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5)
- 2023(6329)
- 2022(5690)
- 2021(5097)
- 2020(4621)
- 2019(11048)
- 2018(11180)
- 2017(22083)
- 2016(12261)
- 2015(14239)
- 2014(14611)
- 2013(14892)
- 2012(14103)
- 2011(12751)
- 2010(12963)
- 2009(12029)
- 2008(12319)
- 2007(11192)
- 2006(9544)
- 2005(8540)
- 学科
- 济(51340)
- 经济(51292)
- 业(35176)
- 管理(33470)
- 方法(26337)
- 企(24419)
- 企业(24419)
- 数学(23649)
- 数学方法(23426)
- 农(15407)
- 财(14826)
- 中国(13344)
- 贸(11727)
- 贸易(11725)
- 易(11412)
- 学(11366)
- 制(11112)
- 地方(10332)
- 农业(10162)
- 业经(9597)
- 银(8286)
- 银行(8258)
- 和(8013)
- 务(7976)
- 财务(7955)
- 财务管理(7925)
- 服务(7865)
- 行(7833)
- 工作(7619)
- 企业财务(7438)
- 机构
- 大学(181274)
- 学院(178652)
- 济(73921)
- 经济(72137)
- 管理(69550)
- 研究(60464)
- 理学(59594)
- 理学院(58930)
- 管理学(57936)
- 管理学院(57581)
- 中国(45952)
- 京(38466)
- 科学(37943)
- 财(34389)
- 农(33939)
- 所(31881)
- 中心(28954)
- 研究所(28915)
- 业大(28295)
- 江(27812)
- 农业(26977)
- 财经(26832)
- 北京(24250)
- 经(24178)
- 范(23191)
- 师范(22944)
- 经济学(22882)
- 州(22155)
- 院(21070)
- 经济学院(20861)
- 基金
- 项目(117370)
- 科学(90674)
- 研究(85189)
- 基金(83899)
- 家(73405)
- 国家(72810)
- 科学基金(60965)
- 社会(52933)
- 社会科(50000)
- 社会科学(49979)
- 省(46072)
- 基金项目(44608)
- 自然(39055)
- 划(38870)
- 教育(38712)
- 自然科(38109)
- 自然科学(38095)
- 自然科学基金(37417)
- 编号(36181)
- 资助(34717)
- 成果(30734)
- 重点(26395)
- 部(26194)
- 发(25605)
- 课题(23813)
- 创(23664)
- 科研(22806)
- 创新(22219)
- 项目编号(22165)
- 教育部(22107)
共检索到266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金珊 侯方玉
从1995年实行的"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办法"来看,目标确定为均等化。事实上,均等化可以分为财力均等化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内容来看,体现更多的是以财力均等化为目标。就公共财政角度而言,财力均等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似乎一致,但仔细分析,财力均等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着很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恒龙 秦鹏亮
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应当在实现地区财力均等化的同时,兼顾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目标。但从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和财政激励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且对转移支付公式的设计并未实现均等与激励目标的兼顾。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与地方财政激励目标纳入转移支付公式,从而设计出一套能够兼顾均等与激励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并以2009年、2010年的实际财政数据进行了数据模拟检验,证明转移支付公式的实际可操作性。应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激励配套措施等方面对转移支付的"因素法"公式进行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财政激励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再平
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后,作为分税制修正补充机制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发展成为中央对地方财力安排的主导机制。在各类转移支付形式的演化中,虽然弥补效率损失、纠正支出和收入分权的不匹配、促进财政横向公平是其重要目标,但也深受政治控制目标、利益分化、央地目标差异甚至谈判能力的影响和制约,由此导致了巨大的效率损失,因此应从清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支出责任范围、调整政绩考核机制和官员晋升机制、以正式制度完全取代讨价还价和自由裁量、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参与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的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贾晓俊
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转移支付制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应强化我国转移支付地区间横向均衡功能,同时转移支付支付制度改革应作为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协调进行;应依据性质对转移支付归类,一类为用于解决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另一类为解决外溢性等问题的专项转移支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解垩
基于1995—2004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税收返回对各地的城乡公共品差距扩大起了强化作用,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各地城乡公共品差距的缩小作用不大;转移支付规模的公共品因素考虑不合理;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公共品 城乡差距 政府间关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江洪波
地区间政府公共服务的差距,表现在东西部之间、省际之间以及省内不同地区之间。而城乡之间政府公共服务的差距,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低下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公共卫生、科技、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不尽合理是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巨大的原因之一,即政府间尤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于凌云
完善转移支付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分形层叠模型来模拟和解释转移支付机制的创新,并运用2007年~2009年的有关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系数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分形层叠模型方法能够有效顾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这种不同空间的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均等化问题,系数调整方案也呈现出良好的逻辑关系,能较好地体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发展步入一个关键的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既是"黄金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是走向富强文明或贫困动荡的分水岭。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重视各种容易诱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不和谐因素,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缓解因发展不平衡所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颂东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效果,当前,我们应弱化、取消非规范性、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凡 岳彩新
本文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建立山东省各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的指标体系,得出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并且利用山东省17个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省级对下级转移支付总额以及分项转移支付额对市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建国 廖藏宜
基于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各地区自有财力苦乐不均的现实背景,本文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在合理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东中西部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有显著影响,扩大了东部地区内部的供给差异,但缩小了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水平;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加剧了地区间的这种非均等化状态;财力性转移支付缩小了地区间的供给差异。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乔俊峰 陈荣汾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诠释转移支付结构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然后基于2000—2007年县级面板数据,以1993年国家级贫困县划分的政策实验进行模糊断点回归(Fuzzy RD),研究发现:当带宽为80元时,增加1单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能分别带动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增长0.552单位和1.673单位,即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都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但与专项转移支付相比,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影响程度减弱。原因在于,尽管一般性转移支付可以直接增加地方财力,激励公共服务供给,但"支出偏好"和"经济发展逆向激励"会抑制民生性支出增长,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因此,在调整转移支付结构时,应通过优化转移支付目标和资金分配方法来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使得转移支付的支出激励效应能够有效转化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洪曙; 亓寿伟;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个五级别共58个指标、涵盖七类公共服务的综合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2005—2012年各省份地方政府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财政投入和产出水平的空间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考察了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七类支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转移支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方式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从空间相关关系来看,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各类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影响明显,但对公共安全服务和教育服务的产出影响不显著。相邻省份的财力支持会显著降低本省份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以及本省份的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服务这类公共品的产出水平。因此,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应考虑对相邻省份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洪曙 亓寿伟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个五级别共58个指标、涵盖七类公共服务的综合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2005—2012年各省份地方政府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财政投入和产出水平的空间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考察了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七类支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转移支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方式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从空间相关关系来看,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各类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影响明显,但对公共安全服务和教育服务的产出影响不显著。相邻省份的财力支持会显著降低本省份社会保障的财政...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均等化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祖强 郑剑锋 包浩斌
实证分析表明,1997—2008年,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确实有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并且这种均等化的效果不断强化;同时,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与转移支付总额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调节全国范围内公共服务提供的纵向和横向失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完善转移支付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