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1)
2023(10540)
2022(8989)
2021(8152)
2020(7192)
2019(16577)
2018(16284)
2017(32075)
2016(17628)
2015(19748)
2014(20040)
2013(20100)
2012(18688)
2011(16994)
2010(17244)
2009(15956)
2008(15872)
2007(14547)
2006(12114)
2005(10997)
作者
(53149)
(44899)
(44878)
(42766)
(28212)
(21699)
(20427)
(17637)
(16773)
(16028)
(15159)
(15021)
(14344)
(14340)
(13977)
(13974)
(13765)
(13322)
(13071)
(12789)
(11141)
(11064)
(10982)
(10218)
(10204)
(10048)
(10011)
(9833)
(9162)
(8952)
学科
(80015)
经济(79943)
(51367)
管理(51019)
方法(42742)
(41012)
企业(41012)
数学(38743)
数学方法(38234)
(21366)
(20392)
中国(18831)
(16649)
(14924)
业经(14860)
(14840)
贸易(14837)
地方(14436)
(14393)
农业(13825)
(13020)
财务(12987)
财务管理(12958)
企业财务(12390)
(12353)
银行(12319)
(11716)
(11707)
金融(11703)
理论(11331)
机构
大学(264024)
学院(262492)
(111107)
经济(108969)
管理(101764)
理学(89346)
理学院(88334)
研究(87013)
管理学(86505)
管理学院(86018)
中国(64813)
科学(54854)
(54335)
(50641)
(47638)
(45127)
业大(41540)
研究所(41332)
财经(41147)
中心(40362)
(38155)
农业(37849)
(37426)
经济学(35458)
北京(33730)
(32897)
师范(32489)
经济学院(32375)
财经大学(30827)
(30813)
基金
项目(179434)
科学(142226)
基金(133286)
研究(124529)
(117555)
国家(116663)
科学基金(100081)
社会(80854)
社会科(76887)
社会科学(76863)
基金项目(70119)
(69713)
自然(66790)
自然科(65369)
自然科学(65349)
自然科学基金(64226)
(59033)
教育(58415)
资助(56063)
编号(48432)
重点(40693)
(40610)
成果(38605)
(37592)
(36940)
科研(35322)
教育部(34737)
创新(34644)
国家社会(34118)
计划(33663)
期刊
(114081)
经济(114081)
研究(72251)
中国(45606)
学报(45249)
(41483)
科学(40389)
(39327)
管理(35245)
大学(33650)
学学(32119)
农业(27691)
(22737)
金融(22737)
教育(22658)
技术(21845)
财经(20598)
经济研究(19993)
业经(18416)
(17677)
统计(16016)
问题(15347)
(15079)
(14489)
技术经济(14061)
商业(13265)
决策(13073)
(13062)
理论(12130)
(12087)
共检索到370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亮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简单却又复杂,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拥有的资源水平,还受到生产技术和效率、出口部门利润以及消费需求本身的影响。劳动力资源的剩余价值输出和技术进步,创造了我国消费结构中的顶层人群,而转移性支付一直在推动着广大农村人口和低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消费特征及转移性支付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转移性支付对"橄榄型"消费结构形成的传导机制和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佳舒  段志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是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目标,而延长中等收入持续期又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途径。基于1989-2011年CHNS九轮数据,在度量中等收入者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居民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均值为8.97年,中位值为7年,且存在明显的负时间相依性。采用控制个体不可观测异质性特征的持续期模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单位类型和地区特征如人均GDP、基尼系数、失业率及市场化程度等均对中等收入者持续期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结论认为要改善低收入者的劳动力市场前景和机遇,构建覆盖城乡居民、不同单位类型居民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收入流动性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区域政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佳舒  段志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是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目标,而延长中等收入持续期又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途径。基于1989-2011年CHNS九轮数据,在度量中等收入者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居民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均值为8.97年,中位值为7年,且存在明显的负时间相依性。采用控制个体不可观测异质性特征的持续期模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单位类型和地区特征如人均GDP、基尼系数、失业率及市场化程度等均对中等收入者持续期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中等收入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潇  
收入极化效应的上升通常对应着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下降,这更加深了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CGSS在2003—2008的城镇样本,运用极化指数和曲线,系统地测度及比较了收入结构,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归结了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城镇收入极化效应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U"型特征,但总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在低占比层面的固化。教育、住房、党员身份等表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的变量对个体能否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有显著影响;父辈对子女的传递性途径中,仅教育被证明是相对有效的。另外,性别、区域、年龄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以提高居民增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凯强  
文章基于2000年-2007年县级地区,分析了均衡性转移支付经济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具有良好的效率和公平特征,县级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比值提高10%,该地区实际GDP增长率将提高0.46%,且其城乡人均纯收入差额将降低145.1元。文章的结论也为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政策性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倩  王楠楠  李金花  苏光灿  
