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4)
- 2023(6568)
- 2022(5697)
- 2021(5408)
- 2020(4379)
- 2019(10147)
- 2018(9825)
- 2017(18096)
- 2016(9930)
- 2015(11182)
- 2014(10958)
- 2013(10964)
- 2012(10576)
- 2011(9814)
- 2010(10043)
- 2009(9736)
- 2008(9880)
- 2007(9135)
- 2006(8577)
- 2005(8164)
- 学科
- 济(41129)
- 经济(41062)
- 管理(26040)
- 业(24409)
- 企(21133)
- 企业(21133)
- 方法(14482)
- 学(13797)
- 中国(12421)
- 农(11049)
- 数学(10723)
- 财(10633)
- 数学方法(10424)
- 理论(9819)
- 业经(9562)
- 制(9476)
- 贸(8013)
- 贸易(8004)
- 易(7730)
- 教育(7676)
- 地方(7582)
- 农业(7128)
- 银(7121)
- 银行(7082)
- 和(6982)
- 融(6884)
- 金融(6881)
- 行(6797)
- 体(6625)
- 策(6599)
- 机构
- 大学(153523)
- 学院(148979)
- 研究(59290)
- 济(58183)
- 经济(56822)
- 管理(48915)
- 中国(45146)
- 理学(40702)
- 理学院(40100)
- 管理学(39061)
- 管理学院(38796)
- 科学(38307)
- 京(34767)
- 所(32705)
- 农(31600)
- 财(29728)
- 研究所(29338)
- 中心(25397)
- 江(25254)
- 农业(25008)
- 业大(23832)
- 北京(22752)
- 财经(22178)
- 范(21910)
- 师范(21592)
- 院(21110)
- 经(20017)
- 省(19872)
- 州(19667)
- 经济学(18251)
- 基金
- 项目(90845)
- 科学(69700)
- 基金(64924)
- 研究(63231)
- 家(59219)
- 国家(58712)
- 科学基金(47733)
- 社会(38437)
- 社会科(35994)
- 社会科学(35980)
- 省(34984)
- 基金项目(32732)
- 自然(32058)
- 自然科(31330)
- 自然科学(31314)
- 划(30826)
- 自然科学基金(30756)
- 教育(29746)
- 资助(27555)
- 编号(24565)
- 成果(22683)
- 重点(21694)
- 部(19837)
- 发(19548)
- 课题(18938)
- 创(18265)
- 计划(17915)
- 科研(17862)
- 创新(17031)
- 大学(16947)
共检索到249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奎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上的世界难题”。本文试图在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基础上来把握其实质 ,在此基础上建立静态转形模型和动态转形模型 ,从历史和逻辑—数学的角度 ,对转形问题作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答。并对我国学者丁堡骏和白暴力的转形理论进行评析。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问题 动态转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岳宏志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文章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文章还对森岛通夫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本文还对鲍特凯维兹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艳龙
丁堡骏的《转形问题研究》一文 ,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转形分析 ,科学地解答了投入要素生产价格化后的转形问题 ,创立了丁氏价值转化模型。岳宏志、朱奎等先后撰文对丁氏模型进行质疑并提出了修正模型。岳、朱模型是受丁氏模型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 ,就其本质方面来讲 ,岳、朱模型就是丁氏模型 ,同时 ,岳、朱模型对丁氏模型的主要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和曲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
《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伊始,价值转形问题就引发了经济学界的“百年争论”。针对马克思没有处理成本价格转形的“缺陷”,西方学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均无法实现成本价格转形和“总量相等二命题”的兼容,致使转形问题成为“无解”难题。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看,西方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形而上学的,不可能解决转形问题。其中,双重体系抽掉价值转形的任何中介环节,试图使价值范畴和生产价格范畴直接相等;单一体系则为了将价值规定无矛盾地纳入生产价格范畴强行修改价值理论。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在西方学者设定的数理分析框架下成功解决了静态的成本价格转形问题,取得了超越西方的原创性成果。“无解”的转形问题只能归咎于西方学者而与马克思无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虽然马克思没有系统地对经济危机作过专门分析,但其文本中的相关论述却是非常丰富的。马克思的这些零散且角度不同的分析,被后人所发展、引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早期发展中,曾出现"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之间的争论。争论的本质在于,危机究竟只是偏离市场均衡常态的现象,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力图证明,危机不是供给和需求的暂时失衡,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一种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放在当代经济学的语境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消费不足 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 资本积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小雨
哈罗德刀刃均衡问题提出了正常产能利用率路径的不稳定性假设。后凯恩斯主义(包括卡莱茨基主义和哈罗德主义),以及古典—马克思主义都对产能利用率不稳定性的调整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理论,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产能调整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第一,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马克思主义都忽略了长期内需求侧对产能扩张的限制性影响。本文通过引入实现剩余价值率概念,发现维持剩余价值率的目标会迫使企业主动控制产能扩张型投资。第二,如果放弃资本产能比不变的假设,并引入资本深化型投资和产品创新型投资,那么在已有的产能调整研究中,有关低于正常水平的产能利用率会降低投资增长率这一重要设定可能并不成立,从而为分析经济不稳定性和调整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旭
