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1)
2023(7516)
2022(6664)
2021(6068)
2020(5467)
2019(12609)
2018(12565)
2017(24561)
2016(13923)
2015(15741)
2014(16074)
2013(16025)
2012(15325)
2011(13813)
2010(13942)
2009(12928)
2008(13217)
2007(12276)
2006(10362)
2005(9437)
作者
(43721)
(36757)
(36699)
(35186)
(23435)
(17833)
(16938)
(14487)
(13791)
(13276)
(12508)
(12302)
(11882)
(11820)
(11791)
(11714)
(11476)
(10874)
(10678)
(10553)
(9370)
(9085)
(9058)
(8436)
(8409)
(8274)
(8215)
(8198)
(7704)
(7664)
学科
(55704)
经济(55650)
(36913)
管理(36810)
(29125)
企业(29125)
方法(29026)
数学(25987)
数学方法(25700)
(15950)
(15587)
(14688)
中国(13464)
(11436)
(10852)
贸易(10851)
(10536)
地方(10487)
业经(10405)
(10180)
农业(10150)
财务(10130)
财务管理(10099)
企业财务(9636)
(9386)
银行(9346)
(8848)
(8632)
金融(8630)
(8525)
机构
大学(206138)
学院(203916)
(80607)
经济(78729)
管理(73913)
研究(72488)
理学(63566)
理学院(62775)
管理学(61488)
管理学院(61116)
中国(53839)
科学(48523)
(44453)
(44103)
(39543)
(37415)
研究所(36331)
业大(35918)
农业(35291)
中心(33974)
(31484)
财经(29909)
北京(27842)
(27115)
(26704)
师范(26338)
(25502)
经济学(25031)
(24870)
(22954)
基金
项目(136765)
科学(105494)
基金(98395)
研究(94428)
(88352)
国家(87628)
科学基金(72557)
社会(57234)
社会科(54175)
社会科学(54156)
(53832)
基金项目(51983)
自然(49284)
自然科(48136)
自然科学(48118)
自然科学基金(47281)
(46263)
教育(44099)
资助(41384)
编号(37866)
成果(31592)
重点(31584)
(30425)
(29299)
(27775)
计划(27398)
科研(27298)
课题(26614)
创新(26088)
(25427)
期刊
(84282)
经济(84282)
研究(55168)
学报(40726)
(39216)
中国(38502)
科学(34168)
(30443)
大学(29042)
学学(27533)
农业(26095)
管理(24473)
教育(20355)
(18664)
金融(18664)
技术(16996)
财经(15037)
(14522)
经济研究(13696)
业经(13491)
(12830)
问题(11709)
(11652)
业大(10516)
技术经济(10103)
图书(10085)
统计(10036)
理论(9856)
(9622)
科技(9404)
共检索到29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文旭  黄秦军  褚延广  丁昌俊  姜岳忠  董玉峰  苏晓华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在林木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速发展,已经开展了30多个树种的转基因研究,改良性状主要集中在抗除草剂、抗虫、降低木质素合成、增加纤维素合成、重金属积累以及加速生物量积累等方面[1]。近年来研究发现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后,常引起非靶目标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环  丁昌俊  苏晓华  沈应柏  杜克九  
以库安托杨转多基因株系(D5-9、D5-18、D5-19、D5-20、D5-21、D5-24、D5-26)和未转化株系(对照CK)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水涝胁迫、浸渍胁迫、正常供水)对其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的加剧,各株系株高、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累积呈下降趋势,而地径生长有所增加。浸渍、水涝胁迫下对照株系的净光合速率均最低,分别为11.99、10.37μmol.m-2.s-1,比正常供水分别减少了14.0%和25.6%;浸渍胁迫下D5-26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3.95μmol.m-2.s-1;水涝胁迫下D5-19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2.01μmol.m-2.s-1。蒸腾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文旭  张冰玉  黄秦军  褚延广  丁昌俊  张伟溪  苏晓华  
【目的】研究转基因库安托杨和非转基因库安托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水平,为揭示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东营苗圃,取转基因库安托杨5个无性系(D5-9,D5-19,D5-20,D5-21和D5-24)、非转基因库安托杨(CK)根际土壤以及无植物种植土壤(NP)。通过Biolog生态板培养土壤微生物,用多功能酶标仪读数,计算碳源利用能力、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温育24 h后,土壤微生物逐渐适应了Biolog微平板基质环境,随后进入对数增长期,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快速增加直至96 h,此时微生物活性旺盛,碳源开始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丹  黄绢  张伟溪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目的】细胞质内K+/Na+平衡对细胞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认为是植物抵御盐胁迫的重要部分。【方法】以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株系D5-21、D5-20及非转基因受体D5-0为材料,研究100 mmol·L-1Na Cl处理的不同时期(7,15,30天)各杨树株系的株高、根部干物质量、根尖离子流(Na+、K+、H+)的动态变化(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结果】生长数据表明: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7天盐胁迫处理后,3个株系的株高降低,但不显著;15天处理后,D5-20,D5-0株高显著降低;30天处理后,3个株系株高和根部干物质量均显著降低,D5-0,D5-21的根干物质量只有正常供水条件下的一半,说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英英  梁立雄  高亚南  吴晓娟  鲁俊倩  王庆灵  丁昌俊  张伟溪  苏晓华  张冰玉  
[目的]本研究对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株系的溃疡病抗病性检测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林木新树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以转JERF36等多个外源基因的1年生库安托杨株系D5-9、D5-20、D5-21及非转基因受体D5-0为材料,对主干人工接种溃疡病菌的各株系病情指数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接种5 d后树皮组织中5个抗病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结果]在溃疡病菌胁迫下,3个转基因株系对溃疡病菌的抗性显著优于非转基因受体株系,转基因株系间抗病性也具有一定差异,D5-21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它2个转基因株系;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在3个转基因株系树皮中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类甜蛋白基因仅在D5-19树皮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其他3个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量或与对照相当或低于对照。[结论]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株系的溃疡病抗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且转基因株系间差异显著;同时转基因株系中不同抗病基因的表达模式也有很大差异,说明溃疡病菌胁迫下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抗病调控的复杂性,其分子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凤莹  曾青青  康宁  索玉静  廖婷  张平冬  康向阳  
