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2)
2023(5016)
2022(4477)
2021(4035)
2020(3723)
2019(8877)
2018(8884)
2017(17274)
2016(9885)
2015(11368)
2014(11781)
2013(11964)
2012(11508)
2011(10615)
2010(10799)
2009(9949)
2008(10016)
2007(9279)
2006(7723)
2005(6945)
作者
(32155)
(27324)
(27120)
(25793)
(16994)
(13073)
(12460)
(10826)
(9977)
(9631)
(9093)
(8939)
(8895)
(8590)
(8546)
(8517)
(8478)
(8068)
(7851)
(7748)
(7046)
(6693)
(6583)
(6307)
(6190)
(6133)
(6016)
(5988)
(5651)
(5591)
学科
(42737)
经济(42697)
管理(26293)
(25109)
方法(22553)
数学(20372)
数学方法(20219)
(19351)
企业(19351)
(12189)
(10696)
(10295)
中国(9882)
地方(8605)
(8451)
贸易(8450)
(8187)
农业(7907)
环境(7594)
(7546)
业经(7531)
(7294)
(6612)
财务(6595)
财务管理(6573)
企业财务(6156)
(6078)
银行(6046)
(5793)
金融(5791)
机构
大学(150988)
学院(150152)
(59908)
经济(58570)
管理(54338)
研究(52734)
理学(46766)
理学院(46184)
管理学(45278)
管理学院(45008)
中国(38400)
科学(35903)
(35085)
(32304)
(29070)
农业(28380)
业大(27835)
研究所(26739)
(26616)
中心(24508)
(23105)
财经(21420)
北京(20109)
(19299)
(19280)
师范(19020)
经济学(18661)
农业大学(18559)
(18006)
(17930)
基金
项目(99536)
科学(75956)
基金(70679)
研究(68205)
(63438)
国家(62942)
科学基金(51537)
社会(41023)
(40250)
社会科(38764)
社会科学(38745)
基金项目(37755)
自然(34938)
(34372)
自然科(34043)
自然科学(34025)
自然科学基金(33404)
教育(31572)
资助(29383)
编号(27959)
重点(23291)
成果(22875)
(22020)
(21992)
计划(20787)
(20233)
科研(20014)
课题(19386)
创新(19050)
科技(18789)
期刊
(63279)
经济(63279)
研究(39338)
(31670)
学报(30622)
中国(27414)
科学(24903)
(21533)
大学(21136)
农业(20773)
学学(20153)
管理(16739)
教育(12970)
技术(12389)
(11958)
金融(11958)
(11900)
财经(10670)
业经(10383)
经济研究(10031)
(9108)
问题(9066)
(8598)
技术经济(7978)
业大(7722)
理论(7479)
统计(7383)
(7230)
商业(7086)
科技(6918)
共检索到214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炳琦  柏星轩  周永斌  王春霄  徐兆师  马有志  陈明  张小红  
【目的】将bZIP类转录因子基因AtTGA4转化小麦创制耐低磷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同时分析AtTGA4提高小麦抗逆性的生理机制,为小麦耐低磷胁迫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最小表达框基因枪转化法将AtTGA4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受体小麦石4056,通过PCR检测筛选出无Bar并能稳定遗传AtTGA4的转基因小麦新株系。基于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施用不同水平的磷肥,形成一定程度的正常和低磷营养胁迫,对AtTGA4转基因小麦新株系进行低磷胁迫耐受性试验。在开花期进行了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light efficiency of the light systemⅡ,Fv/Fm),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readings,SPAD值)和气冠温差(canopy temperature depression,CTD)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在成熟期进行了株高、分蘖数、穗粒数等农艺性状的调查,并在小麦收获后进行了产量及不同组分(根、茎、叶、籽粒)磷浓度和磷吸收、残留总量的测定和统计。【结果】PCR分析结果证明,AtTGA4已在石4056小麦中稳定遗传至T4代,共获得4个稳定转基因株系。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在正常条件地块施加812.39 kg·hm-2的过磷酸钙,低磷处理地块不施磷肥。产量及农艺性状统计结果显示,AtTGA4转基因株系L1和L2在正常和低磷胁迫条件下的产量相对于受体对照小麦显著增加,正常条件下产量增幅为5.3%—8.6%,低磷胁迫下产量增幅为4.4%—7.7%。在低磷胁迫条件下,过表达AtTGA4的转基因小麦种子千粒重显著比受体显著增加。开花期田间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L1和L2在低磷条件下的Fv/Fm和CTD明显优于受体,而SPAD值没有明显差异。田间调查时发现,低磷条件下受体比转基因材料提早结束灌浆,表现在穗子提早变黄。成熟末期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L1和L2在低磷条件下茎杆磷浓度比受体显著提高,在其他组织中则无显著差异。2个转基因株系在低磷条件下茎、叶和籽粒吸收、残留的总磷含量都要高于受体,地上部总磷含量增幅达6.38%—17.47%。转基因材料AtTGA4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在株系L2中的表达量较株系L1中的低,是株系L1的0.69倍。【结论】在低磷胁迫条件下AtTGA4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小麦对磷元素的吸收及运输,提高转基因小麦的产量,进而提高转基因小麦对低磷胁迫的耐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霞  汪妤  郭泾垒  张程炀  张战凤  彭惠茹  
