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4)
- 2023(15718)
- 2022(13519)
- 2021(12556)
- 2020(10644)
- 2019(24450)
- 2018(24130)
- 2017(47009)
- 2016(25162)
- 2015(28108)
- 2014(27900)
- 2013(27323)
- 2012(24672)
- 2011(21746)
- 2010(21299)
- 2009(19592)
- 2008(19330)
- 2007(16541)
- 2006(14258)
- 2005(12143)
- 学科
- 济(102339)
- 经济(102212)
- 业(94005)
- 企(89557)
- 企业(89557)
- 管理(88749)
- 方法(52159)
- 数学(42535)
- 数学方法(41958)
- 财(34064)
- 业经(29245)
- 务(25027)
- 财务(24958)
- 财务管理(24926)
- 农(24409)
- 企业财务(23694)
- 中国(22980)
- 技术(19929)
- 理论(19689)
- 和(19214)
- 学(18983)
- 制(18944)
- 贸(18013)
- 贸易(18006)
- 划(17596)
- 易(17530)
- 地方(17453)
- 农业(16822)
- 环境(15550)
- 策(15037)
- 机构
- 学院(354043)
- 大学(353084)
- 管理(150049)
- 济(141998)
- 经济(139133)
- 理学(131141)
- 理学院(129834)
- 管理学(127680)
- 管理学院(127030)
- 研究(106402)
- 中国(80019)
- 京(72797)
- 财(65891)
- 科学(65001)
- 财经(54044)
- 业大(51234)
- 所(50696)
- 江(49800)
- 中心(49669)
- 农(49579)
- 经(49227)
- 研究所(46366)
- 北京(44916)
- 范(43607)
- 师范(43192)
- 经济学(42829)
- 财经大学(40575)
- 州(40472)
- 商学(40340)
- 商学院(39932)
- 基金
- 项目(248513)
- 科学(197821)
- 基金(183143)
- 研究(182014)
- 家(158113)
- 国家(156759)
- 科学基金(137868)
- 社会(116386)
- 社会科(110429)
- 社会科学(110398)
- 基金项目(97812)
- 省(96819)
- 自然(90648)
- 自然科(88646)
- 自然科学(88627)
- 自然科学基金(87051)
- 教育(83814)
- 划(80698)
- 资助(75057)
- 编号(73859)
- 成果(57623)
- 部(55042)
- 重点(54537)
- 创(52899)
- 发(51528)
- 创新(49258)
- 课题(49013)
- 教育部(48041)
- 国家社会(47932)
- 科研(47836)
- 期刊
- 济(148341)
- 经济(148341)
- 研究(97610)
- 管理(57831)
- 中国(57196)
- 财(53867)
- 学报(51597)
- 科学(49109)
- 农(42784)
- 大学(40305)
- 学学(38206)
- 教育(34190)
- 技术(32844)
- 农业(29959)
- 财经(26342)
- 融(25825)
- 金融(25825)
- 业经(25503)
- 经济研究(23339)
- 经(22566)
- 问题(19005)
- 技术经济(18745)
- 财会(17390)
- 科技(16759)
- 业(16642)
- 理论(16642)
- 现代(16504)
- 商业(16279)
- 图书(16163)
- 版(15676)
共检索到492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靳涛 陈嘉佳
结合我国转移支付实施现状以及国有企业效率问题的理论文献,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三部门模型,并以分税制改革后我国1994—2010年各省面板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财政集权过程中转移支付增加对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转移支付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当地方政府过多地用转移支付来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时,国有企业在产生道德风险而导致效率损失的同时,挤压了转移支付中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部分,从而拖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使转移支付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冰
我国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逐渐增大,在关注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的同时,不应忽视财政转移支付可能带来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财政转移支付不是一定带来预算软约束,但通常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期望会引致预算软约束。纵向财政失衡、政治和改革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政府责任重叠、均等化标准模糊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可协商性与随意性,客观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期望,为预算软约束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预算软约束 效率损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冲
文章根据中国2002—2012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一步系统广义矩(sysGMM)回归方法,建立转移支付预期实证模型,对转移支付是否诱发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行为及其外溢范围以及其与税收竞争和财政竞争的综合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转移支付预算软约束问题并非发生于个别省份,争夺转移支付的连锁反应促使各地区共同参与从而形成策略互补性质的竞争。其不仅对地方政府自主筹资产生了负面激励,同时在控制了自有财力下降的潜在影响和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后,仍能够发现预算软约束对财政支出的扩张效应。这种支出扩张中体现了转移支付预算软约束与财政竞争之间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转移支付 预算软约束 财政外部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林奕冉
基于审批约束与效率损失的研究视角,文章剖析了以未经批准占地为主要案由的土地违法成因,并运用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随机边界模型完成了实证检验,证明了工作假说。研究发现,在审批制度过于繁琐耗时的情况下,建设项目以未批先占的方式突破审批制度,居然能够部分弥补由于过强审批约束带来的效率损失,从而导致了以违法手段拉升地方经济发展效率这一有悖常理的情况出现。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土地违法收益,才导致了该类土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可见,已有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既造成了效率损失,也有着催生土地违法行为的负向作用,审批制度已经处于“制度危机”之中。所以,无论从效率层面还是法治层面,都有必要深入推进相关的审批制度改革,一方面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另一方面,对于确有必要的审批项目,应积极探索制度创新,避免僵硬的审批管理方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林奕冉
基于审批约束与效率损失的研究视角,文章剖析了以未经批准占地为主要案由的土地违法成因,并运用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随机边界模型完成了实证检验,证明了工作假说。研究发现,在审批制度过于繁琐耗时的情况下,建设项目以未批先占的方式突破审批制度,居然能够部分弥补由于过强审批约束带来的效率损失,从而导致了以违法手段拉升地方经济发展效率这一有悖常理的情况出现。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土地违法收益,才导致了该类土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可见,已有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既造成了效率损失,也有着催生土地违法行为的负向作用,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呈阳 周海波 胡汉辉
在平衡地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与要素资源迁移速度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借鉴要素资源行业间错配的研究方法,本文引入空间维度,在将劳动力细分为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N行业M地区生产模型,以江苏为案例,采用1500家企业调研的一手数据,测算了目前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传统产业中资金、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错配形态、程度和由此导致的产出缺口。测算结果描绘出要素资源空间错配的形态:经济先发地区供给不足,而后发地区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这表明产业转移的速度滞后于要素迁移的速度,应当进一步推进产业由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子楠 王高望 赵晓军
