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1)
2023(13033)
2022(11505)
2021(10832)
2020(9132)
2019(21103)
2018(21238)
2017(41702)
2016(22766)
2015(25205)
2014(25192)
2013(24918)
2012(22678)
2011(20383)
2010(20415)
2009(18858)
2008(18362)
2007(16163)
2006(14187)
2005(12652)
作者
(63000)
(52076)
(51920)
(49394)
(33379)
(24923)
(23560)
(20354)
(19871)
(18852)
(17859)
(17587)
(16604)
(16430)
(16074)
(15995)
(15716)
(15469)
(14933)
(14855)
(12890)
(12844)
(12375)
(11923)
(11682)
(11569)
(11541)
(11537)
(10631)
(10254)
学科
(83081)
经济(82952)
管理(71110)
(65033)
(53147)
企业(53147)
方法(37279)
数学(31884)
数学方法(31532)
(27359)
(22961)
中国(22892)
(22125)
业经(19545)
(18138)
地方(17213)
(15131)
贸易(15123)
农业(15095)
(15065)
财务(14995)
财务管理(14956)
(14701)
理论(14394)
(14360)
(14285)
银行(14237)
企业财务(14184)
技术(13971)
(13889)
机构
大学(315040)
学院(310657)
管理(126661)
(122539)
经济(119622)
理学(109574)
理学院(108390)
管理学(106759)
管理学院(106163)
研究(101864)
中国(75921)
(67015)
(61761)
科学(61536)
(50032)
财经(47854)
中心(46493)
(46197)
(45528)
研究所(45085)
业大(44787)
(43484)
北京(42340)
(40462)
师范(40130)
(37082)
(37077)
经济学(36600)
农业(35820)
财经大学(35645)
基金
项目(213505)
科学(168124)
研究(159598)
基金(155171)
(133780)
国家(132658)
科学基金(114637)
社会(100514)
社会科(95186)
社会科学(95160)
基金项目(82745)
(82640)
自然(73358)
教育(72445)
自然科(71622)
自然科学(71610)
自然科学基金(70327)
(69243)
编号(65984)
资助(63152)
成果(55069)
(47405)
重点(47112)
课题(44673)
(44548)
(44418)
(42822)
项目编号(41682)
创新(41443)
教育部(41157)
期刊
(135537)
经济(135537)
研究(94372)
中国(62147)
(48464)
学报(47538)
管理(46128)
科学(43275)
(42013)
大学(36524)
教育(35258)
学学(33957)
农业(28782)
(26938)
金融(26938)
技术(25782)
财经(23445)
图书(21821)
业经(21370)
经济研究(20999)
(19909)
问题(17473)
理论(16354)
书馆(15043)
图书馆(15043)
实践(15036)
(15036)
科技(14964)
现代(14148)
技术经济(13977)
共检索到459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汪亚美  
能否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偏好,将转移支付资金真正投向最能满足居民需要的重点民生领域,关键取决于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具有激励效应。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受到天然的财政纵向失衡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两大约束影响。为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激励地方政府在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努力程度的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对转移支付资金产生过度的依赖,致使其陷入软预算约束的"激励陷阱",就必须在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政策设计中嵌入应有的约束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胡洪曙  
在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中,本文分析了中央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对地方政府获取转移支付收入行为及其支出偏好的影响:为保证地方政府在发展属地经济以获取公共财政收入的行为努力为正,应逐渐规范地方政府非公共财政收入的行为,同时要清理、规范乃至杜绝地方政府以获取更多专项转移支付为目的的游说行为;中央政府不应对经济建设支出行为给予过多激励,否则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行为将难以保证。实证分析发现:近些年来,尽管我国专项转移支付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建设支出偏向较为严重,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缺口较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效果非常显著,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友  张子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友  张子楠  
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转移支付不仅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而且也是中央激励地方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机制。面对中国社会性公共品相对短缺的现实,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行为产生有效激励?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还是分配机制,不仅未能激励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性公共品供给,强化地区间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约束力,而且超过门槛值的支出补助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水平,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但又背离分权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实现纵向转移支付向横向转移支付转变,减少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转移支付筹资和分配分离造成地方政府错误评估支出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了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的最优契约形式,考察了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度、中央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度、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增长方差、污染减排量方差、环境规制执行成本以及环境规制经济成本都会影响最优激励契约的确立。中央政府应根据自身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的不同属性,确立或调整最优激励方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随着我国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逐渐丧失,需求刺激已难解当前经济困局,经济发展面临第三次动力转型。为此,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决策层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炯  
文章基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生态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提供激励创新政策工具并已开展实践探索的现实背景,从区分各省不同的激励方式入手,采用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2005-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地方政府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出这项制度创新对城市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1)"奖励型"和"惩罚型"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制度效果,前者有助于提升环境投入,后者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此外,采取直接筹资和一般性拨款对激励效果也具有促进作用。(2)地区间恶性环境竞争、高污染行业比重过大和地方财政能力不足都会阻碍制度效果的产生,其负面效应甚至可能超过生态转移支付的正面作用。这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黄玲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及结构效应怎样?本文通过构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和结构的计量模型,运用2009—2018年四川、重庆地级市(区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转移支付能显著地促进样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扩大,存在着明显的"粘蝇纸"效应,其中对社会保障类支出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结构偏向性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且不同区域分别处于"倒U型"曲线的不同阶段,四川整体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重庆正处于由"倒U型"曲线的"上升"向"下降"的过渡阶段。其中,转移支付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的影响也都不尽相同,对教育支出占比的影响尤为突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陈亚惠  
