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3)
- 2023(4760)
- 2022(4105)
- 2021(3764)
- 2020(3170)
- 2019(7036)
- 2018(7000)
- 2017(13333)
- 2016(7386)
- 2015(8329)
- 2014(8340)
- 2013(7971)
- 2012(7356)
- 2011(6816)
- 2010(6873)
- 2009(6663)
- 2008(6664)
- 2007(6040)
- 2006(5424)
- 2005(5163)
- 学科
- 管理(28386)
- 济(26993)
- 经济(26926)
- 业(23547)
- 企(20943)
- 企业(20943)
- 制(11588)
- 财(11110)
- 方法(9759)
- 数学(8178)
- 体(8075)
- 数学方法(8065)
- 中国(7710)
- 业经(7237)
- 农(7101)
- 体制(7033)
- 务(6603)
- 财务(6584)
- 财务管理(6566)
- 企业财务(6238)
- 银(5978)
- 银行(5971)
- 贸(5966)
- 贸易(5962)
- 易(5827)
- 行(5697)
- 融(5579)
- 金融(5577)
- 划(5188)
- 学(4978)
- 机构
- 大学(106960)
- 学院(105952)
- 济(45499)
- 经济(44546)
- 管理(40143)
- 研究(35814)
- 理学(34084)
- 理学院(33707)
- 管理学(33246)
- 管理学院(33030)
- 中国(28092)
- 财(25270)
- 京(22154)
- 科学(19499)
- 财经(18995)
- 所(17611)
- 经(17095)
- 江(17007)
- 中心(16079)
- 研究所(15436)
- 农(14757)
- 经济学(14469)
- 财经大学(14055)
- 北京(13879)
- 业大(13524)
- 院(13242)
- 经济学院(12847)
- 州(12841)
- 范(12764)
- 师范(12637)
- 基金
- 项目(68015)
- 科学(54416)
- 研究(51053)
- 基金(50669)
- 家(43541)
- 国家(43200)
- 科学基金(37436)
- 社会(34162)
- 社会科(32403)
- 社会科学(32397)
- 基金项目(26542)
- 省(25828)
- 教育(23586)
- 自然(23090)
- 自然科(22545)
- 自然科学(22540)
- 自然科学基金(22161)
- 划(21757)
- 资助(20089)
- 编号(20005)
- 制(19221)
- 成果(17411)
- 部(15903)
- 重点(15539)
- 国家社会(14465)
- 课题(14389)
- 创(14328)
- 教育部(14060)
- 发(13928)
- 性(13827)
共检索到168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丹宇
经济转轨时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有其深刻的制度原因。首先,人们对自身利益强烈的追求导致坑蒙拐骗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第三,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滋生不正当的市场交易行为;第四,经济主体寻租行为,导致商品交易中腐败现象滋生,使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有了一张无形的保护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思维
中国商品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其繁荣兴旺的状况令世界瞩目。同时在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的中国商品市场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犹为突出的是假冒伪省商品的泛滥十分严重,其涉及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持续的时间长;卷入的经济成份复杂;涉及的空间范围广泛;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管理的难度加大。党和政府为打击、整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总是屡查不止,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十分复杂。为了探讨综合治理这一顽证的对策,本文拟对改革以来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深层原因进行系统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云德 吕红霞 刘洪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毅
基本竞争模型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相悖:由于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消费者能够记忆并回想的信息有限;消费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以及信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有限的结果是市场稀薄和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可以借助担保、信誉、专家、标准以及价格制度等方法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 有限信息 逆向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试析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叶霞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孔不入和大肆泛滥,又确实令人愤恨与不安。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春林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里还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概念,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获取超额利润,才会使用这种变相盘剥劳动者的手段。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许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证供应的,“排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匮乏的商品供应使购买力很难完全实现,而一旦购买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商品,人们也不会对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作更多的奢望和抱怨,更何况当时的生产、流通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云斌
一、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1、少数企业质量意识薄弱,造成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据报载,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仅去年就查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经济案件总数的2.19%。造成不合格产品的直接原因而属于管理方面的因素就占50%以上。因此,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金昌
一、假冒伪劣商品统计的意义。近儿年来,在我国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据报道,1991年我国商品平均合格率仅达59.46%,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00亿元,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党和政府下决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今天,在统计上对其加以反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出售的无商标、无厂家、无生产许可证、无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无中文名称的商品,以及那些假冒商标、以次充好、名实不符的商品。这些商品都属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吴裕舜 魏继武 葛丹 陈大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兆鸣 周黎安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下的市场均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崔兆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黎安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社会,其范围之广几乎使各个阶层的人都无一幸免,它的存在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本文在假定产品质量信息市场存在的前提下,通过对消费者、真假商品生产者及中间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坤生 易红玲
一、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主要特点我国消费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是在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逐步开始泛滥的。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假冒伪劣商品的品种已从一般的物质消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昌忠泽
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学分析昌忠泽(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100872)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害。深入细致地研究假冒伪劣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打假治劣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试图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国荣 肖岗 饶江红 朱云
整治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研究江西省体改委邮编:330046朱国荣,肖岗,饶江红,朱云当前社会上呼唤的“打假”一语,是泛指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在商品市场上侵犯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或坑害消费者的犯罪行为。多年来,它犹如一头脱疆的野马,管不住,制不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蒲雯洁 刘非帆 孙一凡
直播带货是近年来的热门经济现象,在享受互联网经济红利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通过直播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类犯罪具有隐蔽性与欺骗性强、涉及领域及地域广泛、产业链条化的特点,相较其他犯罪更难以被深度挖掘和侦破。本研究通过对该类犯罪的特点及多发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尝试以此为基础,探究该类犯罪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直播平台 假冒伪劣商品 治理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