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9)
2023(7207)
2022(5907)
2021(5540)
2020(4452)
2019(9772)
2018(9483)
2017(18275)
2016(10016)
2015(10601)
2014(10199)
2013(10123)
2012(9194)
2011(8370)
2010(8245)
2009(7685)
2008(7505)
2007(6760)
2006(6011)
2005(5009)
作者
(29981)
(25862)
(25181)
(23661)
(15649)
(12578)
(11102)
(10108)
(9627)
(8775)
(8637)
(8220)
(8056)
(7971)
(7719)
(7705)
(7520)
(7368)
(7323)
(6989)
(6664)
(6281)
(6031)
(5956)
(5926)
(5751)
(5643)
(5421)
(5221)
(5150)
学科
(44358)
(42564)
经济(42516)
(36444)
农业(29383)
管理(22410)
(15569)
企业(15569)
方法(15002)
业经(14593)
数学(13928)
数学方法(13854)
中国(10520)
农业经济(9793)
(9197)
贸易(9196)
(9063)
(9034)
(8891)
农村(8885)
(8698)
(8534)
地方(8377)
(7469)
收入(7331)
人口(7240)
发展(7211)
(7209)
(7101)
土地(7073)
机构
学院(143736)
大学(138292)
(62458)
经济(61510)
管理(55565)
(54346)
理学(49755)
理学院(49258)
研究(48875)
管理学(48488)
管理学院(48270)
农业(42020)
中国(37637)
业大(34188)
科学(32192)
(27255)
农业大学(26482)
(25622)
研究所(23704)
中心(23547)
(23397)
(20719)
(20669)
经济管理(19290)
财经(19265)
(18154)
经济学(18113)
(17793)
科学院(17285)
(16770)
基金
项目(104183)
科学(81542)
基金(76615)
研究(72324)
(69219)
国家(68498)
科学基金(57668)
社会(48406)
社会科(45492)
社会科学(45479)
(42389)
基金项目(41941)
自然(37682)
自然科(36817)
自然科学(36803)
自然科学基金(36176)
(34535)
(31733)
教育(30613)
编号(28986)
资助(28761)
(23747)
重点(23019)
(22966)
(22946)
(22216)
成果(20902)
创新(20741)
国家社会(20539)
计划(20406)
期刊
(70435)
经济(70435)
(59749)
农业(40297)
研究(34472)
学报(29909)
中国(27018)
科学(25897)
大学(22568)
学学(22199)
业经(19918)
(18457)
(15053)
(14718)
金融(14718)
管理(13616)
农业经济(13126)
农村(12935)
(12935)
问题(11230)
(10525)
业大(10383)
农业大学(9480)
世界(9274)
经济研究(9236)
技术(9026)
农村经济(8717)
财经(8634)
经济问题(8418)
资源(7765)
共检索到199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万鹏  马丽  
基于湖北和广东两省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调研数据,本文考察了转学对随迁子女语文和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转学对小学阶段随迁子女语文和英语成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与转入公办学校相比,转入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对随迁子女语文成绩的负面影响更显著;转学对低收入家庭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消极影响更大。在完善随迁子女"两为主"和"两纳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关注随迁子女教育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应成为新的政策重点。缓解转学对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不利影响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第一,高度重视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育发展,从经费与师资等方面提高其教育质量;第二,做好随迁子女转学的接续工作,以和谐的、包容的学校文化提高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性;第三,加大政策引导与信息透明度,减少农民工家庭教育决策的盲目性,尽力规避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转学风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锦  李实  
农民工子女是否随父母迁居城市,不仅会影响到农民工的个人和家庭福利,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的速度、结构甚至质量。本文采用2008年CHIP数据中的城镇农民工住户样本,考察了农民工子女随迁与否的决定机制,发现影响子女随迁的主要因素包括户主配偶是否迁移、户主就业合同的状态、迁移的距离、户主的收入水平和户主配偶的受教育水平。配偶随迁,特别是就业机会较好的配偶随迁,会使子女随迁的概率大幅上升;个体经营者、签订稳定合同的工资性就业者更倾向于携带子女进城;跨省迁移的农民工不倾向于携带子女,反映出这个群体迁移行为的不稳定性。按照迁入地户籍门槛的高低分别考察,本文发现,在高户籍门槛的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和子女随迁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开志  王裕韬  邹红  
本文首先探讨了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决策的理论机制,进而使用LPM-2SLS和IV-Tobit模型研究了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参与决策及其工作时间的因果效应以及替代性照料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子女随迁会使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参与概率和周工作时间对数分别平均减少40%和2.485。进一步研究发现,幼儿园等机构提供的外源性照料使得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显著增加;而隔代照料对子女随迁家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正效应则十分有限,该调节效应不显著主要源于隔代照料对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此不利影响加重了老年照料压力进而抵消了隔代照料对于女性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大部分正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完善替代性照料相关政策并释放制度红利可削弱子女随迁对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负效应,但对于隔代照料等家庭内部非正式照料而言,还需并行考虑健康及医疗干预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霞  丁浩  
本文采用CHIP2002、2007、2008和2013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建立了OLG模型,从预防性储蓄动机与持久性收入两个渠道,验证了子女随迁政策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缓解了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与子女未随迁农民工家庭相比,子女随迁农民工家庭的消费率高约12%~13%、总消费高约16%~17%、劳均消费高约12%~20%、回寄款占收入比重低约5%~6%。第二,相比子女未随迁农民工家庭,子女随迁政策越宽松,子女随迁农民工家庭的消费率和消费水平越高。第三,采用LOGIt模型分析发现,配偶随迁、户主工作年限越长,农民工子女随迁概率越大,但一线城市的农民工子女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超  万海远  田志磊  
本文探讨了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下的人口迁移模式以及“为教育而流动”的迁移机制。研究显示,随迁子女教育均衡政策的出台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流入改革省份,并且改革力度越大、对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要求越低、升学的限制条件越小,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吸引力就越大。相对于其他教育均衡政策,异地高考试点对农民工流向的影响更加明显。伴随着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实施,农民工家庭的迁移距离也随之增加。为了让其子女顺利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入学,农民工父母宁愿以牺牲部分工资收入为代价来换取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湛卫清  
