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9)
- 2023(4457)
- 2022(3552)
- 2021(3386)
- 2020(2619)
- 2019(5883)
- 2018(5799)
- 2017(11248)
- 2016(6196)
- 2015(6686)
- 2014(6509)
- 2013(6614)
- 2012(6082)
- 2011(5576)
- 2010(5629)
- 2009(5288)
- 2008(5130)
- 2007(4936)
- 2006(4517)
- 2005(3911)
- 学科
- 农(47799)
- 农业(32009)
- 济(30465)
- 经济(30441)
- 业(27330)
- 业经(13977)
- 农业经济(12225)
- 管理(10248)
- 村(9321)
- 农村(9304)
- 劳(9117)
- 劳动(9100)
- 发(8711)
- 中国(8549)
- 地方(7840)
- 发展(7818)
- 展(7817)
- 方法(7138)
- 土地(6989)
- 建设(6815)
- 制(6717)
- 数学(6653)
- 数学方法(6626)
- 企(6598)
- 企业(6598)
- 收入(6591)
- 人口(6538)
- 农业劳动(6440)
- 动力(6179)
- 劳动力(6061)
- 机构
- 学院(89895)
- 大学(82699)
- 济(40851)
- 农(40251)
- 经济(40184)
- 管理(35505)
- 理学(31438)
- 理学院(31204)
- 管理学(30799)
- 管理学院(30663)
- 农业(30014)
- 研究(29836)
- 中国(24690)
- 业大(21891)
- 农业大学(18281)
- 科学(17545)
- 京(16000)
- 中心(15270)
- 所(14966)
- 财(14675)
- 江(13997)
- 经济管理(13923)
- 业(13879)
- 研究所(13452)
- 省(12287)
- 发(12278)
- 财经(11534)
- 发展(11290)
- 展(11275)
- 范(11267)
- 基金
- 项目(60718)
- 科学(48286)
- 研究(47905)
- 基金(44087)
- 家(37809)
- 国家(37327)
- 社会(32202)
- 科学基金(32105)
- 社会科(29986)
- 社会科学(29981)
- 农(25778)
- 省(25507)
- 基金项目(24171)
- 编号(21612)
- 教育(19313)
- 划(19286)
- 自然(18437)
- 自然科(17976)
- 自然科学(17974)
- 自然科学基金(17647)
- 成果(16443)
- 资助(16034)
- 发(14933)
- 部(13711)
- 国家社会(13468)
- 业(13448)
- 村(13312)
- 制(13125)
- 课题(12939)
- 重点(12671)
共检索到134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扬
1.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场所,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模式优势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直接在当地农村从事工作,同时还可兼顾家庭的农业生产。在传统观念中农业的收入比较稳定,农民不会主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方亮
目前中国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2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智勇 梅建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 ,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 ,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以及加入 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政府支持 ;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骆友生
1979年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而城市,不断向纵深推进。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隐性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显现出来。随着城乡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灵芝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且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研究、探讨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规模的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素杰
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未实现真正的转移,这种"移而未转"的转移假象不仅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住所问题,必须通过走发展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脱农入城 转移 城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