【目的】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克隆小麦MYB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对植物MYB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Affymetrix小麦芯片系统,分析2个小麦品种中国春(热敏感)和TAM107(耐热)在不同热胁迫处理下的转录谱,从热胁迫上调表达的EST序列中克隆得到小麦耐热相关TaMYB165基因,并对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研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小麦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热胁迫处理下TaMYB165基因的动态表达模式,构建超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对获得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行耐热性鉴定。【结果】克隆获得1个小麦MYB转录因子家族基因TaMYB165,该基因ORF长度为847 bp,编码282个氨基酸。同源序列分析表明,TaMYB165与高粱SORBIDRAFT 03g040120亲缘关系最近(73.2%),与水稻MYB蛋白和拟南芥AtMYB165的相似性分别为70.37%和33.0%。qRT-PCR结果显示,TaMYB165在小麦苗期和灌浆期都受热胁迫诱导表达,只是响应的早晚有所不同。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TaMYB165,转基因株系热胁迫后成活率提高,细胞膜热稳定性增强。【结论】TaMYB165是小麦热胁迫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可作为小麦耐热育种的重要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楚雯   郭智滨   周强华   程艳波   马启彬   蔡占东   年海  
【目的】磷含量偏低是影响酸性土壤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Glycine max)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为喜磷作物,缺磷则影响其产量与品质。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多种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是否参与大豆低磷胁迫响应尚未深入研究。以耐低磷野生大豆BW69为材料,克隆获得耐低磷基因GsNAC1并对其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GsNAC1调控大豆低磷胁迫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野生大豆BW69克隆GsNAC1的全长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特征。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此外,通过大豆遗传转化试验,获得转基因株系并进行表型分析。最后,通过转录组联合分析来鉴定转基因植株中与低磷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果】成功克隆获得GsNAC1,编码区全长876 bp,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GsNAC1与AtATAF1的序列相似性为62.46%,与Williams 82参考基因组的GmNAC1序列没有差异;进一步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sNAC1定位于细胞核;基于qRT-PCR技术,发现GsNAC1在大豆的根、茎、叶、顶端、花和豆荚均有表达,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受到低pH和低磷诱导表达显著上调。通过水培法和土培法进行表型试验,在低磷处理下,与野生型(WT)相比,转基因株系鲜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WT。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GsNAC1可能通过促进GmALMT6、GmALMT27、GmPAP27和GmWRKY21等基因表达增强其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结论】GsNAC1受低pH和低磷诱导表达上调,过量表达GsNAC1可以显著增强大豆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在低磷胁迫反应中起促进作用。GsNAC1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增强大豆对酸性低磷胁迫的耐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文静  李瑞娟  王效颖  李小娟  郭程瑾  谷俊涛  肖凯  
【目的】蛋白磷酸化在介导非生物逆境信号的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笔者在低磷胁迫下鉴定的小麦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激酶)基因TaMPK1a-1为基础,开展该基因应答低磷逆境分子特征的研究。【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鉴定特异上调表达的MAP激酶基因TaMPK1a-1。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基因结构和编码蛋白特征,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TaMPK1a-1应答低磷胁迫逆境的分子特征。【结果】TaMPK1a-1 cDNA长度为2170bp,开放阅读框为1737bp,编码578个氨基酸残基。TaMPK1a-1含有2个参与双重磷酸化作用的TEY和TDY基序。在正常供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宇玮  郝建国  步怀宇  贾敬芬  
