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3)
- 2023(9844)
- 2022(8578)
- 2021(7682)
- 2020(6556)
- 2019(15213)
- 2018(14932)
- 2017(28311)
- 2016(16018)
- 2015(18227)
- 2014(18704)
- 2013(18751)
- 2012(18193)
- 2011(16880)
- 2010(17185)
- 2009(15917)
- 2008(16093)
- 2007(14854)
- 2006(13039)
- 2005(12107)
- 学科
- 济(73099)
- 经济(73033)
- 业(39630)
- 管理(38177)
- 企(28914)
- 企业(28914)
- 方法(28042)
- 数学(24515)
- 数学方法(24249)
- 中国(22374)
- 农(22288)
- 地方(21755)
- 学(17385)
- 业经(15895)
- 农业(15207)
- 财(14709)
- 贸(14185)
- 贸易(14175)
- 易(13660)
- 制(12386)
- 地方经济(12144)
- 银(12110)
- 银行(12060)
- 融(12016)
- 金融(12013)
- 行(11674)
- 发(11406)
- 和(10936)
- 环境(10869)
- 技术(10101)
- 机构
- 学院(239558)
- 大学(238216)
- 济(95287)
- 经济(93082)
- 研究(92648)
- 管理(82516)
- 理学(69299)
- 中国(68517)
- 理学院(68355)
- 管理学(66968)
- 管理学院(66524)
- 科学(61645)
- 农(54720)
- 京(53120)
- 所(51475)
- 研究所(46955)
- 农业(43490)
- 财(42976)
- 业大(41833)
- 中心(41304)
- 江(39579)
- 北京(34158)
- 范(33544)
- 财经(33142)
- 师范(33071)
- 院(32958)
- 省(31977)
- 州(31610)
- 经(29798)
- 技术(29042)
- 基金
- 项目(154099)
- 科学(117111)
- 研究(108217)
- 基金(106536)
- 家(95765)
- 国家(94909)
- 科学基金(77299)
- 社会(64886)
- 省(63693)
- 社会科(61280)
- 社会科学(61260)
- 基金项目(55984)
- 划(53545)
- 自然(50621)
- 自然科(49358)
- 自然科学(49335)
- 教育(49044)
- 自然科学基金(48411)
- 资助(44686)
- 编号(44209)
- 发(39526)
- 成果(36992)
- 重点(35873)
- 部(32676)
- 课题(32445)
- 创(31526)
- 计划(31160)
- 发展(30839)
- 展(30314)
- 科研(29983)
- 期刊
- 济(114091)
- 经济(114091)
- 研究(71177)
- 中国(53765)
- 农(51463)
- 学报(47706)
- 科学(40493)
- 农业(34778)
- 大学(33860)
- 财(32778)
- 学学(32089)
- 管理(29712)
- 教育(27710)
- 融(23352)
- 金融(23352)
- 技术(21011)
- 业经(20139)
- 业(18670)
- 经济研究(17961)
- 财经(16326)
- 问题(15334)
- 经(14070)
- 版(13221)
- 业大(12606)
- 贸(12569)
- 技术经济(12321)
- 科技(12031)
- 图书(11904)
- 商业(11556)
- 世界(11038)
共检索到376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朔 黄海娇 杨光 姜静 刘桂丰
本文以3株野生型白桦为母本、3株35S∷Bp Ap1转基因白桦及1株野生型白桦为父本进行杂交,调查杂种子代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特性,分析外源Ap1基因在T1代白桦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分离规律。结果表明:Bp Ap1基因的插入对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活力略有影响,Bp Ap1基因可遗传给T1代的部分个体,遗传比例在36%~58%之间,经χ2检验,Bp Ap1基因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遗传了Bp Ap1基因的白桦子代与父本一样仍然呈现出提前开花结实、明显矮化的特点,其1年生和2年生的高生长仅为野生型白桦杂种子代的44.19%和18.92%;T1代白桦存在2种完全不同的表型,据此能够简便快捷地判断出杂种...
