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6)
2023(5222)
2022(4389)
2021(4060)
2020(3604)
2019(7892)
2018(7687)
2017(14634)
2016(8285)
2015(8846)
2014(8800)
2013(8654)
2012(8325)
2011(7618)
2010(7469)
2009(6738)
2008(6780)
2007(6251)
2006(5229)
2005(4908)
作者
(29988)
(25267)
(24889)
(23656)
(16180)
(12456)
(11339)
(9830)
(9649)
(9179)
(8740)
(8589)
(8497)
(8406)
(8167)
(7885)
(7729)
(7648)
(7440)
(7222)
(6730)
(6343)
(6214)
(5939)
(5760)
(5722)
(5548)
(5504)
(5411)
(5309)
学科
(26241)
经济(26199)
(19109)
管理(18474)
(15315)
企业(15315)
方法(13016)
(11946)
数学(11316)
数学方法(11117)
(7609)
中国(7000)
(6811)
(6342)
(6128)
贸易(6124)
(6015)
业经(5146)
(4926)
银行(4857)
(4856)
技术(4853)
金融(4852)
(4847)
财务(4836)
财务管理(4821)
企业财务(4654)
(4651)
农业(4578)
理论(4478)
机构
大学(120654)
学院(117788)
研究(51359)
(40068)
科学(39352)
经济(39092)
(38013)
中国(35503)
管理(35499)
农业(31017)
理学(30732)
(30524)
理学院(30178)
管理学(29096)
管理学院(28915)
研究所(28586)
业大(28026)
(27411)
中心(21949)
(19992)
农业大学(19714)
(19704)
(18897)
(18839)
(18667)
实验(18542)
实验室(17860)
(17724)
科学院(17069)
北京(17018)
基金
项目(87146)
科学(65488)
基金(63364)
(62171)
国家(61755)
研究(49990)
科学基金(49009)
自然(37451)
自然科(36660)
自然科学(36638)
自然科学基金(36017)
(34816)
基金项目(32703)
(31110)
社会(29031)
社会科(27421)
社会科学(27411)
资助(27349)
教育(22809)
计划(22293)
重点(21248)
科技(20763)
科研(18489)
(18257)
(17913)
(17783)
专项(17229)
创新(16874)
(16775)
编号(16435)
期刊
(41571)
经济(41571)
学报(38521)
(34437)
研究(30883)
科学(29438)
中国(26746)
大学(26308)
学学(25525)
农业(22852)
(14656)
管理(14056)
(12648)
业大(12248)
教育(10248)
(10142)
金融(10142)
农业大学(10098)
林业(9237)
(9191)
财经(7802)
经济研究(7601)
技术(7451)
科技(7406)
中国农业(7251)
自然(6996)
(6712)
自然科(6301)
自然科学(6301)
业经(5782)
共检索到175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建荣  李淑梅  陈丛梅  魏红  苏衍修  杨忠岐  李广武  韩一凡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bout 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Bt poplars to lepidopteran defoliators. Whether the poplars can resist haustellate mouth part pests and leaf-miners remains unclear. This study chose transgenic Bt poplar, Populus euramericana cv. Robusta'(R-94), as the material to investigate it...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丽  刘福  王越  孔祥波  张苏芳  李如华  张真  
[目的]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观察杨小舟蛾产卵后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对幼虫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各处理叶片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探讨2种黑杨派无性系在杨小舟蛾产卵后是否产生诱导抗性。[方法]杨小舟蛾在欧美杨108号(108杨)和欧美杨111号(111杨)产卵后,观察幼虫取食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和对照植株叶片的存活状况,再分别测定3种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全N、游离氨基酸、单宁和总酚5个指标的含量变化,研究2种黑杨派无性系诱导抗性的产生情况。[结果]取食2种黑杨派无性系3种处理叶片的幼虫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108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111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二糖和全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且产卵植株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同时,108杨邻近植株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产卵植株和对照; 111杨的产卵和邻近植株的总糖/全N值都显著高于对照。108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而邻近植株的二者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11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同时邻近植株的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总酚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杨小舟蛾产卵使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都发生改变并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所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和邻近植株都产生了一定的诱导抗虫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勤  李凤兰  黄一平  周章义  
以抗虫品种69杨和感虫品种大官杨为例,从形态解剖构造及某些化学成分分析探讨其与植物抗虫性的关系.提出69杨树皮中石细胞所占比例大,木纤维壁厚、排列紧密且树皮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比大官杨低等诸因素是造成其对光肩星天牛抗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雁  郭同斌  诸葛强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树叶片饲喂杨扇舟蛾,研究 Bt 毒蛋白对害虫体内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酯酶和羧酸酯酶明显受到抑制。中肠酯酶活性在取食 4 ~ 48 h 内持续下降,羧酸酯酶活性在前期 4 h 有所上升但随后持续下降。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从 24 h 起,受抑而下降,但不显著。谷胱甘肽 S - 转移酶活性在前 36 h 内波动不大,48 h 后显著受抑。乙酰胆碱酶的活性无明显受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12 h 后略升高,然而在取食 12 ~ 48 h活性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 4 ~ 48 h呈上升状态。过氧化氢酶活性在 4 ~ 12 h 呈下降状态,24 ~48 h呈上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家和  陈志贤  李淑君  李燕娥  焦改丽  
