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6)
- 2023(4794)
- 2022(4076)
- 2021(3879)
- 2020(3355)
- 2019(7329)
- 2018(7227)
- 2017(12889)
- 2016(8069)
- 2015(8943)
- 2014(8976)
- 2013(8530)
- 2012(8077)
- 2011(7459)
- 2010(7671)
- 2009(6676)
- 2008(6945)
- 2007(6219)
- 2006(5295)
- 2005(4727)
- 学科
- 济(22424)
- 经济(22389)
- 业(16983)
- 管理(16116)
- 企(13222)
- 企业(13222)
- 学(11181)
- 方法(10928)
- 数学(9257)
- 数学方法(9075)
- 理论(7089)
- 农(6929)
- 中国(6556)
- 财(6341)
- 教育(5985)
- 教学(5171)
- 制(5014)
- 业经(4654)
- 农业(4564)
- 银(4460)
- 融(4427)
- 金融(4423)
- 银行(4418)
- 技术(4412)
- 务(4249)
- 财务(4240)
- 行(4236)
- 财务管理(4231)
- 体(4156)
- 企业财务(4126)
- 机构
- 大学(115839)
- 学院(115416)
- 研究(46928)
- 科学(36117)
- 农(35264)
- 济(35114)
- 经济(34120)
- 管理(32606)
- 中国(30367)
- 农业(28605)
- 理学(28368)
- 理学院(27801)
- 所(27744)
- 管理学(26813)
- 管理学院(26623)
- 研究所(26118)
- 业大(25650)
- 京(25245)
- 中心(19581)
- 江(19032)
- 农业大学(18366)
- 室(18009)
- 技术(17784)
- 财(17196)
- 省(17169)
- 范(16889)
- 院(16534)
- 实验(16510)
- 师范(16483)
- 实验室(15930)
- 基金
- 项目(83195)
- 科学(62524)
- 基金(58575)
- 家(55932)
- 国家(55510)
- 研究(51935)
- 科学基金(44180)
- 省(35030)
- 自然(32814)
- 自然科(32128)
- 自然科学(32103)
- 自然科学基金(31537)
- 基金项目(30758)
- 划(30434)
- 社会(28823)
- 社会科(27118)
- 社会科学(27108)
- 教育(26392)
- 资助(24550)
- 重点(20597)
- 计划(19959)
- 编号(19108)
- 科技(18613)
- 创(17646)
- 部(17492)
- 发(17374)
- 科研(16952)
- 创新(16599)
- 成果(16544)
- 课题(16070)
共检索到166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之春 孙一铭 秦志超 肖训焰 齐代华 罗克明
以毛白杨为转基因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来源于益母草的阳离子抗菌肽基因LJAMP2。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50株抗性植株。GUS组织染色和PCR检测显示有30株抗性植株呈阳性,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毛白杨基因组中。RT-PCR证实抗菌肽基因LJAMP2在转基因植株中能大量表达。离体抗病性试验表明:转基因毛白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将溃疡病菌接种在转基因和野生型毛白杨茎段上培养30天,转基因植株的病级指数均低于非转化植株。上述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白杨中超量表达益母草抗菌肽基因LJAMP2能显著提高其溃疡病抗病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堆淑 胡景江
【目的】寡糖可以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产生防卫反应,以提高其抗病性,从而抵御杨树溃疡病菌的入侵。【方法】分别采用筛选出的杨树溃疡病菌菌丝体、壳聚糖、果胶糖活性较高的降解物寡糖A1、B、C3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以加无菌水为对照(CK),并在诱导48h后用针刺接种法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检测毛白杨愈伤组织中丙二醛(MDA)、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及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3种寡糖A1、B、C3分别诱导48h后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毛白杨愈伤组织中MDA含量变化先略有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在接种后60h急剧升高,并在接种60~96h毛白杨愈伤组织中MDA含量变化为:CK>寡糖C3>寡糖B>寡糖A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洪波 巢进 王跃强 王山 谢新文 肖启明
从湖南衡阳、常德、长沙、永州等地的柑橘园采集标本,分离、筛选柑橘叶表微生物,共分离到225株细菌,9株真菌.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其中6个菌株有较好的防效,占分离菌株的13.7%.通过对菌株过滤液和定殖力的测定,菌株Kx15和Kx48效果明显,在温室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5.6%和55.6%,在重病果园中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0.3%,47.7%,且Kx48要优于Kx15.菌株Kx15初步鉴定属于葡萄糖杆菌属,Kx48属于乳酸杆菌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英英 梁立雄 高亚南 吴晓娟 鲁俊倩 王庆灵 丁昌俊 张伟溪 苏晓华 张冰玉
