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6)
- 2023(11447)
- 2022(9683)
- 2021(8919)
- 2020(7362)
- 2019(16479)
- 2018(16220)
- 2017(31467)
- 2016(17094)
- 2015(19398)
- 2014(19587)
- 2013(18942)
- 2012(18319)
- 2011(16819)
- 2010(17422)
- 2009(16719)
- 2008(16678)
- 2007(15443)
- 2006(14180)
- 2005(13378)
- 学科
- 济(88145)
- 经济(88042)
- 管理(57091)
- 业(47851)
- 企(40650)
- 企业(40650)
- 方法(28452)
- 数学(24602)
- 数学方法(24275)
- 财(21949)
- 中国(21161)
- 制(20291)
- 地方(20244)
- 农(19253)
- 业经(17802)
- 学(15998)
- 体(14333)
- 贸(14213)
- 贸易(14202)
- 银(14172)
- 银行(14159)
- 融(13975)
- 金融(13973)
- 易(13786)
- 行(13621)
- 地方经济(13386)
- 策(13283)
- 务(12245)
- 环境(12232)
- 财务(12209)
- 机构
- 大学(255493)
- 学院(255352)
- 济(117730)
- 经济(115236)
- 管理(93343)
- 研究(91257)
- 理学(78286)
- 理学院(77409)
- 管理学(76094)
- 管理学院(75602)
- 中国(72675)
- 财(58822)
- 京(53461)
- 科学(50160)
- 所(46038)
- 财经(44491)
- 中心(41276)
- 江(41234)
- 研究所(40504)
- 经(40059)
- 经济学(37797)
- 农(36235)
- 北京(34399)
- 经济学院(33472)
- 范(32616)
- 财经大学(32492)
- 师范(32346)
- 院(32339)
- 州(32208)
- 业大(31400)
- 基金
- 项目(153360)
- 科学(121810)
- 研究(115566)
- 基金(112365)
- 家(95843)
- 国家(95013)
- 科学基金(81868)
- 社会(76348)
- 社会科(72313)
- 社会科学(72298)
- 省(58368)
- 基金项目(57291)
- 教育(53329)
- 自然(50012)
- 自然科(48850)
- 自然科学(48840)
- 划(48790)
- 自然科学基金(47991)
- 资助(47392)
- 编号(46015)
- 成果(40144)
- 部(35284)
- 重点(34640)
- 制(33503)
- 发(33382)
- 课题(33229)
- 国家社会(31659)
- 创(31158)
- 教育部(31067)
- 性(30744)
- 期刊
- 济(146590)
- 经济(146590)
- 研究(87960)
- 中国(56067)
- 财(46865)
- 管理(40032)
- 农(34685)
- 学报(34468)
- 融(33024)
- 金融(33024)
- 科学(33015)
- 大学(27830)
- 教育(27258)
- 学学(26282)
- 财经(24190)
- 经济研究(24012)
- 技术(22776)
- 农业(22588)
- 经(20960)
- 业经(20469)
- 问题(18197)
- 贸(15965)
- 国际(14559)
- 技术经济(13879)
- 世界(13456)
- 统计(12379)
- 理论(12202)
- 现代(12103)
- 经济管理(11631)
- 策(11326)
共检索到418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在控制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戴根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不止一次地被用来作为控制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工具,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潜伏了很多问题。如何运用好货币政策,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大问题。一、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中国经济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经过十余年改革,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具雏形,改革也带来了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中国经济正在步入后转轨时期,这一时期货币政策转向间接调控的任务更紧迫也更艰巨。本文则将就转轨时期货币控制的特点、货币政策转轨面临的制约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海宽
本文提出一个极重要的论断: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作者认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为内容,而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是能否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和币值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就可能实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宽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赵海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决定》贯彻执行的结果,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磊
本文试从金融体制转轨的角度分析资金这一社会最稀缺资源配置模式的转变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同样在此框架内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德勇 常玉荣
转轨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二元经济结构和双轨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复杂的局面。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的基本点是要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与经济体制的适应性,改善整体金融环境,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的过渡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面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复杂多变,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机制,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 动态调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今早
一、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正确把握现阶段体制转轨时期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15年来的改革成就已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十分明显的是中国仍然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即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这种体制转轨或过渡在现阶段至少呈现四个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超
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要调整李晓超总体经济近期一直保持基本正常的发展态势,这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判断,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或潜伏的通货膨胀、差距、失业、农业和企业等问题,也是大家一致共同的看法。这其中有些问题会通过宏观经济调控的操作得以逐步解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于振英
中国人民银行自 1996年至今多次降低利率 ,但却不能圆满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以此为背景 ,并结合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的特点 ,采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 IS- L M模型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并从这些因素出发 ,提出增强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利率 体制转轨 效果 敏感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兵 徐良平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货币供给决定与金融宏观调控陈孝兵,徐良平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货币供给从原来直接控制的资金供给机制逐步向由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作用稳定情况下)达到对货币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席克正 丛树海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的两大基本政策,成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协调社会总供需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将不断减少,逐步代之以宏观间接调控。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势将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仅就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选择,进行初步的探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秀春 吕国胜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丁秀春,吕国胜《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将于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逐步健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志远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打出货币政策“组合拳”,同时出台三项调控政策: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区间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图通过最强有力的政策手段来解决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的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