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6)
2023(1771)
2022(1390)
2021(976)
2020(747)
2019(1550)
2018(1587)
2017(2597)
2016(1923)
2015(2046)
2014(2089)
2013(2179)
2012(2225)
2011(2043)
2010(1878)
2009(1234)
2008(1089)
2007(936)
2006(788)
2005(598)
作者
(8720)
(7602)
(7501)
(7101)
(4905)
(3811)
(3202)
(3006)
(2926)
(2890)
(2711)
(2703)
(2610)
(2554)
(2441)
(2439)
(2352)
(2313)
(2288)
(2286)
(2232)
(2017)
(1883)
(1859)
(1838)
(1799)
(1759)
(1729)
(1700)
(1696)
学科
环境(7974)
管理(6026)
(5336)
(4653)
经济(4652)
(3212)
规划(3085)
环境规划(3075)
资源(2829)
生态(2487)
(2139)
(2088)
经济学(2088)
(2027)
环境经济(1953)
水产(1630)
部门(1573)
门环(1571)
动物(1441)
(1374)
动物学(1345)
(1341)
(1340)
企业(1340)
区域(1340)
区域环境(1331)
方法(1270)
(1241)
数学(1161)
数学方法(1153)
机构
学院(27650)
大学(27491)
(16773)
农业(14193)
研究(14048)
科学(13284)
业大(11459)
(9458)
农业大学(9304)
研究所(9139)
(8846)
实验(8778)
实验室(8543)
(8284)
重点(8096)
中国(7755)
(7167)
(6799)
经济(6666)
科学院(6187)
(6089)
管理(6018)
中心(5924)
技术(5719)
理学(5231)
理学院(5111)
(4923)
管理学(4890)
管理学院(4870)
(4794)
基金
项目(24599)
(18825)
国家(18752)
科学(17844)
基金(17741)
科学基金(14146)
自然(12193)
(11954)
自然科(11903)
自然科学(11897)
自然科学基金(11651)
研究(11111)
(10348)
基金项目(9635)
计划(8857)
科技(8602)
专项(6810)
(6653)
重点(6497)
资助(6478)
(6143)
(6132)
科研(5708)
农业(5472)
(5399)
社会(5271)
创新(5243)
社会科(5017)
社会科学(5015)
技术(4909)
期刊
(16239)
学报(15176)
农业(11434)
科学(10221)
大学(9394)
学学(9377)
(6284)
中国(6228)
(5767)
经济(5767)
业大(5752)
农业大学(5222)
中国农业(4104)
(3409)
自然(3265)
研究(3159)
农业科学(3023)
自然科(2991)
自然科学(2991)
林业(2660)
农学(2460)
华北(2460)
科技(2370)
农林(2159)
(2159)
西南(1991)
科技大(1900)
科技大学(1900)
(1883)
管理(1667)
共检索到35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博  崔海瑞  卢美贞  舒庆尧  沈圣泉  
【目的】评价外源Bt基因导入对水稻碳代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以及克螟稻1号与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R3027和99亚162杂交和连续回交而育成的农艺性状和抗虫性稳定品系的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羧化酶、蔗糖合成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分蘖盛期克螟稻1号的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秀水11(P<0.01),叶绿素b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低于秀水11(P<0.05),但其它3对Bt水稻与非Bt水稻间所有生理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微  王树涛  陈英旭  吴伟祥  
【目的】明确外源Bt基因插入对水稻倒1叶光合速率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及亲本水稻为试材,研究盆栽及田间条件下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倒1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光合酶活性、光合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生理活动峰值均出现在拔节期。与亲本水稻相比,转Bt基因水稻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亲本;而拔节期和抽穗期,转Bt基因水稻倒1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且拔节期转Bt水稻倒1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也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成熟期,转Bt基因与亲本水稻倒1叶光合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旭红  焦晓国  张国安  涂巨民  徐才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华  朱建国  刘标  曾青  罗克菊  唐昊冶  刘钢  张国安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边江  华春  周峰  周泉澄  陈全战  王荣富  焦德茂  
【目的】系统研究ATP处理后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的光合特性,证明ATP是增强转C4基因水稻光合能力的关键因子。【方法】以原种和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为材料,进行了PCR检测,C4光合酶活性的测定。通过ATP处理后,分析了光、温—光合曲线和活性氧代谢有关指标,统计分析了相关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原种中虽有全套的C4光合酶,但活性很低。PCR检测出玉米的PEPC和PPDK基因转入普通水稻后,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高表达了C4光合酶活性。在高光和高温条件下,同未施ATP的相比,ATP处理后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7%和12%。在光氧化条件下,耐光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雪  凌霖  王康旭  蔡明历  曹凑贵  江洋  
