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5)
- 2023(11131)
- 2022(9276)
- 2021(8638)
- 2020(7187)
- 2019(15844)
- 2018(15607)
- 2017(28810)
- 2016(15669)
- 2015(17768)
- 2014(17694)
- 2013(17056)
- 2012(16080)
- 2011(14497)
- 2010(15070)
- 2009(14462)
- 2008(14706)
- 2007(13589)
- 2006(12249)
- 2005(11057)
- 学科
- 济(78343)
- 经济(78250)
- 管理(59524)
- 业(54106)
- 企(50117)
- 企业(50117)
- 方法(25737)
- 财(23969)
- 数学(21186)
- 数学方法(20958)
- 地方(19028)
- 中国(18599)
- 务(17560)
- 财务(17528)
- 财务管理(17493)
- 技术(16678)
- 企业财务(16649)
- 学(16613)
- 业经(16588)
- 制(16042)
- 农(14635)
- 体(13704)
- 地方经济(13228)
- 理论(12258)
- 技术管理(12141)
- 银(11533)
- 银行(11503)
- 融(11210)
- 金融(11203)
- 行(10734)
- 机构
- 学院(229404)
- 大学(227621)
- 济(97677)
- 经济(95594)
- 管理(86436)
- 研究(77558)
- 理学(73201)
- 理学院(72442)
- 管理学(71301)
- 管理学院(70861)
- 中国(61105)
- 财(51096)
- 京(47668)
- 科学(44462)
- 所(39415)
- 财经(38521)
- 江(37095)
- 中心(35217)
- 经(34560)
- 研究所(34499)
- 农(32404)
- 北京(30189)
- 经济学(29806)
- 州(29204)
- 业大(29014)
- 院(28055)
- 范(28017)
- 财经大学(27999)
- 师范(27685)
- 经济学院(26272)
- 基金
- 项目(140186)
- 科学(110584)
- 研究(104829)
- 基金(100335)
- 家(86629)
- 国家(85849)
- 科学基金(74212)
- 社会(68017)
- 社会科(64388)
- 社会科学(64370)
- 省(56449)
- 基金项目(52426)
- 教育(48396)
- 划(45906)
- 自然(45760)
- 自然科(44758)
- 自然科学(44743)
- 自然科学基金(43987)
- 编号(41341)
- 资助(40206)
- 成果(35638)
- 创(34092)
- 重点(31720)
- 创新(30938)
- 部(30623)
- 课题(30198)
- 发(30193)
- 国家社会(28012)
- 性(27356)
- 教育部(26773)
共检索到37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应敏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的公司治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运作的效率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体系正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二者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本文认为 ,处于转轨经济中的我国公司治理和会计体系需要创新
关键词:
转轨经济 公司治理 会计体系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思美 曹正汉 李孔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朱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亦春
运用体制转轨和渐进改革的宏观视角、使用制度演进和制度创新的分析方法、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可以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构建背景、意义、发展途径进行一个比较详尽深入的经济逻辑分析。本文认为,在制度潜力发掘—市场规范发展彼此良性互动的作用机制下,独立董事制度将逐渐成熟壮大,并最终形成对原有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的冲击,促使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即向规范化变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敏
一、虚拟经济的内涵、发展与特点成思危(2003)认为虚拟经济的概念由马克思提出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衍生而来。随着货币的虚拟化和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有关虚拟资本的定义范围除了马克思所述的股票、债券、金融产品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新
本文主要从转轨经济中公司寻求外部融资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出发,来尝试对转轨经济中公司融资与治理的制度安排进行探讨。论文运用数理经济模型对公司融资与治理结构方面不同种类的制度安排及不同形式的公司治理进行了一般的描述和分析,并对日美两国的公司融资与治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融资制度要对公司治理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条件是该融资制度必须内生出既具有监控动力又具有监控能力的监控者。最后针对转轨经济中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轨经济 公司融资 公司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炜
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为背景考察财政制度创新的逻辑,在对财政体制变迁进行阶段划分与描述的基础上,对体制变迁符合于经济转轨特殊目标与路径的内在原理进行归纳与评价,认为中国的财政制度创新逻辑始终包含着两项内容:一是作为推动经济转轨、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不断根据体制演进和经济运行的变化进行创新;二是本身作为经济转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时进行改革,保持与整个体制的同步性和一定的运转效率。这一观点也是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形势与策略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
经济转轨 财政制度创新 体制与政策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卫星
一、引言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如今正成为巨大的现实。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即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被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取代。根据1996年经合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的解释,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键
全球经济治理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既是技术推进经济向外拓展的客观趋势,更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的现象。资本的对外扩张引起战争,但战争与资本的本性是矛盾的。鉴于此,不同资本之间会达成暂时的妥协,形成一种瓜分殖民地的全球经济治理的"分赃制",但这并不会根本避免战争。因此,资本的治理根本无法使全球经济治理走向"善治"。战后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及其机制,依然打上了殖民主义时代的深深烙印,中国融入之后,在尊重既有体系的前提下,主张对既有体系、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为全球治理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机制。当然,为了使中国更好地发挥全球经济治理的作用,理论研究需要化解矛盾,引导国际舆论、进行国际价值创新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克清 李霞
平台经济基于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模式和协作分工方式,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整体变革,对传统的税收理论和实践以及现有税收体系提出了全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厘清平台经济中各参与主体的涉税要素变化,如何追寻平台经济中的税法"实体性"和执法"真空性"的矛盾根源,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平台经济对税收治理提出的新需求,讨论了世界各国在征税实践上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了我国平台经济下税收制度和征管方式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
平台经济 税收治理 数字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庄毓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覃成林
西部地区开发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开发主体功能不够明晰、买方市场压力、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与破坏等关键性问题。综合考虑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 ,国家开发西部地区的政策体系应该由市场培育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科技和教育发展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政策、区域合作政策和区域增长极培育政策构成。连接这些政策的核心是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制度供给解决西部开发问题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开发 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赫国胜 徐明威
经济转轨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对银行体系进行了重构。各国中央银行基本上脱胎于原国家主体银行,并以法律为依据建立,其对经济的调节逐渐由直接管制转向间接调控。在商业银行重构中,各国采用了康复式和新进入式两种模式。目前经济转轨国家都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二级银行体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明显增强,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日趋完善,经营业绩有所提高。
关键词:
转轨国家 银行体系 重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颜鹏飞 马瑞
一个国家有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的民族形式并取得话语权的经济学体系?这是从软实力角度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经济学界的现状与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惊人的相似,其特点是作为舶来品的、并取得话语霸权的英法"世界主义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文彬 陈炜
本文考察了信用这一概念的内涵演变轨迹,并以之为参照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信用概念的原始含义即借贷信用,接着阐述其内涵如何随契约化交易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发生扩充式蜕变,由借贷信用扩充为契约信用,再由有债信用形式拓展到更广泛的无债信用领域。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着眼点放在对中国信用现状的考察上,根据前半部分的理论推演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关于信用体系重构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借贷信用 契约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