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5)
2023(4826)
2022(4051)
2021(4006)
2020(3135)
2019(7292)
2018(7024)
2017(14670)
2016(7919)
2015(8769)
2014(8829)
2013(8467)
2012(8113)
2011(7313)
2010(7625)
2009(7316)
2008(7396)
2007(6862)
2006(6482)
2005(6168)
作者
(21814)
(18005)
(17624)
(17266)
(11607)
(8387)
(8208)
(7024)
(6903)
(6736)
(6073)
(5920)
(5911)
(5907)
(5787)
(5645)
(5396)
(5373)
(5254)
(4921)
(4678)
(4541)
(4247)
(4182)
(4140)
(4125)
(4124)
(4093)
(3634)
(3502)
学科
(28873)
经济(28843)
管理(22457)
(22402)
(20607)
企业(20607)
(17310)
银行(17165)
(15920)
(15330)
(10100)
金融(10100)
(10025)
制度(10022)
方法(9982)
业务(9913)
(9137)
业经(8904)
(8863)
中国(8813)
数学(8777)
数学方法(8635)
银行制(8507)
(7869)
(6653)
贸易(6644)
(6518)
(6150)
农业(5661)
及其(5560)
机构
学院(106777)
大学(105614)
(48573)
经济(47388)
管理(42596)
中国(39125)
研究(37091)
理学(34744)
理学院(34423)
管理学(34049)
管理学院(33820)
(26810)
(25094)
银行(24168)
(22599)
(22251)
财经(19717)
中心(19344)
科学(18921)
(18917)
(18312)
(17834)
(17477)
研究所(16026)
(15341)
(15091)
金融(14855)
经济学(14848)
人民(14791)
财经大学(14650)
基金
项目(62066)
科学(49607)
研究(48867)
基金(45563)
(38031)
国家(37659)
科学基金(32846)
社会(31131)
社会科(29657)
社会科学(29650)
(23370)
基金项目(22742)
教育(22313)
编号(20518)
自然(20121)
(19779)
资助(19683)
自然科(19652)
自然科学(19649)
自然科学基金(19326)
成果(18056)
(14448)
课题(14344)
重点(13653)
(13652)
(13438)
(12886)
(12843)
教育部(12803)
项目编号(12632)
期刊
(57805)
经济(57805)
研究(41433)
(34761)
金融(34761)
中国(23528)
(20520)
管理(16657)
(16230)
科学(12242)
学报(11511)
教育(11336)
财经(10460)
大学(9506)
业经(9214)
经济研究(8939)
学学(8922)
(8830)
农业(8517)
技术(8406)
理论(7243)
问题(7012)
国际(6943)
(6899)
农村(6792)
(6792)
实践(6571)
(6571)
(5606)
论坛(5606)
共检索到188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学斌  
与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技术性原因不同,转轨时期中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注:本文均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则是因制度性的信用风险而产生。公有产权制度所隐含的政府担保衍生出社会成本—收益和个人成本—收益关系的歧异,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也因此而产生。主流中国经济学家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看成是制度转轨的函数,即从制度经济学而不是从一般性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非对称信息探讨转轨时期的不良贷款问题。基于政府在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政府补贴转轨成本的菜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海生  
入世后,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成为影响我国国有银行与西方银行平等竞争的沉重包袱,也是影响国有银行和国际接轨的一个“瓶颈”。为尽快治理不良贷款,对西方银行的一些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大胆采用,实行业务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素彦  
本文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 ,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 ;长期内 ,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谦  
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转轨性质及界定标准张谦我国银行不良贷款根源于国有企业金融结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变化。本文的讨论在理论上分析国有企业金融结构的转轨变化特征;在实证上描述企业不良债务与银行不良债权的对接通道,从而揭示银行不良贷款的转轨性质。在此基础上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诗鸿  刘煜辉  段辰菊  
本文从日本、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高不良贷款的现实出发研究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的行为,第一部分的引言强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行为的必要性,并且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扩展了基本的监管模型,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在支付矩阵下的行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不同的行为参数下,依赖自己的行为参数从效用最大化出发进行博弈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莹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高,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风险导向角度研究不良贷款的内部审计处置方法,并提出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不良贷款处置策略,以期为创新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颖  郭成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  李春阳  
不良贷款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化模式,走不良贷款专业清收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