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6)
- 2023(5301)
- 2022(4379)
- 2021(3897)
- 2020(3253)
- 2019(6973)
- 2018(6632)
- 2017(12094)
- 2016(6848)
- 2015(7143)
- 2014(6721)
- 2013(6482)
- 2012(5879)
- 2011(5199)
- 2010(4910)
- 2009(4451)
- 2008(4291)
- 2007(3513)
- 2006(2890)
- 2005(2271)
- 学科
- 济(23161)
- 经济(23131)
- 业(18591)
- 管理(18194)
- 企(13982)
- 企业(13982)
- 方法(11749)
- 数学(10781)
- 数学方法(10716)
- 农(7599)
- 学(7181)
- 财(6675)
- 贸(6432)
- 贸易(6431)
- 易(6293)
- 中国(5629)
- 业经(5452)
- 农业(5415)
- 技术(4615)
- 环境(4326)
- 务(4286)
- 财务(4281)
- 财务管理(4277)
- 企业财务(4085)
- 制(3815)
- 产业(3765)
- 划(3529)
- 银(3417)
- 地方(3415)
- 出(3404)
- 机构
- 大学(96813)
- 学院(96380)
- 济(36715)
- 经济(36196)
- 研究(35968)
- 管理(34758)
- 农(32662)
- 理学(31556)
- 理学院(31138)
- 管理学(30533)
- 管理学院(30396)
- 科学(27658)
- 农业(27038)
- 业大(24667)
- 中国(24083)
- 所(20601)
- 研究所(19676)
- 京(19580)
- 农业大学(18244)
- 中心(15787)
- 室(14686)
- 业(14604)
- 财(14317)
- 实验(14182)
- 实验室(13676)
- 江(13426)
- 省(13418)
- 科学院(13075)
- 重点(12994)
- 财经(12358)
- 基金
- 项目(77247)
- 科学(59784)
- 基金(58122)
- 家(55822)
- 国家(55399)
- 科学基金(45680)
- 研究(44663)
- 自然(33795)
- 自然科(33086)
- 自然科学(33072)
- 自然科学基金(32522)
- 基金项目(31774)
- 省(31329)
- 社会(29321)
- 社会科(27911)
- 社会科学(27903)
- 划(27177)
- 资助(22145)
- 教育(19768)
- 计划(19117)
- 重点(17960)
- 科技(17241)
- 创(16928)
- 业(16543)
- 发(16201)
- 科研(16178)
- 部(15962)
- 创新(15936)
- 农(15334)
- 编号(14732)
共检索到123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凤銮 郑云开 林胜 尤民生
选择在闽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和大豆与水稻条带间作,利用吸虫器进行取样调查,探讨多样化种植对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蜂缨小蜂种群动态和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间作大豆或玉米既不能显著减少稻飞虱的个体数量,也不能显著增加缨小蜂的种群数量;间作系统中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及缨小蜂的雌性比例与水稻单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多样化种植模式不能有效抑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琼梅 林胜 尤民生 郑云开 姚凤銮
采用吸虫器和陷阱法,以单作稻田为对照,调查研究了烟稻邻作系统对稻田蜘蛛功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田生境的变化,烟田蜘蛛大量向稻田迁进,这对稻田蜘蛛功能团的重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邻作稻田蜘蛛功能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较单作稻田高,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C)则较低,表明烟稻邻作系统较单作稻田具有相对稳定的蜘蛛功能团结构.
关键词:
生境调控 捕食性天敌 迁移 生物多样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胜 陈李林 尤民生 杨广 刘丰静
为探明蜘蛛功能团结构及多样性对多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响应,于2006年早稻期,在福建省武夷山试验基地,采用吸虫器法,系统调查了多作和单作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与组成;通过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动态;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相似性及主要特征物种.结果表明: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基本一致,球蛛科(Theridiidae)待定种和肖蛸科(Tetragnathidae)待定种是2类稻田的主要优势种类;个体丰盛度(N)、物种丰富度(S)、Sh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坤龙 王海峰 徐钟天 崔娜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能够传播多种水稻病毒,严重威胁亚洲水稻生产.稻飞虱主要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褐飞虱传播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和水稻草矮病毒,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本文介绍了3种稻飞虱的基本特性及5种水稻病毒的基因功能和致病特征,详细阐述了稻飞虱与水稻病毒的互作机制,总结了病毒在稻飞虱体内的传播路线及传播障碍,为综合防控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燕 吴建祥 齐会会 白玉路 许存宾 周雪平 胡培松 彭云良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见;而灰飞虱则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甚至更北的西南稻区,并在飞虱危害较轻的2011年成为田间优势种群;除滇西高原外,西南稻区各地水稻生长季节部分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在2.5%~10.0%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西南稻区水稻当前最主要病毒病,历年在贵州东南部发生危害,部分田块矮化株带毒率达到100.0%,但在滇西高原和四川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文娟 王健 赖凤香 钟雪莲 傅强 彭云良
为指导生产品种合理布局和害虫发生程度预测,在室内苗期评价了来自西南和长江流域620份水稻生产品种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出苗期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30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27个,皖稻51、荣优225、汕优736、西农优10号、糯稻N-2、C两优513、冈优364和珍辐糯等8个品种在苗期对2种飞虱均表现抗性。将45个抗、感程度不同的生产品种种植于位于广西兴安县的鉴定圃,所有品种在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单株平均虫量均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表现出明显的抗性。糯稻N-2和西农优10号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表现出全生育期抗性;苗期感白背飞虱的川谷优204、K优404、威优156和湘丰优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杨会 罗光华 张月亮 王利华 方继朝