检验小麦耐水分胁迫突变体对渗透胁迫环境的耐受能力并对其生理生化及分子特性进行研究。测定突变体愈伤组织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下的相对生长量及其在20%甘露醇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一步检测了突变体再生苗的K+/N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和基因组DNA RAPD多态性等生化和分子特征。突变细胞系可以在对照不能生长的20%甘露醇、1.5%NaCl和20%PEG-6000胁迫条件下,分别表现出14.5%,12.8%,41.8%的相对生长量;在20%甘露醇胁迫条件下突变细胞系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为对照的80%,可溶性糖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金凤  白志英  李存东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荧光参数,研究低磷胁迫对荧光参数的影响,并对控制荧光参数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小麦代换系及其亲本的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初始荧光(Fo)明显高于对照;Synthetic 6x的3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低磷胁迫下调控Fo的有利基因;3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m的有利基因;3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v/Fm的有利基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建玉  陆阳  孙睿东  王修帅  丁文涛  邓肃霜  王鹏崴  赵晋铭  郭娜  邢邯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解析大豆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转录因子基因GmDREB8与干旱胁迫的关系,为DREB转录因子参与大豆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大豆耐旱转基因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 针对大豆品种‘天隆一号’,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10个DREB基因在干旱胁迫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及GmDREB8在大豆不同组织和植物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mDREB8保守基序和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体系进行GmDREB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别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GmDREB8和利用VIGS(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技术在大豆中沉默GmDREB8,分析该基因在拟南芥和大豆干旱胁迫中的功能。[结果] 10个DREB基因在干旱胁迫下都被诱导表达,但这10个基因间表达谱存在差异。筛选并克隆得到GmDREB8,其位于大豆17号染色体上,含有1个AP2结构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9.79×10~(3),pI为9.76。GmDREB8基因受到植物激素赤霉素(ABA)和水杨酸(SA)的诱导表达。GmDREB8蛋白位于细胞核内。异源表达GmDREB8转基因拟南芥在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处理下表现出比野生型更短的根长,对干旱胁迫更敏感。与空载对照相比,大豆GmDREB8沉默株系的叶片在干旱处理后具有更低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失水率、丙二醛含量(MDA),更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Pro),表现出更强的耐旱性。[结论] GmDREB8可负向调控植物的耐旱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卫乃翠   陶金博   苑名杨   张彧   开梦想   乔玲   武棒棒   郝宇琼   郑兴卫   王娟玲   赵佳佳   郑军  
【目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水肥资源贫乏,而小麦不同基因型间的磷效率差异很大,因此,鉴选耐低磷种质、挖掘磷代谢遗传位点有助于小麦的遗传改良。【方法】以282份山西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正常磷(0.2 mmol·L~(-1))、中度低磷(0.1mmol·L~(-1))和低磷胁迫(0.01 mmol·L~(-1))3个磷浓度条件下对苗期根部鲜重、茎叶部鲜重、植株鲜重、根部干重、茎叶部干重、植株干重,最大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共12个形态指标进行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苗期不同品种的耐低磷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苗期性状演变趋势及生物量分配等特征,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小麦耐低磷位点。【结果】苗期不同性状对低磷的响应程度不同,磷浓度降低导致生物量分配策略发生变化,与根部生长情况比较,地上部生长受磷浓度变化影响小;磷浓度降低会抑制地上部生长,地上部干重和鲜重显著降低,而低磷促进了根系生长,根部干重和鲜重、最大根长、总根长、根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显著增加。根据耐低磷综合D值与形态指标相关分析发现最大根长和根直径可作为苗期耐低磷的筛选指标,D值聚类分析筛选到晋麦46、晋麦61、有芒大红茎、红秃麦、红和尚、白壳红、白线麦、火烧头和白山麦共9份耐低磷品种。性状演变分析发现品种耐低磷能力没有受到直接选择。耐低磷能力随年代变化先降后升,2010年之前品种耐低磷能力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品种耐低磷能力有所提升。关联分析检测到8个R ~2>10%的稳定位点,其中,1A_545074550、2B_489279799、6A_166899658和6A_273060644未见报道。【结论】苗期最大根长和根直径可作为苗期耐低磷的筛选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山西小麦苗期耐低磷能力,筛选到9份耐低磷品种。在1A、2B和6A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与耐低磷相关的新位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中原  刘峥  徐颖  刘珊珊  田志兰  解庆军  高彩球  
