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3)
- 2023(10050)
- 2022(8335)
- 2021(7402)
- 2020(5885)
- 2019(13127)
- 2018(12711)
- 2017(23224)
- 2016(12889)
- 2015(13831)
- 2014(13528)
- 2013(13310)
- 2012(12673)
- 2011(11720)
- 2010(11657)
- 2009(10552)
- 2008(10290)
- 2007(9077)
- 2006(8137)
- 2005(7407)
- 学科
- 济(55662)
- 经济(55605)
- 业(33223)
- 管理(31739)
- 企(23369)
- 企业(23369)
- 中国(18673)
- 地方(18524)
- 农(18239)
- 方法(17367)
- 数学(15113)
- 数学方法(15016)
- 业经(13823)
- 农业(12857)
- 学(12258)
- 贸(11710)
- 贸易(11700)
- 易(11296)
- 财(10903)
- 地方经济(10454)
- 发(10262)
- 环境(10005)
- 银(9926)
- 融(9888)
- 金融(9888)
- 银行(9872)
- 行(9590)
- 技术(9497)
- 制(9249)
- 产业(7894)
- 机构
- 学院(185274)
- 大学(182021)
- 济(74280)
- 研究(73294)
- 经济(72863)
- 管理(64237)
- 理学(55159)
- 理学院(54372)
- 管理学(53353)
- 中国(53302)
- 管理学院(53039)
- 科学(50035)
- 农(49794)
- 所(40310)
- 京(39926)
- 农业(39922)
- 研究所(37111)
- 业大(36711)
- 中心(32433)
- 财(31359)
- 江(28490)
- 省(26366)
- 院(25622)
- 农业大学(25358)
- 北京(25127)
- 科学院(24964)
- 财经(24568)
- 范(24440)
- 师范(23978)
- 州(22935)
- 基金
- 项目(128564)
- 科学(99671)
- 基金(92051)
- 研究(85283)
- 家(85073)
- 国家(84324)
- 科学基金(69588)
- 社会(54104)
- 省(53300)
- 社会科(51324)
- 社会科学(51312)
- 基金项目(49194)
- 自然(47239)
- 自然科(46171)
- 自然科学(46154)
- 自然科学基金(45324)
- 划(45172)
- 教育(37436)
- 资助(35753)
- 发(34422)
- 编号(32021)
- 重点(29884)
- 计划(27836)
- 创(27818)
- 部(26294)
- 发展(26176)
- 创新(26115)
- 展(25757)
- 科技(25528)
- 业(25458)
共检索到282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文 祁鑫 王海永 张巧玉 郭玉海 董学会
为研究转Bt基因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外源Bt蛋白的释放是否会对后茬作物的萌发产生不利影响,本试验以转Bt基因玉米及其受体品种(非转基因)郑58秸秆浸提液作为处理,采用以小麦(多抗一号)为材料进行室内培养,通过测定对小麦发芽率、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浸提液对小麦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2种秸秆浸提液的质量体积比较低(1∶100)时对小麦萌发处理效应与对照差异不大,当浸提液质量体积比为1∶25时表现轻微抑制作用,以非转基因秸秆表现明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幼苗的形态上低质量体积比(1∶100)的转基因秸秆浸提液处理的株高(9.70cm)和根长(10.84cm)均显著高于对照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处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袁美丽 陈浩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会芹 董林林 王倩
以黄瓜、生菜、茄子种子为受试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玉米、小麦秸秆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秆对蔬菜种子的影响有抑制、促进、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和无显著作用等多种形式。玉米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和鲜质量显著抑制,对苗高和干质量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生菜、茄子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生长显著抑制,对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黄瓜苗高、鲜质量表现促进作用;对生菜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根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对茄子发芽率显著抑制作用,对其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双重作用。根据化感敏感指数,玉米秸秆水浸提液对...
