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1)
2023(1996)
2022(1716)
2021(1591)
2020(1402)
2019(3289)
2018(3323)
2017(6310)
2016(3505)
2015(3704)
2014(3617)
2013(3684)
2012(3421)
2011(2925)
2010(3145)
2009(2973)
2008(3089)
2007(2995)
2006(2652)
2005(2418)
作者
(9939)
(8550)
(8311)
(8043)
(5073)
(4077)
(3791)
(3225)
(3126)
(3100)
(2796)
(2748)
(2717)
(2679)
(2624)
(2582)
(2483)
(2482)
(2456)
(2391)
(2094)
(2055)
(2036)
(1973)
(1926)
(1923)
(1803)
(1802)
(1782)
(1703)
学科
(15071)
经济(15067)
(12277)
管理(11482)
(9640)
企业(9640)
(6940)
方法(6786)
数学(6195)
数学方法(6149)
(4786)
财务(4784)
财务管理(4780)
企业财务(4661)
(4089)
(3611)
中国(3328)
农业(3328)
关系(2807)
业经(2593)
(2585)
银行(2569)
(2476)
贸易(2476)
(2417)
(2412)
地方(2401)
(2298)
金融(2296)
制度(2272)
机构
大学(49766)
学院(48514)
(21953)
经济(21485)
管理(19315)
研究(16791)
理学(16443)
理学院(16314)
管理学(16097)
管理学院(16019)
中国(12713)
(11703)
(10033)
财经(8952)
科学(8851)
(8681)
(8166)
(8037)
中心(7686)
研究所(7682)
(7158)
业大(6837)
经济学(6724)
财经大学(6683)
北京(6565)
农业(6322)
经济学院(6050)
(5943)
(5899)
商学(5507)
基金
项目(30805)
科学(24318)
基金(23099)
研究(22001)
(20503)
国家(20332)
科学基金(17346)
社会(14252)
社会科(13614)
社会科学(13607)
基金项目(12215)
自然(11524)
自然科(11276)
自然科学(11267)
(11106)
自然科学基金(11053)
教育(10185)
(9893)
资助(9699)
编号(8620)
(7398)
成果(7282)
重点(6881)
教育部(6400)
(6224)
人文(6194)
国家社会(6109)
(6094)
科研(5934)
创新(5859)
期刊
(24777)
经济(24777)
研究(15374)
(10430)
中国(9860)
学报(7699)
管理(7384)
(7309)
科学(6707)
大学(5924)
(5874)
金融(5874)
学学(5706)
农业(4821)
财经(4783)
教育(4328)
国际(4136)
(4114)
技术(4015)
(3935)
经济研究(3790)
问题(3404)
财会(2841)
技术经济(2767)
(2720)
业经(2693)
会计(2581)
世界(2373)
现代(2282)
(2254)
共检索到76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子英  
腐败一直是转型经济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利用中国分省1995~2004年的数据,在综合考虑了其他因素后,发现中央针对各省的转移支付会诱发地方政府腐败,转移支付每增加1%,会使得地方的腐败立案数增加0.45%。文章还发现转移支付通过两个渠道对腐败产生影响:1)基础设施一直是腐败的高发领域之一,而转移支付会直接增加地方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在绝对水平上增加地方官员的腐败机会;2)转移支付由于更加"廉价",还会降低地方政府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得在相同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更多中央转移支付的地区,其实际发生的腐败会更多。文章同时还发现对外开放和效率工资能够缓解腐败,而民营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腐败也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渝琳  付宏恩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大规模转移支付与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利弊众说纷纭。部分学者认为转移支付刺激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提出了改变转移支付分配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及科技投入的建议。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博弈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对1994-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来探求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证结论均表明虽然基础设施投资对东中西部的经济拉动力度存在差异,但相对人力资本等其他投资而言,基础设施的拉动作用均更为显著。在经济面临严重下行压力和各种潜在风险的情况下,不宜贸然否定当前的转移支付与基础设施投资政策,而应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按地区进行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翔  
基于对寻租活动规模报酬递增特征的分析,本文利用199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经济增长回归模型,对转移支付受到腐败活动影响而降低了其经济增长效应这一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受到腐败活动的影响,在全国范围,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推动效应被抵消了近65%;在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正面推动效应甚至被腐败活动完全抵消;从时间上来看,转移支付的正面推动效应在样本时期的前半段(1995-2006年)被抵消了近55%,在后半段(2007-2013年)则被完全抵消。在完善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近年来,人民银行顺应国际银行卡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切实履行银行卡与电子支付管理职责,将推广金融IC卡行业应用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银行业开展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当前,金融IC卡全国推广工作健康、平稳、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受理环境改造基本完成,发卡数量逐步攀升,行业合作不断拓展并在小额快速支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世东   宋海阳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是实现人民币在全球流通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共同承担着人民币跨境支付职责,但两者建设初衷不同,建设思路存在差异。
关键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潘春阳  吴柏钧  
惩治腐败和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1996年到2014年138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探索了腐败控制降低一国贫困率的新机制,即促进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我们发现:第一,腐败控制显著促进了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第二,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显著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率;第三,"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腐败控制是通过促进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进而降低一国贫困率的。文章的发现是对发展中国家腐败与贫困关系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但有助于理解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的制度基础,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设计反贫困的公共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秀转  
基础设施投资与BOT孟秀转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瓶颈”问题日益严重,每年全国约有40%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电力不足而难以发挥,大量原材料、物资因运力不足而积压。据估计,由于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南旭光  
企业在向银行寻求信贷融资时遇到的信贷腐败可分为两类:金融机构中主管信贷审批的高层人员的审批腐败;负责信贷发放的基层人员的支付腐败。通过分析两种类型的腐败在项目寻求信贷融资时的影响,揭示信贷腐败与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指出两类腐败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基层支付腐败对信贷融资项目产生逆向选择,阻止了低风险项目的信贷融资行为,而高层人员倾向于和融资项目合作,因而具有减少基层机构支付腐败的动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南旭光  孟卫东  
文章将企业家在向银行寻求信贷融资时遇到的信贷腐败分为两类:金融机构中主管信贷审批的高层人员的审批腐败、负责信贷发放的基层人员的支付腐败。通过分析两种类型的腐败在项目寻求信贷融资时的影响,揭示信贷腐败与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指出两类腐败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基层支付腐败对信贷融资项目产生逆向选择,阻止了低风险项目的信贷融资行为,而高层人员倾向于和融资项目合作,并有旨在降低基层机构支付腐败的动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尤笠  李拓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大中  胡李鹏  董烈刚  
文章利用CHIPS2002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家庭财富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财富对于农民外出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财富低于一定阈值,其增加会提高农民外出就业倾向;而当财富超过该阈值时,其增加反而降低外出就业激励。该倒U型影响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贫困地区和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相应的财富阈值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勋  方文全  
本文考察了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均可以带来显著的收入分配改善效果,即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总体上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还对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改革  [作者] 潘雅茹  高红贵  
利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算各省(区、市)资本错配指数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方法考察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的纠正程度。研究发现: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降低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指数,而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调整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中,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均呈现先加剧后改善的非线性关系,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错配则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非线性特征;分地区估计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  葛顺奇  
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合作,有利于促进各自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本文在考察东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和特征,指出东盟日益显现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动机、从海外合同获得收入增长的战略以及中国政府的鼓励措施,促进了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特征体现为多样化的投资动机、非股权安排为主导、"点式"和分散的投资形式。未来需要通过强化政治互信、完善投资合作机制、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