【目的】热激转录因子(HSF)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拟从白桦中克隆获得HSFA4基因(命名为BpHSFA4),研究该基因的抗逆功能,为该基因用于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白桦转录组中筛选获得1条HSFA4基因,通过RT-PCR克隆获得BpHSFA4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序列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不同逆境胁迫下BpHSFA4基因在白桦叶、茎和根中的表达模式。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Ⅱ-BpHSFA4和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BpHSFA4,进行白桦瞬时转化,同时以pROKⅡ瞬时侵染白桦作为对照。分析NaCl胁迫下不同瞬时转化白桦株系的MDA、H_2O_2、SOD、POD、相对电导率及二氨基联苯胺(DAB)、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及伊文思蓝(Evans blue)染色情况,以综合评定BpHSFA4基因的耐盐功能。【结果】BpHSFA4基因cDNA全长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44.15 kDa,理论等电点为5.14,具有典型HSF结构域。非生物胁迫(NaCl、PEG_(6000)、镉、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和激素(ABA、GA_3和JA)处理下,BpHSFA4基因的表达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且每种处理后至少有1个时间点发生了明显上调或者下调,其中盐胁迫下表达变化尤为明显。3种瞬时表达白桦株系中的BpHSFA4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瞬时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E)和抑制表达转基因株系(SE)。进一步对不同转基因白桦株系的生理指标和生理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a Cl胁迫条件下,过表达BpHSFA4植株H_2O_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抑制表达BpHSFA4植株的H_2O_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过表达BpHSFA4植株的SOD活性和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而抑制表达BpHSFA4植株的SOD活性和P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株系;NBT、DAB染色结果与H_2O_2含量测定结果一致,显示OE植株的着色明显比对照植株浅,而抑制表达株系着色明显比对照植株深,Evans blue染色结果和MDA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BpHSFA4基因能对非生物胁迫(NaCl、PEG_(6000)、镉、高温和低温)和激素(ABA、GA_3和JA)处理做出应答,特别是盐胁迫条件下,应答强烈,该基因可能参与白桦耐盐胁迫应答。在盐胁迫条件下,瞬时过表达BpHSFA4基因株系能通过提高SOD和POD等保护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氧化程度,减少细胞受损或细胞死亡,进而提高白桦的耐盐能力。本研究初步证实BpHSFA4基因是一个耐盐胁迫应答候选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娟  曾亚文  杨树明  杨涛  普晓英  赵春艳  
以严重缺乏有效磷的酸性红壤开展合系41×大白稻强耐低磷杂种后代及重组近交系(RILs)的遗传特性研究,以期明确低磷胁迫下杂种后代的耐低磷特性的表达,为磷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低磷胁迫下,F3、F4分离群体的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穗长、总粒数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较高;RILs群体的相对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总粒数、实粒数、穗长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也较高。RILs磷高效株系的筛选中应对这几个性状充分重视。②株穗产量分布曲线各世代均呈连续性变异,各世代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③主基因多基因分析表明,株穗质量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金萍  张惟  李琦  白鹏华  崔新仪  刘亦学  
为了挖掘小麦响应草铵膦胁迫下的关键基因,解析关键基因及其家族成员染色体分布、表达模式等,以冬小麦津农6号为研究对象,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铵膦,观察其药后表型;提取胁迫处理0,3,9 h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关键基因并对其表达量、结构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发现草铵膦胁迫诱导TraesCS4A02G044000基因上调表达,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小麦第4同源基因A基因组。蛋白结构域分析可知,该基因编码蛋白存在1个信号肽、1个DUF568结构域和1个b561结构域。此外,在该基因家族成员中挖掘出12个同时含有DUF568和b561结构域的基因,位于第4,5,7同源群,其中位于第4同源群A、B、D染色体的TraesCS4D02G265000、TraesCS4B02G265100和TraesCS4A02G044000基因在草铵膦胁迫诱导下显著上调表达,该3个基因均编码细胞色素b561。编码细胞色素b561的TraesCS4A02G044000及其同源基因在草铵膦胁迫下显著上调,表明b561在小麦受到草铵膦胁迫后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参与了草铵膦在小麦体内的代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启彪  李路  胡承孝  谭启玲  孙学成  
