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6)
2023(5632)
2022(4749)
2021(4068)
2020(3404)
2019(7738)
2018(7401)
2017(15193)
2016(7716)
2015(8691)
2014(8810)
2013(8933)
2012(8208)
2011(7410)
2010(7592)
2009(7210)
2008(6522)
2007(6004)
2006(5661)
2005(5367)
作者
(22024)
(18912)
(18865)
(17994)
(12004)
(8918)
(8369)
(7194)
(7182)
(6788)
(6594)
(6177)
(6124)
(6035)
(6020)
(5889)
(5504)
(5407)
(5384)
(4895)
(4863)
(4501)
(4469)
(4442)
(4334)
(4303)
(4049)
(3848)
(3790)
(3656)
学科
(61298)
经济(61248)
管理(19854)
方法(18126)
(17967)
地方(17254)
数学(16506)
数学方法(16457)
中国(12647)
(12418)
地方经济(12099)
(11390)
企业(11390)
(11363)
农业(9533)
业经(9510)
收入(9483)
(9256)
(7756)
经济学(7081)
(6886)
环境(6865)
(6454)
金融(6453)
发展(5974)
(5965)
(5853)
银行(5848)
产业(5772)
(5667)
机构
学院(119807)
大学(119190)
(68089)
经济(67054)
研究(45120)
管理(45065)
理学(38746)
理学院(38321)
管理学(37873)
管理学院(37645)
中国(34068)
(28693)
(24003)
经济学(23548)
科学(23405)
财经(22789)
(22107)
经济学院(20939)
(20749)
研究所(19744)
中心(19397)
(17910)
(16785)
财经大学(16743)
(15693)
北京(15140)
(14606)
师范(14510)
业大(14055)
科学院(13778)
基金
项目(75048)
科学(60848)
基金(57990)
研究(54715)
(49840)
国家(49466)
科学基金(43049)
社会(40368)
社会科(38369)
社会科学(38362)
基金项目(30385)
(27231)
自然(25269)
自然科(24719)
自然科学(24713)
自然科学基金(24280)
资助(23471)
教育(23270)
(22232)
编号(20081)
国家社会(18195)
(17597)
(17187)
重点(16500)
(15818)
成果(15776)
经济(15676)
人文(15350)
教育部(15298)
发展(15007)
期刊
(83275)
经济(83275)
研究(42499)
中国(21227)
(21192)
管理(17522)
(15643)
经济研究(15290)
科学(15101)
学报(14119)
财经(12655)
(11831)
金融(11831)
大学(11563)
学学(11337)
(11118)
问题(10763)
业经(10676)
农业(10064)
技术(9887)
技术经济(8236)
统计(7805)
世界(7497)
(7101)
经济问题(6897)
(6531)
商业(6463)
经济管理(6261)
国际(6096)
决策(6079)
共检索到188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宇  尹卫和  张薇薇  
我国城镇居民在转轨经济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也相应变化;当期储蓄和前几期储蓄、收入及其滞后项呈现出同向变化的趋势,而与消费及其滞后项表现出反向变化的特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晓英  禹娜  
本文在回顾预防性储蓄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城镇数据,从定量角度对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高,解释了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预防性储蓄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决策中是存在并且显著的,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樊纲  余根钱  
一、引言:储蓄增长问题与储蓄理论从1979年到1989年,中国的居民储蓄①迅速增加。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由281亿元增加到7034亿元;年储蓄额由70.4亿元增长到1889.1亿元;年储蓄额的增长幅度,多数年份高达30—50%,1989年甚至高达83%。就城镇居民储蓄来说,统计资料显示,不仅年储蓄额自1982年以来一直以30—60%的高幅度增长(1988年除外),居民个人收入的边际储蓄倾向也有逐步提高的趋势,1989年出现了高达89.9%的奇异现象(见表一)。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收入增长率与储蓄增长率在有些时期出现了反向变动的情况,比如1989年城镇居民的货币收入增长只有16%,而城镇居民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霖  莫晓芳  
本文运用1978-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德宝  
当前,我国面临着消费不振、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现实问题。最新消费模型表明影响消费行为和储蓄动机的主要为预防性储蓄和遗赠性储蓄。利用该模型,并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收入差距所导致的遗赠性储蓄动机对城镇居民的高储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起消费不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卫刚  
一、居民储蓄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的现实 近些年来,居民储蓄存款保持了快速增长:1995~2002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29662亿元增长至86911亿元,年平均增长16.6%,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8.5%);人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爱俭  张惠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王爱俭张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十分罕见的。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1993年为14764亿,1995年为29664亿,199...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帮俊,周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谢平  
现有标准的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理论,均没有考虑到制度性变量,即假定制度(如经济体制、市场制度等)不变。然而,从中国近16年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看,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出现了一些用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本文旨在把一些制度变量纳入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分析。进而说明,在制度变迁的状况下,制度变量也是影响个人预期的重要因素,从而对个人储蓄行为发生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收入与储蓄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宪法  
储蓄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变量,它们的变化及均衡关系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总储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989年,储蓄总额已占GDP的36%,这个比例仅次于韩国而高于日本。世界银行的一项分析表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韩国,增长率的变化可以解释大部分储蓄率的变动。但我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十多年来,储蓄率和增长率往往呈反方向变化。尤其1989年以来,储蓄率上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晓英  曾令华  徐国梁  
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入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结论表明:经济转轨时期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储蓄增长过快的重要原因;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决策中普遍存在,要想启动消费,就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