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2)
2023(2302)
2022(2068)
2021(2050)
2020(1822)
2019(3906)
2018(4024)
2017(7360)
2016(4533)
2015(5257)
2014(5601)
2013(5598)
2012(5768)
2011(5220)
2010(5952)
2009(6221)
2008(5407)
2007(4909)
2006(4319)
2005(3904)
作者
(16766)
(14106)
(13806)
(13167)
(8815)
(7003)
(6268)
(5493)
(5288)
(5252)
(4862)
(4767)
(4595)
(4566)
(4453)
(4359)
(4240)
(4192)
(4085)
(3982)
(3655)
(3655)
(3565)
(3248)
(3178)
(3152)
(3148)
(3107)
(3010)
(2953)
学科
(16423)
经济(16399)
管理(12655)
(10952)
(9482)
企业(9482)
方法(7095)
(6657)
数学(5747)
数学方法(5570)
(4714)
中国(4507)
(4333)
(4110)
(3925)
金融(3925)
理论(3432)
(3387)
银行(3360)
(3192)
(3190)
财务(3167)
财务管理(3157)
(3154)
贸易(3151)
(3046)
企业财务(2989)
业经(2924)
(2903)
(2860)
机构
大学(72400)
学院(70892)
研究(29630)
(23340)
中国(22693)
经济(22654)
管理(21716)
科学(21704)
(18202)
(17922)
理学(17799)
(17613)
理学院(17451)
管理学(16853)
管理学院(16725)
研究所(16362)
农业(14750)
业大(13657)
中心(12879)
(12044)
(11599)
北京(11247)
(10848)
(10399)
(10344)
师范(10162)
科学院(9883)
(9572)
农业大学(9397)
(9364)
基金
项目(43933)
科学(32264)
基金(30423)
(28858)
国家(28616)
研究(27455)
科学基金(22250)
(16894)
自然(16644)
自然科(16206)
自然科学(16199)
自然科学基金(15872)
基金项目(15580)
(15285)
社会(14736)
资助(13861)
社会科(13727)
社会科学(13721)
教育(12731)
编号(10759)
重点(10759)
计划(10144)
成果(9863)
科技(9742)
(9268)
(8907)
科研(8755)
课题(8423)
(8057)
大学(7730)
期刊
(29700)
经济(29700)
研究(20453)
学报(18478)
中国(17591)
(16668)
科学(15106)
大学(12699)
学学(11982)
农业(11134)
(10001)
管理(8867)
教育(8705)
(7326)
金融(7326)
(6389)
技术(5501)
业大(5387)
(4936)
财经(4756)
资源(4726)
农业大学(4506)
(4161)
经济研究(4153)
统计(3998)
图书(3963)
国际(3933)
(3841)
林业(3727)
问题(3570)
共检索到116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书艳  肖留斌  谭永安  赵洪霞  柏立新  
以常规棉苏棉9号及转Bt棉鲁棉研15、中棉所29为材料,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受中黑盲蝽危害后各品种棉株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棉株体内各代谢指标随着自身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处理组棉株各生理指标波动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受害后,叶绿素的增长率明显下降,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处理组棉株下降率较对照组更显著;处理组游离脯氨酸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6%、25.26%和3.99%;保护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与对照组相比,苏棉9号3种酶活性均下降,鲁棉研15仅CAT酶活性明显增强,而中棉所29POD酶活性呈增长趋势。表明:常规棉与转Bt棉对中黑盲蝽的耐性与补偿能力并未形成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林懋  门兴元  叶保华  于毅  张安盛  李丽莉  周仙红  庄乾营  
【目的】比较绿盲蝽刺吸与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后,冬枣不同组织的应激防御酶活性,以及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的冬枣叶、蕾、花、幼果应激防御酶的变化。【方法】在冬枣各生长期(芽期、蕾期、花期、幼果期)易受危害部位(嫩叶、蕾、花、幼果)接入不同数量(1—3头)绿盲蝽和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危害24 h后,采摘不同危害程度的冬枣组织,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紫外吸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冬枣嫩叶组织遭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所产生的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叶片,其中绿盲蝽刺吸嫩叶所产生的应激SOD和CAT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淑文  蒲鑫  吴益东  
害虫解毒代谢增强是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Bt棉田重要害虫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成虫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3种解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不能检测到棉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棉盲蝽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也不宜选用动力学法进行测定。同时2种棉盲蝽成虫的日龄对解毒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对由不同日龄成虫组成的棉盲蝽田间种群可以直接进行解毒酶活性的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宗仁  张典  
玉米螟危害棉株生长点和主茎后,单株产量损失28.26~88.7%,由于棉株的自我生理调节和群体补偿效应,实际损失为12.61~52.17%。测定了受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以及受害株率与百株卵块数之间的关系,拟定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的棉田防治指标:高产田(100kg/亩)4.9块卵/百株;中产田(75kg/亩左右)5.5块卵/百株;低产田(50kg/亩左右)6.2块卵/百株,在玉米螟严重发生年份,应适当放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菊  夏启中  吴冰  
以海岛棉海7124(R1)和Pima 90(R2)为砧木,以冀棉11(S1)和鄂棉22(S2)为接穗,利用贴接法得到嫁接苗(S1/R1,S2/R1,S1/R2和S2/R2),成活率均在60%以上,S2/R2的则达85%,表明选用的海岛棉品种与陆地棉品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1/R1、S2/R1对黄萎病表现为抗病;S1/R2、S2/R2表现为高抗,说明利用合适的抗病砧木与感病的陆地棉嫁接,能有效地防治黄萎病。接种黄萎病菌3d后,叶片中SOD、POD活性均有加强,MDA含量均有提高。且砧木叶片中SOD、POD活性最高,接穗叶片中SOD、POD活性最低;4种组合的嫁接苗介于二者之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静  张帅  崔金杰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徐建民  李光友  韩超  吴世军  陆钊华  