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也不断凸显。其中,这一群体的融合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也值得关注。本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面临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学校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工子女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自然融合;开展教育科研,总结提炼融合教育模式;转变家长观念,消解他们对农民工子女的陈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兆信  曲小远  赵国靖  
"内质性"问题是融合教育进程中的障碍。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充分发挥互动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三方联动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推进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须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平等就学、混合编班、混合编组,鼓励朋辈群体互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积极开发融入地的方言校本课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努力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客观需求。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环境等因素,农民工随迁子女很难在流入地继续升学。满足规模巨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需加强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做好异地中考政策规划;引入教育券,解决教育经费在区域间的"支出流动"问题;以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在城市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面开放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各种福利与管理功能;改革高考制度,形成中考、高考配套的政策体系;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万鹏  汪传艳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门槛"的合理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门槛"的设置存在种类繁多、权重不一、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的"入学门槛"也存在显著差异。从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来看,明晰中央与地方、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责任,规范和清理不合理的"入学门槛",构建适应人口流动的教育体制是消除不合理"入学门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社会融合的重要举措。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永红、陈碧梅在《教育政策研究》2012年第5期中撰文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支持的现状,探究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教育政策支持的价值,指出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支持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前瞻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丽敏  
在"两为主"政策作用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关于其义务后教育的问题逐渐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是因为现有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和"依户籍所在地入学"教育政策的限制。从长远角度考虑,应该对户籍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促进我国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从中短期来看,在户籍制度和公共教育体制没有根本变动之前,需要探索一种过渡性的对策,"在本地居住年限+在当地连续受教育年限"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起艳  王宇婷  何志鹏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构建"随迁-环境质量-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与2014—2015学年两期追踪数据,采用教育增值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对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显著促进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提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这一结论。随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内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子女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随迁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愈加明显,但这一提升效应对高分位点的农民工子女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起艳  王宇婷  何志鹏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构建"随迁-环境质量-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与2014—2015学年两期追踪数据,采用教育增值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对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显著促进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提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这一结论。随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内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子女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随迁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愈加明显,但这一提升效应对高分位点的农民工子女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柯宓  朱钢  
基于在上海、武汉、沈阳、福州和西安开展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库,借助样本城市逐步降低本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准入门槛的特征,运用双差分(DID)方法考察了公办中小学就读准入门槛的降低对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西安市作为实验组其降低就读准入门槛的政策促进了农民工子女的随迁;进一步还发现,政策影响在不同群体内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于男孩群体、义务教育学龄阶段子女、户主是省内迁移的子女以及老家有祖父(母)的子女其随迁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柯宓  朱钢  
基于在上海、武汉、沈阳、福州和西安开展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库,借助样本城市逐步降低本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准入门槛的特征,运用双差分(DID)方法考察了公办中小学就读准入门槛的降低对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西安市作为实验组其降低就读准入门槛的政策促进了农民工子女的随迁;进一步还发现,政策影响在不同群体内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于男孩群体、义务教育学龄阶段子女、户主是省内迁移的子女以及老家有祖父(母)的子女其随迁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