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7)
- 2023(8343)
- 2022(7129)
- 2021(6493)
- 2020(5224)
- 2019(11779)
- 2018(11705)
- 2017(21164)
- 2016(11923)
- 2015(13473)
- 2014(13553)
- 2013(13383)
- 2012(13258)
- 2011(12150)
- 2010(12639)
- 2009(11536)
- 2008(11774)
- 2007(10894)
- 2006(9896)
- 2005(9416)
- 学科
- 济(54121)
- 经济(54062)
- 业(29407)
- 管理(28937)
- 企(20850)
- 企业(20850)
- 地方(19337)
- 中国(19189)
- 农(17226)
- 方法(15941)
- 数学(13256)
- 业经(12949)
- 数学方法(12911)
- 农业(12174)
- 学(11932)
- 制(11260)
- 地方经济(11099)
- 发(10141)
- 财(10062)
- 银(10040)
- 银行(10016)
- 融(9969)
- 金融(9965)
- 行(9732)
- 教育(9698)
- 贸(9181)
- 贸易(9168)
- 易(8767)
- 理论(8500)
- 环境(8290)
- 机构
- 学院(174570)
- 大学(173930)
- 研究(70768)
- 济(66934)
- 经济(65041)
- 管理(58938)
- 中国(52328)
- 理学(48531)
- 理学院(47809)
- 管理学(46551)
- 管理学院(46221)
- 科学(44335)
- 京(40599)
- 所(38072)
- 农(35569)
- 研究所(34173)
- 中心(31096)
- 财(30924)
- 江(29885)
- 农业(27775)
- 业大(27171)
- 范(26640)
- 北京(26509)
- 师范(26327)
- 院(25555)
- 省(24677)
- 州(24586)
- 财经(22913)
- 技术(21877)
- 科学院(21135)
- 基金
- 项目(107625)
- 科学(82418)
- 研究(78988)
- 基金(73329)
- 家(64990)
- 国家(64337)
- 科学基金(53202)
- 社会(47066)
- 省(44599)
- 社会科(44445)
- 社会科学(44438)
- 基金项目(37447)
- 划(37067)
- 教育(36717)
- 自然(33794)
- 自然科(33010)
- 自然科学(33001)
- 编号(32915)
- 自然科学基金(32347)
- 资助(31210)
- 发(29318)
- 成果(28225)
- 课题(25223)
- 重点(25089)
- 发展(23237)
- 展(22811)
- 部(22346)
- 创(21912)
- 创新(20535)
- 年(20185)
共检索到296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宫锡鸿 张炳岭 葛宝明 王德旭 吴培民
本文试用转移矩阵方法,根据一代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预测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以期将短期预报变为中长期预报。 1 问题的提出三代棉铃虫是莱西县夏玉米穗期的常发性主要害虫,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发生程度多在中等(3级)以上,一般使玉米减产5%~7%,严重时达10%以上。莱西县种植夏玉米,历年都在30万亩左右,因此搞好三代棉铃虫的测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转移矩阵方法,根据一代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预测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这样既可省去大量烦
[期刊] 预测
[作者]
宫锡鸿 韩明浩 于明
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大部分因素及病虫的发生程度均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模糊关系方程及模糊变换对处理带有模糊性的问题是比较适合的,本文用地处胶东半岛中部偏西的茉西市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首先据1989年的资料建立模糊关系方程并求解,从而得到各因素对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影响的大小,即因素的权重集X。而后,利用求得的因素权重集X和各年份的模糊关系矩阵R_i。对1982—1989年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进行模糊变换,从而回测了1982—1989年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回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程度完全吻合。
[期刊] 预测
[作者]
宫锡鸿 姜海萍
1 前言农业病虫的长期预测是指预测一个月以外农业病虫发生趋势的预测。三代棉铃虫是胶东半岛中、西部夏玉米穗期的常发性主要害虫。搞好三代棉铃虫的长期预测,对于提高防治工作的主动性,确保夏玉米高产、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运用Fuzzy综合评判法,在资料不系统、不完整而测报员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情况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锐 刘次华 周国珍
根据湖北省主要产棉区 195 4~ 1997年棉铃虫第 3、4代发生程度的系统资料 ,应用Bayes判别分析原理 ,建立了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判别分析模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回测及独立样本的预测 ,结果令人满意 ,从而为棉铃虫的长期预测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亦可为其他虫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棉铃虫 发生程度 Bayes判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号宾 吴孔明 杨秀荣 徐遥 姚举 汪飞 马祁
目的新疆南部棉花种植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棉铃虫具有在新疆南部猖獗危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本文报道了南疆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效率的研究结果。结果1993~2004年对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数量变化的监测显示,1997年后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表明南疆粮棉混作区种植制度的改革已导致棉铃虫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2002~2004年对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和CpTI杀虫蛋白)和对照品种棉铃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显示,二代棉铃虫是南疆地区棉花的主要危害代别,抗虫棉花对幼虫的控制效率可达75%以上...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Bt棉花 新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容燕 王金耀 曹伟平 杜立新 宋健 冯书亮
1998-2003年对棉铃虫的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田间棉铃虫为中重发生,微孢子虫病呈现发生流行的趋势,第4代幼虫感染率达到49.0%,2001年之后,微孢子虫的感染率逐渐减少。该微孢子虫只感染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菜青虫,不感染粘虫、玉米螟和家蚕。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107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16 d死亡率达到100%,接种3龄棉铃虫,16 d死亡率为87.8%,可以达到控制当代种群和压低下代种群的目的;105~106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当代羽化率为32.2%,13.3%,下一代幼虫死亡率为88.9%,100%...
