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9)
- 2023(6366)
- 2022(5107)
- 2021(4718)
- 2020(3707)
- 2019(8472)
- 2018(8413)
- 2017(14254)
- 2016(8395)
- 2015(9463)
- 2014(9741)
- 2013(8996)
- 2012(8719)
- 2011(8172)
- 2010(8634)
- 2009(7793)
- 2008(7155)
- 2007(6681)
- 2006(6383)
- 2005(6107)
- 学科
- 济(53036)
- 经济(53014)
- 教育(18532)
- 管理(17474)
- 中国(17434)
- 地方(15407)
- 业(14978)
- 方法(13585)
- 数学(12377)
- 数学方法(12275)
- 地方经济(11893)
- 学(10615)
- 企(10206)
- 企业(10206)
- 农(8919)
- 理论(8036)
- 发(7975)
- 业经(7961)
- 技术(7629)
- 财(7017)
- 农业(6913)
- 经济学(6769)
- 发展(6410)
- 展(6288)
- 环境(5762)
- 教学(5653)
- 融(5645)
- 金融(5645)
- 产业(5258)
- 制(5233)
- 机构
- 大学(122060)
- 学院(117919)
- 济(56435)
- 经济(55302)
- 研究(50400)
- 管理(36206)
- 中国(30816)
- 理学(30409)
- 理学院(29940)
- 管理学(29418)
- 管理学院(29151)
- 京(27069)
- 科学(26789)
- 教育(26645)
- 范(25573)
- 师范(25490)
- 所(24926)
- 财(23387)
- 研究所(22384)
- 师范大学(21161)
- 中心(20306)
- 江(19468)
- 经济学(19108)
- 北京(18475)
- 财经(18214)
- 院(17808)
- 经济学院(16869)
- 经(16488)
- 技术(14992)
- 州(14846)
- 基金
- 项目(69020)
- 研究(59523)
- 科学(56576)
- 基金(46721)
- 家(39005)
- 国家(38565)
- 社会(37719)
- 社会科(35606)
- 社会科学(35600)
- 教育(34235)
- 科学基金(32319)
- 省(27991)
- 编号(25056)
- 划(25029)
- 成果(23308)
- 基金项目(22985)
- 课题(21376)
- 资助(18871)
- 发(18450)
- 年(17885)
- 部(17240)
- 重点(17231)
- 自然(16421)
- 规划(16324)
- 发展(16060)
- 自然科(16018)
- 自然科学(16013)
- 性(15832)
- 展(15781)
- 教育部(15767)
共检索到203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隋映辉
软投入是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的非物质形态的投入。它包括战略、政策、管理、科技进步、人才开发与教育等。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由软、硬投入两方面构成的,那么,以劳动力、资金等物质要素构成的硬投入(又称为综合要素),以及以软投入构成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就可由下列公式表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顺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我国1978-2000年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科技投入相应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优化投入结构是我国科技政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科技投入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民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1952-2002年间,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4.23%,表明教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凌云
本文在Lucas(1988)等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的教育投入主体分为非政府教育投入和政府教育投入两类,分析均衡条件下两类教育投入比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较好地刻画了在一定条件下非政府教育投入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用1996—2005年中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类比较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政府和非政府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效应。在教育投入比相对较低的地区,物质资本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原因,而非政府投入的增长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投入比 地区增长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思乾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52-2003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之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在误差修正机制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教育投入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8791;从长期来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是教育投入增长的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门熙新 黄擎明
第二部分软技术作用下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式与评价一、软技术进步的含义与度量 (一) 软技术进步的含义 1.软技术进步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即根据某一系统目标任务的需要,原来没有采用的软技术,现在已有若干种软技术被采用,这从采用软技术数量上表明其进步。 2.软技术进步体现在质量水平上的提高软技术质量水平的高低,包括二重内容:其一,就某一种软技术的应用来说,其本身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门熙新 黄擎明
第一部分软技术的特点、功能与作用一、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一个受时间制约的相对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技术有着不同的内涵,人们对技术也有不同的理解。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扩大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技术中的科学知识因素增加了,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指原来意义上的工具和设备,即硬件,而且包括标明工具设备互相作用方式、活动程序和过程的软件,以及各种方法和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彩云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而来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判断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成为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热衷的问题。文章从众多的成果中选取了其中两个即软投入贡献率和TFP增长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的不同和联系,并用它们分别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是在经济分析中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关键词:
软投入贡献率 TFP增长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喜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祝云 毕正操
利用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理论,研究1978-2005年度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王士东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积林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本文从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数(Num)两个方面出发,根据1995-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数据重心法对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深入分析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数(Num)均与经济增长有正
关键词:
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 技术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喜
利用1978年-2008年相关数据,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在该时间跨度内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212,长期弹性为0.658;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GDP对财政科技投入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处于很低的水平,但从长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对GDP的正向拉动影响时限更长,而且其对GDP的方差贡献率非常突出。目前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仍然偏低,应该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科研项目评价、后续跟踪和持续支持制度,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祺娟 叶善文 朱琦娟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度测定理论,根据浙江2000~2006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分析了各个科技投入指标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和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均有正相关关系,而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高校是浙江科技的主力军,其研发经费的投入作用最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林森 胡文伟 李湛
基于我国1996—2005年的科技投入和产业发展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科技投入情况,构建灰关联度模型,对我国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用图形模拟方法予以佐证。采取关联度模型对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 R&D 经费对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我国这些产业集中的发达地区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更有效率,而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对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效率更高。提出我国不仅要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以集约型方式来引导科技投入科学流向,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关键词:
科技投入 产业增长 灰关联度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