价值转形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一个包含社会生产发展演化的价值转形条件生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分析,蕴含其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历史分期。按照马克思对这一进程的历史分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经历了由商品按照个别价值(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交换向按不完全市场价值交换、按市场价值交换和按生产价格交换的历史转化过程。这一历史转化进程所涉及的市场价值、资本及其构成以及生产方式演化等范畴,构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不同的中介,借由这些具有历史规定的中介范畴,马克思完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的分析。因此,科学地把握价值转形理论,必须回到社会经济系统及各要素的生成历史,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中所遵循的历史方式与逻辑方式相统一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理解价值转形为什么是一个自洽的科学的论断,进而消除各种纷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旸 荣兆梓
马克思在价值转形研究中运用五(多)部门数值例模型,说明了商品价值通过利润平均化转形为生产价格的数理关系。但他没有用这个数值例模型进一步推进按生产价格计算成本的转形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数值例模型没有给出计算不变资本价值转形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形的必要条件和方法。马克思的数值例模型不包含生产技术构成的完整信息,无法计算不变资本的生产价格,也不能确定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的必然性。转形理论必须在解决这一工具性缺失的前提下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继续推进。首先,需要添加生产的物质消耗矩阵;其次,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是沿着马克思研究路径继续前进的关键节点。本文从这一关键节点出发,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取代剩余价值总量不变,构建广义转形数理模型,完成了马克思转形理论的数理推导;并且用中国与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试算,得出若干初步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金华
在生产技术不变和生产的技术矩阵行列式不等于零的假定条件下可以证明,如果整个经济的平均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相等,且生产价格总量与价值总量相等,则每一部门的单位生产价格与相应的单位价值也相等。换句话说,在所给的相当宽松的技术条件下,所谓的价值转形,只能转形为与自己在数量上相等的生产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转形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 伪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小雨
新李嘉图主义在鲍特基维茨-斯拉法传统的基础上,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不一致,宣称应该抛弃劳动价值论。20世纪80年代,新解释的提出开启了一条不同的研究路径,但它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处理方法不一致,存在逻辑矛盾。单一体系和M解释分别提出了发展新解释的两种可能的路径,并都拓展至了非均衡的情况。它们从不变性条件、劳动力的价值和生产价格方程的非共时决定三个方面批判了新李嘉图主义,笔者总结了其共识与分歧,提出对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回归马克思,建立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论核心思想的分析框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昌会
转形问题的争论不仅关系到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论证方法能否成立,而且关系到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逻辑上能否一致,以及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体系能否成立。首先,对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出了十大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覆盖了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争论的全部内容;其次,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对马克思转形理论进行了定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最后,按照马克思的逻辑方法,对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逐一进行解答,有力驳斥了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在对所争论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实际上提出了一种解决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的新方法。
关键词:
马克思 价值 生产价格 价值转形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史晋川
价值转变为生产价格这一“转形问题”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论题。本文在回顾“转形问题”争论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斯拉法的“标准体系”来充当“不变价值尺度”,从而为解决“转形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 标准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孔小红 史晓红
博特凯维兹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把商品生产中的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马克思的两个总量相等的论断是否成立。相关研究采用博特凯维兹的方法,使用不同的假定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看似在维护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是误解。同时,博特凯维兹等的模型以价格代替生产价格,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离开了马克思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的出发点,从而与劳动价值论相悖。马克思在阐发转形问题时,并非忽略了投入的转化问题,而是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虽然博特凯维兹式研究中的联立方程式与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其毕竟促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