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3)
2023(2574)
2022(2244)
2021(2110)
2020(1758)
2019(3884)
2018(3714)
2017(6736)
2016(3490)
2015(3962)
2014(3740)
2013(3464)
2012(3341)
2011(2648)
2010(3365)
2009(3015)
2008(2680)
2007(2390)
2006(2226)
2005(2092)
作者
(9446)
(7713)
(7335)
(7150)
(5161)
(3577)
(3468)
(2862)
(2764)
(2760)
(2698)
(2532)
(2409)
(2396)
(2280)
(2255)
(2215)
(2133)
(2124)
(2102)
(1911)
(1896)
(1843)
(1798)
(1783)
(1665)
(1653)
(1625)
(1591)
(1491)
学科
审计(12107)
(10238)
经济(10213)
(8769)
管理(7990)
(7144)
企业(7144)
各类(5853)
(5570)
中国(5285)
(5244)
金融(5244)
(5136)
银行(5134)
(4983)
(4148)
方法(3680)
(3661)
(3388)
体制(3285)
(2593)
制度(2450)
(2450)
业经(2404)
数学(2371)
数学方法(2347)
技术(2288)
(2211)
农业(2209)
(2135)
机构
大学(43920)
学院(42862)
(17397)
经济(16943)
管理(15691)
研究(15567)
中国(14523)
理学(12860)
理学院(12708)
管理学(12565)
管理学院(12477)
(11256)
(10695)
财经(8664)
科学(8098)
中心(8061)
(8030)
(7937)
(7417)
财经大学(6655)
研究所(6619)
北京(6420)
审计(5794)
(5759)
(5733)
(5594)
(5381)
师范(5340)
经济学(5330)
会计(5295)
基金
项目(27449)
科学(21469)
研究(21166)
基金(20342)
(18875)
国家(18199)
科学基金(14882)
社会(13824)
社会科(13100)
社会科学(13092)
基金项目(10458)
(9730)
教育(9415)
自然(9029)
自然科(8753)
自然科学(8750)
自然科学基金(8599)
(8441)
编号(8310)
资助(8030)
成果(7765)
(6580)
重点(6355)
(6278)
国家社会(5992)
课题(5931)
教育部(5774)
(5619)
(5594)
项目编号(5592)
期刊
(20584)
经济(20584)
研究(16399)
中国(15778)
(10586)
审计(9202)
(7038)
金融(7038)
学报(6367)
管理(5938)
科学(5603)
大学(5203)
(5198)
学学(4858)
财经(4246)
教育(4217)
会计(4209)
财会(4013)
经济研究(3798)
(3629)
农业(3526)
内部(2979)
国内(2979)
世界(2803)
通讯(2626)
会通(2619)
技术(2507)
(2493)
业经(2361)
问题(2316)
共检索到77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党的统一领导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全面覆盖是审计监督的目标,权威高效是审计监督的导向;二是增强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都要认识到审计监督的严肃性,要推动审计监督自身协同和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要通过科技强审、制度强审和人才强审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审计监督要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审计监督通过推动权力运行的决策科学以及关注扶贫、支农等民生项目,进一步推动科学决策的坚决执行,以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廖洪  张娟  张庆  
国家审计源于对权力的监督,但是任何没有监督的权力都会导致腐败。所以对国家审计的监督权力也必须设立监督机制。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对国家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应坚持法制化、透明化、效率化等原则,而监督举措主要有法律监督、组织监督、质量监督、人事监督、社会监督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梁芬莲  方进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科研所课题组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 ,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从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权力监督系统要不断完善、正确认识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深化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问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裴文英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改革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艰巨的任务,会计信息成为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来源,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如何构建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它不仅应满足经营者对经营管理的需要,还应满足各派利益相关者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对经营者进行再监督的需要,会计监督体系外部环境的构造是该体系发挥最大效能的有力保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褚尔康  
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权力监督运行机制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合力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以国家监察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党内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等贯通国家监督体系的建设思路。在上述体系中,以审计监督为核心的经济监督在监督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系统"作用。以国家审计监督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完善体系建设的耦合性环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史永  鲁清仿  许国艺  
内部审计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前哨性作用。通过分析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与现状,发现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内部审计发展不平衡、法规层次不高及可操作性不足;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的执业边界尚需界定。通过理清国家审计机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与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审计机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构建逻辑在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所在单位或组织的管理层形成一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型治理体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史永  鲁清仿  许国艺  
内部审计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前哨性作用。通过分析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与现状,发现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内部审计发展不平衡、法规层次不高及可操作性不足;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的执业边界尚需界定。通过理清国家审计机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与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审计机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构建逻辑在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所在单位或组织的管理层形成一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型治理体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峰  孟佳琪  
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国家审计的职责与权力。文章在论述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法律依据的基础上,对全国25个省的审计厅以及广东、山西、甘肃3个省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各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较低,针对各监督、指导方法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法律制度、方法实施、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峰  孟佳琪  
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国家审计的职责与权力。文章在论述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法律依据的基础上,对全国25个省的审计厅以及广东、山西、甘肃3个省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各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较低,针对各监督、指导方法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法律制度、方法实施、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丽兵  谢嗣胜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国有企业监督的具体构建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耘通  
在国家监察体制向纵深改革时期,作为党和国家监督重要力量的国家审计,应当与监察协同推动腐败治理,以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当前,审计与监察从部门设置、监督关系和工作流程等领域,均具备开展协同监督的前提条件。结合深圳市坪山新区开展协同监督实际情况,审计与监察的协同监督仍存在制度和实践层面的障碍。基于此,亟需在细化审计与监察的协同监督制度、探索审计与监察的组织机构协调、加深审计与监察的双向结果利用和注重审计与监察的人员素养提升等层面予以完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洪亮  洪远华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化,为我国在本世纪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雄伟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决定》的出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合理地确定了各种责权发生关系,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矛盾,从而在制度上对各种局部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