[目的]利用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对我国油橄榄品种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对了解油橄榄品种的组成结构及未来的引种和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17个油橄榄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表型上15个数量性状、18个质量性状和8个SSR荧光标记分别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各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介于1.579 2.089和0.3621.091,8个SSR位点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6.375个,利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可以将17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结论]17个油橄榄品种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和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军  朱志钢  
本文以促进我国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构建与形成为主要视角,将如何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作为基本主线,简要分析了自1980年中国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的改革历程,着重评价了本轮改革(2011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占明明  杨毅  程子彰  苏光灿  胡伟  陈华萍  黄乾明  
【目的】油橄榄作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其健康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引种品种混乱和遗传关系不明确影响了我国油橄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油橄榄品种的遗传变异有待评估。【方法】采用SRAP技术对32个来自四川西昌市的油橄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5个油橄榄品种为国内育种品种,27个油橄榄品种为国外引种品种。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得到32个油橄榄品种的基因组DNA。【结果】2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93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7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0.75%;引物组合M5E5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最多(37条);期望杂合度(He)为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源  韩华柏  李俊强  侯春霞  王永清  
采用RAPD技术对23个引种的油橄榄品种进行分类和鉴定研究。从8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产生127条带,其中78条为多态性带,占61.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带数为7.09条。4个品种具有特异的位点,可作为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23个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严  
有人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形态像一座金字塔,处于低收入阶层的人很多,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相应收入阶层的人数逐渐减少。也有人说,我国大部分居民都处在"金字塔"的底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悦  黄兰  李金花  邓煜  张建国  曾艳飞  
[目的]该研究对我国油橄榄主产区甘肃省陇南市现有品种进行了的准确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计算,为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引种和驯化、育种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3个SSR标记对来自83个油橄榄品种的110棵单株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属于68个品种的90棵单株进行叶片、果实和果核形态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最后开展了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单株聚类和结果比较。[结果]陇南油橄榄表型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和0.79;SSR分析发现83个品种包括78个不同的基因型,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83和0.754;这些基因型可分为3大组,基因型所属分组与其起源地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选育品种的基因型大多与起源意大利的品种分组更近;与基于表型的聚类树相比,基于SSR基因型的聚类树更倾向于将同一品种的不同单株聚在同一支。[结论]陇南共有78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SSR标记比表型鉴定品种更具准确性,且能反映亲缘关系。该地区油橄榄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较高,引种品种主要是来自地中海西部和中部国家,国内选育品种与意大利起源的品种相似;为更多样化可考虑引种或选育更多起源国的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于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 L.)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流域,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橄榄油素有“液体黄金”美誉,是世界公认的健康油品。橄榄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分,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减缓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特别是橄榄油富含大量多酚类物质,如羟基络醇、橄榄苦苷、山楂酸、角鲨烯等抗氧化物组分,这是橄榄油区别于其他植物油脂的根本特征和属性,在癌症的预防、防辐射、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效。
关键词: 油橄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红英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各种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进行检验,表明: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与上级政府的政策目标高度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若指定用于贫困地区或实现最低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其均等化效果往往会超过一般性转移支付;配套性专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在现实中会打折扣;一般性转移支付通常按公式计算,形式规范,预算约束强,均等化效果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