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7)
2023(5216)
2022(4559)
2021(4219)
2020(3669)
2019(8226)
2018(8039)
2017(13960)
2016(8488)
2015(9658)
2014(9551)
2013(9362)
2012(8693)
2011(8209)
2010(8142)
2009(7253)
2008(7108)
2007(6433)
2006(5949)
2005(5123)
作者
(31136)
(26306)
(26025)
(24314)
(16630)
(13047)
(11423)
(10149)
(10082)
(9502)
(9173)
(9099)
(9014)
(8854)
(8473)
(8401)
(8123)
(7952)
(7829)
(7820)
(7072)
(6720)
(6671)
(6116)
(6080)
(5965)
(5867)
(5753)
(5719)
(5631)
学科
(26239)
经济(26212)
(15440)
管理(15128)
方法(12648)
(12641)
(10257)
企业(10257)
数学(9990)
数学方法(9808)
(9436)
理论(7794)
农业(6785)
中国(6529)
业经(6162)
教育(5519)
教学(5254)
地方(5018)
(4985)
(4711)
环境(4285)
(4078)
贸易(4077)
及其(4006)
(3949)
(3870)
研究(3858)
(3836)
技术(3819)
水产(3699)
机构
学院(123975)
大学(121760)
研究(53589)
科学(42128)
(41390)
(36766)
中国(35987)
经济(35724)
管理(35423)
农业(33512)
(31903)
研究所(29952)
理学(29886)
业大(29699)
理学院(29391)
(28439)
管理学(28224)
管理学院(28055)
中心(22187)
(21315)
(21305)
农业大学(21271)
(20121)
(19706)
技术(19675)
(18637)
(18552)
实验(18391)
科学院(18332)
师范(18071)
基金
项目(89728)
科学(65512)
基金(60741)
(60409)
国家(59953)
研究(54022)
科学基金(46240)
(38315)
自然(35341)
自然科(34411)
自然科学(34392)
自然科学基金(33762)
(33392)
基金项目(31932)
社会(28801)
资助(27416)
社会科(27081)
社会科学(27071)
教育(25785)
计划(22743)
重点(22476)
科技(22182)
(20786)
编号(19927)
科研(18605)
(18100)
(17800)
(17647)
专项(17544)
(17389)
期刊
(41489)
经济(41489)
学报(39496)
(37563)
科学(29370)
中国(29300)
研究(29179)
大学(26999)
农业(26446)
学学(25694)
教育(17433)
(15255)
业大(12712)
管理(12672)
技术(10554)
(10548)
农业大学(10389)
林业(10087)
(9267)
中国农业(7696)
科技(7553)
自然(7247)
业经(7029)
(6957)
资源(6831)
图书(6703)
(6374)
旅游(6374)
(6374)
经济研究(6168)
共检索到186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文  李晓东  徐纪军  
研究了流水轮虫培育池(14#)、静水轮虫培育池(15#)和轮虫饵料培养池(11#)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特别是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4#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3.7%、82.9%和13.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3.6%、66.0%和20.4%。在11#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5%、16.1%和79.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9.0%、78.9%和12.1%。在15#池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阎喜武  何志辉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子。磷是虾池营养盐的第一限制因子,氮是第二限制因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梦哲  李晓莉  陶玲  高毛林  李谷  
为探讨短期内Nualgi营养素对池塘水质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池塘中的不透水有底帆布围隔内共设计了4个试验组,依次分别添加Nualgi营养素(M1组)、补充硅藻藻种(M2组)、同时添加Nualgi营养素并补充硅藻藻种(M3组)、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C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pH值、DO、TN、Tp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Nualgi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ip的含量,M1组和M3组的ip显著低于M2组和C组;M1组、M2组和M3组中的NH_4~+-N、NO_2~--N和CODMN含量显著低于C组,表明Nualgi和硅藻藻种都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NH_4~+-N、NO_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军  朱建荣  张经  吴辉  罗文俊  
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嵩  陈葵  赵小兵  刘晓聪  朱春峰  
以多种淡水浮游绿藻的混合藻种为培养对象,在人工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硫酸氘(D2SO4)制剂进行培养,通过测定藻液光密度(OD)值研究了不同浓度D2SO4制剂对淡水浮游藻类生物量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D2SO4)制剂在9~20℃温度条件下能促进淡水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增加。在重氢OPAL723TM试验中,浓度0.2‰组藻类增加最多,其结果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与0.05‰组和0.001‰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重氢511T试验中,浓度1‰组藻类增加最多,其他组随浓度降低藻类增加量相应减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友亮  姚宏禄  吴乃薇  顾月兰  边文冀  
本文报道了主养青鱼净产11.25、15吨/公顷·年两个产量级池塘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组成、现存量的研究结果:浮游植物丰度为20-60mg/L,有机碎屑丰度为30-70mg/L;浮游植物群落由7种优势种群交替组成,它们分别是隐藻(Cryptomonas.spp)、蓝裸甲藻(Gymnodinumcyaneum)、裸藻(Euglenaspp)、针杆藻(Synedrasp.)和菱形藻(Nitzschiasp.)、尖头藻(RaphidiopsissPP)、裂面藻(Merismopediaspp.)、绿球藻类(Chlorellaceaespp.),隐藻为主的鞭毛藻类占优势。文中还探讨了浮游植物与鱼池水质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亮  左涛  时永强  王俊  吕末晓  
比较分析了2015年冬季1月和春末5月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旨在对不同粒级网采浮游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为海洋鱼类营养补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冬、春两季,ω3多不饱合脂肪酸(ω3PUFA)、二十碳五稀酸(EPA)、二十二碳六稀酸(DHA)、20:1+22:1的相对含量以较大粒级浮游生物(500~2000μm)较高;而16:0、18: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以<500μm粒级浮游生物较高。冬季各粒级浮游生物的总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均高于春季相应值,但mUFA、PUFA、16:1ω7、EPA、DHA、20:1+22:1的相对含量却低于春季。多元对应分析显示,环境因子中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新根  
巨量的长江入海径流是影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生态的重要因素,入海径流量的分布和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长江口海区乃至东海中北部海区的理化性质,故其对讨论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动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径流携带入海的丰富生源要素则是构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具有高生产力的主要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汇娟  谢平  
