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1)
2023(9923)
2022(7994)
2021(7184)
2020(6113)
2019(13452)
2018(13430)
2017(25645)
2016(13870)
2015(15552)
2014(15549)
2013(15312)
2012(13854)
2011(12158)
2010(12574)
2009(12275)
2008(12585)
2007(11924)
2006(10633)
2005(9866)
作者
(38621)
(32366)
(32300)
(30509)
(20828)
(15165)
(14548)
(12254)
(12127)
(11849)
(11123)
(10809)
(10585)
(10455)
(10188)
(9671)
(9521)
(9380)
(9311)
(9283)
(8040)
(8000)
(7824)
(7477)
(7471)
(7359)
(7222)
(7037)
(6361)
(6361)
学科
(78046)
(74087)
企业(74087)
管理(66572)
(60638)
经济(60525)
业经(27302)
(26642)
(23035)
方法(22555)
(20269)
财务(20241)
财务管理(20222)
企业财务(19168)
(18830)
农业(16639)
技术(16338)
中国(14966)
数学(14819)
数学方法(14731)
(14464)
(14424)
(14413)
体制(12859)
(12858)
理论(12337)
企业经济(12241)
经营(11909)
技术管理(10793)
地方(9863)
机构
学院(204124)
大学(197236)
(86745)
经济(85021)
管理(84577)
理学(71320)
理学院(70716)
管理学(70038)
管理学院(69641)
研究(60423)
中国(50896)
(46361)
(41106)
财经(35025)
(33995)
科学(32515)
(31981)
(31583)
(29022)
中心(28536)
业大(26700)
(26293)
北京(25526)
财经大学(25469)
经济学(25457)
研究所(25117)
农业(24663)
商学(24573)
商学院(24366)
经济学院(22865)
基金
项目(124577)
科学(100295)
研究(97129)
基金(90724)
(75948)
国家(75158)
科学基金(67540)
社会(63287)
社会科(59859)
社会科学(59846)
(50564)
基金项目(48006)
教育(44091)
自然(41789)
自然科(40816)
自然科学(40807)
自然科学基金(40173)
(39949)
编号(39711)
资助(35826)
成果(32059)
(31598)
(30966)
(29877)
(27954)
课题(27521)
重点(27349)
创新(26941)
(26568)
(25779)
期刊
(109038)
经济(109038)
研究(62308)
中国(46184)
(42093)
管理(39004)
(32257)
科学(24485)
学报(23276)
农业(21971)
技术(21200)
(20888)
金融(20888)
教育(20719)
业经(20454)
大学(19720)
学学(18522)
财经(18468)
(15934)
经济研究(15625)
问题(13623)
(13588)
财会(12998)
技术经济(12348)
现代(11463)
会计(11372)
世界(10309)
商业(9965)
经济管理(9947)
(9881)
共检索到323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慧  
顾客满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被充分激励的销售人员才能真正贯彻企业的市场战略。激励的有效性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激励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激励手段对销售人员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绩效考核是衔接销售人员个人努力与组织奖励的关键环节,对销售人员的行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柳云龙  
市场经济中决定企业胜衰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制度、人才和技术。在技术创新中技术人员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应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励技术人员。目前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改革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应侧重对其成果的奖励,完善企业薪酬体系,加强企业产权激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世平  
研发人员是软件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如何安排激励制度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研发人员个体差异性较大,一套激励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研发人员,鉴于此,本文在对我国34家软件企业实证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我国计算机与通讯业研发管理和激励体系较为规范、与国际接轨程度较高的华为技术公司展开个案研究,试图从职业生涯四个阶段对研发人员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研发人员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细雄  万迪昉  淦未宇  
本文从可转债视角分析我国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在分析将可转债用于我国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转债视角的高管人员激励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对授予企业高管人员的可转偾条款进行合理设计,即保证管理者行使转换期权后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分享强度维持在一个特定的封闭区间,就能够有效规避其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可转债激励契约中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并与纯权益激励契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可转债激励契约中回售和赎回条款是实现管理者对企业价值增长分享激励与保障性收益两者之间均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周  张金霞  谭园  
企业研发人员在战略价值、职业追求、人力资本专有性和团队协作性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特征。本文以此为基点,对企业研发人员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企业研发人员动态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企业研发人员职业生命周期的相继性设计项目与管理导入的动态激励模型,激发研发人员的内在工作动机,防控职业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迎新  刘绍东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总激励成本及总激励绩效关系的探索,提出了国有企业全员系统激励机制,并说明了在国有企业占有主体性、决定性的企业系统激励资源的条件下,全员系统激励将使国有企业系统激励成本极小化及激励绩效极大化,进而给出了对国有企业总激励资源进行系统优化配置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黄梅波(厦门大学)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即所有者扣除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外的企业盈余,而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易萍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核心价值观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要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合适路径。只有把企业文化落地深植,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变成企业员工的行为,变成企业组织的行为,才更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行为是需要激励的,因此,要综合运用内容型、过程型、强化型激励理论和方法,采取参与激励、制度激励、偶像激励、精神激励、反向激励、生涯激励、兴趣激励、环境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虞群娥  
面对当前外资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争夺 ,中国金融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激励机制的建设。本文认为 ,我国金融企业应按照激励要素产生、传导、持续原理 ,遵循竞争性、公平性、激励性、经济性等原则 ,设计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明  杨辉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审计人员熟悉有关法律和法规、掌握审计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审计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应当说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较好地从事并完成审计工作,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笔者认为,激励措施必须与个人动机相匹配,应该通过审计人员参与职业设计、领导与审计人员之间的环境转换、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等策略,促成审计人员内部动机与管理激励措施的和谐化,提高激励措施的管理效力。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探讨内部动机与激励措施和谐化的实现途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幸花  
本文通过对某一中小型软件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尝试对中小型软件企业面临的激励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识别和分析软件企业的生产要素,归纳出激励研发人员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型软件企业激励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以期为同行解决相同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宝虹  杨雨艨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对企业竞争情报人员的激励,维持较高的工作绩效,成为企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对企业竞争情报人员的激励不仅体现在合约层面-硬约束,且亦应重视其心理契约-软约束,正是心理契约的存在,人们才能接受不完全合约的缺陷。基于此,将软约束纳入到激励机制研究之中,重新设计委托代理模型,求解委托代理关系双方最大效用。【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具有敬业特质的竞争情报人员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也更关注隐性激励。因此,管理者对其应采用精神激励为主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