关键词:
BpAP1 生长发育 遗传规律 白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雪 徐秀容 许尚忠 张英汉
【目的】研究牛GH基因的遗传多态以及各多态位点对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以期找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下一步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分析了牛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和5′侧翼区的位点遗传多态,并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基因型效应,以及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组合基因型效应。【结果】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的基因型效应在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这2个位点等位基因B为优势等位基因;...
关键词:
牛 GH基因 遗传多态 生长发育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素素 张嫚嫚 于洪淼 顾宸瑞 魏优 刘宇 王朔 陈肃 刘桂丰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分析是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转基因白桦的控制授粉杂交子代家系、正反交子代家系以及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家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家系间的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结果表明:各家系间种子千粒质量及种子活力等指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1.09%~73.16%之间,遗传力在98.00%以上;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0.803与0.896。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株系正反交群体的外源基因检测表明:外源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效率高于雄配子,雌、雄配子外源基因传递效率分别在60.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力 李雪清 孙永刚 高占红 桂林生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偶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 3, UCP3)和叉头转录因子1(Forkhead box O 1, FOXO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合并基因型与早胜牛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419头早胜牛UCP3和FOXO1基因的多态位点,同时分析了单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早胜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UCP3上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分别命名为g.4439G>A,g.4899G>A和g.5575G>A,在FOXO1的3’侧翼区检测到1个突变,命名为g.92209C>T。关联性分析表明,g.4899G>A和g.92209C>T能够显著影响早胜牛的体重和胸围(P<0.01或P<0.05),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G和CC。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组合基因型GG-GG-GG-CT的体重和胸围表现最佳,显著高于组合基因型GG-GA-GA-CC(P<0.01或P<0.05)。【结论】UCP3和FOXO1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早胜牛的生长发育,可尝试作为早胜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伟 唐中林 谭林 雷初朝 李奎
【目的】研究HMGCS1基因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靶标的验证。【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对通城猪不同组织以及背最长肌不同发育时间点的HMGCS1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①HMGCS1基因在成年猪肺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②在背最长肌发育中,该基因分别在胚胎期33和65 d高表达,出生后20、30、40和60 d低表达;③双荧光素酶试验显示,转染miR-18a/b minics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HMGCS1参与了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并受miR-18a/b的调控,是猪的产肉性状的潜在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娜 唐颖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目的】籼粳亚种间杂交F_1的育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探究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机理,挖掘新的籼粳杂种不育调控基因,为促进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粳稻品种Sasanishiki和籼稻品种Habataki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自交10代,获得包含95个株系的稳定遗传重组自交系(RIL),基于Illumina平台,对双亲和RIL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RIL中Habataki血缘的分布与比例,进而鉴定偏分离区域作为潜在的籼粳杂种不育位点。同时,剖析“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计划”中典型籼粳稻基因组变异数据,对群体水平进一步验证并趋近目标育性基因区域。最终通过序列比对锁定籼粳杂种不育候选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定点基因敲除,对目标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Habataki和Sasanishiki的杂交F_1在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上体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结实率显著降低,I_2-KI镜检发现F_1花粉育性显著降低。RIL的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第1、3、5、6、7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明显的偏分离,即该区域的基因型趋向于籼稻Habataki。通过序列比对,进一步确定已知育性基因Sc、S5和HSA1为第3、6和12染色体上偏分离区域的目标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Haba-3的多拷贝,成功改善了其与Sasanishiki杂交F_1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说明该基因可独立行使功能。同时,在第1染色体的偏分离区域发现Habataki和Sasanishiki之间存在复杂的结构性变异,Sasanishiki基因组中一段24.7 kb包含4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在Habataki中被一段64.8 kb包含10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取代,此结构性变异可能参与籼粳杂种育性的调控。【结论】检测到多个籼粳杂种不育相关位点,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的多拷贝成功改善其杂种F_1育性,确定其为水稻亚种间育性改良的目标基因。同时锁定了第1染色体Sd区域的目标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彦庆 葛金涛 陶俊
在前期克隆芍药AP1基因(登录号为KC354376)的基础上,运用CHIPS、CUSP和Codon W在线程序,分析芍药AP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与其他物种的AP1基因以及模式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芍药AP1基因大部分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29种偏好密码子(RSCU值>1)中,偏好性较强的有CCA、AGG、TCA、GTT(RSCU值≥2);通过比较12种植物的AP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发现AP1基因在芒果和梨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芍药和牡丹等植物中的表达水平一般,并且大多偏好以A/T结尾的密码子,这可能与该基因的特殊功能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芍药科中芍药与牡丹聚为一类,...
