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37)
- 2023(18536)
- 2022(15825)
- 2021(14769)
- 2020(12478)
- 2019(28906)
- 2018(28325)
- 2017(54910)
- 2016(29472)
- 2015(33059)
- 2014(32508)
- 2013(32533)
- 2012(29636)
- 2011(26382)
- 2010(25997)
- 2009(24331)
- 2008(24034)
- 2007(20860)
- 2006(18337)
- 2005(16412)
- 学科
- 济(126183)
- 经济(126050)
- 业(104878)
- 管理(96279)
- 企(92450)
- 企业(92450)
- 方法(59832)
- 数学(49957)
- 数学方法(49405)
- 财(39839)
- 农(37057)
- 业经(35114)
- 中国(32373)
- 务(26292)
- 财务(26222)
- 财务管理(26186)
- 农业(25809)
- 企业财务(24856)
- 贸(24013)
- 贸易(23999)
- 制(23722)
- 易(23365)
- 税(22096)
- 技术(21947)
- 和(21919)
- 地方(21786)
- 学(21237)
- 理论(20855)
- 税收(20622)
- 收(20451)
- 机构
- 学院(418777)
- 大学(416942)
- 济(177428)
- 经济(174142)
- 管理(171232)
- 理学(148428)
- 理学院(146964)
- 管理学(144720)
- 管理学院(143960)
- 研究(135074)
- 中国(105399)
- 京(87723)
- 财(85282)
- 科学(80296)
- 财经(67743)
- 所(66083)
- 农(64777)
- 经(61836)
- 中心(61006)
- 江(60229)
- 研究所(59697)
- 业大(59441)
- 北京(55424)
- 经济学(54086)
- 农业(50636)
- 财经大学(50340)
- 范(50257)
- 师范(49828)
- 院(49074)
- 经济学院(49027)
- 基金
- 项目(282447)
- 科学(224496)
- 基金(208487)
- 研究(208230)
- 家(180390)
- 国家(178895)
- 科学基金(155913)
- 社会(134290)
- 社会科(127527)
- 社会科学(127495)
- 基金项目(109874)
- 省(107816)
- 自然(100390)
- 自然科(98153)
- 自然科学(98131)
- 自然科学基金(96430)
- 教育(94360)
- 划(90325)
- 资助(86442)
- 编号(84021)
- 成果(66935)
- 部(63181)
- 重点(62268)
- 创(60136)
- 发(59496)
- 国家社会(56310)
- 课题(56275)
- 创新(55677)
- 教育部(54864)
- 人文(53850)
- 期刊
- 济(190809)
- 经济(190809)
- 研究(127230)
- 中国(73811)
- 财(67101)
- 管理(65880)
- 学报(60116)
- 农(58851)
- 科学(57601)
- 大学(46593)
- 学学(44168)
- 农业(41140)
- 教育(38298)
- 技术(37808)
- 融(34748)
- 金融(34748)
- 财经(32975)
- 业经(31670)
- 经济研究(31218)
- 经(28296)
- 问题(24943)
- 业(23875)
- 技术经济(22442)
- 贸(20553)
- 统计(19731)
- 现代(19487)
- 世界(18914)
- 理论(18881)
- 商业(18781)
- 科技(18781)
共检索到613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吉黎 毛程连 林志威
笔者通过对1998—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县级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这一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越多,企业避税越多。其影响机制在于转移支付弥补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缺口,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下降,导致了更多的企业避税。转移支付占比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会少汇报0.15%的利润,即少缴纳0.15%的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将转移支付细分为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结果表明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企业避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作...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税收努力 避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岳林峰 马海涛 孙景冉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逐年增加,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拥有自由裁量权的背景下,随着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政府的行为可能会出现变化。这在税收方面常体现为税收征管努力程度的下降,意味着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能不高。但是,税收负担的下降又会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帮助作用。本文借助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探究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后,地方政府税收征管强度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强度下降,企业生产率出现显著提高,表明了转移支付资金的正面效果。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的增加是导致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税收征管 企业生产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婷
本文采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研究企业避税活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试图从商业信用的角度为企业能避而不避税之谜提供一个解释。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避税行为会引起企业商业信用的下降,并且这种负向关系是显著的;第二,经营环境好的企业比经营环境差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这种显著的负向关系,这意味着经营环境好的企业比经营环境差的企业更加可能不采取避税行为。
关键词:
企业避税 商业信用 经营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深 张凯强
本文以税收征管部门普遍面临的征收任务作为背景,以经济波动为切入点,解释在地区经济波动下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税收征纳互动行为。基于模型分析,当经济波动程度增大时,地方政府将加强税收征管努力,企业的纳税遵从程度也相应增加;在经验分析中,我们使用微观数据验证了这一发现,具体而言,如果某一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波动水平提高10%,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实际税率将分别提高约0.14%和0.29%。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税收努力 企业税收遵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田彬彬
本文利用中国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的自然实验度量了税收执法力度,并研究其对企业所得税避税的影响。此次改革将企业按照成立时间的差异划归不同的征税机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会降低地方税务局的税收执法力度,却不影响国税局,因此两者之间税收执法的差异就反映了税收竞争的效应。基于中国17万家制造业企业层面的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本文在实证上发现地税局对企业所得税的执法不力导致了大范围的企业避税。并且,这种效应仅存在于流动性足够强的企业类型中,如私营企业。这些结果也解释了中国地方政府"援助之手"的来源,以及近年来税收收入超速增长之谜。
关键词:
税收执法 征税努力 避税 所得税分享改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香菊 赵娜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2003—2014年我国28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努力程度,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尽管2003—2014年各个地区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努力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但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地区间税收努力程度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努力在自发地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努力与中央税收征管集权显著负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中央税收征管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项、贸易开放度、地区财政支出规模及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正相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香菊 赵娜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2003—2014年我国28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努力程度,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尽管2003—2014年各个地区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努力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但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地区间税收努力程度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努力在自发地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努力与中央税收征管集权显著负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中央税收征管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项、贸易开放度、地区财政支出规模及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正相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嘉楠 陈立 肖金利 杨宇