地方政府财力的差异决定了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异,作为平衡地方财力的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可以通过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差异化影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是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文献在探究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供给效应时较少考虑这种双重压力的影响。 本文认为:转移支付带来的财力增强会激励地方政府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进而提升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财政分权导致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纵向失衡压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则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赶超压力,这两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更能促进财政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建设领域,进而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抑制作用。以16个省区市的237个地级市为样本的经验分析证实了上述观点:地方政府获得的人均转移支付与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显著正相关,而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与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显示: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激励效应存在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的门槛效应,表现为随着压力的增大这种激励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可以弱化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负向影响,但对经济赶超压力负向作用的调节效应不明显,表明转移支付可以直接显著地缓解财政纵向失衡压力,而对经济赶超压力的作用较为间接并可能不明显。 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分析了纵向财政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以及转移支付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考察了在不同的压力下转移支付激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异质性,有助于深入认识转移支付的公共产品供给激励机制;同时,以地级市为样本的经验分析能够为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促进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益启示。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应改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以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省以下政府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税制度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压力,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改革以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德林  郭诗卉  
任何行为的背后必然是以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为基础的,完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优化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的内在逻辑,得出了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资源配置的扭曲,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以及财政监管的失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谭华伟  张培林  刘宪  颜维华  郑万会  张云  陈菲  
目的:探究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影响,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无论是比重指标还是人均指标,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卫生支出促进效应有限;人均转移支付指标促进效应要优于转移支付比重指标;转移支付的使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结论:政府应加强中央转移支付用于卫生支出使用的透明度管理,强化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以效率和公平为政策导向谨慎调整中央转移支付内部结构;中央转移支付政策供给应当寻求精细化;中央转移支付政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不仅是地方政府财力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中央政府治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激励机制。1994年以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带来的财权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使我国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在"营改增"弱化地方税收激励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不仅是地方政府财力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中央政府治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激励机制。1994年以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带来的财权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使我国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在"营改增"弱化地方税收激励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束磊  梁倩  
转移支付是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间财政竞争机制下,转移支付分配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间转移支付分配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表现为显著的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竞争性地区分配的转移支付资金越多,本地政府越倾向于减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这种竞争性的策略互动关系,抑制了转移支付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保障作用。分转移支付类型来看,这种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作用在专项转移支付上表现更加突出;分地区来看,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加明显。因此,规范地区间财政竞争秩序,构建更加科学透明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制度,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结构,有利于发挥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德帅  李铭硕  靳乐山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协调区域利益的重要措施,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则是保障资金使用效果、提高区县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的重要制度保障。从中央与区县政府之间的一般"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出发,分析了引入相关可观测变量、构建相对绩效激励机制对改善考核激励效果、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在激励合同设计中应该考虑改变现有的单一指标考核体系,将有利于揭示区县政府努力程度及外部不确定性的可观测变量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以尽可能完善双方的信息状况;并结合区域所面临的系统风险情况,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