关键词:
芍药 AP1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调义 唐湘北 章怀云 张学文 苏建明 陈开健 许宝红
The Hu-IFN-αgene,which was transducted into downstream promoter of β-actin gene of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was recombined by DNA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These recombined genes were injected into 1-2 cell fertilized eggs of grass carp(Ctenophatyngodon idellus) by micro-injection technology,we 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渠云芳 黄晋玲
为了验证杂种的真实性,利用常规压片法和RAPD技术对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研究。细胞学研究表明,3种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6.91%~1.99%,臂比值为1.01~2.31之间,平均臂比为1.37,核型类型为2B。RAPD分析表明,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共扩增出60条DNA带,其中具亚洲棉特异带的占总带数的3.3%;来自比克氏棉的带占8.3%;具海岛棉特异带占18.3%;来自亚比棉的特异带占10%;杂种的特异带占8.3%。
关键词:
亚比棉×海岛棉 杂种 遗传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娟 田建保 杜俊杰 杨廷桢 王骞 孙俊杰 弓桂花
以Y系山定子为试材研究AP1基因,试图为缩短果树童期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已登录的苹果AP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Y系山定子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1 010 bp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纯化后,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质粒长度和酶切鉴定,获得重组质粒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有2个外显子、1个内含子及2个内含子的一部分,编码区共编码81个氨基酸;对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分析发现,第13~81个氨基酸为MADS-box基因家族特有的K区域;其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中同源性检索表明,Y系山定子与其他植物AP1同源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横伟 梅楚刚 王洪宝 成功 杨武才 李安宁 赵春平 昝林森
【目的】对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选育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以下简称秦川肉牛)群体近10年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量和日增体质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进而得出其在2013-2021年取得的遗传进展。【方法】对440头秦川肉牛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性别、出生年份和出生季节3个固定效应对秦川肉牛各阶段体质量和日增体质量表型值的影响。同时结合系谱数据,采用ASReml-R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秦川肉牛各阶段体质量和日增体质量表型值、育种值和残差的方差组分,计算遗传力、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估计其遗传进展。【结果】固定效应(性别效应、出生年份效应和出生季节效应)对秦川肉牛各阶段体质量和日增体质量表型值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秦川肉牛各阶段体质量性状间和日增体质量性状间均呈现正的遗传相关。随着年份的推移,秦川肉牛各阶段体质量和日增体质量的表型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育种值也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秦川肉牛选育群体初生体质量及6,12,18和24月龄体质量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是0.45,0.45,0.48,0.53和0.34,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53,3.15,0.17,4.76和3.50 kg/头;0~6、6~12、12~18、18~24月龄日增体质量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6,0.59,0.24和0.39,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010 0,0.004 0,0.006 0和0.002 3 kg/头。【结论】秦川肉牛各月龄体质量性状遗传进展与中国西门塔尔牛接近,而日增体质量性状遗传进展仍有差距,选育效果明显。
关键词:
秦川肉牛 遗传参数 遗传力 遗传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炬红 郭建英 万方浩 夏敬源