为探究转Cry2A~*基因水稻品系根系特性,为抗虫转基因水稻的栽培调控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盆栽试验,以常规粳稻与其转Cry2A~*基因水稻品系、常规籼稻与其转Cry2A~*基因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探究施氮、不施氮处理下转Cry2A~*基因水稻品系的根系特性。结果表明:转Cry2A~*基因水稻品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成熟期不施氮处理下显著低于亲本对照,在施氮处理下与亲本对照无显著差异;KY(Cry2A~*)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在花期显著高于亲本对照,而MH86(Cry2A~*)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其亲本对照无显著差异;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能显著提高KY(Cry2A~*)的根直径,对MH86(Cry2A~*)的根直径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转Cry2A~*基因水稻根系特性与其亲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这种差异在不施氮处理条件下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平荣  王兵  孙小秋  孙昌辉  万春美  马晓智  邓晓建  
【目的】对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green-revertible albino 75)进行基因定位,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EMS处理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的迟熟突变体10079,从后代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对该突变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应用(gra75/浙辐802)的F2群体精细定位目标基因,遴选候选基因。【结果】gra75突变体叶片从第4叶开始表现出白化性状,从第8叶开始恢复到正常绿色,之前白化的叶片也会逐渐转为淡绿色,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差异。突变体苗期白化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军  杨杰  陈志德  范方军  朱金燕  杨金欢  仲维功  
【目的】在温敏型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表型特征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控制基因V13(t)进行精细定位。【方法】在籼稻品种9311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特征、温度敏感临界值的确定,同时对不同温度下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v13(t)与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在低温(<26℃)条件下,v13(t)前3张叶片均表现为白色,只有叶尖和叶鞘表现出少许绿色,以后逐渐死亡;在28℃条件下,1—3张叶片抽出时叶尖和边缘表现为白色,以后逐渐转绿;在30℃条件下,叶片表现正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郭建夫  张建中  左清凡  许良珠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加兴  覃保祥  邱永福  刘芳  张月雄  马增凤  刘驰  李容柏  
白化转绿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与发育以及克隆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重要材料。在以广西普通野生稻品系DP30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发现一个低温白化转绿突变系ds93,研究其表型特征、温敏特性,对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白化转绿突变系与9311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系ds93转绿白化性状与温度有关,在16、18和20℃时幼苗白化,温度高于23℃时幼苗为正常绿色,推断其转绿临界温度为20℃左右。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ds93初步定位在水稻第9染色体上的RM5777与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兴洪  程吉明  陈翠容  李连芳  夏更勇  
以转基因抗虫棉R93- 4等五个品系为材料 ,对其生育特性及有关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R93- 4 ,R93- 6 ,RH - 4 ,R93- 5,R93- 3等品系与对照相比生育进程提前 ,早熟 ,结铃集中 ,着铃性好 ,但铃重、衣分较低。转Bt基因抗虫棉多表现苗期长势弱 ,铃小等缺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青竹  苏丽君  赵国忠  张艳丽  刘桂珍  陈正华  胡赞民  
本试验根据2004-2005年国家棉花区试结果数据[1]对抗病虫新型转基因棉花新品系126/系9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具有高抗棉铃虫和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发平  刘厚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帅帅  肖红梅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不同加工方法对转Bt抗虫水稻的内、外源基因的降解作用。[方法]以转Bt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其阴性对照‘明恢63’为原料,选择煮制(10、15、20、25和30 min)、高温高压处理(20、25和30 min)、米果加工(煮制、一次干燥、二次干燥、微波、焙烤、油炸)和米酒发酵(1、2、3和4 d)等加工方法,并针对其加工品中内源基因(SPS基因)、外源基因或元件(包括actin1启动子、Cry1Ab/Ac基因、外源基因3'端接合序列、NOS终止子)设计不同扩增片段大小的引物,PCR扩增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高温高压处理对转基因水稻内、外源基因的降解作用大于煮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静萍  易自力  蒋建雄  唐忠海  
针对部分杂交稻在生产上不抗病的问题,通过传统选育方法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将转溶菌酶基因水稻中花9号(粳稻)与杂交稻亲本MH63(籼稻)进行杂交和多次回交,以期快速筛选出持久高抗的优良株系,进而配制新的杂交稻组合,获得既抗稻瘟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稻亲本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均明显优于轮回亲本,叶瘟的病情指数降低了39.39,穗颈瘟的发病率降低了10.21%.经病圃筛选和室内分子检测,证明转育后代已携带有溶菌酶基因.现已得到167个综合抗性好且表型趋向于轮回亲本的单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