通过在一个带有异质性厂商的增长模型里引入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管理模式,本文揭示了国企职工工资决定的刚性特征,并分析了这种工资刚性对国企要素错配和效率损失的影响。本文里,国企效率损失表现为两个层面:微观经济层面上企业自身亏损程度的加深,以及宏观层面上国有企业作为整体在经济中要素和产出比重的下降。校准结果发现,工资决定方程的刚性特征大约解释了1993-2007年国有企业在工业部门中24.84%的资本比重和36.40%的产出比重的下降。如果政府放松对国企工资的限制,将工资决定方程的刚性系数,从基准模型的0.347放松到0.1,则该段时期国企资本和产出的比重将平均分别增加13.84%和20.33...
关键词:
工资刚性 要素错配 效率损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在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和内生发展能力。本文基于我国地级面板数据,借助“西部大开发”和省际间“对口支援”两次区域发展战略,采用项目评价中的双重差分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和省际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禀赋条件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央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均可以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总体劳动生产率攀升,因而两类不同性质的转移支付均具有减贫效应,并且转移支付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禀赋条件。第二,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具体而言,西部大开发的中央转移支付主要提高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省际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既提高了受援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非农产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从转移支付引致的生产性支出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进行政策效应的机制识别。第三,转移支付执行的政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实施主体和支援方式是否多元化和多样性,以及支持强度和目标差异是上述两次区域政策异质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新发展阶段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鹏 干春晖 李思龙
融资约束能够带来多大程度产出效率损失,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经典模型——Hsieh and Klenow的模型为基础,结合龚关等提出的规模报酬改变的约束条件,对Hsieh and Klenow的模型进行了改良,将融资约束引入该模型来计算产出效率损失。借鉴Hadlock(2010)和Baker(2003)研究融资约束的SA指标和KZ指标,对其比较分析后得到更适合中国的KZ指标。在此基础上,将KZ指标引入Hsieh and Klenow模型,对不同行业内企业按照融资约束程度分组,推导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鹏 干春晖 李思龙
融资约束能够带来多大程度产出效率损失,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经典模型——Hsieh and Klenow的模型为基础,结合龚关等提出的规模报酬改变的约束条件,对Hsieh and Klenow的模型进行了改良,将融资约束引入该模型来计算产出效率损失。借鉴Hadlock(2010)和Baker(2003)研究融资约束的SA指标和KZ指标,对其比较分析后得到更适合中国的KZ指标。在此基础上,将KZ指标引入Hsieh and Klenow模型,对不同行业内企业按照融资约束程度分组,推导出各行业内部因融资约束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值ρ和总体产出效率损失值。主要有以下结论:(1)发现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从2005年出现恶化,配置效率损失呈现"U"型的变化趋势;(2)得出了融资约束产生的各行业内部效率损失情况;(3)计算得出2004—2007年间融资约束给我国工业企业带来了32%~38%的总产出效率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代欣 刘诗阳
量化分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理解中国政府间行为特征有重要意义。作为体现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关键内容的转移支付,是否起到了稳定地方财政运行作用?本文利用1998年大洪水的历史事件,观测县级政府在上级转移支付增加后的反应。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受灾地区,受灾地区的县级政府得到的中央专项补助大幅增加。得到补助资金后,地方政府表现出有限的财政扩张,并且增支部分主要用于抗洪救灾。另外,本文发现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在救济抚恤上的投入,中央政府则更多承担了恢复重建的责任;中央专项补助更多地流向了受灾地级市所辖的县级区。研究结论说明在应急管理中,足额及时的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救灾具有保障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
专项补助 转移支付 软预算约束 应急管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胡祖铨
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经分税制改革而建立、完善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业已实施了近20年,在发挥一系列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挑战。深入研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紧迫课题。本文以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实践的兴起为出发点,总结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特点,结合目前对我国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质疑,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专项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鲁航 鲍曙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财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政府能否提供高效和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维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经研究证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财政体制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独立决策权,可以更好满足本地居民公共服务偏好,因而可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但分权也会产生外部性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等问题。转移支付是财政分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大勤 江孝感
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发生了变化,中央的自给能力不断加强,但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不断减弱。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逐年增大,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解决财政转移的效率。本文主要利用HU理论来设计财政转移促进经济的效率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奖惩系数设计的探讨,为中央利用财政税收制度更好地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财政转移支付效率 奖惩系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鲁航 鲍曙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财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政府能否提供高效和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维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经研究证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财政体制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独立决策权,可以更好满足本地居民公共服务偏好,因而可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但分权也会产生外部性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等问题。转移支付是财政分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