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5)
- 2023(10652)
- 2022(8887)
- 2021(8250)
- 2020(7018)
- 2019(15622)
- 2018(14980)
- 2017(29862)
- 2016(16276)
- 2015(18107)
- 2014(18188)
- 2013(17964)
- 2012(16325)
- 2011(14282)
- 2010(14730)
- 2009(14429)
- 2008(15126)
- 2007(13706)
- 2006(12539)
- 2005(11753)
- 学科
- 企(81024)
- 企业(81024)
- 业(79528)
- 管理(76347)
- 济(63627)
- 经济(63504)
- 财(42450)
- 方法(26019)
- 务(25227)
- 财务(25199)
- 财务管理(25152)
- 企业财务(23925)
- 业经(23899)
- 制(22586)
- 税(22108)
- 税收(20643)
- 收(20463)
- 数学(18145)
- 数学方法(17947)
- 策(17082)
- 农(16542)
- 中国(16299)
- 财政(16110)
- 体(15970)
- 技术(15226)
- 划(14306)
- 体制(14213)
- 和(13886)
- 理论(13660)
- 政(13274)
- 机构
- 学院(232719)
- 大学(227769)
- 济(101988)
- 经济(99930)
- 管理(96258)
- 理学(81195)
- 理学院(80521)
- 管理学(79785)
- 管理学院(79308)
- 研究(70045)
- 财(65824)
- 中国(59456)
- 财经(46410)
- 京(46149)
- 经(41696)
- 江(39048)
- 科学(35737)
- 所(33762)
- 财经大学(33716)
- 中心(32335)
- 经济学(31041)
- 州(29500)
- 北京(29129)
- 研究所(28737)
- 商学(27925)
- 经济学院(27881)
- 商学院(27664)
- 农(26960)
- 业大(25740)
- 院(25463)
- 基金
- 项目(137801)
- 科学(111432)
- 研究(107533)
- 基金(102495)
- 家(85381)
- 国家(84541)
- 科学基金(75774)
- 社会(71062)
- 社会科(67514)
- 社会科学(67496)
- 省(53285)
- 基金项目(52864)
- 教育(48651)
- 自然(46449)
- 自然科(45410)
- 自然科学(45400)
- 自然科学基金(44663)
- 编号(44142)
- 划(43151)
- 资助(42097)
- 成果(37522)
- 制(34407)
- 部(31699)
- 创(30620)
- 性(30453)
- 重点(29970)
- 课题(29900)
- 国家社会(29367)
- 项目编号(28772)
- 创新(28500)
- 期刊
- 济(124069)
- 经济(124069)
- 研究(79123)
- 财(60649)
- 中国(47994)
- 管理(43012)
- 融(27220)
- 金融(27220)
- 科学(25910)
- 学报(25072)
- 农(24822)
- 财经(24427)
- 大学(21007)
- 经(20809)
- 技术(20774)
- 业经(20067)
- 学学(20026)
- 教育(20019)
- 经济研究(19300)
- 务(19121)
- 财会(16922)
- 税(16233)
- 农业(15586)
- 会计(15385)
- 问题(15255)
- 税务(14451)
- 贸(13641)
- 技术经济(12841)
- 现代(12168)
- 国际(12116)
共检索到376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大杰
国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但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以及应采取哪些财税对策,本文谈点粗浅看法.一、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包括所有制、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用制度确定的相互权责结构、利益结构、决策组织结构等.这是决定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二是由该具体体制所产生的具有某种必然趋势的机能.体制有优劣之分,机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高度集中体制下,权责、利益、决策由政府决定,企业内机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子基
一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代表着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国有企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到缓解当前财政困难,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与经济建设的速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绍朋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难点与对策周绍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已经提出几年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也已发布一年多,几年来这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一些难点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因而《条例》规定的14项企业经营自主权还没有很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邦升 刘金柱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使企业转换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轨道上去,由过去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逼着企业走向市场。目前这一步迟迟不能到位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 1.经济政策导向太强,很难减缓企业依赖国家的贯性。国家按照一个时期工作重点,制定有促进性的政策,以有益于宏观控制。但是比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也有他不利的一面,即使企业看到继续依赖国家、政府求发展的可能性。目前国家对企业采取的政策有:(1)实行倾斜政策。尤其对左右国民经济的国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乾坤
本文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就是由企业管理体制决定的企业运作原理,它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经营机制的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体制,最终则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我国企业的经济机制有两大缺陷;即缺乏利益动力和自我约束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扬弃产品经济的残缺不全的企业经营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加以更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质是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途径是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应由单一国家所有制和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变为国家、企业、职工的共同占有制。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取消单一僵化的工资分配办法,实行按股本和活劳动分配“纯收入”的“复式”分配政策;其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缪长江
本文将讨论“换脑筋”、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动态认识企业经营机制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换脑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抛弃过去惯常的行为方式,即所谓“换脑筋”。一个社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经过较长时期的教育学习、生活磨炼和摔打逐渐形成的,加之我们所处的一个超稳态社会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所养就的习惯势力惯性很强、积重难返,因此换脑筋绝非易事。譬如对于“人才流失”的认识是贬多于褒。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市场将得到迅速的发育和成型,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永祥
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我国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变化也向金融界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服务,促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认为: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化的进程,逐步硬化金融约束,并通过较硬的金融约束来促进企业建立起硬的或较硬预算约束关系,是一可行的金融对策抉择. 一回顾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历程,在1992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树锋 王永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琢
要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以企业与市场关系作为主线,以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体,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新思路,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要研究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当前,要企业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光讲政企分开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落实《企业法》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破“三铁”也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国有制大中型企业,多数属于有条件进入市场竞争和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的企业。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海清
文章认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有助于促进和带动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其意义不亚于农村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过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决心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制定科学、先进且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文章还就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等三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见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克浩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厂长、经理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承包责任制”等等。但是目前仍然举步艰难;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回天无术。症结是哪里?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看,关键就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无法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目前最有效的途径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而实行股份制经济则是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形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永权
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实质是在全民经济中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有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个层次是指利益协调机制;第二层次是指效率机制。前者是基本的,后者是由前者源生出来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利益协调机制,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追求效率的机制。 追求高效率可以说是一切经济主体或利益主体的本能行为。或者说,没有不追求效率的利益主体。通常认为,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多利益主体往往是不讲经济效率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寄舟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发了,基本精神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条例》原则上也适用于施工企业。一、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是个初创的市场。八十年代初,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筑业作为突破口,改变了承揽工程任务方式,推行了招标承包办法,施工企业率先进入了市场。但这个市场体系极不完善,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