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7)
- 2023(15387)
- 2022(13316)
- 2021(12430)
- 2020(10366)
- 2019(23802)
- 2018(23462)
- 2017(45529)
- 2016(24640)
- 2015(27406)
- 2014(27406)
- 2013(26968)
- 2012(24644)
- 2011(22212)
- 2010(22414)
- 2009(21027)
- 2008(19752)
- 2007(17400)
- 2006(15259)
- 2005(13720)
- 学科
- 济(92337)
- 经济(92199)
- 管理(74863)
- 业(70726)
- 企(60863)
- 企业(60863)
- 方法(41974)
- 数学(36217)
- 数学方法(35763)
- 中国(29895)
- 财(29669)
- 融(28721)
- 金融(28718)
- 银(27299)
- 银行(27255)
- 行(26215)
- 制(24837)
- 农(23969)
- 业经(21997)
- 学(20721)
- 地方(19540)
- 务(19496)
- 财务(19422)
- 财务管理(19386)
- 企业财务(18542)
- 理论(16725)
- 体(16440)
- 贸(16432)
- 贸易(16417)
- 农业(16062)
- 机构
- 大学(344708)
- 学院(342135)
- 济(135970)
- 管理(134213)
- 经济(132916)
- 理学(116133)
- 理学院(114834)
- 研究(114566)
- 管理学(112818)
- 管理学院(112191)
- 中国(90445)
- 京(72715)
- 科学(69971)
- 财(67431)
- 所(57185)
- 农(54021)
- 财经(53405)
- 中心(53276)
- 研究所(51982)
- 业大(50173)
- 江(49590)
- 经(48510)
- 北京(45871)
- 范(43903)
- 师范(43456)
- 农业(42221)
- 经济学(41820)
- 院(41662)
- 州(40679)
- 财经大学(40035)
- 基金
- 项目(234838)
- 科学(184785)
- 研究(171473)
- 基金(171380)
- 家(149184)
- 国家(147977)
- 科学基金(127210)
- 社会(108393)
- 社会科(102858)
- 社会科学(102834)
- 省(91193)
- 基金项目(90995)
- 自然(82805)
- 自然科(80855)
- 自然科学(80838)
- 自然科学基金(79394)
- 教育(78383)
- 划(76761)
- 资助(70556)
- 编号(69113)
- 成果(56904)
- 重点(52553)
- 部(51956)
- 发(49265)
- 创(49047)
- 课题(47757)
- 创新(45829)
- 制(45565)
- 科研(44922)
- 教育部(44815)
- 期刊
- 济(146459)
- 经济(146459)
- 研究(103609)
- 中国(66632)
- 学报(55113)
- 财(52677)
- 科学(50068)
- 管理(49538)
- 农(48951)
- 融(43596)
- 金融(43596)
- 大学(42002)
- 学学(39668)
- 教育(36669)
- 农业(32786)
- 技术(27717)
- 财经(26636)
- 经济研究(23346)
- 业经(22822)
- 经(22657)
- 问题(18677)
- 理论(17649)
- 业(16338)
- 图书(16258)
- 科技(16253)
- 实践(16141)
- 践(16141)
- 版(15993)
- 技术经济(15348)
- 现代(15184)
共检索到506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颖 甘煜 刘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昌标 胡亮
一、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中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其制度变迁过程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立民 卫刚华 陈参军
经济金融发展的"二元性"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从金融抑制、交易成本、社会特性和体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分析指出,金融供需的非均衡性体现在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上,总量矛盾主要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抑制而引起,而结构矛盾则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经营定位、业务创新、服务方式与农村金融需求总量、需求多无化趋势等难以有效对接等矛盾交织形成。本文分别从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问题的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制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看 ,是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利用效率的差距。本文从东西部制度非均衡的表现着手来探讨西部地区制度供给和制度安排滞后于东部的原因 ,并以此提出了西部完善制度、创新制度的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培衢
通过对湖北农田水利供给的非均衡性分析,探寻农田水利供给困境的根源。研究表明:农田水利的集体供给体制越来越难以维系,农户自我供给制加速了集体供给制的衰退;受制度环境,合伙互助供给制只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农户合作供给行为因制度短缺和资源禀赋约束而难以发展壮大。最后,文章力图提出适宜的农田水利供给制度创新思路。
关键词:
农田水利 非均衡分析 供给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钦朋
当代中国区域制度安排呈现出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体现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迁方面的差异。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可以从中央非均衡发展战略、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实施环境、城乡二元体制等方面寻找原因。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和区域发展差距带来深刻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效应。
关键词:
制度 非均衡 区域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怀宇
我国城市化的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而地方政府的角色偏差和制度供给失当则对强化二元结构的非均衡城市化制度安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要转变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实现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的转变,并对城市征地制度改革、土地财政制度改革、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以保证城市化进程中制度安排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城市化 制度安排 均衡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域信息为考察对象,对二元结构进行简要概括,并借鉴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区域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演进假说、区域金融发展的梯度推进假说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极假说来阐释区域金融结构非均衡性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结构 非均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永龙
城乡金融非均衡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金融制度、金融结构、金融服务、金融资源配置等多种形式的发展差异,形成了多方面的金融经济效应。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根本实现城乡金融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乡金融 非均衡性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巴曙松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伏润民 王卫昆 常斌 缪小林
县(市)级政府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如果缺乏规范、科学和公正的省对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将难以实现其政策意图。本文以"因素法"为基础,从标准财政收入测算、标准财政支出测算和均衡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三个层面构建我国规范的省对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以云南省为例对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该制度体系在实践运行中的经验与研究展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何一鸣
过去大量的研究强调政策、区域、禀赋等对广东经济转轨绩效的影响,论文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旨在分析广东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对经济转轨产生的制度效应。研究发现,广东各级地方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大幅节约了租金耗散,并衍生出更多给予经济个体发挥比较优势的获利空间,扩展了市场范围,从而促进了地区经济均衡转轨。论文对于理解广东经济转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框架,它尤其有助于揭示产权管制放松与经济绩效变迁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制度逻辑。
关键词:
产权管制 制度绩效 经济转轨 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叙果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呈现非均衡状态 ,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定位应该是“供给领先” ,要在此定位下探索解决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问题的对策 ,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市场 非均衡 供给领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志仁 黎翠梅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1~2005年间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实际消费差距具有正向影响,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中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这为我国通过信贷政策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提供了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