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2)
- 2023(13703)
- 2022(10765)
- 2021(9736)
- 2020(7491)
- 2019(16566)
- 2018(15837)
- 2017(29405)
- 2016(15339)
- 2015(17109)
- 2014(16249)
- 2013(15758)
- 2012(14435)
- 2011(13288)
- 2010(13171)
- 2009(12302)
- 2008(11974)
- 2007(10133)
- 2006(8931)
- 2005(8142)
- 学科
- 济(71064)
- 经济(71008)
- 管理(39959)
- 业(35013)
- 企(26858)
- 企业(26858)
- 方法(25588)
- 贸(23691)
- 贸易(23681)
- 易(23070)
- 中国(22771)
- 数学(22220)
- 数学方法(21989)
- 农(18560)
- 业经(18390)
- 地方(15479)
- 财(14608)
- 融(13288)
- 金融(13286)
- 制(12688)
- 农业(12247)
- 银(12105)
- 银行(12101)
- 产业(11926)
- 行(11761)
- 环境(11417)
- 关系(11186)
- 出(10422)
- 学(10253)
- 发(10090)
- 机构
- 学院(214639)
- 大学(213405)
- 济(99959)
- 经济(98359)
- 研究(79558)
- 管理(77506)
- 理学(66148)
- 理学院(65387)
- 管理学(64480)
- 管理学院(64067)
- 中国(62527)
- 京(44839)
- 财(44355)
- 科学(43189)
- 所(38014)
- 中心(35116)
- 财经(35098)
- 研究所(34460)
- 经济学(33036)
- 经(32158)
- 经济学院(29922)
- 院(29743)
- 江(29504)
- 范(29121)
- 师范(28920)
- 北京(28751)
- 农(27712)
- 财经大学(26180)
- 业大(24765)
- 州(24098)
- 基金
- 项目(143679)
- 科学(114991)
- 研究(111573)
- 基金(105787)
- 家(91727)
- 国家(91069)
- 科学基金(77649)
- 社会(75236)
- 社会科(71630)
- 社会科学(71616)
- 基金项目(53637)
- 省(52653)
- 教育(49870)
- 划(45274)
- 编号(44897)
- 自然(44399)
- 自然科(43353)
- 自然科学(43343)
- 自然科学基金(42554)
- 资助(42047)
- 成果(36915)
- 发(33415)
- 国家社会(33313)
- 重点(33184)
- 部(32914)
- 课题(31325)
- 创(30440)
- 中国(30051)
- 教育部(28849)
- 创新(28663)
共检索到329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在国际硬法规则制定日趋激烈的情势下,探索通过制定国际标准的软法路径推进数字贸易全球治理应成为中国的现实考虑。在此进程中,中国应推动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兼顾技术需求与市场需求、全球与区域相结合的国际标准制定路径。从参与主体看,在政府积极推动制定国际标准的同时,市场主体可考虑通过国内标准的国际输出或国际标准化两种形式予以推进。从标准领域看,在回应数字技术而积极探索技术标准化的同时,数字贸易国际标准的布局也应当回应市场需求,关注数据分级分类、跨境数据流动以及数据隐私保护等焦点领域的标准研制工作。从制定路径看,在依托ISO等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同时,中国应持续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从区域贸易层面推动数字贸易标准的国际输出。
关键词:
国际软法 国际标准 数字贸易 全球治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丽娟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国家和国际标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显示,国家和国际标准量的增加对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均产生正面的作用。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影响更加显著,并且它们对于出口总额的正面影响都要大于对进口总额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将有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中国对外贸易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安小米 许济沧 王丽丽 黄婕 胡菊芳
本文收集三大国际权威标准组织ISO、IEC、ITU-T发布的标准文件中关于数据治理的各类定义,对数据治理的核心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解构分析。基于数据治理的核心概念、概念关系及其视角进一步选择19个国际标准进行内容映射分析,构建出面向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数据治理标准化协同路径分析模型。依据该模型从多维度(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多层级(宏观、中观和微观)归纳了美国和欧盟数据治理标准化协同路径的实施方案。本研究对于我国数据治理理论与实践具有以下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推动我国积极参与数据治理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促进数据治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建立全视域的数据治理标准体系,构建基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多场景、多层级的数据治理标准化协同路径及实施方案;构建数字治理标准化协同国家战略,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数据治理标准建设。图5。表5。参考文献69。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高疆 李鑫 徐乾宇
文章沿用2020年全球数字贸易促进指数的指标框架,对2022年全球74个经济体的数字贸易促进指数分项指数与人均GDP进行拟合,发现基础设施、法律安全环境和商业环境分指数的表现与各经济体的人均GDP正相关,但市场准入分指数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一方面,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正通过RTA向部分发展中经济体传播其数字贸易规则;另一方面,即使是部分人均GDP水平较高的发达经济体(如欧盟),也并非维持高水平的数字市场准入承诺,而是酌情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贸易开放水平。同时,南非、泰国、沙特等发展中经济体的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上升明显;日本、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因出台或修订数字贸易监管的相关立法,从而大幅提升其法律安全政策环境分指数的全球排名。文章从国际组织视角分析国际组织在推进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的作用,由于在“数据”“人工智能”和“隐私”等领域缺乏全球共识,因而全球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趋势看,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开拓数字贸易新领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燕楠
随着全球贸易治理权力结构、贸易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非政府组织的介入,逐步改变着全球贸易治理环境。WTO面对全球贸易治理环境的变化,协商一致原则、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议题分歧、贸易救济规则争议和上诉机构法官遴选等问题面临着较大困境。由此,WTO改革必须要从议题导向、决策机制、贸易救济规则、规则类型、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入手,保持改革路径与全球贸易治理环境变化的一致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剑 刘瑞喜 岳文