以山东冠县毛白杨基因库内的优树为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基因库内469个毛白杨无性系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出来的毛白杨天然三倍体和邻近的同种源二倍体对照的生长、形质和叶片气孔大小等性状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因库内共检测出28个毛白杨天然三倍体无性系,占基因库无性系总数的6.0%,包括24个雌性三倍体无性系、4个雄性三倍体无性系,其中北京2个、河北12个、山东1个、山西2个、陕西11个,分别占基因库无性系总数的0.4%、2.6%、0.2%、0.4%和2.3%;毛白杨天然三倍体在生长、形质和叶片气孔特性等性状上存在共性,与二倍体相比,具有生长量大、侧枝粗、气孔大而稀疏等特点;天然三倍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正理  程汝宏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为加强育种工作主动性和目的性提出的一种新型常规育种方法,它成功地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结合在一起,在对亲本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不育材料作工具,构建多个混合群体-目标性状基因库,利用各基因库内基因的累加效应开展超亲育种,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基因库间基因的重组、互作效应及基因突变进行组合育种、改良育种,将各基因库创新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该法已创新出系列早熟、超早熟新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培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培育出4份超早熟谷子新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文旭  丁昌俊  张伟溪  张冰玉  黄秦军  褚延广  苏晓华  
[目的]评价转基因库安托杨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方法]利用PCR扩增研究外源基因水平转移情况,利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林下杂草混合样品和土壤微生物DNA样品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株系的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杨树的不同生长期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8年生转基因库安托杨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解荷锋  于中奎  陈一山  张绮纹  徐红  
黑杨派基因库内无性系生长特性的遗传分析解荷锋,于中奎,陈一山,张绮纹,徐红关键词黑杨派,基因库,生长特性,遗传变异黑杨派杨树在杨属栽培种中速生性能及经济价值最高[1],其中尤以美洲黑杨为佳。我国从长江流域到黑龙江以南,广大平原地区都适宜生长[2]。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军  郭爽  张维  沈火林  
以辣椒软果自交系830(P1)和硬果自交系832(P2)为双亲,构建P1、F1、P2、B1、B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果实硬度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0.15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且在分离世代中,多基因的遗传率均比主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很高比重,即环境对果实硬度的遗传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秦军  丁明明  张香华  苏晓华  
对引进的92个1年生和65个4年生欧洲黑杨无性系进行材性测定,并结合171个SSR标记进行材性数量性状位点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和4年生欧洲黑杨的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0.3088g.cm-3和0.3552g.cm-3,纤维长分别为601.3μm和649.4μm,纤维宽分别为21.81μm和23.11μm,微纤丝角分别为26.5°和26.1°。4年生欧洲黑杨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α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32%、78.62%、41.48%和20.93%。通过SSR标记位点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共获得与1年生材性性状关联的SSR标记位点10个,其中基本密度3个,微纤丝角5个,纤维长2个,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惠新  黄敏仁  阮锡根  李火根  王明庥  
对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早材宽度、晚材宽度遗传相关比较密切;与晚材率之间相关很弱;而年轮密度与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密度及最大密度之间遗传相关密切(ry=0.84-0.95),与早晚材密度比及木材密度相关很弱;年轮密度与年轮宽度之间呈负弱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鹏飞  周富亮  梁思维  蒋锋  
[目的]研究甜玉米茎秆强度性状的遗传模型,为甜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茎秆强度差异较大的自交系T49(抗倒伏)和T56(易倒伏)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甜玉米茎秆强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茎秆穿刺强度最佳遗传模型为D-0(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07%,45.30%,57.78%;茎秆抗压强度最佳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15%,40.83%,62.97%;茎秆弯折性能最佳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9.79%,40.89%,89.46%,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早期世代可进行玉米抗倒伏性遗传改良和选择,同时注意一定的环境因素,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累积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凤真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单株结果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模型,单果质量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组合1的单株结果数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除了加性效应之外,还有显性效应的影响;而西葫芦2个组合单果质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显性效应与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单株结果数的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露申  牛应泽  余青青  郭世星  柳丽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进行量化观察,研究其数量遗传特性,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仪和颜色提取软件对油菜新鲜花瓣进行处理,获得花瓣颜色特征值(CIERGB值),选择能反映花瓣颜色差异的B值,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243×HZ21-1和HW243×中油821)的P1、P2、F1、B1、B2和F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