关键词:
棉铃虫 微孢子虫 田间发生 致病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绪生 李国清 陈长琨
通过显微镜观察、孚尔根涂片法和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棉铃虫精子在雌蛾生殖道内的转移、分布及转移的动力。结果表明 :(1)交配结束后 1 5h ,雌蛾精包内的真核精子和无核精子开始向受精囊转移 ,2h时近 2 / 3的精子已转入受精囊 ,其后受精囊内精子的数量逐渐下降 ;(2 )精子转移至受精囊后只分布于主囊 ,成团聚集 ,副囊中没有精子 ;(3)雌虫生殖道肌肉的节律性收缩推动精子转移 ,同时无核精子的运动也有助于真核精子的移动
关键词:
棉铃虫 精子 转移 分布 生殖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新文 沈佐锐
本文介绍了 6种图象分割算法在棉铃虫图象分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平均值分割算法和迭代阈值分割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分割结果 ,其中迭代法分割结果较符合实际需要。而 P-参数法虽最终能获得较好的分割结果 ,但需要人为干预阈值的选择过程 ;Johannsen方法能够正确分割出棉铃虫区域 ,但无法反映棉铃虫的斑纹特征 ;而 Kapur法和 Yager方法则将棉铃虫区域的很多内容分割为背景区域 ,难以反映出棉铃虫实际特征。本研究为进行昆虫图象的特征提取、特征测量及种类自动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数字图象 昆虫图象 图象分割算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玉杰 张孝羲 翟保平
简要介绍了固相微量萃取法在棉铃虫性信息素研究中的技术要点。初步比较了单个腺体提取法与固相微量萃取法在分析棉铃虫性信息素时的差异。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固相微量萃取法收集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明显低于单个腺体提取法提取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 ,而且出现了一个保留时间较迟的含量较大的一个组分。各组分间的相对比例较高。统计分析表明 ,两种方法收集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差异极显著 (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凤霞 沈晋良 周威君 高聪芬 唐灿明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d后记录死亡率、存活幼虫发育龄期及危害级别。蕾喂饲法 :每蕾接 2头初孵幼虫 ,控制条件同上 ,喂饲 3d后 ,记录幼虫死亡率和存活幼虫发育龄期。以上方法的建立 ,为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时空规律与害虫抗性选育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棉铃虫 抗虫性测定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德良 王武刚 裴鑫德
用不同品种棉花的嫩叶饲养棉铃虫幼虫,其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食物转化率、食物利用率均不相同,部分感虫品种与高抗品种间的差异显著。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棉叶中五个影响因子(棉酚、单宁、总蛋白、总糖、单糖)与幼虫相对生长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明确了各因子所起的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得知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棉酚、单宁、抽腺的作用,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总糖、总蛋白的作用。根据第一、第二主成分对样本进行了分类,与田间鉴定结果相近。
关键词:
棉花品种 棉铃虫 抗虫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巧丝 高宗仁 王文夕 张馨 王淑华 刘殿选
在恒温(27℃±1℃)、恒湿(70±5)%RH条件下,研究了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芝麻5种寄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及其不同部位上取食的棉铃虫,其发育历期、蛹重、存活率、成虫的繁殖力和寿命均有显著差异;棉铃虫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密度较高,且不同作物上的幼虫发育参差不齐。作者认为,田间多种作物并存的局面是造成棉铃虫世代混杂、防治困难及猖獗危害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棉铃虫,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种群动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永生 李春芳 叶花香 青红
室内测定了虱螨脲对棉铃虫实验种群的生物活性及低剂量下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拒食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虱螨脲对棉铃虫三龄幼虫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在10 mg/kg浓度时,96 h后拒食率达到95.04%;虱螨脲也表现出较强的杀卵作用,在50 mg/L浓度下,棉铃虫1日龄卵死亡率达到87.59%。分别用叶片浸毒法和浸虫体法测定了对棉铃虫幼虫的胃毒活性和触杀活性,其对棉铃虫二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743 4,12.369 6 mg/L,胃毒活性约是触杀活性的17倍,表明虱螨脲对棉铃虫的作用方式主要为胃毒作用,兼有一定触杀作用。虱螨脲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虱螨脲可抑制幼虫生长,延...
关键词:
虱螨脲 棉铃虫 实验种群 生物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春 张钟宁 华苟根 姜勇 李军 郭俊
比较了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枝把与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 paarmigera (H櫣bner)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 ,2种树枝把在田间均能有效地诱集棉铃虫 ;加拿大杨枝把的诱蛾效果要强于枫杨枝把 ;枫杨枝把与加拿大杨枝把诱集的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与田间雄蛾量相关性不显著 ;将枫杨与加拿大杨制成混合枝把后与加拿大杨枝把相比诱蛾量没有变化 ,但与枫杨枝把相比则诱蛾量显著增加 ,把上的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田间雄蛾量无显著相关 ;各种树枝把上的棉铃虫雌雄比均大于 1。在预测田间棉铃虫...
关键词:
棉铃虫 枫杨 加拿大杨 树枝把 引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沫 谭福杰 尤子平
以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O)以及 ̄(14)C-氰戊菊酯为材料,选择对氰戊菊酯具有不同抗性程度的棉铃虫自然种群为试虫,研究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直接相关;同时,表皮对氰戊菊酯的渗透性降低也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的强化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