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1)
2023(4787)
2022(4128)
2021(3900)
2020(3392)
2019(7199)
2018(7502)
2017(12780)
2016(7845)
2015(9007)
2014(9366)
2013(8702)
2012(8440)
2011(7620)
2010(7722)
2009(7308)
2008(7347)
2007(6890)
2006(6079)
2005(5462)
作者
(27755)
(23288)
(23223)
(22021)
(14539)
(11471)
(10401)
(9443)
(8798)
(8549)
(7868)
(7867)
(7695)
(7629)
(7511)
(7323)
(7098)
(6975)
(6739)
(6545)
(6101)
(5872)
(5869)
(5461)
(5419)
(5322)
(5160)
(5093)
(5011)
(4992)
学科
(23139)
经济(23097)
管理(19020)
(15422)
(12957)
企业(12957)
(11406)
方法(9200)
中国(7518)
(7479)
(7405)
数学(7360)
数学方法(7155)
(6548)
(6441)
理论(6250)
(5052)
银行(5011)
(4955)
金融(4948)
业经(4920)
(4826)
教育(4802)
地方(4726)
(4383)
贸易(4379)
农业(4286)
(4240)
(4069)
体制(3993)
机构
学院(111875)
大学(111558)
研究(45464)
科学(34845)
(34780)
(33464)
中国(33193)
管理(32531)
经济(32344)
农业(28381)
(26980)
理学(26974)
理学院(26508)
(25954)
管理学(25516)
管理学院(25346)
研究所(24937)
业大(24932)
中心(20338)
(19077)
(18547)
农业大学(17930)
技术(17833)
(17498)
(17159)
(16267)
北京(16160)
(15885)
实验(15750)
科学院(15520)
基金
项目(75625)
科学(56016)
基金(51903)
(49932)
国家(49544)
研究(47418)
科学基金(38742)
(31965)
自然(28599)
自然科(27963)
自然科学(27951)
(27806)
自然科学基金(27371)
基金项目(26839)
社会(25295)
社会科(23615)
社会科学(23607)
教育(22439)
资助(21857)
计划(18723)
编号(18689)
重点(18389)
科技(17908)
成果(16539)
(16066)
(15305)
科研(15109)
课题(15070)
(14894)
(14555)
期刊
(41733)
经济(41733)
学报(33668)
(33474)
中国(30134)
研究(29373)
科学(24770)
大学(22702)
农业(22401)
学学(21758)
教育(16157)
(14311)
管理(13328)
(12351)
业大(10625)
技术(9658)
(9163)
金融(9163)
农业大学(9119)
(8827)
中国农业(7011)
业经(6710)
科技(6615)
财经(6548)
林业(6280)
经济研究(6181)
图书(5978)
(5721)
自然(5690)
统计(5148)
共检索到178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运红  黄威  胡红青  刘玉荣  陈迪勤  
采用ELISA定量法研究了(28±1)℃下转Bt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不同组织所含Cry1Ab蛋白在黄褐土和红壤中的残留动态,并对其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不同组织释放的Cry1Ab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均呈前期快速降低和后期稳定下降2个阶段,但同一组织释放的Cry1Ab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变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黄褐土中下降明显快于红壤,1周内表现尤为显著;不同组织释放的Cry1Ab蛋白在同一土壤中其残留差异显著,且受培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根>叶>茎,与初始时Cry1Ab蛋白土壤可提取量表现基本一致;双指数模型比移动对数模型和指数模型更符合转Bt基因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邢珍娟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目的】研究间苗后留在田间地表的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规律,比较两种Bt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方法】以两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取样时期中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残留量。【结果】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杀虫蛋白降解是逐渐的,且降解速度较快,到50d时幼苗残体已经完全腐烂,Bt11幼苗残体中的杀虫蛋白已经完全降解,在MON810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杀虫蛋白。两种转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的Bt杀虫蛋白的初始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同一时间段的Bt杀虫蛋白降解速度存在差异均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邢珍娟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目的】研究转cry1Ab杀虫蛋白基因玉米收获后玉米根茬及其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动态,比较两种Bt玉米根茬和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方法】以两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测定玉米收获后根茬残体和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结果】转Bt基因玉米根茬残体和根际土壤中杀虫蛋白是逐渐降解的,Bt玉米MON810根茬中Cry1Ab杀虫蛋白含量较高,降解的速度也较慢,收获后8个月时还不能完全降解;Bt玉米Bt11根茬中Cry1Ab杀虫蛋白含量较低,降解速度比MON810根茬中Cry1Ab杀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威  张运红  陈迪勤  胡红青  庄光泉  
在(28±1)℃条件下,将Bt蛋白添加到黄褐土、红壤、砖红壤、潮土中,利用ELISA检测土壤的Bt蛋白残留动态,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Bt蛋白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分为3个阶段:Bt毒素初期大量释放、前期大量快速降解和中后期极少量稳定降解。其中,Bt蛋白的降解速度为黄褐土>潮土>红壤≈砖红壤。不同含量的Bt蛋白在同一土壤中降解趋势也各有特点,红壤的残留动态与上述3个阶段趋势一致;而黄褐土虽然也有3个阶段,但残留峰值出现时间不完全一样;砖红壤不完全有以上3个阶段,不同Bt蛋白含量的残留曲线走势特点各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耀宇  蒋明星  程家安  
目的研究转Bt基因水稻表达的外源Bt杀虫蛋白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以便进行转BT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性评价。方法室内采用ELISA法,研究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2号(KMD2)粉碎叶片中Cry1Ab杀虫蛋白在3种水稻土,即青紫泥田、黄筋泥田和黄松田土中不同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降解动态。结果供试叶片粉中Cry1Ab蛋白在3种水稻土中的降解动态均可用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指数方程来拟合,降解半消减期t0.5为1.8~4.0d。结论土壤含水量、pH和温度对Cry1Ab蛋白降解速率均有一定影响,但pH和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通常pH较低的酸性土壤和低温不利于土壤中Cry1Ab蛋白的降解,特别是在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丽娜  胡飞  周子燕  何康来  胡本进  
