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
2023(62)
2022(49)
2021(43)
2020(58)
2019(95)
2018(102)
2017(119)
2016(113)
2015(143)
2014(126)
2013(129)
2012(137)
2011(128)
2010(124)
2009(78)
2008(85)
2007(68)
2006(54)
2005(37)
作者
(658)
(602)
(573)
(532)
(341)
(282)
(225)
(225)
(220)
(220)
(219)
(200)
(198)
(196)
(191)
(180)
(175)
(175)
(171)
(164)
(157)
(148)
(148)
(148)
(145)
(140)
(138)
(138)
(134)
(133)
学科
(318)
水产(194)
动物(183)
动物学(179)
基因(136)
工程(131)
基因工程(123)
(114)
(107)
植物(107)
(104)
(84)
(82)
(78)
(75)
小麦(74)
虫害(69)
(66)
(66)
遗传(66)
(63)
家畜(62)
(55)
生物(55)
病虫(53)
病虫害(53)
病毒(51)
(49)
(48)
病毒学(48)
机构
学院(1633)
大学(1628)
(1386)
农业(1208)
科学(1138)
研究(999)
(882)
实验(880)
实验室(863)
业大(857)
重点(818)
(759)
农业大学(749)
研究所(749)
(741)
生物(572)
科学院(545)
(544)
技术(537)
中国(532)
(438)
(425)
(413)
农业科学(410)
中心(386)
生命(381)
国家(380)
动物(369)
学生(355)
大学生(351)
基金
项目(1477)
(1311)
国家(1301)
基金(1130)
科学(1088)
自然(950)
科学基金(946)
自然科(929)
自然科学(928)
自然科学基金(911)
(784)
(723)
计划(698)
基金项目(619)
科技(608)
专项(580)
(508)
研究(452)
农业(443)
(442)
重点(404)
(378)
技术(378)
资助(372)
创新(362)
科研(352)
(350)
(270)
b(238)
(233)
期刊
(1388)
学报(1230)
农业(884)
科学(855)
大学(717)
学学(716)
中国(506)
(479)
业大(459)
农业大学(418)
中国农业(411)
农业科学(329)
农学(305)
华北(305)
(260)
自然(260)
自然科(258)
自然科学(258)
农林(197)
(197)
林业(195)
(184)
水产(162)
科技(157)
科技大(157)
科技大学(157)
南京(143)
南京农业(143)
西北(135)
西南(117)
共检索到2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雨芳  贺玲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陈康贵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主要非靶标害虫的田间影响。【方法】以转cry1Ac/sck双基因抗虫水稻株系MSA、MSB、MSA4及其杂交稻21S/MSB、II-32A/MSB与KF6-304为材料,2002年在福建沙县、2003至2004在湖南湘潭县系统地开展了转基因水稻对稻田主要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褐飞虱、叶蝉及稻瘿蚊的田间影响评价研究。【结果】秧苗期,MSA、MSB、21S/MSB、II-32A/MSB对稻飞虱产卵没有明显影响,稻飞虱在MSA4与KF6-304秧苗上的产卵量显著低于其对照,但所取样本上的产卵量都非常低。水稻移栽后,转基因水稻株系对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文静  张莉  刘来盘  方志翔  刘标  
【目的】调查转cry1Ac基因欧洲黑杨(世纪杨)对土壤指示生物蚯蚓生长、繁殖和体内生物酶活性的影响,为转基因杨树大规模应用提供生态安全方面的数据。【方法】以非转基因杨树为对照,将转基因欧洲黑杨(世纪杨)叶片添加到土壤中连续喂养赤子爱胜蚓140天,每隔14天调查蚯蚓存活情况,测定蚯蚓体质量变化,统计蚯蚓繁殖产生蚓茧数量及蚓茧孵化情况,在蚓茧孵化7天后和成蚓暴露140天后测定蚯蚓体内总蛋白、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杨树相比,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的蚯蚓存活率未发生显著改变;各处理组蚯蚓的体质量随试验进行而增加,140天10次调查中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蚯蚓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均于试验第2次调查(28天)时开始繁殖,整个试验期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单条蚯蚓产蚓茧数无显著性差异,42~140天8次调查中,仅在第70天时对照杨树处理组蚓茧数显著高于转基因杨树组,其余7次调查均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蚓茧孵化率和每茧平均新生蚓数量无显著性差异;暴露140天,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通过ELISA法未在蚯蚓组织检测到外源Cry1A蛋白,说明长时间饲喂(140天)转基因杨树叶片,外源蛋白不会在蚯蚓体内蓄积。【结论】相对对照杨树,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对赤子爱胜蚓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无不利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梅  沈晋良  高聪芬  