[目的]本研究对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株系的溃疡病抗病性检测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林木新树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以转JERF36等多个外源基因的1年生库安托杨株系D5-9、D5-20、D5-21及非转基因受体D5-0为材料,对主干人工接种溃疡病菌的各株系病情指数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接种5 d后树皮组织中5个抗病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结果]在溃疡病菌胁迫下,3个转基因株系对溃疡病菌的抗性显著优于非转基因受体株系,转基因株系间抗病性也具有一定差异,D5-21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它2个转基因株系;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在3个转基因株系树皮中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类甜蛋白基因仅在D5-19树皮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其他3个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量或与对照相当或低于对照。[结论]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株系的溃疡病抗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且转基因株系间差异显著;同时转基因株系中不同抗病基因的表达模式也有很大差异,说明溃疡病菌胁迫下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抗病调控的复杂性,其分子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龙琴 杜美霞 龙俊宏 何永睿 邹修平 陈善春
【背景】柑橘溃疡病(citrus bacterial canker,CBC)是世界柑橘产业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由柑橘黄单胞杆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引起,在国内外被列为检疫对象。由于柑橘分子病理研究相对滞后,导致可供利用的抗性基因资源相对匮乏。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前期研究发现柑橘WRKY转录因子可能在调控寄主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通过对超量表达CsWRKY50、CsWRKY61和CsWRKY72转基因晚锦橙(Citrus sinensis)的溃疡病抗性进行评价,明确这些基因在柑橘响应溃疡病菌侵染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抗病育种价值。进一步利用RNA-Seq解析CsWRKY61调控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柑橘遗传转化,获得超量表达CsWRKY50、CsWRKY61和CsWRKY72的晚锦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拷贝数;以非转基因植株为对照,采用离体针刺接种评价转基因植株对溃疡病的抗性;通过比较超量表达CsWRKY61和野生型植株的转录组测序结果,探究CsWRKY61提高柑橘溃疡病抗性的内在机制。【结果】分别构建了CAMV 35S启动子控制CsWRKY50、CsWRKY61和CsWRKY72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分别获得了6、8和6株转基因晚锦橙。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为1,只有超量表达CsWRKY61的转基因植株溃疡病抗性显著增强,其病斑面积明显小于野生型植株,而超量表达CsWRKY50和CsWRKY72的转基因植株抗病性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差异。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超量表达CsWRKY61的转基因植株中生物胁迫相关途径(包括病原入侵的感知、活性氧爆发、转录因子、防御基因、激素、细胞壁和次生代谢等)和信号转导相关途径(主要是激酶受体)均被显著激活。【结论】超量表达CsWRKY61能够激活与生物胁迫和信号转导相关的途径,增强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CsWRKY61在柑橘抗病育种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禹博 樊军锋 梁军 周永学 李周岐
【目的】从5年生69杨(从美洲黑杨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天然杂种初选优良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选出抗溃疡病的杨树新品种。【方法】在杨树溃疡病高发期的7月中旬和9月下旬,调查每株无性系距地面0.3~1.8m枝干上的病斑数及胸径,计算各个杨树无性系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结果】高度抗病的杨树无性系有03-南-2-21、03-北-27-1和03-北-3-1;抗病的无性系有03-南-5-11、03-南-1-13和03-南-4-24,高度感病的无性系有03-南-4-1、03-北-1-7、03-南-3-2和03-北-1-15。【结论】03-南-2-21可以成为速生抗病性好的杨树新品种。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溃疡病 抗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越渠 刘庆珍 李立梅 张杨 韩姣 张永安
【目的】以生物防治防控杨树溃疡病发生与危害为目标,筛选能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拮抗菌株,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因子。【方法】从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山保护站林下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链霉菌,编号为HS1。采用多重筛选法确定菌株HS1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明确其分类地位,运用人工接种法测定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菌株HS1及其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达20.66 mm,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40.26 mm; 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菌株HS1与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同源性最高;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0.87%和71.74%。【结论】生防菌株HS1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杨树溃疡病,且对多种农林重要病害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链霉菌 生物防治 分类鉴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原 杨旺