关键词:
秸秆 水浸提液 化感作用 种子发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成东 浦雪梅 李国树 冯建孟
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紫茎泽兰叶水提取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率、鲜质量、胚根和胚芽长度及玉米幼苗的苗高、鲜质量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提取液浓度降至0.25%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同时,本试验还研究了玉米叶中丙二醛含量与紫茎泽兰提取液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紫茎泽兰叶提取物浓度的升高,玉米叶内丙二醛含量也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振清 檀建新 李广敏 韩建民 董永华 史吉平
以冀麦24小麦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精胺溶液浸种,再分别作精胺催芽和水催芽两种处理,研究精胺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干重、根干重及芽中SOD、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5mmol/L精胺浸种,水催芽可提高发芽势,0.01mmol/L精胺浸种,精胺催芽和水催芽均使发芽率、芽长、芽干重、根干重明显高于对照,水催芽处理的芽中SOD、POD活性显著提高,有利于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为小麦苗齐、苗壮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麦 精胺 发芽率 SOD PO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全 舒长生 董雪芳 赖运平 李俊 魏会廷 彭正松 杨武云
以3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室温(18℃)和低温(4℃)胁迫下测定发芽特性和幼苗(萌发15 d)形态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室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小麦耐低温评价指标,评价小麦萌发和幼苗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降低小麦发芽速度和阻碍幼苗生长,苗比根对低温敏感,低温的干鲜比大于室温的干鲜重比值;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各性状相对值可以作为鉴定小麦耐低温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小麦 低温 发芽指数 幼苗生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哲 蓝亦琦 何中声 刘金福 邢聪 朱静 王雪琳 施友文 沈彩霞
研究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不同部位(枝、叶、壳、皮)凋落物浸提液在0.200、0.100、0.050、0.025 g·mL~(-1)含量下格氏栲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凋落物浸提液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浸提组发芽指标存在显著化感作用.0.100 g·mL~(-1)壳、枝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随着含量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叶、皮凋落物高含量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低含量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弱.(2)不同部位凋落物浸提液含量对胚根生长的化感作用差异显著.枝、叶浸提液对胚根的影响总体上随含量的升高抑制作用减弱;高含量壳浸提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中等含量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强,低含量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弱;0.2g·mL~(-1)皮浸提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随着含量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3)皮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及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其他部位的影响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晓玲 孟庆翔
通过研究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试验1),以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2),初步探明导致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提高瘤胃发酵程度的因素。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1周内,可溶性糖损失50%以上,pH降到4.0以下;乳酸含量在6周内逐步升高,而后保持不变,其他营养成分保持稳定;试验2结果表明,添加青贮浸提液后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气量显著增加(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晴 代梦雅 胡乃月 张英华
为明确磷、铁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活力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NaH_2PO_4和Fe_2(SO_4)_3作为处理溶液,选择不降低种子发芽率的最大摩尔浓度处理种子;测定苗期正常水分(T_1)和干旱处理(T_2)下冬小麦幼苗干重、株高、叶面积、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0.05~0.30 mol/L NaH_2PO_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00%~14.00%,0.01~0.04 mol/L Fe_2(SO_4)_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4.01%,而0.50~0.90 mol/L NaH_2PO_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6.00%~24.00%,0.05~0.07 mol/L Fe_2(SO_4)_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0.00%~24.00%,在本试验条件下,NaH_2PO_4、Fe_2(SO_4)_3处理对种子萌发生长不产生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30和0.04 mol/L;2种水分条件下,NaH_2PO_4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干重和株高,Fe_2(SO_4)_3处理只在正常水分下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NaH_2PO_4和Fe_2(SO_4)_3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新生叶片的叶面积、叶片的SPAD以及叶片SOD和CAT活性,但对POD活性无显著提高。总之,适宜浓度的NaH_2PO_4、Fe_2(SO_4)_3处理能促进冬小麦种子的萌发,同时可以提高冬小麦幼苗的有效光合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改善了幼苗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进而增强了幼苗活力和抗旱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小文 祁鑫 王海永 郭玉海 董学会
控制条件下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浸种研究转Bt抗虫基因玉米与其亲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状态,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转Bt基因玉米的生长势优于受体亲本郑58,二者在发芽率上差异不显著。50,100 mmol/L NaCl对玉米的发芽、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00 mmol/L NaCl降低玉米种子的活力,降低发芽率,抑制了幼苗的生长。外源Bt基因的导入对玉米耐盐性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彬荣 任镜羽 赵光武
为促进甜玉米Zea mays var.saccharata种子萌发,以6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浸种时间(0,4,8,16,24 h),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并分析种子相关活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8 h能最有效提高6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加快发芽速度,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种子脱氢酶活力显著提高。建议甜玉米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8 h,以提高其活力水平和发芽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冉 吕丹 罗红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光照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确定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方法】以湘农玉27号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24 h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h黑暗)处理下玉米萌发过程中(1、3和5 d)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长度,同时测定了玉米种子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还原糖、总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赖氨酸、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变化,并对生长、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胚根和胚芽长均呈上升趋势,玉米籽粒中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总糖、直链淀粉、总淀粉、POD含量降低,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CAT和SOD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高,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处理下,CAT、SOD和POD与淀粉组分呈显著相关性,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4 h光照处理能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显著增加玉米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等品质指标含量和CAT、SOD酶的抗氧化活性,为优化玉米萌发方法及研发萌发玉米食品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光照 种子萌发 品质 抗氧化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建肖 王桂荣 张永升 江东岭 崔彦宏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钾浸种对衰老玉米种子的萌发和萌发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10.0 mmol/L氯化钾处理,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单株幼苗干质量,还提高了种子萌发时抗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这说明氯化钾处理提高了玉米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缓了脂质过氧化作用,维持了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加快了种子萌发时的物质代谢速率,这可能是钾处理促进衰老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
关键词:
钾 玉米种子 萌发 生理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岚 张翔宇 曾秀丽 张珊珊 王文华 赵凡 刘光立
研究黄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以野生黄牡丹(Paeonia delavay Franch.var.lutea)种子为实验材料,提取种皮、胚乳水浸提物。黄牡丹种皮、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该物质浓度的增加而更为显著;相比种皮浸提液,相同浓度条件下的胚乳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几种主要抗氧化酶中,胚乳浸提液能
关键词:
黄牡丹 白菜 抗氧化酶 休眠 抑制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亚亚 杨梅 陆姣云 杨惠敏
果园生草是一种新型土壤管理模式,草地成功建植是该模式建立的基础。苹果园土壤的特异性可能影响草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从而影响草地建植。本研究分析了陇东苹果园不同土层的土壤浸提液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土壤浸提液提高了黑麦草种子萌发数,但减小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数,但对二者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与无落叶相比,落叶残留时土壤浸提液加快了种子萌发,并有提高种子萌发率的趋势。土壤浸提液抑制了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幼苗胚根的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