用EnvirologixCry1Ab/Cry1Ac平板试剂盒检测了两种转Cry1Ac基因的棉花品系 (NUCOTN33B、NUCOTN99B) 以及常规对照品系 (苏棉 12) 不同生育期主茎嫩叶、侧枝嫩叶、蕾及蕾的苞叶中杀虫蛋白Cry1Ac的含量。结果表明, 两种转Bt基因棉主茎嫩叶杀虫蛋白Cry1Ac的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呈明显下降趋势, 花铃期 (NUCOTN33B和NUCOTN99B分别为 4 43和 2 93μg·g-1 ) 和吐絮期 (3 87和 2 86μg·g-1 ) 的含量分别降至苗期第 6叶 (7 64和 8 38μg·g-1 )的 58%、35%和 51%、34%; 相同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海峰  刘阳  邢福国  
为了研究转Cry1Ac/sck基因糙米作为肉仔鸡日粮原料的营养安全性,将360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一组饲喂含转基因糙米日粮,另一组饲喂含非转基因糙米日粮,第三组饲喂非转基因玉米日粮。试验期42 d。测定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器官指数,屠体性状,肌肉成分,21,42 d测定生产性能,器官指数。42 d测定屠体性状和肌肉成分。结果显示,转基因糙米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器官指数、屠体性状、肌肉成分和健康状况在试验期内未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P>0.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留圈  张霄  刘媛  徐重新  张存政  谢雅晶  寇莉萍  刘贤金  
【目的】通过设计并优化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磁珠筛选策略,建立针对Cry1Ac毒素的新型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研究灵敏、快速的Bt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磁珠液相正负筛选方法,经过4轮筛选后,对每轮筛选后抗Cry1Ac毒素特异性结合噬菌体抗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通过单克隆ELISA方法从第4轮筛选得到的次级库中获得特异性结合Cry1Ac的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PCR鉴定和DNA测序,确定有完整插入的scFv片段后进行后期相关试验。将相对结合活性最好的阳性克隆scFv-A12替换宿主菌HB2151中进行可溶性诱导表达并纯化。利用纯化后的scFv-A12作为"捕获抗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燕树锋  铁双贵  岳润清  韩小花  齐建双  卢彩霞  
为将改造合成的抗虫基因(Cry1AC-w)导入玉米基因组,以玉米杂交组合PA×PB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用双丙氨磷作为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82个再生植株。经标记基因(BAr)和目的基因(Cry1AC-w)的PCr检测,其中19株为阳性,即为推断的转Cry1AC-w基因抗虫玉米。对其中2株(w1和w2)进行目的基因单酶切的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w1和w2分别为单位点和双位点插入,这也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入玉米基因组中。用Bt-Cry1AB/AC金标免疫试纸条进行蛋白质表达的检测,初步证实目标Cry1AC-w蛋白在玉米中得到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燕树锋  铁双贵  岳润清  韩小花  齐建双  卢彩霞  
为将改造合成的抗虫基因(Cry1Ac-w)导入玉米基因组,以玉米杂交组合PA×PB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用双丙氨磷作为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82个再生植株。经标记基因(bar)和目的基因(Cry1Ac-w)的PCR检测,其中19株为阳性,即为推断的转Cry1Ac-w基因抗虫玉米。对其中2株(w1和w2)进行目的基因单酶切的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w1和w2分别为单位点和双位点插入,这也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入玉米基因组中。用Bt-Cry1Ab/Ac金标免疫试纸条进行蛋白质表达的检测,初步证实目标Cry1Ac-w蛋白在玉米中得到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令聪  宋广树  吕庆雪  刘宏伟  张志军  李春雷  王敏  刘文国  