绿色贸易是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环境规则治理是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关键。本文着眼于环境规则治理与全球绿色贸易之间的深层联系,构建了包含14个一级指标、125个二级指标以及346项具体环境条款的区域环境规则三维数据集,据此测度了17个反映RTA绿色贸易规则动态深化特征的异质性指标,并综合考察了区域环境规则治理深化对全球绿色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区域环境规则深化不仅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绿色贸易增长,而且对外部国家和全球的绿色贸易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并在不同产品—规则—国家层面上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深度一体化环境规则主要通过非歧视效应、价值链效应以及需求效应对全球绿色贸易产生影响。进一步,对中国参与全球绿色治理不同深化路径下的潜在绿色贸易收益做政策模拟评估发现,RCEP升级对缔约方以及全球绿色贸易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并且随着绿色产品清单的扩展,其带来的促进效应也会增强。本文结论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破解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困境、推动国内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塑造中国在全球的绿色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依据。
关键词:
全球绿色贸易 环境规则治理 中国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旭芸 隋博文 庄丽娟
基于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国内价格历史数据,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揭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粮价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三个子路径传导至国内粮价。实证检验发现,国际大豆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均比较充分,即国际大豆价格会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则不充分,国际玉米价格会影响玉米进口价格,但是对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影响程度较低;而在进口替代路径中,玉米和大豆的国际价格传导均不充分。我国应继续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集中力量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粮食进口仅为调剂国内供求余缺的方针,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
传导路径 国际粮价 国内粮价 进口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内容,标准国际化也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文章将国际标准纳入D-S框架,探究其对中间品贸易的影响机制,并进行经验检验。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ISO国际认证,通过对接国际标准,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标准对中间品贸易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即当人均GDP高于11000美元时,提高双方国际标准的渗透强度将促进中间品贸易,否则不然。我国人均GDP小于门槛值,在参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时,将受到对方国际标准渗透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国际标准化步伐,全面提升贸易产品的竞争力和标准化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内容,标准国际化也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文章将国际标准纳入D-S框架,探究其对中间品贸易的影响机制,并进行经验检验。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ISO国际认证,通过对接国际标准,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标准对中间品贸易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即当人均GDP高于11000美元时,提高双方国际标准的渗透强度将促进中间品贸易,否则不然。我国人均GDP小于门槛值,在参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时,将受到对方国际标准渗透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提高经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军 刘登辉 陈学琴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及中国千年绝对贫困的消除,全球减贫事业进入新阶段。但世纪疫情、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全球减贫治理陷入多重困境。具体表现在:动力维度上,全球发展受阻导致减贫动力不足和赤字增长;制度维度上,新矛盾新挑战凸显边际效益递减下的“贫穷陷阱”和减贫机制失灵;空间维度上,社会动荡和信任赤字交织加剧全球减贫治理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型治理观,为全球减贫实践提供了更具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思想支撑和实践蓝图。据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凝聚减贫合力,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革新减贫机制,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以打造减贫责任共同体,从而推动全球减贫治理走出困境并向纵深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惠芳 洪晨翔
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趋势,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改革正在渐进式推进。本文在论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理论发展逻辑基础上,首次基于高标准经贸规则视角,构建并测度了2013—2021年全球126个经济体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指数,并探讨了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综合水平的全球排名由第48位提升至第35位,现处于第二梯队,但服务贸易便利化与争端解决便利化未进入全球50强;从影响因素看,数字贸易便利化的贡献率最高,交通物流便利化的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而以知识产权保护、争端解决、政府服务与效率为核心的制度环境的贡献率亟待提高;从经济效应看,贸易投资便利化能有效促进货物贸易规模、服务贸易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长,是提升“外循环”质量的重要引擎。本研究为我国全面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序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金海 夏杰长
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数字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动力。在以数字贸易为主导的全球化新时代,数字贸易发展推动数字产品嵌入全球价值链,改变了全球价值创造模式和全球价值链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了全新的价值链,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转型和重构。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为了进一步巩固与强化数字贸易时代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采用多举措提升数字贸易的战略定位。为推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我国应紧紧抓住数字贸易发展机遇,提升数字贸易的战略定位,加强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数字贸易区域价值链,改善数字贸易发展制度环境,构建支撑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数字贸易 数字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帅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数字产业集聚三条途径,赋能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赋能效应更强。据此,提出拓展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覆盖深度、构筑产业数字金融新生态、制定企业差异化政策机制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