以常规棉泗棉3号上饲养10代的棉蚜作为虫源,以其亲本为对照,在室内分别研究了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短期影响,及单价抗虫棉对棉蚜的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无显著影响。在抗虫棉上取食1代的棉蚜,各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仔数和产仔历期、内禀增长率、净增长率、平均发育历期等和取食亲本的棉蚜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GK12上取食37代的棉蚜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和在GK12上取食1代的棉蚜之间以上各指标也无显著差异。可见,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无显著影响,GK12在长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如意 李岩 唐中林 黄瑞华 李奎
【目的】探究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是否在猪背最长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Ⅱ荧光法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TPM1基因在通城猪和长白猪中的组织表达谱,以及出生前和出生后背最长肌发育中(28个发育点)的表达变化。【结果】TPM1基因在两种猪中背肌和心肌中都有丰富地表达,在背最长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趋势相似,即TPM1基因的表达量先增加后减少,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通城猪中,TPM1基因在胚胎期75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点,P<0.05)。【结论】TPM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文静 张莉 刘来盘 方志翔 刘标
【目的】调查转cry1Ac基因欧洲黑杨(世纪杨)对土壤指示生物蚯蚓生长、繁殖和体内生物酶活性的影响,为转基因杨树大规模应用提供生态安全方面的数据。【方法】以非转基因杨树为对照,将转基因欧洲黑杨(世纪杨)叶片添加到土壤中连续喂养赤子爱胜蚓140天,每隔14天调查蚯蚓存活情况,测定蚯蚓体质量变化,统计蚯蚓繁殖产生蚓茧数量及蚓茧孵化情况,在蚓茧孵化7天后和成蚓暴露140天后测定蚯蚓体内总蛋白、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杨树相比,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的蚯蚓存活率未发生显著改变;各处理组蚯蚓的体质量随试验进行而增加,140天10次调查中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蚯蚓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均于试验第2次调查(28天)时开始繁殖,整个试验期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单条蚯蚓产蚓茧数无显著性差异,42~140天8次调查中,仅在第70天时对照杨树处理组蚓茧数显著高于转基因杨树组,其余7次调查均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蚓茧孵化率和每茧平均新生蚓数量无显著性差异;暴露140天,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转基因杨树和对照杨树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通过ELISA法未在蚯蚓组织检测到外源Cry1A蛋白,说明长时间饲喂(140天)转基因杨树叶片,外源蛋白不会在蚯蚓体内蓄积。【结论】相对对照杨树,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对赤子爱胜蚓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无不利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楚 王阳 邹建军 彭儒胜 刘桂丰 姜静
【目的】客观评估7年生转BpCCR1白桦在3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适应性与稳定性,筛选优良转基因株系,为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提供指导。【方法】以21个转BpCCR1白桦株系及1个野生型白桦株系(WT)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帽儿山、石道河林场、生态实验林场3个试验地点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用AMMI模型分析参试株系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树高生长在株系间、地点间以及株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以各试验点参试株系单株材积均值加上标准差为优良转基因株系选择标准,分别选择出各造林地点的最优株系。帽儿山试验点的入选优良株系是FC18、FC29和FC40,材积分别高于群体均值的72.99%、51.28%和64.39%;石道河林场的入选优良株系是FC7和FC33,材积分别高于群体均值的73.98%和81.51%;生态实验林场的入选优良株系是FC28和FC29,分别高于群体均值的69.89%和73.57%。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株系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和生态实验林场生长稳定性较好的株系是:WT、FC11、FC16、FC19、FC28、FC29、FC30、FC31、C4;在石道河林场生长稳定性好的株系是:FC2、FC7、FC13、FC14、FC18、FC27、FC33、FC40、FC41、C6、C10、C17、C19。根据第一主成分分量IPC1及相对稳定性参数Dg值,对22个参试株系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FC14、FC29、C19、FC27、FC41、WT、FC13、C4、C10、C6、FC16、FC7、FC28、FC40、C17、FC31、FC18属于高产稳产型株系;FC2、FC11、FC19、FC33属于高产非稳产型株系;FC30属于低产稳产型株系。【结论】转BpCCR1正义链及转反义链均能促进白桦树高生长,根据生长性状,选出17个株系作为在帽儿山林场、石道河林场及生态实验林场生长适应性好的高产株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