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9)
- 2023(4015)
- 2022(3112)
- 2021(3033)
- 2020(2406)
- 2019(5345)
- 2018(5318)
- 2017(9689)
- 2016(5704)
- 2015(6701)
- 2014(6890)
- 2013(6695)
- 2012(6376)
- 2011(5769)
- 2010(6046)
- 2009(5769)
- 2008(6183)
- 2007(5785)
- 2006(5411)
- 2005(5207)
- 学科
- 济(22096)
- 经济(22050)
- 管理(16524)
- 业(16117)
- 企(13639)
- 企业(13639)
- 学(8496)
- 农(7797)
- 中国(7633)
- 财(7267)
- 方法(7153)
- 理论(6948)
- 制(6603)
- 业经(6504)
- 银(5381)
- 银行(5374)
- 农业(5339)
- 行(5074)
- 教育(4658)
- 数学(4465)
- 和(4430)
- 融(4321)
- 金融(4321)
- 务(4313)
- 财务(4295)
- 财务管理(4277)
- 数学方法(4270)
- 体(4170)
- 策(4097)
- 地方(4090)
- 机构
- 大学(89148)
- 学院(88154)
- 济(32740)
- 研究(31886)
- 经济(31884)
- 管理(28977)
- 中国(25760)
- 理学(23733)
- 理学院(23385)
- 管理学(22822)
- 管理学院(22661)
- 京(20509)
- 科学(20343)
- 财(18584)
- 所(17495)
- 农(15465)
- 研究所(15382)
- 江(15016)
- 中心(14293)
- 范(13811)
- 北京(13777)
- 师范(13684)
- 财经(13672)
- 业大(12476)
- 经(12154)
- 州(12043)
- 农业(11692)
- 院(11340)
- 师范大学(10933)
- 省(10730)
- 基金
- 项目(48274)
- 科学(37539)
- 研究(36271)
- 基金(33899)
- 家(29579)
- 国家(29293)
- 科学基金(24179)
- 社会(21301)
- 社会科(19932)
- 社会科学(19925)
- 省(19000)
- 教育(17170)
- 基金项目(17055)
- 划(16376)
- 自然(15508)
- 编号(15260)
- 自然科(15068)
- 自然科学(15066)
- 自然科学基金(14786)
- 成果(14412)
- 资助(13940)
- 重点(11616)
- 课题(11567)
- 发(10450)
- 部(10306)
- 性(9982)
- 创(9616)
- 年(9607)
- 科研(9277)
- 项目编号(9118)
共检索到149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荣兆梓
本文针对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商品价值模型与生产价格模型的批判,指出萨氏对劳动价值论的非难源自于对马克思的一系列误解与曲解,其强加给马克思转形理论的固定不变的实物工资向量m,是谬误产生的源头。在此基础上,本文写出转形公式的现代表达式,进而论证了马克思转形理论乃至整个劳动价值论在数学逻辑上的完整和精准。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问题 总量相等二命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任
转形问题,是经济学上著名难题之一。自1907年德国统计学家鲍特凯维兹从数学角度提出以来,90多年来曾发生过两次世界性大论战(特别是,萨缪尔逊与森岛通夫之争)。 一、问题的提起 转形问题(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即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问题,其数学含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汪祖杰
由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3版于1989年问世。与第12版相比,新版在篇章结构和某些理论内容上作了较大的修订。 《教科书》第13版的修订,根据萨缪尔森的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增加了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内容。作者认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在技术进步,国际公司的竞争下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如果不彻底掌握世界经济运动的理论基础就无法全面完整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第13版对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作了全面的修订,阐述了国内生产与就业同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了国际经济变动与国内经济循环的关系。在国际宏观经济学应用方面,增加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在城市或地区经济中的作用;贸...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彦
20世纪下半叶,恐怕没人比保罗·塞缪尔森更能代表主流经济学了。作为最成功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被公认为经济学理论"权威"的化身绝非毫无根据,也正因为如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捷
1997年底,当出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的工程刚刚启动时,我与我的同事每天到办公室后的第—件事,就是查看是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真件。那些日子,读信成了一种享受,因为每一封信不仅意味着我们离追求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而且还能够在其中品味出获奖者严肃的治学精神,谦和的为人品质。 1998年1月,我收到了萨缪尔森先生的第一封信。他在信中首先对我社拟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傅联英
信用卡是一项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现有研究多数止步于信用卡的消费溢价效应,尚未关注其终极福祉效应。文章基于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分析了信用卡支付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其并联机制和串联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条件混合过程模型评估了信用卡支付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识别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用卡支付显著侵蚀了持卡人的主观幸福感,幸福侵蚀效应是通过串联机制而非并联机制传导的。具体来说,信用卡支付经由欲望膨胀渠道和消费实现渠道所构成的串联机制,降低了持卡人的主观幸福感。另外,信用卡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惠好 李蔚 苏振天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伟
国内编写的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教科书中 ,在论证萨缪尔森和琼斯提出的特定要素贸易理论时 ,为了简化问题 ,都作了一个欠妥的假定 :贸易后 ,一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笔者指出了该假定的不妥之处 ,并给出了特定要素贸易定理 (贸易对一国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 )的一个较为严谨的表述和论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岳柳汐 张志敏 李秀婷
本文首先详细叙述了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并模拟出标准的理想的四阶段发展曲线(称为理想的萨缪尔森曲线);其次,以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和数据为实例,对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四阶段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和曲线进行了专题研究,分辨出第一和第二阶段,这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对中国国际收支第三阶段萨缪尔森曲线的偏移即双顺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本来是可以进入标准的萨缪尔森曲线第三阶段的,但由于房地产疯狂发展造成国际热钱流入,这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萨缪尔森 国际收支周期 中国经验 失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雪阳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但与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同的是,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不是实际汇率升值,而是实际汇率贬值。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因为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平 赵海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同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却呈现出贬值趋势。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应相应地升值。然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是不一致的。文章使用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均衡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因而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泽填 姚洋
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经济体在结构转型中如何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抑制了工资水平和不可贸易品价格随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而上涨的幅度,从而削弱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们用184个经济体1974~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比重越大,实际汇率随相对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人口比重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削弱程度越强。我们的稳健性检验(包括对农村人口比重做内生化处理)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