试验采用2.5 m×2.5 m围隔,共设置4个试验鱼密度:0、116、176、和316 g/m2,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无鱼围隔中有大量个体较大的透明溞(Daphnia galeata)产生,并且在无鱼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低,透明度显著的高于其他的围隔。与其它类似的围隔试验所不同的是:在无鱼围隔中没有蓝藻水华的发生。在有鱼围隔中,浮游甲壳动物始终由个体较小的微型裸腹溞占优势。并且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鲢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在不同鲢密度的围隔中比较相似,与无鱼围隔相比,绿藻和裸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低,蓝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中伟  徐韧  刘材材  邓邦平  季晓  
为探明轻质油对海洋浮游植物毒性效应机制,并对海洋溢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室内模拟了4季温度(10、16、20和28℃)变化下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毒性胁迫实验,研究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率曲线得出轻质油对东海原甲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2.40 mg/L,对赤潮异弯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4.10mg/L。同时基于轻质油高挥发性的特点,随着实验过程中轻质油浓度降低,东海原甲藻及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得以恢复。轻质油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还与温度变化有关,温度越高,影响越明显,即冬季影响最小,而夏季影响最为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洋  王梦梦  潘宏博  张瑞雷  王丽卿  
为了了解在不滤出原水中浮游动物的条件下,不同密度的大型溞(Daphnia magna)对浮游植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控藻效果最佳的大型溞添加密度。于2016年5月进行了大型溞添加模拟实验。实验设一个对照组(C0)和C1、C2、C3、C4 4个处理组,大型溞的添加密度分别为0、5、15、25、50 ind/L,每个实验组设3个平行,实验期1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处理组(C1和C2)和高密度处理组(C3和C4)均可抑制藻类密度,后者最为明显。(2)大型溞摄食优先选择绿藻和粒径介于20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周涛  
通过155 d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实验设3个处理:施鸭粪、施化肥、兼施鸭粪和化肥。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放养量分别为每围隔20、15、5、5和5个。结果发现,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2.1~6.0)×108个/L。不同施肥方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叶绿素a(Chl.a)、生物量以及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围隔浮游植物群落的理化因子为TN、NH3-N和DO。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施肥方法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难以从浮游植物角度解释兼施鸭粪和化肥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海雷  赵文  李晓东  刘胥  何志辉  
选择辽宁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试验场所,于2002年春季4~5月进行试验。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土池作为试验池,同时另选一土池作为对照池。研究相同N/P比值下不同施肥量对室外土池多盐水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群落、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共检出浮游生物42种。其中,浮游植物33种,浮游动物9种。浮游植物生物量高达288.2 mg.L-1,优势种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叶绿素a含量为5.89~325.44μg.L-1。各池在第2次施肥后5~6天,叶绿素a含量达到高值,之后开始下降,8~9 d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初级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温晴宇  李文红  徐鹏  杨卓  胡宏  
【目的】比较强降雨前后鱼菜共生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揭示鱼菜共生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及建立科学有效的鱼塘夏季生产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夏季主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池塘中,分别设空心菜浮床(覆盖率为18%)处理组和无浮床对照组,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在强降雨前后分别检测各处理池塘水体的水温(WT)、透明度(SD)、pH、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叶绿素a(Chla)含量,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和Alpha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强降雨对鱼菜共生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夏季强降雨可显著降低养殖池塘水体的WT和DO浓度(P0.05),种类组成稳定为绿藻—硅藻—蓝藻型,而对照组的浮游植物种类增加42.86%,其种类组成由绿藻—蓝藻—裸藻型转变为绿藻—硅藻—蓝藻型,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分别显著增加97.93%、80.65%和60.65%,浮游植物丰度显著减少68.01%;强降雨后处理组蓝藻门浮游植物的相对丰度增加,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浮游植物的相对丰度减少,颗粒直链藻优势度下降,而对照组蓝藻门浮游植物的相对丰度减少,绿藻、硅藻和裸藻门浮游植物的相对丰度增加,颗粒直链藻优势度上升;强降雨后处理组水体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减少,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而对照组水体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多样性无明显变化,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处理组与对照组水体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增加,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减少。【结论】相对于无浮床池塘,强降雨后鱼菜共生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生长,但其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减少。生产上可在强降雨后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以维持池塘微生态系统的稳定,确保养殖动物健康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蒋增杰  杜美荣  姜绪  梁峻  赵学伟  刘毅  张媛  张晓芳  方建光  
根据2011年6月、10月、12月和2012年4月4个航次对獐子岛海域水温、分粒径Chl a浓度、透明度等参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hl 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光合固碳能力及碳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表、底层Chl a浓度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07–6.28μg/L和0.16–5.28μg/L,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60±1.38)μg/L和(1.31±1.10)μg/L,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表、底层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均以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