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5)
2023(5043)
2022(4322)
2021(4003)
2020(3488)
2019(7797)
2018(7616)
2017(14396)
2016(8362)
2015(8954)
2014(8884)
2013(8843)
2012(8473)
2011(7541)
2010(7504)
2009(6803)
2008(7015)
2007(6440)
2006(5402)
2005(5007)
作者
(29092)
(24277)
(24110)
(22882)
(15880)
(12148)
(10857)
(9498)
(9445)
(9028)
(8550)
(8312)
(8301)
(8211)
(7954)
(7672)
(7468)
(7340)
(7229)
(7124)
(6536)
(6260)
(5990)
(5799)
(5633)
(5512)
(5417)
(5306)
(5274)
(5093)
学科
(26708)
经济(26668)
管理(22980)
(22719)
(19547)
企业(19547)
方法(12856)
数学(11128)
(11060)
数学方法(10950)
(10745)
(8300)
财务(8292)
财务管理(8270)
企业财务(7945)
(6926)
中国(6665)
(6434)
(5698)
贸易(5695)
(5595)
(5502)
银行(5454)
业经(5385)
(5118)
(5077)
金融(5073)
(4659)
技术(4546)
理论(4473)
机构
大学(119129)
学院(117005)
研究(48411)
(40047)
经济(39084)
(37101)
科学(36251)
管理(36100)
中国(34540)
理学(31218)
理学院(30692)
农业(30510)
管理学(29716)
管理学院(29549)
(28695)
业大(27007)
(26732)
研究所(26595)
中心(21111)
(20601)
农业大学(19496)
(18881)
(18822)
(18312)
(17605)
(16929)
实验(16861)
实验室(16210)
北京(16118)
科学院(16084)
基金
项目(84362)
科学(63410)
基金(61582)
(59662)
国家(59257)
研究(48693)
科学基金(47453)
自然(36257)
自然科(35493)
自然科学(35470)
自然科学基金(34849)
(33907)
基金项目(32187)
(30037)
社会(28684)
社会科(27124)
社会科学(27113)
资助(26606)
教育(22640)
计划(21293)
重点(20526)
科技(19580)
(17768)
科研(17758)
(17447)
(17360)
(16978)
创新(16440)
编号(16339)
专项(16004)
期刊
(41924)
经济(41924)
学报(36757)
(34058)
研究(30528)
科学(27067)
中国(25580)
大学(25466)
学学(24776)
农业(23471)
(18111)
管理(14653)
(12656)
业大(12206)
(11064)
金融(11064)
农业大学(10689)
(9436)
教育(8917)
财经(8388)
经济研究(7643)
技术(7565)
(7188)
中国农业(7125)
自然(6806)
林业(6536)
科技(6536)
自然科(6208)
自然科学(6208)
业经(5746)
共检索到175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齐中强  杜艳  潘夏艳  文友义  于俊杰  张荣胜  俞咪娜  曹慧娟  宋天巧  李连伟  刘永锋  
【目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的水稻生产安全。研究转运蛋白MoMfs2编码基因MoMFS2(MGG_01301)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为开发新型杀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基因敲除策略将其进行缺失突变并对突变体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学表型分析。【结果】实验显示该突变体无论在自然培养基还是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速率较野生型均没有变化,表明MoMFS2基因不参与稻瘟病菌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另外,该突变体原生质体释放速度变慢,对细胞壁胁迫因子刚果红和SDS耐受性显著增强,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对细胞壁胁迫的应答,进一步推测其在稻瘟病菌细胞壁完整性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该突变体不能在含有刚果红和ABTS平板上产生晕圈,同时其对胞外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分泌显著降低,表明MoMfs2参与了对胞外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分泌;另外该突变体对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咪鲜胺、多菌灵、和嘧菌酯)敏感性显著增强,表明该突变体对杀菌剂的耐受性降低,推测MoMFS2基因参与了稻瘟病菌对杀菌剂的外排。通过水稻喷雾和大麦离体致病性测定发现该突变体对水稻和大麦的致病性较野生型没有变化,表明MoMFS2基因不参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结论】转运蛋白MoMfs2参与调控稻瘟病菌细胞壁完整性和对胞外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分泌及对杀菌剂的外排,不参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阮宏椿  石妞妞  田佩玉  杜宜新  陈文乐  陈巧红  陈凤平  陈福如  
[目的]明确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的敏感性,为稻瘟病菌的抗药性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从福建将乐、沙县、宁化、建阳、南靖、上杭6个地区采集分离的116株稻瘟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析供试菌株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的敏感性及其相关性,建立供试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图,确定其敏感基线。[结果]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对供试稻瘟病菌菌株的EC_(50)分别为0.001 2~0.012 8,0.209 8~0.632 3,0.196 8~2.273 0和0.217 6~0.616 1μg/mL,EC_(50)平均值分别为0.004 7,0.361 9,0.812 4和0.427 9μg/mL,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最敏感,其次为戊唑醇、多菌灵和丙环唑。不同地区稻瘟病菌菌株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稻瘟病菌菌株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敏感性频率分布的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福建省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为连续性单峰曲线,且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分别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EC_(50)平均值(0.004 7,0.361 9,0.812 4和0.427 9μg/mL)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田间菌株的抗药性监测。