[目的]探究3种杀菌剂高剂量处理的稻苗对水稻及取食褐飞虱种群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杀菌剂处理后稻苗体内草酸、还原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构建种群生命表探讨经杀菌剂处理的稻苗对取食褐飞虱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糯稻经3种杀菌剂高剂量处理后,稻苗体内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碳氮比(C/N)有降低的趋势,草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变化。粳稻经3种杀菌剂高剂量处理后,C/N有升高的趋势,但草酸、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褐飞虱取食杀菌剂高剂量处理的糯稻后,5龄若虫历期、个体总发育历期以及雌成虫寿命显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菌剂 生理生化物质 生命参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静 王家亮 朱赛华 何瑞银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稻飞虱图像分类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的稻飞虱图像分类算法。[方法]对采集到的原始昆虫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形态学滤波以及边缘跟踪来获取完整的昆虫彩色背部图像,同时基于该图像集提取昆虫的形态、颜色以及纹理特征66个,结合F-score特征评价方法,筛选出10个特征参数作为最优特征子集,并将其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值。[结果]当采用全部66个特征作为输入特征值时,稻飞虱图像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6.19%;当采用最优特征子集作为输入特征值时,稻飞虱图像的分类准确率也为96.19%。[结论]以该方法获得的最优特征子集作为稻飞虱图像的特征参数不仅降低特征维度,提高稻飞虱图像分类效率,而且保证分类性能,为实现水稻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稻飞虱 图像分类 特征优化 BP神经网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博 崔海瑞 卢美贞 舒庆尧 沈圣泉
【目的】评价外源Bt基因导入对水稻碳代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以及克螟稻1号与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R3027和99亚162杂交和连续回交而育成的农艺性状和抗虫性稳定品系的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羧化酶、蔗糖合成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分蘖盛期克螟稻1号的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秀水11(P<0.01),叶绿素b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低于秀水11(P<0.05),但其它3对Bt水稻与非Bt水稻间所有生理指标...
关键词:
水稻 Bt基因 碳代谢 生理指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玺 贾京京 张一帆 周钦 高聪芬
为明确吡蚜酮等水稻田常用杀虫剂对水稻田天敌蜘蛛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水稻田优势蜘蛛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毒性,并以安全系数(RQ)为标准进行室内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异丙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2种蜘蛛的RQ大于5.00,为低风险性农药;甲维盐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14和0.08,为高风险性农药;毒死蜱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07和0.88,为中等到高风险性农药;阿维菌素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19和0.01,为高到极高风险性农药。此外,还对稻田用药策略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丽萍
对不同年份、不同世代和不同性别褐飞虱、白背飞虱成虫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 1999年后为低水平抗性;对叶蝉散、西维因和混灭威 10年间的敏感性有一定波动,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 1995年后为中等水平抗性。白背飞虱对甲胺磷 1997年起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叶蝉散和西维因 1998年后也达中等水平;对混灭威 2002年开始上升为低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都处于高抗水平。褐飞虱对扑虱灵、甲胺磷和叶蝉散的敏感性变化规律年度内均为迁入代>迁出代>回迁代,年度间为翌年迁入代>头年回迁代。褐飞虱对扑虱灵敏感性下降的速度较甲胺磷和叶蝉散快。2种飞虱的雄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高于雌成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林超文 赵欣 程序
【目的】研究植物篱对于农田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方法】于2005-2007年两个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在四川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资阳试验站的1号试验地(坡度20°)和2号试验地(坡度12°)利用陷阱法对香根草(1号地)、紫穗槐(1号地)、蓑草(2号地)和苜蓿(2号地)4种植物篱类型对农田地面蜘蛛活动密度(种群密度和活动性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植物篱处理植物篱带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冬小麦生长季节均显著高于对照裸地,植物篱处理植物篱带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夏玉米生长季节也高于对照裸地,但是只有蓑草和苜蓿植物篱带与对照裸地差异显著。植物篱处理农田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与对照...
关键词:
植物篱 地面蜘蛛 活动密度 陷阱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亦红 韩召军 张小敏 庞超
用水稻敏感品种TN1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 ,ASD7和Rathu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在 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 ,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 ,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著性差异 ;取食Mudgo和Ruthu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 值分别为取食TN1的 2 78和 2 5 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 1和生物型 2个体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
关键词:
褐飞虱 生物型 水稻品种 代谢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亚强 李强 尤民生 林胜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在转cry1Ab抗虫水稻(mf-mH3301-1)和非转基因水稻(mH3301)上的取食和产卵选择行为,并通过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2种水稻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mf-mH3301-1对褐飞虱成虫的取食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接虫后2、4、8 H,雄成虫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而雌成虫在接虫后4、8 H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然而,bt水稻对于褐飞虱的产卵选择性和趋性反应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褐飞虱 Bt水稻 生态适合度 行为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