选取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不同抗性的24个桉树品系,对其遭受危害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害前,桉树叶片内SOD活性、POD活性和PPO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系>中抗品系>高感品系;在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叶片内SOD活性和PPO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升高增量排名前三的品系是:柠檬桉、粗皮桉和Et12;活性下降排名前三的是Et09、DH32-29和KX12;POD活性表现为持续升高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升高增量排名前三的是A107、T121和DH42-6;方差分析表明:桉树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在不同抗性品系间差异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丛秀玉  韩义生  乔秀荣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叶后油松不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在松毛虫大发生年份,油松失去95%以上1、2年生针叶后,3a后在立地条件好的松林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在立地条件差的干旱阳坡,仍未恢复到原有的生长状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来震  徐磊  谭晔  刘向东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品种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的关系,为光谱监测不同品种水稻上褐飞虱的危害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武运粳29号’‘苏香粳3号’‘天丰优084号’和‘内二优6号’)在3个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受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不同时间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结果]4个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明显受褐飞虱虫量和危害持续时间的影响。随着褐飞虱危害的加重,稻株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显著降低。稻株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的相关性随光谱波段变化而波动的趋势在4个水稻品种间均较为一致,不同品种水稻的光谱反射率均具备表征稻株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鹏  王际英  李宝山  王美琪  孙永智  黄炳山  王世信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棉子糖对刺参生长、消化与糖代谢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1.46±0.06) g的刺参幼参为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棉子糖,配制成棉子糖含量分别为0.00%(D1)、0.02%(D2)、0.03%(D3)、0.06%(D4)、0.08%(D5)和0.11%(D6)的6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67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棉子糖含量的增加,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D2~D5组显著高于D1组,D4组达最大值,体壁基本营养成分不受棉子糖含量的影响。(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3、D4组显著高于D1组;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D4组达最低值;D3~D5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D1组,D5、D6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3)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先升后降,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激酶活性在D4组达最大值,丙酮酸激酶活性在D3组达最大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先上升后平稳,D4~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4)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量均先升后降,D2~D6组均显著高于D1组,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激酶基因表达量在D4组达最大值,D4、D5组果糖磷酸激酶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标准,初始体质量为(11.46±0.03) g的刺参幼参饲料中棉子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063%。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棉子糖提高了刺参糖代谢效率,改善了机体消化生理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了刺参的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祥  王剑  彭盛  芮秋治  李丽楠  陈媛  陈源  陈德华  
【目的】明确温度和土壤水分对Bt棉杀虫蛋白含量及其氮代谢活性的影响,为生产中Bt棉抗虫性的安全稳定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16—2017年以转Bt抗虫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29℃、32℃、35℃、38℃4个温度水平,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70%、60%、50%、40%5个土壤水分水平,观察温度和土壤水分对Bt棉铃壳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各处理持续胁迫4 d。2016年主要研究各处理对Bt棉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2017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炬红  郭建英  万方浩  夏敬源  
棉蚜是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上的非目标害虫,也是Bt棉上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用酶标仪在室内测定了取食Bt棉GK12不同世代棉蚜中肠消化酶系的活力和比活力,包括蛋白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淀粉酶,并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的棉蚜比较,以研究Bt棉对棉蚜中肠消化酶的短期影响和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取食Bt棉1代、2代、3代和60代以上的棉蚜,与取食常规棉棉蚜的这4种消化酶的活力和比活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Bt棉上取食不同世代棉蚜的消化酶活力也无显著差异。表明无论从短期影响还是长期效应来看,Bt棉对棉蚜的中肠消化酶系均无显著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凤霞  沈晋良  周威君  高聪芬  唐灿明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d后记录死亡率、存活幼虫发育龄期及危害级别。蕾喂饲法 :每蕾接 2头初孵幼虫 ,控制条件同上 ,喂饲 3d后 ,记录幼虫死亡率和存活幼虫发育龄期。以上方法的建立 ,为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时空规律与害虫抗性选育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简便的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江龙  郭林涛  王友华  周治国  
【目的】筛选花龄期渍水胁迫后棉花胁迫/恢复水平的指示性生理指标,为采取合适栽培措施减轻洪涝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以泗杂3号为材料,在江苏省大丰市(120°28′E,33°12′N)设置大田短期渍水试验(渍水0、6、9、12 d),对棉株功能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渍水胁迫解除后,14个常用植物逆境相关生理指标在不同胁迫水平、不同恢复水平的棉株功能叶中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植株的恢复生长水平显著相关(P<0.05)。不同指标与棉株恢复水平的关联度存在显著差异(0.27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