供试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与戊唑醇、丙环唑、多菌灵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4种杀菌剂对福建稻瘟病菌的敏感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多菌灵>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杀菌剂,并与戊唑醇、多菌灵和丙环唑轮换或混合使用,避免或延缓稻瘟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海  杨迎青  杨媚  周而勋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井冈霉素在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0μg/mL时,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0μg/mL和100μg/mL时,与空白对照相比,Cx或PG的活性下降程度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供试浓度下,PMG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未达显著水平。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每个处理的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齐尧尧  周洁  张冬梅  张宏鑫  李光普  鲁国东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稻瘟病菌MoYpt7激活型为诱饵蛋白,从稻瘟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cDNA文库中筛选互作蛋白,经复筛得到10个候选互作蛋白基因,利用Bi FC或pull-down assay验证蛋白间的互作,为寻找MoYpt7下游调控侵染致病过程的效应因子提供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裴梦甜   王鑫潇   余庆   鲁国东   李亚  
【目的】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MoIsw2对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至关重要。为了深入理解MoIsw2的作用机制,对其调控的稻瘟病菌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方法】对野生型稻瘟病菌菌株Ku80和突变体ΔMoisw2进行RNA-seq分析,选择突变体中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的7个基因(MoEGH16L1、MoEGH16L2、MoSTART1、MoGH61A、MoCTR1、MoFRO1和MoGH31A)作为MoIsw2的候选调控基因,通过基因敲除对其表型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RNA-seq分析表明,突变体ΔMoisw2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氧化还原、细胞膜合成、氨基酸代谢和基因组DNA修复等过程。7个候选调控基因的敲除试验表明,这些基因在稻瘟病菌的营养生长、孢子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基因突变体表型与突变体ΔMoisw2均具有相似之处。【结论】MoIsw2通过调控多个靶基因参与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晓罡  侯思名  苏源  陶南  丁玉梅  姚春馨  孙茂林  张绍松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显著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氮胁迫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提取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致病性分泌蛋白。以24个IRRI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的成熟种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构建水稻悬浮细胞系。以构建成功的感病品种LTH和抗病品种IRBL-9的水稻悬浮细胞系为材料,接种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泌蛋白并对活性氧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感病与抗病品种在接种前12 h均出现活性氧迸发,且均出现2个峰值。比较稻瘟病菌株TH-16和CH-63分泌蛋白接种IRBL-9与LTH后H2O2浓度变化特征,发现分泌蛋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林   庄小倩   王朝露   林巧霞   李正康   许丹洁   陈晓婷  
【目的】研究OsAOS2在水稻抵抗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中的作用,为水稻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方法和CRISPR-Cas9系统分别构建OsAOS2的过表达载体和敲除载体,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水稻,筛选得到过表达株系(OsAOS2-OE)和纯合敲除株系(OsAOS2-KO)。将野生型水稻日本晴(NPB)植株接种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后,通过qRT-PCR检测OsAOS2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将OsAOS2转基因水稻和NPB接种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后,观察植株表型的变化;在稻瘟病菌侵染下,对OsAOS2转基因水稻和NPB进行抗病相关基因的qRT-PCR分析;在几丁质和flg22诱导下,检测水稻活性氧(ROS)积累情况;同时,分析接种稻瘟病菌24 h后OsAOS2-KO和NPB的转录组数据。【结果】qRT-PCR分析表明,NPB接种稻瘟病菌48 h和白叶枯病菌8 d时,OsAOS2表达量显著上调。对OsAOS2转基因水稻和NPB喷雾接种稻瘟病菌7 d后,NPB病斑面积显著大于OsAOS2-OE且小于OsAOS2-KO;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14 d后,NPB病斑面积显著小于OsAOS2-KO。对OsAOS2转基因水稻接种稻瘟病菌后,抗病相关基因OsPBZ1、OsPR1a、OsPAL1、OsLOX5在OsAOS2-OE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在几丁质和flg22诱导下,OsAOS2-KO中的ROS的积累量显著低于NPB,但是起峰时间比野生型有所提前。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分别有1605个和1151个。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金属离子结合和核糖体通路中,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翻译通路和细胞外区域。韦恩图显示,52个基因在NPB中受稻瘟病菌诱导,但在OsAOS2-KO中受到抑制;11个基因在NPB中受抑制,但在OsAOS2-KO中受诱导。对这63个表达模式相反的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参与应激反应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数最多。【结论】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可以诱导OsAOS2的表达,OsAOS2通过病原菌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TI)途径和茉莉酸(JA)、水杨酸(SA)介导的抗病反应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同时,OsAOS2在水稻抵御白叶枯病菌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争  熊鹂  纪志远  邹丽芳  邹华松  陈功友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TALE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将改变水稻抗性品种培育策略。为此,本文对稻黄单胞菌-水稻互作系统中已知TALE效应蛋白与水稻中的已知或未知抗(感)病基因(R或S)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并就tale基因进化及对应水稻R或S基因发掘进行了分析。另外,文中还对以TALE为基础发展而来的TALEN技术遗传修饰水稻感病基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TALEN技术可将高产优质但感病的水稻品种(材料)转变为高产优质兼广谱抗病的水稻品种(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明生  赵明富  
