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9)
- 2023(6662)
- 2022(5638)
- 2021(5145)
- 2020(4371)
- 2019(10004)
- 2018(9922)
- 2017(19459)
- 2016(10076)
- 2015(11704)
- 2014(11869)
- 2013(11890)
- 2012(11605)
- 2011(10669)
- 2010(11019)
- 2009(10649)
- 2008(10667)
- 2007(9891)
- 2006(9250)
- 2005(8625)
- 学科
- 济(66717)
- 经济(66653)
- 管理(32170)
- 业(26770)
- 企(24202)
- 企业(24202)
- 方法(23008)
- 银(20197)
- 银行(20052)
- 数学(19857)
- 数学方法(19672)
- 制(19111)
- 行(18788)
- 地方(16212)
- 融(13912)
- 金融(13912)
- 中国(13680)
- 地方经济(12004)
- 财(11956)
- 学(11570)
- 业经(11535)
- 度(10733)
- 制度(10723)
- 体(10552)
- 业务(10031)
- 农(8750)
- 银行制(8690)
- 体制(8141)
- 贸(7749)
- 贸易(7738)
- 机构
- 大学(158335)
- 学院(155526)
- 济(74793)
- 经济(73214)
- 管理(57810)
- 研究(55207)
- 中国(51736)
- 理学(48227)
- 理学院(47656)
- 管理学(46832)
- 管理学院(46552)
- 财(36155)
- 京(33253)
- 科学(30191)
- 财经(28245)
- 所(28192)
- 中心(26107)
- 经(25543)
- 研究所(24987)
- 江(24809)
- 经济学(24579)
- 银(23900)
- 银行(22865)
- 农(22645)
- 经济学院(21652)
- 北京(21577)
- 行(21237)
- 财经大学(21005)
- 州(20258)
- 院(19016)
- 基金
- 项目(90587)
- 科学(71585)
- 基金(67974)
- 研究(64648)
- 家(58169)
- 国家(57693)
- 科学基金(49826)
- 社会(43902)
- 社会科(41659)
- 社会科学(41647)
- 基金项目(35181)
- 省(32976)
- 自然(31385)
- 自然科(30729)
- 自然科学(30723)
- 自然科学基金(30210)
- 教育(29434)
- 资助(29367)
- 划(27485)
- 编号(24170)
- 部(20828)
- 成果(20446)
- 重点(19948)
- 发(19128)
- 教育部(18452)
- 国家社会(18436)
- 人文(17742)
- 创(17551)
- 大学(17442)
- 课题(16973)
共检索到264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转轨经济中的银行监管具有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表现在市场结构、监管体制和监管者偏好等方面,同时也决定了转轨经济中的最优监管策略可能有别于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情形,尤其是当监管者存在自利倾向时,监管行为可能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偏离的程度受到交替关系临界值、声誉权重、审查成本和社会福利权重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转轨经济 监管代理关系 监管者自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华坚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依靠国家信用和政府信用的隐形担保进行经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不存在市场退出的问题。然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的隐形担保逐步弱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冉勇
银行监管腐败是金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将银行监管腐败的变迁归纳成三阶段,探讨了银 行监管腐败的成因及反腐败的重点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 腐败 博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江会 刘兴堂
通过构建"银行俘获—监管者声誉"模型研究我国银行俘获行为和监管者声誉问题,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银行体系中,具有市场势力的大银行,更有动机和能力俘获金融监管者,并造成了监管者声誉的持续缺失。基于这一理论,本文多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俘获和监管者声誉问题,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银行监管者不但存在被俘获的现象,而且监管者一旦选择了"屈服",其强硬声誉便会丧失,从而损害监管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国金融监管者声誉、约束银行俘获行为、提升金融监管绩效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规模 俘获行为 监管者声誉 监管绩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程
本文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为重点,在研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特殊性的基础上,剖析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的结论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在判断标准上应与国际接轨,在手段上应有中国特色,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之路不易操之过急。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巴塞尔协议 银行监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和明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和资金需求增加,影子银行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介,影子银行进行期限,信贷和流动性转换,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然而,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高杠杆经营和存在严重期限不匹配,从而这种金融中介活动内在是脆弱的。亟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激励,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资产证券化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渝徽
由于金融创新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银行监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银监局对银行业经营风险 ,经营状况进行监管。本文就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问题研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润中
进入21世纪,国际金融界出现了举世震惊、骇人听闻的一系列涉及公司、银行的财务丑闻案件后,重新加强对银行监管的呼声日渐高涨起来。我国是经济转轨国家,其银行业除了具有垄断、负外部性、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搭便车等一般因素外,还存在经济金融秩序混乱、社会信用缺失、预算软约束、经济特权等特殊因素,强化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更显必要与紧迫,因此,有必要对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监管理论进行研究,并探讨符合我国实际的银行监管体制安排、目标设置、方式运作和绩效评价。
关键词:
中国银行监管 理论 体制 目标 绩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玲
食品具有入口特征,生命具有不可回复性,所以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其他市场监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食品安全监管要重在预防。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一系列失灵,这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食品安全监管权配置的不科学"多头性",导致了监管过度、监管不足及监管不当现象同时存在。改进监管效果的最优手段不是设立新的监管部门,而是利用和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包括:信息披露、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加强再监管激励、完善对监管主体的财务及认识监管以及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 监管 再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龚明华 刘鹏飞
本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机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初步研究。首先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并分别分析监管监管者的六个主要机制,最后,提出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有机结合的整体机制设计。
关键词:
监管监管者 理论基础 主要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祁祥
保障程度低说明保险的普及率低。但即使在很低的保险普及率下,老百姓对保险行业的满意度也相当低。仅以保险大省江苏省和保险发展中等水平的安徽省为例。两省2013年对十大服务行业作出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保险业的公众满意度都位列第九。超大的保障缺口、超低的保险普及率与超高的公众不满意度构成的"三超"现象,成为保险业必须直面和反思的尖锐议题。超高的公众不满意度主要来自于产品、销售和理赔三个方面。首先,从产品设计来看,在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智强
笔者通过委托-代理模型,从监管机构与村镇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研究监管机构对村镇银行最优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事前严格的审批制度,不仅不能解决监管机构与村镇银行间的目标冲突问题,而且还会抑制村镇银行的发展,监管机构应降低准入门槛,将治理重心放在如何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上,引导村镇银行为"三农"服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雪军 张学勇
本文在回顾西方杠杠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银行监管与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行为的相互关系。杠杠治理之所以在我国失效是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监管体制导致企业预算软约束,自1999年后实行的针对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银行业改革已大大加强了企业的预算约束并引发了企业代理成本的显著降低,但杠杠治理的作用仍然没有显现,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杠杠治理 代理成本 预算约束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