[目的]探索亚洲玉米螟miR-1a-5p表达与Cry1Ab蛋白敏感性的关系,为揭示miRNA在昆虫Bt抗性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品系(ACB-AbR)和Bt敏感品系(ACB-BtS)表皮及中肠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差异。以Sf9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miR-1a-5p促进剂(Mimics)或抑制剂(Inhibitor)改变细胞中miR-1a-5p的表达量,测定不同处理细胞对Cry1Ab蛋白的敏感性,探讨miR-1a-5p表达量改变后Sf9细胞对Cry1Ab蛋白的敏感性变化。通过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研究miR-1a-5p对潜在靶标基因Unigene12370_All的调控作用。[结果]ACB-AbR表皮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CB-BtS表皮组织,ACB-AbR中肠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量显著低于ACB-BtS中肠组织;ACB-AbR和ACB-BtS幼虫表皮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中肠组织。Sf9细胞miR-1a-5p表达量升高导致Sf9细胞对Cry1Ab蛋白的敏感性增强,反之亦然。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提示,miR-1a-5p与靶标基因Unigene12370_All可以结合。[结论]亚洲玉米螟miR-1a-5p表达量的变化与其对Cry1Ab蛋白敏感性的改变有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傅强  聂思桥  任竞  梁骥  付启明  刘金胜  刘义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分析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土壤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植株样品采用乙腈和丙酮提取,过膜后采用LC–MS/MS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0.02 Mg/kg,检出限分别为0.001、0.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1~2.00 Mg/kg时,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113.3%,相对标准偏差为1.0%~8.0%。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1 050 g/hM2(有效成分315 g/hM2)于玉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云河  张永军  吴孔明  原国辉  郭予元  
采用ELISA 方法研究了Bt 棉花叶片中Cry1Ac 杀虫蛋白在不同环境条件空气介质中和土壤介质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Bt 杀虫蛋白降解趋势有明显差异。不同温湿度及光照条件的空气介质中,Bt 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一般在初期较快,经过短暂的缓慢降解阶段后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含量50 ng·g-1左右)。高温低湿条件下,Bt 杀虫蛋白降解较快,达到稳定水平的时间短。Bt 杀虫蛋白在光照和非光照环境下的的降解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异。自然条件下Cry1Ac 蛋白在土壤介质中初始阶段降解迅速,30 d 后降解了85%左右。随着冬季的到来,杀虫蛋白降解趋于缓慢。次年春天后,杀虫蛋白的降解加快,至4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微  王树涛  陈英旭  吴伟祥  
【目的】明确外源Bt基因插入对水稻倒1叶光合速率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及亲本水稻为试材,研究盆栽及田间条件下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倒1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光合酶活性、光合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生理活动峰值均出现在拔节期。与亲本水稻相比,转Bt基因水稻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亲本;而拔节期和抽穗期,转Bt基因水稻倒1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且拔节期转Bt水稻倒1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也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成熟期,转Bt基因与亲本水稻倒1叶光合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  梁斌  杨学云  周建斌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亚静  汪新颖  张丽娟  郝晓然  乔继杰  王玮  吉艳芝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高产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氮素累积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作物氮素利用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高产粮田为对象,设置传统水氮、水氮调控、调控+土壤调理剂(Agh)、调控+CRU(用含量为43%的缓释尿素代替氮肥)和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氮素利用的效果。【结果】在控水减氮前提下,调理剂和GGR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吸氮量均高于传统水氮。小麦拔节期GGR处理80—100 cm土层根系分布较多,表明GGR能促进中下层根系的发育;玉米大喇叭口期,藁城调理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亦涛  任天志  刘宏斌  雷秋良  翟丽梅  王洪媛  刘申  尹昌斌  张继宗  
【目的】阐明夏播玉米大豆间作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吸氮量、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明确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率,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省徐水县代表性农田设置玉米单作(T1)、大豆单作(T2)、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不分隔(T3)、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分隔(T4)4个处理,并对关键生育时期的作物生长、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进行实时观测。【结果】相对作物单作种植模式,间作产量优势明显,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间作模式总吸氮量(256.1 kg·hm-2)显著高于玉米单作种植(159.7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婷  秦玉昌  吴宁鹏  彭丽  孙丹丹  谷旭  
【目的】玉米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副产物酒糟蛋白饲料(DDGS)常作为蛋白质替代饲料广泛用于动物生产中。随着DDGS产业链的扩大,其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抗生素的残留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但目前关于DDGS中抗生素的残留研究报道较少。对全国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玉米DDGS进行抽样调查,对70种抗生素的残留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以了解目前中国饲料用DDGS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方法】首先利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建立了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喹恶啉类、β-内酰胺类、林可胺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等共70种抗生素药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华  朱建国  刘标  曾青  罗克菊  唐昊冶  刘钢  张国安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李峰  王苗  董飞  
通过2年定位试验,在山西省临汾市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在等氮磷钾施肥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并监测04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均使不施氮肥处理(CK)夏玉米显著增产,2014,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5.72%27.71%和6.05%27.84%;其中,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处理BBF和CRF的夏玉米产量接近或高于常规尿素3次施肥(U3)和2次施肥(U2),增产效果优于一次性基施等量普通复合肥(CF)处理;BBF和CRF处理夏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