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4)
2023(7314)
2022(5995)
2021(6064)
2020(4990)
2019(11470)
2018(11209)
2017(21096)
2016(11084)
2015(12960)
2014(12535)
2013(12654)
2012(11620)
2011(10225)
2010(10182)
2009(9322)
2008(9512)
2007(7994)
2006(6939)
2005(6226)
作者
(28934)
(24313)
(24160)
(23383)
(15318)
(11384)
(10910)
(9430)
(9175)
(8667)
(8382)
(7990)
(7883)
(7863)
(7656)
(7370)
(7279)
(6980)
(6928)
(6773)
(6101)
(5787)
(5669)
(5515)
(5494)
(5342)
(5289)
(5112)
(4904)
(4725)
学科
(44365)
经济(44312)
管理(34531)
(31881)
(25387)
(25215)
企业(25215)
方法(19152)
中国(17566)
数学(17331)
数学方法(17213)
(13154)
财政(12769)
(12152)
贸易(12144)
(12115)
(11990)
(11200)
财务(11183)
财务管理(11141)
企业财务(10605)
(10252)
业经(8780)
(8743)
银行(8735)
(8275)
(8266)
农业(8254)
(8239)
(7735)
机构
大学(154154)
学院(152404)
(73229)
经济(72131)
管理(57140)
研究(55661)
理学(48990)
理学院(48498)
管理学(47965)
管理学院(47693)
中国(45537)
(41237)
(32832)
科学(29540)
财经(29221)
(27340)
(26988)
经济学(24758)
中心(24606)
研究所(24446)
经济学院(22354)
财经大学(21767)
北京(21585)
(20547)
(19945)
(19679)
(18322)
师范(18185)
业大(17580)
科学院(16374)
基金
项目(98965)
科学(78867)
研究(75102)
基金(74708)
(65016)
国家(64544)
科学基金(55324)
社会(50375)
社会科(47946)
社会科学(47933)
基金项目(38391)
教育(34547)
(34159)
自然(33194)
自然科(32512)
自然科学(32506)
自然科学基金(31993)
资助(31265)
(29876)
编号(29189)
成果(24677)
(24108)
国家社会(22773)
重点(22430)
中国(22347)
教育部(21324)
(21091)
(20851)
课题(20025)
(19958)
期刊
(77649)
经济(77649)
研究(52597)
(36449)
中国(34113)
管理(21655)
学报(20445)
科学(19836)
(18128)
大学(16711)
财经(15929)
教育(15897)
学学(15587)
(15275)
金融(15275)
经济研究(15162)
(13866)
农业(12691)
技术(12223)
(11407)
世界(10127)
问题(10124)
业经(9702)
国际(9689)
会计(8500)
(8182)
(7485)
财政(7485)
财会(7273)
技术经济(6998)
共检索到238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迟淑娴  
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分权制国家的固有体制特征,其失衡程度过高势必影响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央地政府收支对比关系的有效政策工具,在弥补财政纵向失衡和解决辖区公共品外溢等问题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我国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总量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总体上助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传统理论意义上的均衡效果背道而驰。(2)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应。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可以有效缓解或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程度,但专项转移支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从而解释了我国转移支付缘何未能从总量层面发挥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3)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具有显著的递延惯性,因而如何发挥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对于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央地政府间现代财政关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玉杰   高延雷   王秀东  
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权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新时期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必然要求。为此,立足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典型事实,采用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是其主要的作用路径,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的民生性公共服务中存在异质性;而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正向的激励效应,但转移支付也会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强化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负向影响作用。鉴于此,应通过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官员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来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正向激励效应,切实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李泽浩  
面临地方财政纵向失衡的现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构建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与转移支付制度将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文章立足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在理论上对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但能通过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间接正向促进作用,两者的总效应为负;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不同政府竞争强度及不同财力水平下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改变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困境以及促进社会基本公共品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彤伟  张屹山  杨成荣  
本文在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和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机制,并建立"有效财政空间"指标量化财政可持续性,实证检验转移支付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地方政府尚未建立基本财政对其债务的正向反馈机制,既有的财政行为不可持续,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2)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财政疲劳"现象,但大部分地方政府有充足的空间通过适当财政调整建立正向财政反馈机制以实现财政可持续,其中东部地方政府的"有效财政空间"普遍大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效率也具有类似的特征。(3)尽管财政纵向失衡不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但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为正,起到了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同时,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较小时,转移支付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消极影响;反之则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需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设计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俊雪  张超  秦聪  冯静  
本文在深入剖析"土地财政"形成的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1—2007年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纵向财政失衡和政治晋升对土地出让金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纵向财政失衡对土地出让金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财权与事权错位加剧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政治晋升激励亦是"土地财政"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体现在离任后获得升迁的市委书记在任时更加热衷通过土地出让获取财政收入。在任期的最后一年,政治晋升激励的影响尤为明显。分样本分析还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土地出让金规模的影响在经济较落后地区更为突出,政治晋升激励的影响则在较发达地区尤为强烈。政治晋升激励强化了纵向财政失衡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赋予地方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则有助于矫正纵向财政失衡和政治晋升造成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扭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亮亮  贺俊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财政纵向失衡这一全新视域探究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基于199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即给区域创新效率带来了损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之间的“为增长而竞争”强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而“为创新而竞争”弱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程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完善地方官员的政治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适度缩小财政纵向失衡程度,引导地方政府由“为增长而竞争”向“为创新而竞争”转变,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树鑫  杨森平  
