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7)
- 2023(6643)
- 2022(5375)
- 2021(4998)
- 2020(4057)
- 2019(9074)
- 2018(8891)
- 2017(16865)
- 2016(9304)
- 2015(10402)
- 2014(10400)
- 2013(10029)
- 2012(9140)
- 2011(8327)
- 2010(8531)
- 2009(8235)
- 2008(8254)
- 2007(7404)
- 2006(6700)
- 2005(6205)
- 学科
- 济(34459)
- 经济(34388)
- 管理(33506)
- 业(30007)
- 企(25324)
- 企业(25324)
- 制(13901)
- 财(13116)
- 方法(12388)
- 农(10902)
- 中国(10375)
- 数学(10228)
- 数学方法(10086)
- 业经(9448)
- 体(9161)
- 银(7927)
- 银行(7910)
- 体制(7885)
- 务(7645)
- 财务(7622)
- 财务管理(7603)
- 行(7570)
- 企业财务(7247)
- 农业(7243)
- 学(7096)
- 融(6764)
- 金融(6760)
- 度(6434)
- 制度(6403)
- 划(6346)
- 机构
- 大学(136344)
- 学院(134967)
- 济(56511)
- 经济(55328)
- 管理(51463)
- 研究(45865)
- 理学(44094)
- 理学院(43602)
- 管理学(42984)
- 管理学院(42722)
- 中国(35284)
- 财(30688)
- 京(28011)
- 科学(25866)
- 财经(23361)
- 所(22502)
- 经(21097)
- 江(21022)
- 中心(21011)
- 农(20502)
- 研究所(20031)
- 业大(18503)
- 经济学(17962)
- 财经大学(17369)
- 北京(17363)
- 范(16865)
- 院(16745)
- 师范(16676)
- 州(16189)
- 经济学院(15971)
- 基金
- 项目(89297)
- 科学(71670)
- 研究(66860)
- 基金(66363)
- 家(57566)
- 国家(57084)
- 科学基金(49402)
- 社会(44693)
- 社会科(42338)
- 社会科学(42330)
- 基金项目(34480)
- 省(34060)
- 教育(30997)
- 自然(30456)
- 自然科(29718)
- 自然科学(29713)
- 自然科学基金(29203)
- 划(28792)
- 编号(26547)
- 资助(26024)
- 制(23160)
- 成果(23023)
- 部(20628)
- 重点(20546)
- 国家社会(19150)
- 创(18920)
- 课题(18767)
- 发(18692)
- 教育部(18234)
- 性(17837)
共检索到207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冰
本文以功能定位的全新视角,审视1994年至今转移支付制度的演进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总结转移支付功能定位的变化特点——由弥补财力向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进一步分析显示,转移支付的现实选择与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主导功能尚未突显。偏差形成的原因与中央地方间目标设定、财力划分、转移支付使用泛化、资金使用不当等有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剑文 胡瑞琪
当前,财税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财政转移支付领域,积极呼吁尽快出台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的财政转移支付法。以往在该领域,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学视野下"财政转移支付行为"本身的理性,强调支付资金数额计算方法的优化;而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呼唤要求我们从法学视野下重新认识、理解和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转移支付资金的性质、权力的边界等本质问题,以原则和价值为导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曼 胡思洋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症结之一是福利化倾向带来的制度可持续危机,这种福利化倾向不仅破坏了"低标准"的信号甄别功能,偏离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应有之义,而且会导致成本转嫁、道德风险和搭便车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福利化倾向的根源,指出改革的路径是通过约束政府权力让社会救助制度回归本位,通过完善立法、向社会分权、购买社会服务、完善征信体系等低成本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消除行政垄断,让官办社会组织回归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
关键词:
福利化倾向 成本转嫁 道德风险 社会分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达梅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财政制度改革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是在现有政治体制和决策体制框架下,中央政府与支援省份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政策互动、政策协调的复杂过程。这种政治逻辑关系是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的关键问题。认清这种本质,对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应是满意模式,而非最优模式。满意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决策阻力,而且有助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伦伦
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均等化转移支付,主要实现财政纵向和横向公平,使各地都能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二是特殊性转移支付,主要是提供中央委托地方承办中央政府事务的财政支持或者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外部性的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规范化程度及实施效果受到国家整体财政体制的影响:其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程度直接由地方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化水平决定;其二,地方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化水平主要由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程度决定;其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是建立在政府事权合理划分的基础之上;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白文周
通过分析跨国经验,我们发现了转移支付结构选择中一些被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转移支付无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各种目的使用相同转移支付;第二,对融资目的而言,非专项转移支付通常较专项转移支付更有效率;第三,目标于税收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应以实际税收和实际支出等不易受接受地政府行为的影响的指标为基础。
关键词:
拨款结构 拨款依据 拨款形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侯雅楠
税制体系建设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和"十三五"规划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代税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税种体系改革的方向与具体税种的功能效应,在近期主要税种的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语境下,中长期的税制改革视点应将遗产税纳入规范和优化税制的架构中。在厘清立税法理与功能的基础上确保遗产税制度供给与稳定宏观税负、提高直接税比重、公平收入分配的税制改革目标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
关键词:
税制改革目标 遗产税 制度逻辑 功能定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冉从敬 马丽娜 张莉
图书馆制度体系是“中国之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系统的整体涌现性角度基于制度绩效形成治理体系,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图书馆制度体系不是单个制度的简单叠加,而是由“制度构建—制度权威—制度执行—制度自信”四个环节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体系。为推进我国图书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全球地位及话语权,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导向路径、蕴含“中国智慧”的实践路径、映射“中国方案”的行动框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梁文永 张富强
我国从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就已经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但至今尚未制定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法。本文针对目前财政转移支付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实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涌
近年来中央财政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转移支付体系,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破解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今后中央财政应在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继续与各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综合施策、共同推动。
关键词:
生态 转移支付 主体功能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美多 颜学勇
我国的专项转移支付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在它的分配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倍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批评;另一方面,它在我国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却一直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对它的批评和质疑并没有导致它的大幅度削弱。
关键词:
专项转移支付 政治逻辑 政府间财政关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薛胜利 张雪乔 李夏冰
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依靠的是地方政府的相关投入,而均等化过程直接依赖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但传统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越来越表现出低效,而以区域性组织为核心的中间扩散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郎立研
我国当前进行的分税制改革,是在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的前提下,以划分税种为基础,建立中央、地方各自税收体系的一种新的中央、地方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分“税”、分“收入”,而主要是在理顺中央、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中央、地方财权划分的规范化。任何一种分税制都不是绝对的中央、地方分收入,而是要考虑到地方的具体情况以及各自特点,实行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之相配套,以达到增强国家财政政策灵活性,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的宏观调控的目的。这一点在西方分税制国家中广为实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赵云旗 秦凤翔 王恩奉
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是保证政府职能正常运转和巩固基层政权的迫切需要,是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先后建立了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基层政权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运行中地方转移支付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和健全,使其成为一种科学的、规范的和统一的财政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佳明 李佳
一、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 主要内容和现状 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按税种将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依靠地方上解过日子的现状,提高了中央集中收入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目前,中央政府组织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6%左右,地方自有收入降低到44%左右。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