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5)
- 2023(8557)
- 2022(7079)
- 2021(6463)
- 2020(5281)
- 2019(12162)
- 2018(11648)
- 2017(22256)
- 2016(11606)
- 2015(13445)
- 2014(13114)
- 2013(13531)
- 2012(13149)
- 2011(12305)
- 2010(12122)
- 2009(11394)
- 2008(10959)
- 2007(9578)
- 2006(9000)
- 2005(8514)
- 学科
- 济(77290)
- 经济(77222)
- 管理(28701)
- 方法(26512)
- 业(25964)
- 数学(24309)
- 数学方法(24184)
- 中国(20310)
- 企(17650)
- 企业(17650)
- 地方(17236)
- 农(15689)
- 财(14890)
- 学(14037)
- 贸(12986)
- 贸易(12976)
- 地方经济(12717)
- 易(12634)
- 业经(12280)
- 农业(11236)
- 制(10825)
- 收入(10049)
- 融(9961)
- 金融(9961)
- 环境(9884)
- 银(9369)
- 银行(9343)
- 行(9117)
- 发(8973)
- 体(8645)
- 机构
- 大学(185002)
- 学院(180755)
- 济(97475)
- 经济(96124)
- 研究(76836)
- 管理(62332)
- 中国(58671)
- 理学(52826)
- 理学院(52174)
- 管理学(51485)
- 管理学院(51152)
- 科学(43021)
- 财(41385)
- 京(40349)
- 所(39875)
- 研究所(36162)
- 经济学(33820)
- 财经(32694)
- 中心(31729)
- 农(31610)
- 经济学院(30246)
- 经(30036)
- 院(27268)
- 北京(26560)
- 江(25984)
- 农业(24867)
- 业大(24372)
- 财经大学(24372)
- 科学院(24259)
- 范(22076)
- 基金
- 项目(115574)
- 科学(91467)
- 基金(88283)
- 研究(81428)
- 家(79138)
- 国家(78603)
- 科学基金(65311)
- 社会(57137)
- 社会科(54380)
- 社会科学(54368)
- 基金项目(44473)
- 省(39939)
- 自然(39777)
- 自然科(38868)
- 自然科学(38851)
- 自然科学基金(38230)
- 资助(37732)
- 教育(35316)
- 划(35280)
- 编号(28092)
- 部(27577)
- 发(26939)
- 重点(26919)
- 国家社会(26395)
- 中国(25929)
- 成果(23703)
- 教育部(23682)
- 创(22885)
- 发展(22191)
- 科研(22055)
- 期刊
- 济(111996)
- 经济(111996)
- 研究(64351)
- 中国(37395)
- 学报(30359)
- 财(30298)
- 农(28822)
- 科学(28478)
- 管理(25857)
- 大学(23132)
- 学学(22066)
- 经济研究(20786)
- 农业(19800)
- 财经(18406)
- 融(17984)
- 金融(17984)
- 经(16194)
- 问题(14981)
- 贸(14362)
- 技术(14008)
- 世界(13892)
- 国际(13239)
- 业经(12850)
- 教育(11713)
- 业(11405)
- 技术经济(11024)
- 统计(10286)
- 经济问题(9223)
- 经济管理(8244)
- 策(8231)
共检索到291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鹏
本文回顾了中国20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演变历程,认为尽管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在加剧。笔者结合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了"增长主流论"的观点。认为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动态协调发展,我们在用财税手段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整的同时,也必须对权力机构、垄断、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以寻求标本兼治之策。
关键词:
转轨时期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本文试图通过认知基础的完善和人类发展的经济史分析深化对转轨时期经济的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体制转轨与成长转型是转轨时期经济面临的双重约束,转轨的目的在于寻求适应现实成长阶段的制度安排,使双重约束转化为双重激励,实现经济发展;第二,转轨的制度安排比一般性制度变迁远为复杂和系统,路径选择与政策搭配都对经济绩效产生直接影响,选择—契合是寻求约束向激励转化的重要思想;第三,转轨时期的经济绩效由回顾性增长和前瞻性增长两种性质的收益构成。随着转轨过程中认知条件的趋同,转轨的走向会逐渐趋同;第四,转轨的实质是一次商业功能的重建,是补商业的课。中国样本超常增长的实质,是特殊条件下发生的一次商业革命的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本文在客观描述转型以前即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 ,并从经济运行内在机制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效应的深刻背景和原因 ,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 ,从总体上说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强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 ;而之所以产生如此结果 ,就是因为有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和内在的作用机制 ,因而具有内生性和必然性特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效应 形成机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战明华 许月丽 宋洋
本文针对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一直呈现高投资、低消费但却相对平稳增长这一有悖于标准理论的事实,在对 Ramsey-cass-Koopmans 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个解释框架。结论是,资本边际产出的非递减特征与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保证中国高投资、低消费条件下仍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两个必要条件,而更新改造投资、非国有与集体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政府的非消费性支出都是导致资本边际产出非递减的因素。因此,从政策实践的角度来说,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如何对资本边际产出与利率变化进行政策协调以及根据资本边际产出背后的控制因素变化适时地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变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
投资 消费 资本边际产出 利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钱颖一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德胜 高艳
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本文所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为1993~2002年有关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中介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大良 王学思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与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既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战略中,要充分重视金融深化因素的作用。同时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我国金融深化进程以1991年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经济增长主导金融深化,而在后一个阶段中金融深化主导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深化 经济增长 协整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本文重新测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收入份额,发现1998以后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将劳动再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同时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1988—2007年我国人力资本收入份额显著提升以及原始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扩展MRW增长框架后,研究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与经济增长过程要素的非均衡增长密切相关。物质和人力资本高增长带来相应要素收入份额的增长,原始劳动缓慢增加使其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利用1995—2007年要素增长数据,研究发现物质资本稳定增长、人力资本增速放缓以及原始劳动停滞增长是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将原始劳动与最低工资相联系,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红利 牛增辉 王菁娜
在国际比较视野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威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还没有建立持续经济增长的产权结构和社会结构。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经济社会必须进行巨大的经济利益调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勇 俞文华
本文回顾了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基本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一种基于Lorenz曲线的不平等测度方法,并对主要结论进行了证明。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1992-2001年的不平等状况。对中国的不平等和贫困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不平等、贫困与增长的问题。结果表明,全国不平等增加主要源于城乡差距不断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主要因素;中国已步入不平等程度最严重的国家行列,不同收入人群从增长收益悬殊。利用不同贫困线测度,发现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贫困状况估计并不是一致的。
关键词:
不平等 贫困 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把中国的经济转轨、增长与工业化联系起来是本文的一个尝试。作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 ,至今尚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而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转轨过程则又典型地表现为以新兴工业部门的进入和扩张为特征的持续的工业化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帮助理解转轨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概念框架和经验描述。在这个框架里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 1 0年来所表现出的下降趋势可以由过度的工业化进程来解释。
关键词:
工业化 经济增长 资本-产出比率 转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毅夫 刘明兴
探讨长期内决定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绩效的因素是经济增长分析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本文结合增长理论既有的一些研究经验 ,对中国经济在近 2 0年来的高速增长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我们通过经验分析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省份或地区之间 ,是否存在“增长收敛”的现象及“增长收敛”现象中存在的时域和地域特性 ;同一区域内部 (特别是城乡之间 )出现人均收入水平发散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