为了研究花粉致死基因ZmAA1的功能,进而创制转ZmAA1基因玉米不育新材料。在Gen BAnk中找到花粉致死基因ZmAA1及启动子PG47,并在目的片段的上下游设计増加酶切位点,基因合成构建到克隆载体Puc57上,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优良玉米自交系郑58萌动胚。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共获得94株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47株目的片段Pcr呈阳性反应,对温室中表现为花粉败育的Pcr阳性植株进行目的片段及筛选标记BAr基因rT-Pcr与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华  朱建国  刘标  曾青  罗克菊  唐昊冶  刘钢  张国安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方  纪淑娟  黄新  
为建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转基因植物中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c蛋白的方法,根据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金片表面修饰cry1Ac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不同稀释梯度的cry1Ac蛋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的检测到cry1Ac蛋白,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ng·mL-1,与cry2A蛋白及CP4-EPSPS蛋白无交叉反应。说明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方法检测cry1Ac蛋白操作简单,省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对cry1Ac蛋白的定量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世恒  郭线茹  罗梅浩  蒋金炜  马继盛  
利用RT-PCR技术扩增烟夜蛾(HelicoverpaassultaGuen啨e)幼虫中肠Bt毒素Cry1Ac受体蛋白APN(N-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N,APN)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测序得到的812bp的片段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且该片段在阅读框内。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与棉铃虫(H.armigera)、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 a)、烟芽夜蛾(H.virescens)、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RC688品系和HD198品系、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云河  张永军  吴孔明  原国辉  郭予元  
采用ELISA 方法研究了Bt 棉花叶片中Cry1Ac 杀虫蛋白在不同环境条件空气介质中和土壤介质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Bt 杀虫蛋白降解趋势有明显差异。不同温湿度及光照条件的空气介质中,Bt 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一般在初期较快,经过短暂的缓慢降解阶段后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含量50 ng·g-1左右)。高温低湿条件下,Bt 杀虫蛋白降解较快,达到稳定水平的时间短。Bt 杀虫蛋白在光照和非光照环境下的的降解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异。自然条件下Cry1Ac 蛋白在土壤介质中初始阶段降解迅速,30 d 后降解了85%左右。随着冬季的到来,杀虫蛋白降解趋于缓慢。次年春天后,杀虫蛋白的降解加快,至4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科友  樊军锋  赵忠  李玲  朱海兰  
在建立以银腺杨(84K)叶片为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把Cry I Ac和API双价抗虫基因导入银腺杨(84K)基因组中。转化杨树叶片,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和诱导生根,获得了400株卡那霉素抗性转化再生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有70株呈阳性。通过Southern杂交和ELISA检测进一步证明Cry IAc和API双价抗虫基因已整合到银腺杨(84K)基因组中,拷贝数1~2个,并得到了表达。转化植株用杨扇舟蛾幼虫进行饲虫试验,结果表明昆虫幼虫的死亡率高达60.0%~80.0%。同时,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了明显抑制。本研究结果为杨树抗虫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丽  邓力华  陈芬  肖国樱  
本研究以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法进行转化,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鉴定及性状鉴定。结果显示:Bar基因和Cry1Ca基因在水稻P88S中成功整合并表达。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经过转基因后育性发生改变,表现出一定的可育度。转基因后P88S的谷粒宽及千粒重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