当前地方财政的"增收减支"难度加大,识别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确切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将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纳入同一理论分析框架,推演出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存在推高和拉低的作用机理。经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财政纵向失衡总体上会推高地方政府支出效率;虽然存在中央转移支付机制,但财政纵向失衡仍然加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强化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推高效应;该效应的强弱程度还因财政支出功能属性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表现为科学、教育等兼具一定生产属性的支出效率易受影响,而几近纯粹福利属性的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却不受显著影响。因此,在合理校正财政纵向失衡体制的改革进程中,还应注意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合理完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切实优化中央转移支付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吉富星  鲍曙光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等化效果不彰、政策引导效果较差。较为突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转移支付类型、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调节效果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同时存在博弈与合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改革,重塑激励结构、行为模式,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等投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因而,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激励相容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效率与公平兼具的转移支付体系,并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开   牛晓艳   张磊  
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调节同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政策工具,在矫正财政失衡方面有突出优势。本文基于2003—2019年西部地区地级城市数据,在对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矫正财政失衡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显著降低了纵向财政失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接受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后人均财力水平有所提高,横向财政失衡程度有所缓解。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政策效应更强。本文不仅为研究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的功能增加了新证据,也为推动构建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关财政失衡、赤字的一整套理论和有关财政平衡的政策,基本上都是针对一级政府本身的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但却较少涉及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状况上的相互联系。进入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上下级政府之间及同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状况的差异程度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如何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并弥补这种差异,便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约翰·亨特(John Hunter)、安瓦尔·沙赫(An-war Shah)和罗伊·巴尔(Roy Bahl)等学者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葛乃旭  杨留花  
1.建立按人口分配的税收返还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返还仍然采用"基数法"核算,对均等化水平和地方财政努力的提高都不利。因此,建议税收返还以各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再分配。这是因为税收返还以消费支出为主,最终由消费者支付。人口多,总消费就多,实际缴纳的税额必然高。因此根据最终消费地原则,这部分销售税应该按人口分配,是税收重新返还到各地区的一个合理办法。2.分离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非均衡性转转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财政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又是新时代下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择中国1994-201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来探讨纵向财政失衡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纵向财政失衡是导致我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在衰退期效果比繁荣期更为明显;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纵向财政失衡程度越高,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效果越大;中央财政依赖度的增加会平抑纵向财政失衡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地方政府自给度的增加会放大纵向财政失衡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后,得出适当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有效的平抑我国经济波动风险的重要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振宇  李亮  
财政转移支付是对各级预算主体间收支规模失衡进行调节。本文通过对人均收支规模的比较,重点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预算支出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人均生产总值均衡机制、人均财政收入均衡机制和人均预算支出均衡机制,以防范财政资金转移振荡风险,减少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比例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比重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为民  李光龙  
通过构建空间门槛计量模型以及空间外溢效应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中国地方财政社会性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支出分权、收入分权有利于社会性支出效率的改善,而纵向财政失衡导致的公共池效应对财政收入分权具有门槛效应。由于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纵向财政失衡水平超过了门槛值,削弱了收入分权对社会性支出效率的正向影响。因此,财政分权制度安排应通过强调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匹配,减少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使地方政府成为权责一致的利益主体,进而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良性激励和约束,实现地方民生福利的持续改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储德银  费冒盛  
本文基于财政纵向失衡、土地财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测度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虽然从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但绝对水平相对偏低。通过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与土地财政均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对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回归进一步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直接抑制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通过助推土地财政规模间接抑制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