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69)
2023(21235)
2022(18396)
2021(17397)
2020(14643)
2019(33876)
2018(33436)
2017(64316)
2016(35364)
2015(39895)
2014(39924)
2013(39332)
2012(36480)
2011(33036)
2010(33263)
2009(30839)
2008(30520)
2007(26967)
2006(23372)
2005(20914)
作者
(102065)
(85430)
(84695)
(80876)
(54419)
(40966)
(38760)
(33354)
(32306)
(30608)
(28928)
(28773)
(27171)
(27133)
(26629)
(26460)
(25646)
(25249)
(24646)
(24391)
(21255)
(21169)
(20845)
(19448)
(19110)
(18988)
(18928)
(18897)
(17317)
(16960)
学科
(142859)
经济(142706)
管理(99732)
(95103)
(78050)
企业(78050)
方法(66751)
数学(58668)
数学方法(57787)
中国(38939)
(38743)
(37127)
(30831)
业经(30317)
地方(28664)
(28361)
贸易(28347)
(27559)
(26667)
农业(25710)
理论(23837)
(23339)
财务(23242)
财务管理(23194)
(22734)
银行(22677)
(22005)
金融(22001)
企业财务(21975)
(21925)
机构
学院(503512)
大学(503448)
(204303)
经济(199944)
管理(194320)
研究(172438)
理学(168000)
理学院(166075)
管理学(162823)
管理学院(161902)
中国(130638)
(107148)
科学(107037)
(93716)
(88021)
(83836)
研究所(80179)
中心(78468)
财经(75073)
业大(75008)
(73755)
(68261)
北京(68124)
(66877)
师范(66232)
农业(65979)
(62575)
经济学(62117)
(59707)
经济学院(56104)
基金
项目(339298)
科学(266232)
基金(245979)
研究(245621)
(215259)
国家(213503)
科学基金(182471)
社会(153523)
社会科(145446)
社会科学(145409)
(131595)
基金项目(128723)
自然(119902)
自然科(117108)
自然科学(117076)
自然科学基金(114979)
教育(114423)
(111696)
资助(103827)
编号(100048)
成果(82077)
重点(76441)
(75264)
(72192)
课题(69807)
(69591)
科研(65196)
创新(65003)
教育部(64228)
大学(63393)
期刊
(218720)
经济(218720)
研究(147097)
中国(94898)
学报(81069)
(75605)
科学(73805)
(71691)
管理(70032)
大学(61138)
学学(57578)
教育(56710)
农业(52040)
(46747)
金融(46747)
技术(44679)
财经(36430)
经济研究(36316)
业经(34998)
(31242)
问题(28249)
(28012)
统计(25454)
(24627)
图书(24552)
技术经济(24352)
(24064)
(23030)
理论(22799)
科技(22716)
共检索到738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文丽  
虽然货币政策效力时空非对称性研究并非是一个新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一则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二则就货币政策效力空间差异性的研究而言,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欧元区内统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国别差异而展开。单一主权国家内部是否会存在大国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空间效力差异?发展中的大国货币政策是否存在效力非对称性?现有的研究文献对此鲜有涉及。本文基于转轨时期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性,对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效力存在区域(空间)非对称性”这一命题进行了经验证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丽娜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云芳  刘金叶  
本文采用受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货币政策方向性冲击对实际投资和实际消费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货币政策方向性冲击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负向货币政策的影响要大于正向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短期看,受消费者预期和政府投资等因素的影响,方向性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变动不存在非对称性。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谢启超  
利用1999~2009年的季度数据,选取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率、利率、房价与股票价格建立SVAR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得到SVAR模型中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脉冲响应函数,进行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对资产价格具有非对称影响,资产价格冲击下物价水平产生非对称反应,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存在一定的泡沫成分;最后对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并对货币政策如何完善传导机制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小倩  王国松  
本文依据1999-2011年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水平,利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商品房分为高、中、低房价地区三类,并根据房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代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上述三类地区的房价非对称性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存在区域非对称性,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山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VAR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现有汇率制度框架内,虽然我国利率对美国利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与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东亚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却具有十分高的独立性。(2)汇率制度并不是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键因素,资本的流动性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3)以增加货币独立性为由而主张增加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幅度的观点,并没有充分的实证基础。我国未来资本项目管制的大幅度放松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幅度降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重视外部货币冲击的因素,同时改善本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弥补本国由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下降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素香  汪增群  
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且内部发展差距较大的大国而言,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传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项计量工具,实证检验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产出的影响,还是对物价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都要显著地大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丘斌  邓佑甜  
本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东部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速度最快,敏感度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敏感度最低;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且对西部经济的影响呈明显的滞后性。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有许多学者沿用西方的理论和计量方法直接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结论。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现象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