将多菌灵、硫磺原药按不同比例混配,在室内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配的多硫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配比与单体多菌灵和硫磺相比,有显著增效作用。在多菌灵和硫磺之比12.5∶12.5,15∶10和10∶15的3种混剂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18.2,106.5和98.2;对稻瘟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05.6,101.1和98.1。3种混剂的EC50值,对小麦赤霉病菌分别为3749μg/L,3565μg/L和5389μg/L,单体多菌灵和单体硫磺分别为24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晓罡  姚春馨  丁玉梅  陶南  孙茂林  张绍松  
分离纯化获得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分泌产生的致病蛋白Mg-p1,大小约为58 KD。该蛋白接种感病品种蒙古稻,接种处叶片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电镜检测接种该蛋白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与对照相比致病蛋白处理后细胞壁加厚,形成空腔,叶绿体膜消失,淀粉粒数量减少,叶绿体发生崩解。构建抗、感水稻品种C101A51和蒙古稻的悬浮细胞系,对致病蛋白Mg-p1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g-p1接种蒙古稻后PAL酶活增加强于完全培养条件下产生的分泌蛋白,而接种抗病品种C101A51后PAL活性变化不明显。在检测POD活性变化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婷  沈霏  邵小虎  李华  江梦天  李林  
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野生型菌株YBT-9602基因组中通过PCR扩增到编码一种具有细胞壁锚定活性的芽胞皮层水解酶的编码基因mbA。序列测定和编码产物结构域预测分析显示,mbA编码产物在结构上由1个具有肽聚糖结合性能的N-末端结构域和1个具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C-末端结构域组成,具有作为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的运载蛋白的潜力。通过体外构建mbA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融合基因(mbA-gfp)并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中进行表达,经对重组菌全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观测、蛋白酶pronase消化试验和SDS处理,证实GFP被成功展示于受体菌细胞表面;经流式细胞仪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宇华  闫芝芬  马春红  魏建昆  
用稻瘟病菌 90 - 2菌株产生的毒素 ,处理水稻同核异质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珍汕 97A及其保持系正常细胞质珍汕 97B的根冠细胞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鬼笔环肽为探针 ,观察了毒素处理前后细胞微丝骨架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结果显示 ,毒素处理前珍汕 97A ,珍汕 97B的根冠细胞中 ,微丝由内向外广泛散布 ,粗细不等 ,呈无序网络分布。毒素处理后 ,珍汕 97A的根冠细胞微丝的密集分布被破坏 ,纤丝状微丝不复存在 ,微丝集聚成粗束 ,有的呈碎片状 ;而珍汕97B的根冠细胞微丝破坏程度轻 ,微丝分布类似于毒素处理前的分布。本文研究了在毒素作用下 ,不同细胞质微丝状态及分布的变化 ,并探讨了毒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东立  宋晓欧  鲍亚林  林思远  王建升  王秀娟  卢唯  赵弘巍  
[目的]水稻葡糖酸氧化酶1(OsGLO1)定位于水稻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参与过氧化氢的产生,但其是否参与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调控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考察OsGLO1在水稻对稻瘟病抗性中的作用。[方法]以水稻‘日本晴’和稻瘟病病菌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和分析了亲和型和非亲和型稻瘟病菌菌株侵染引起的水稻蛋白质表达变化。[结果]研究发现水稻OsGLO1蛋白的表达受到亲和型稻瘟病菌侵染的特异性抑制,但是在非亲和反应中的表达量变化则不明显。水稻原生质体过表达和沉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俊烺  吴卓慧  程东美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混合法,分别测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uzir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对印度橡胶榕(Ficuselastica)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分析8种杀菌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啶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与木霉的相容性以及对白绢病菌的毒力,测试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种木霉处理后72h,对峙法抑菌率分别为56.72%和58.01%,混合法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4.52%和60.4%;50%醚菌酯与2种木霉的相容性较高;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对橡胶榕白绢病菌毒力较强,EC_(50)分别为0.07、0.07、0.10mg/mL;哈茨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混合法处理的EC_(50)为0.03mg/m L。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比单用药剂或菌剂效果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俊烺  吴卓慧  程东美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混合法,分别测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uzir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对印度橡胶榕(Ficuselastica)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分析8种杀菌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啶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与木霉的相容性以及对白绢病菌的毒力,测试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种木霉处理后72h,对峙法抑菌率分别为56.72%和58.01%,混合法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4.52%和60.4%;50%醚菌酯与2种木霉的相容性较高;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对橡胶榕白绢病菌毒力较强,EC_(50)分别为0.07、0.07、0.10mg/mL;哈茨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混合法处理的EC_(50)为0.03mg/m L。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比单用药剂或菌剂效果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