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2)
2023(11900)
2022(10497)
2021(9881)
2020(8341)
2019(19320)
2018(19335)
2017(37492)
2016(20426)
2015(22983)
2014(23062)
2013(22776)
2012(20702)
2011(18736)
2010(18646)
2009(17235)
2008(16839)
2007(14706)
2006(12947)
2005(11505)
作者
(58321)
(48265)
(48008)
(45584)
(30935)
(23142)
(21801)
(18914)
(18350)
(17253)
(16603)
(16216)
(15418)
(15238)
(14844)
(14801)
(14440)
(14417)
(13748)
(13721)
(11930)
(11911)
(11564)
(10983)
(10814)
(10777)
(10689)
(10650)
(9671)
(9447)
学科
(77489)
经济(77367)
管理(67907)
(60136)
(52734)
企业(52734)
方法(36578)
数学(31087)
数学方法(30729)
(22895)
中国(19727)
(19520)
(19371)
业经(18584)
(17450)
(14663)
财务(14595)
财务管理(14566)
地方(14381)
技术(14298)
理论(14023)
企业财务(13830)
(13782)
银行(13740)
(13423)
(13210)
贸易(13203)
(13072)
(13014)
(12985)
机构
大学(292112)
学院(288230)
管理(119158)
(112490)
经济(109912)
理学(103428)
理学院(102315)
管理学(100731)
管理学院(100201)
研究(92556)
中国(69018)
(62142)
科学(56836)
(54610)
(45661)
财经(43359)
(42165)
业大(42102)
中心(41711)
(41576)
研究所(41357)
(39347)
北京(39094)
(37324)
师范(37000)
(33706)
(33639)
经济学(33099)
农业(32921)
财经大学(32391)
基金
项目(198775)
科学(157054)
研究(147023)
基金(145259)
(125291)
国家(124270)
科学基金(107875)
社会(92323)
社会科(87515)
社会科学(87495)
基金项目(77758)
(76934)
自然(70406)
自然科(68754)
自然科学(68741)
自然科学基金(67508)
教育(67412)
(64665)
编号(60285)
资助(59306)
成果(49560)
(44206)
重点(43673)
(41796)
(40880)
课题(40761)
(39728)
创新(38927)
教育部(38412)
项目编号(38063)
期刊
(122643)
经济(122643)
研究(85695)
中国(55020)
管理(44912)
学报(44068)
(42280)
科学(41019)
(38186)
大学(33779)
教育(32460)
学学(31608)
农业(26349)
(24748)
金融(24748)
技术(24730)
财经(21209)
业经(19592)
经济研究(18496)
(17929)
图书(16275)
问题(15645)
理论(15448)
科技(14661)
实践(14285)
(14285)
技术经济(13769)
现代(13389)
(13195)
(12704)
共检索到418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明  汪应洛  孙林岩  
本文针对国内软件业人才流失严重及软件开发过程“不可视化”的问题,探求解决我国软件业激励问题的可行方法,设计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在软件业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组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软件企业的一个生命周期中,由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特点,需要不同的激励组合机制与之相适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与动态性。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实证分析了我国目前软件业激励现状,提出了我国软件业组合激励机制演进变化的发展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胡淼鑫  禹献云  
知识的增长离不开员工之间知识转移,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关键,而知识转移的效果又取决于高位势知识员工转移知识的意愿和低位势知识员工吸收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引入知识吸收系数,探讨高知识位势员工、低知识位势员工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机制下知识转移的效果,分析了多种激励机制在促进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知识拥有者采用精神激励加团队收益激励的策略,最有利于员工知识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微  唐伟  
近年来,大多数国有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普遍存在着激励方式滞后、激励手段匮乏等问题,引起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本上升、知识型员工跳槽频繁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所以,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力,成为了目前很多企业的重要任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根据KANO模型数据分析员工满意度,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对策分为急需改进的因素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陆玉梅  高鹏  高杰  刘素霞  
采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团队协作效应下企业员工责任投入对知识型员工团队激励机制的影响,分析了团队规模、员工风险成本因子等影响因素与员工责任投入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与无责任投入的情形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表明,企业员工责任投入与员工风险成本因子负相关,与初始协作效应和团队规模均正相关;企业投入员工责任能显著提升员工的两类努力以及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单位绩效奖励强度,但不会提高团队单位绩效强度;无论于企业还是员工,投入员工责任均有利于其经济价值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彤梅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设计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以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为基础建立研究量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心理契约与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关系,为企业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向阳  李帆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承载着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力量。在现代管理中,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如何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21世纪新型经济的重要命题。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经济契约外,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心理契约。本文将从心理契约的理论入手,在公平理论、激励理论等的指导下,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特性;同时将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划分为交易型心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佳宾  王宇航  
信息社会的来临使得知识型员工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体,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知识型员工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如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成果衡量难、流动意愿大等。知识型员工这些特征的存在对企业的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实中企业在对这些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和参与管理程度低、工作缺乏挑战与吸引力、知识参与分配的程度低、企业文化缺乏激励氛围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特征认识不足,缺乏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有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转换等。本文基于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指出应构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真正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远  王定华  
员工知识分享是企业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有效利用内部知识资源的基础。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机制使员工更加有意愿参与分享知识的活动,藉由员工无私的分享,达到知识的散布及学习,快速提升员工的能力及问题发生时处理的态度,从而改善组织的知识分享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兴政  刘燕  
知识型员工具有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性和需求,传统激励制度难以满足其需要。本文分析了知识性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基础、基本原则和构建方法,对组织构建知识性员工激励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黎萤  陈劲  
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型员工与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探索,认为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的心理契约结构维度存在差异,突出人际支持和协作发展更符合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心理契约的信守、巩固、修正和发展整合各种激励机制,以期提高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效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瑾  
知识经济时代,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和不断加速的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知识型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需要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特别是队伍中技术创新的主体——知识型员工。研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对于当今企业来讲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研究他们各层次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激励员工的策略机制,对于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知识型员工提供参考和帮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月坤  
本文以现代激励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游戏激励机制的实质,论述了游戏激励机制的成功经验并尝试将其移植到普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提出了创新员工激励机制的主要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华  孙虹  汤薇  
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人力资本具有三重依附性,即生命依附性、活动依附性和价值依附性。基于人力资本的三重依附性,企业应该建立三个层面的员工激励机制,即主体导向的成员激励机制、过程导向的成长激励机制和结果导向的成就激励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