通过对不同地区北京杨溃疡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环境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环境条件对树皮相对膨胀度(RT值)、树皮邻苯二酚含量、苗木带菌量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抗病性,若改善环境条件,抗病性便有所提高,反之亦然。另外,树皮生理指标中RT值、磷、邻苯二酚、可溶性总糖和钾的含量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而氮、钙、镁、铁、锰、锌、葡萄糖、果糖、蔗糖,原儿茶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与抗病性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北京杨,溃疡病,抗病性,环境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明 陈辉 商鸿生
:本文研究了VAM (VesicularArbuscularMycorrhizae)真菌诱导北京杨 (Populus‘Pekinensis’Hsu .)树皮中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其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 ,菌根侵染率与宿主树皮中的相对膨胀度、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效磷和总酚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可溶性总糖呈负相关 ;而杨树溃疡病菌 (Dothiorel lagregaria)的生长与上述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相反。这说明VAM真菌不能够显著地促进杨树对水分的吸收 ,使杨树的树势得到增强 ,而且VAM菌能够通过诱导杨树树皮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强、总酚和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和可溶性糖...
关键词:
VAM菌根真菌 杨树 溃疡病菌 抗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庆霖 王迎 罗磊 黄艳艳 刘静 冯殿齐 曹帮华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未转基因对照107杨(C-107杨)。在接种杨树溃疡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T-107杨长势明显强于C-107杨;T-107杨可明显抑制丙二醛(MDA)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也明显高于C-107杨,PAL含量T-107杨和C-107杨都有先升后降的趋势;15天后C-107杨完全死亡,T-107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永 常聚普 郭利民 孙尚 杨旭琦 朴春根
[目的]为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欧美杨抗性品种及其可能的抗性活性物质。[方法]通过田间接种方法开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杨树品系抗性调查,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杨树抗感品种树皮中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染病前后含量变化情况,同时利用抑菌实验验证潜在抗性物质的活性。[结果]研究发现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主要危害黑杨派美洲黑杨、欧美杂交杨的品系以及旱柳,而欧洲黑杨品系具有高度抗菌能力;本研究的30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杂交杨品系中,中林46杨、2025杨、2001杨、313杨、中荷1号杨和16-09杨是高感病品系;16-10杨、豫抗1号杨为高抗病品系,而131杨、03-59杨、02-212杨和03-34杨为抗病杨树品种;杂交柳和垂柳抗病,金丝柳轻微感病;栎属和青杨派的种类和品系具有高度抗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抗病和高感病品系树皮中的邻苯二酚、苯甲酸、绿原酸、儿茶素的含量较高,其中邻苯二酚和儿茶素在病菌侵染时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明确了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的主要危害对象和寄主范围,明确了具有抗性、感病的杨树品系,证明了邻苯二酚和儿茶素与杨树抗病性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欧美杨的栽培和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防治建议,该研究结果对我国欧美速生杨的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欧美杨 溃疡病 抗性物质 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盼盼 樊红科 雷玉山 王飞
【目的】研究与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为猕猴桃抗病育种提供早期分子筛选标记。【方法】以易感病的雌株西选二号和抗病的雄株SX45872杂交F1代的198株群体以及40份猕猴桃材料为试材,利用离体接种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结合集群分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进行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P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感病分离比符合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1∶1分离比例。通过对5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与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UDK97-42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志芳 陈伟元 罗焕亮 叶新丰 张景宁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尾叶桉叶盘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优化 ,获得尾叶桉 (Eucalyptusuro phylia)叶盘外植体的再生植株。将携带外源目的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与尾叶桉U6无性系叶盘共培养 ,经愈伤组织诱导、卡那霉素筛选和植株再生 ,获得 2 0个小芽 ,再将小芽转入附加卡那霉素(Kam) 4 0 μg·mL- 1 的E3-B培养基中诱根 ,获得 8株存活且可再生的转化子。取转化苗叶片作胭脂碱合成酶活性检测电泳后呈阳性 ;分别以γ 32 p dCTP及地高辛标记柞蚕抗菌肽D基因作探针 ,与转化苗DNA作点杂交及Southern印迹...