用4个国内转基因棉花品系(951,2527,9560,纯抗)和1个美国转基因棉花品种(DH3)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组织器官的抗虫性不同,花瓣,苞叶和顶端叶抗虫性最强;国内转基因棉花的4个品系和美国DH3的抗虫性强弱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棉花的蛋白毒性在棉铃虫体内具有一定的残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雁  郭同斌  潘惠新  黄敏仁  王明庥  诸葛强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 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 d后害虫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建军  刘庆一  王克胜  张宝恩  田颖川  韩一凡  
近几年,基因工程发展很快,通过基因工程已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转基因植物,如抗虫转基因农作物的棉花(GosypiumhirsutumL.)、水稻(OryzasativaL.)、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玉米(ZeamaysL.)、小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敏  王金生  
将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编码harpinXoo的hrfAXoo基因连接到双元载体pBI12 1上 ,构建成含hrfAXoo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pBMH9。以粳稻R10 9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 ,由根癌农杆菌EHA10 5介导 ,将含有hrfAXoo基因的重组质粒pBMH9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用G 4 18抗生素做抗性筛选 ,产生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为 85 % ,转化植株的再生频率为 5 3%。根据hrfAXoo基因两端序列和pBMH9中外源片断的旁侧序列设计 2对引物 ,通过PCR扩增验证转化水稻中的靶基因序列。对部分转基因水稻进行RT PCR...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淑梅  张春玲  胡建军  林意  陈丛梅  苏衍修  韩一凡  
‘健杨94’是转基因工程树木,它除保持了其外植体——健杨干形通直、耐寒和速生特征外,还提高了抗食叶害虫的能力,如鳞翅目的舞毒蛾等及异翅目的膜肩网蝽等。它适于在食叶害虫多发区域内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侠  汪飞  徐静  张青文  封红兵  宋荣  
20 0 0— 2 0 0 1年在新疆喀什叶城县研究了转 Bt基因棉 MD- 80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抗性表达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果表明 :1)转 Bt基因棉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 2个抗性高峰即 5月中下旬和 7月底 ,抗虫性分别为 94 .5 %和 83.3% ,8月份抗性最低 (2 2 .7% ) ,而河南的研究表明 8月份正是第 2个抗性高峰 ,抗虫效果高达 93. 8% ;2 ) 7月上旬棉株不同器官抗棉铃虫的强弱依次为 :棉苞叶 (96 .7% )、棉蕾(74 .2 % )、花瓣 (6 0 % )、棉叶 (5 0 .2 % )、棉铃 (30 % )、花蕊 (2 6 .8% )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利艳  孙毅  崔贵梅  
为明确双价基因chitinase-BmkIT对鳞翅目害虫的作用机制,以美国白蛾为供试虫源,用转双价基因(烟草天蛾几丁质酶基因和东亚钳蝎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杨树叶片饲喂其幼虫,至3龄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其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杨树叶片的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结构不完整,中肠细胞出现排列不整齐、脱落等现象;而取食非转化杨树叶片的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结构完整,中肠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转基因杨树叶片还显著抑制了美国白蛾幼虫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p<0.05)。取食转chitinase-BmkIT基因杨树叶片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并使部分幼虫身体溃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彦慧  李向应  白瑞琴  王文凤  韩亚琦  杨建民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对盆栽苗木进行熏气处理,研究不同浓度SO2对紫叶李、紫叶矮樱、黑杆樱李及美人梅4种李属彩叶树木叶片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吸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叶液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增加,4种彩叶树木叶片膜透性增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叶液pH值下降;吸硫量增加,4种树木的吸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黑杆樱李的吸硫量最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对各项指标测定值进行转换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4种彩叶树木对SO2的抗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紫叶李、黑杆樱李、美人梅、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茜  钱路  曹广春  韩召军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桂英  杨敏生  霍雪梅  王艳平  李珊珊  
以含有Cry3Aa基因的重组质粒pBCC3为基础,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从pBCC3中克隆出抗虫基因Cry3Aa,将其正向插入载体pCAMBIA1305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pCAMBIA1305-Cry3Aa植物表达载体,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Cry3Aa基因转入已转Cry1Ac+API基因的741毛白杨无性系pB29中,获得转双Bt基因的741杨。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多次继代筛选,获得抗性稳定的无性系9个,编号为pCCA1—pCCA9。采用特异引物分别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Cry1Ac基因稳定存在于pB...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凌炎  黄芊  蒋显斌  尹文兵  龙丽萍  黄凤宽  黄所生  吴碧球  李成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后对其主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抗性发展的影响,为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对吡虫啉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25代以及用吡虫啉对黑肩绿盲蝽连续诱导25代,每隔5代分别测定黑肩绿盲蝽的敏感性和酶活性。【结果】SNCF_(25)种群的敏感性变化不大;RNCF_(25)种群的LC_(50)值是原来的1.53倍;诱导(INCF_(25))种群LC_(50)值是原来的1.66倍。SNC、RNC和IN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