以正常钼与过量钼水平水培种植的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过量钼供给下小麦亚细胞组分钼含量及叶片代谢物的变化来探究冬小麦耐受过量钼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在过量钼水平下,根系亚细胞组分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原生质体/叶绿体钼含量分别是地上部的219、38、25和62倍;根部和地上部的可溶性部分中钼的积累比例分别为71.85%和88.54%;在过量钼胁迫下小麦叶片苹果酸、延胡索酸的含量分别上升了2.08倍和2.07倍,β-丙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酰胺的含量分别上升了2.78、1.89、1.67和1.91倍。结果表明,根系具有阻控过量钼向地上部运输的作用,植物液泡是过量钼存储的主要部位,过量胁迫下产生的有机酸、氨基酸可能在液泡中与钼螯合以降低其生物毒性,增强小麦的耐过量钼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祥浩  林琪  张玉梅  李玲燕  姜雯  刘义国  
选用11个冬小麦品种,以NaCl溶液为盐胁迫,探究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下8个性状指标上的差异,并对这些指标的相对值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Cl盐溶液浓度升高,小麦萌发期各指标的相对耐盐系数均下降,且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胚芽鞘长、苗高、第1片叶的生长速率以及苗鲜质量在不同品种及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但NaCl盐溶液对小麦根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以上7个生理性状指标可以作为冬小麦萌发期室内筛选的有效指标;11个供试品种中,德抗961、青麦6号在萌发期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楚燕蒙  毛颖超  蔡剑  周琴  戴廷波  王笑  姜东  
【目的】渍水胁迫是影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提高小麦耐渍性是实现该区域小麦稳产和增产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从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机构稳定、植株抗氧化能力等角度,明确二氢卟吩铁提高小麦对开花期渍水胁迫耐性的生理机制,为小麦抗渍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扬麦16为材料,通过设置开花期、灌浆期喷施3个浓度(0.0875、0.126、0.194 mmol·L~(-1))的二氢卟吩铁,筛选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的二氢卟吩铁适宜使用时期和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氢卟吩铁施用对开花期渍水胁迫下小麦耐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二氢卟吩铁在开花期喷施对小麦的增产幅度高于灌浆期喷施处理。研究发现开花期喷施浓度为0.126mmol·L~(-1)二氢卟吩铁处理(A2)可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籽粒产量。基于此探究二氢卟吩铁对小麦耐渍性的影响。开花期渍水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率,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但在渍水胁迫下与未喷施处理相比,开花期喷施浓度为0.126 mmol·L~(-1)二氢卟吩铁(AW2)处理表现出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光系统Ⅱ稳定性、净光合速率,并且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积累,减轻了渍水胁迫导致的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有效缓解了渍水胁迫导致的小麦减产。【结论】开花期喷施0.126 mmol·L~(-1)二氢卟吩铁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并通过减缓开花期渍水胁迫下植株衰老进程,减轻对光合机构损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提高小麦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了减产幅度,增强小麦对渍水胁迫的耐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文景  汪攀  陈奶莲  马祥庆  林文奖  吴鹏飞  
选择杉木种子园9个半同胞家系种子培育的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磷胁迫盆栽试验,从根系增生觅磷能力角度比较分析不同家系杉木幼苗在低磷胁迫下根系形态指标生长的差异,结合苗高、地径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并结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具较强觅磷能力的杉木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供磷处理和家系对杉木幼苗根体积、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而对苗高、地径、根长和根表面积的影响无明显交互作用.从单个因素来看,家系对杉木苗高、地径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供磷处理对根系指标和地径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苗高的影响不显著.轻度与重度磷胁迫下,杉木家系地径增量比正常供磷处理显著降低22.9%和25.4%,且这两种低磷胁迫处理均明显促进根长、根体积、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等指标的增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环境中, 25号、20号和41号家系杉木根系觅磷能力较强,有利于对土壤磷斑块的觅食,从而维持地上部的正常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