,确定了"营改增"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及实施细则,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到了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来自上海"营改增"改革经验显示,此项"营改增"改革措施实施效果十分明显,众多企业节税效应明显、有效减缓其经济负担。但是改革后,交通运输业整体税负有所增加,盈利能力减弱,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业税率较高,进项税额抵扣不足,导致成本上升。对此,交通运输企业要适时采购固定资产,尽量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再造业务流程;政府部门应加大进项税抵扣力度,合理设置税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刘伟
1引言近些年,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交通运输业也得到快速推进,具备了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的硬件与软件基础。本文深入分析了城镇交通运输业的信息系统需求,建立了城镇交通的物流信息平台构架,并给出了详细的实现路线,从硬件、网络两方面对该平台系统的组成进行了简单描述,对我国城镇交通物流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友夫 文慧
基于交通运输业已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行业这一大背景,文章以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引用具体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纳税人在此次税改中的税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在此次税改中整体税负上升,进而对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交通运输业 税负变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艳敏 许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已实施两年之久,其对企业的实际税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影响了企业的绩效,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企业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进程中,如何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绩效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上海市 交通运输业 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天恩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有交通运输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发展中借鉴国外经验,显得十分重要。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落后于欧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钦州市财政局课题组
一、钦州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截至2011年年底,钦州市共有公路交通运输企业238户,运输企业拥有货运车辆10012辆,总载重吨位达96149吨,其中,8吨(不含)以上的重型货车辆数占55.94%,其总载重吨占86.84%;全市"一车一户"式个体运输户共有货运车辆9669辆,总载重吨位25582吨,其中,8吨(不含)以上的重型货车辆数占10.35%,其总载重吨占50.68%,个体运输户货运车辆数与总载重吨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刘超 王雨璇 任阳军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1)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朝 陈倩男 孙飞虎
文章利用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定义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表达式,建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7—2016年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的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N型走势波动,总体水平仍不高;(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差异明显,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点;(3)技术效率提高和电力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都会显著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基础设施水平对交通运输能源效率提高则具有抑制作用,而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相对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樊轶侠
通过对62家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际测算,估算"营改增"前后交通运输业实际税负变化情况。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营改增"前后交通运输业实际税负变化不明显,税负前后基本持平。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业增值税政策,应进一步落实企业实际税负测算工作;明确增值税抵扣政策,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统一物流环节增值税税率;提高增值税税务处理系统效率。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营改增 实际税负 比较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郭雪莲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业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核密度曲线与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现分散性区域聚集特征;样本研究期间,处于高值效率区的省份数量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交通运输强度、环境治理强度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本存量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负面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滨霞 周东海 蒋远营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需求持续走高,雾霾、全球变暖和碳排放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在能源消费迅速激增的背景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2016年运输业对碳排放的四个诱发因素,采用贝叶斯MCMC估计方法,建立多元时变参数TVP-SV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对碳排放的时变成因。结果表明,CO_2对四个驱动因素的弹性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能源强度在碳排放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私家车因素对碳排放的传导强度逐年增强,而客运和货运的传导强度逐渐减弱;在减排方面,私家车数量的影响比货运和客运更为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任阳军
文章在测度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片三大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变异系数和固定效应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较为接近,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而黄河流域呈现扩大趋势;就贡献率而言,超变密度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是黄河流域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的地区绝对差异均呈缩小趋势,而黄河流域的地区绝对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此外,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存在σ收敛特征,黄河流域不存在σ收敛特征,但三大区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