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上市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范围进行精准匹配,研究企业集团通过向其位于开发区内的子公司转移收入,借助子公司所在开发区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避税的行为及其经济效果。研究表明: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交易向可以享受开发区财税优惠政策的子公司转移了大量收入,虽然降低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实际税赋,但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在企业绩效方面,公司整体税赋减少并未促进企业投资或提高企业绩效,但提高了公司高管薪酬,增加了股利派发和股票回购。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完善配套的制度环境能够缓减税收洼地的负面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高开发区之间政策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减少我国税收流失及提高财税优惠政策的精准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企业集团 避税 利润转移 开发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关键词:
腐败 企业逃避税 税收执法 财政压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关键词:
腐败 企业逃避税 税收执法 财政压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斌 江碧丹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反避税制度,其实施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亟待研究。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来研究反避税立法对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从对不同类型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来看,其能有效地抑制商品(劳务)类关联交易和资金类关联交易避税,但对于抑制在低税率国家(地区)设立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效果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征管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抑制关联交易避税的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张凯强
在研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影响的文献中,一类强调能够降低税收努力的税收替代效应,另一类强调能够增强税收努力的税收竞争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政府支出偏向主导着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当上下级政府对生产性支出总体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会促使地方政府降低税率,增加生产性专项转移支付会促使地方政府提高税率,增加民生性专项转移支付的影响不确定;反之,当上下级政府对民生性支出总体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时,结论相反。上述结论为研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角度,有助于解释中国企业面临的差异化税率的成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志华 卢沛
税负的粘性特征使得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时反而承担了更高水平的税负,成为企业税负痛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构建企业层面的税负粘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渠道,旨在为更深刻地理解如何通过减税降费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经验证据。以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税负粘性,且上述作用随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税收竞争对税负粘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无论对所得税税负粘性还是非所得税税负粘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从企业层面来看,税收竞争缓解了税负粘性对未来投资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体现出有益的一面;然而,从地区发展来看,税收竞争本身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不利,也体现出不足的一面。本文基于税负粘性这一新视角研究了税收竞争的微观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一方面为降低企业税负粘性、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则为更全面认识税收竞争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漫天
依据中国工业行业层面数据,使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方法,评估2008年以来中国发布的反避税法规对于外资企业避税行为的遏制作用。研究发现:2008年两税合一改革明显增强了外资企业的避税动机,同期生效的各项反避税法规没有能够完全遏制其避税行为。具体而言,税制改革前享受优惠税率的外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各种避税手段降低税前利润;随着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逐步退出,外资企业的避税动机也逐步增强。2016、2017年生效的反避税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企业利用资本弱化和知识产权交易避税的行为。同期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中美贸易摩擦不影响上述结论。在新发展格局下,在华外资企业的利润将更多地来源于中国本地市场,完善避税法规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
反避税法规 外资企业 税基侵蚀 资本弱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钰鹏
财政压力既影响政府行为,也影响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财政压力与企业避税行为进行探讨,并考察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压力越大,企业避税程度越低,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上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财政压力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时,企业采取减少避税措施,更有助于其在地方财政缓解后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
关键词:
财政压力 税收征管 企业避税 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级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税制改革提高了地方财政努力吗?——基于税收分成、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三元视角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与地方征税努力——来自中国财政实践的证据
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经济稳定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
税收努力、环境差异与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变动对区际财力均等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努力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税收努力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流转税税收能力与税收努力的区域差异——基于2006~2015年全国31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税收努力、资源错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