关键词:
尾叶桉 抗菌肽D 青枯病 柞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兆昊 郭兴茹 张乐欢 何永睿 陈善春 姚利晓
【目的】明确csi-miR399响应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侵染的表达模式,筛选其靶基因,进而分析csi-miR399与寄主Xcc抗性的相关性,为柑橘溃疡病抗性种质的创制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以柑橘溃疡病抗性品种四季橘(Citrus microcarpa)和感病品种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为试材,通过茎环qPCR方法分析csi-miR399在叶片离体注射Xcc 1、3和5 d时的表达量变化,明确抗/感品种中csi-miR399响应Xcc侵染的表达模式;利用在线软件psRNATarget预测csi-miR399的靶基因,并通过qPCR分析候选靶基因在接种Xcc柑橘叶片和瞬时表达csi-miR399叶片中表达量的变化;克隆csi-miR399前体基因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MIR399,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浸润法接种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通过qPCR分析csi-miR399表达量;进而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接种Xcc,观察发病症状,统计病情指数,分析csi-miR399过表达对Xcc抗性的影响。【结果】接种Xcc后,csi-miR399在抗病品种四季橘中的表达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在感病品种纽荷尔脐橙中的表达呈持续下降趋势。接种Xcc 5 d时,csi-miR399在四季橘与纽荷尔脐橙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健康对照的4.64倍和7.61%,初步表明csi-miR399与柑橘的溃疡病抗性相关。从13个预测靶基因中筛选鉴定了csi-miR399的3个靶基因Cs2g06030、Cs7g03830、Cs8g18800,分别编码泛素偶联酶PHO2、未知蛋白和漆酶。利用构建的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MIR399获得过表达csi-miR399的柠檬植株(Y37、Y41和Y57),与空载体对照pCLBV202接种植株(L35)相比,Y37、Y41和Y57中csi-miR399表达量显著增加,接种Xcc后的溃疡病病斑面积显著减小,病情指数显著降低(P<0.01),表明csi-miR399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柠檬的溃疡病抗性。【结论】csi-miR399与柑橘的溃疡病抗性密切相关,过表达csi-miR399显著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可应用于柑橘抗溃疡病的分子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建玲 项蔚华 沈瑞祥
用100、500、1000ppm-浓度的5406细胞分裂素和稀土分别诱导群众杨的离体枝条,3d后进行接种。实验证明,用“5406”发病率降低了63.3%~70%,病情指数降低了51.5~65.2;用稀土发病率降低了60%~70%,病情指数降低了29.1~73.9。接种后的群众杨皮部SOD活性在72~96h内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呼吸强度48h达到最大值,96h明显减弱,并基本稳定。发病后,皮部总蛋白含量增加1.7~4.4倍(对照总蛋白含量仅增加0.9倍),增加的量随诱导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多。
关键词:
群众杨,杨树溃疡病,诱导抗性,抗性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